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八)

2020-11-19 七弦琴2010

科學方法與研究

科學方法是採用謹慎的、控制的技術,包括系統化、有條理的觀察和收集數據,提出並回答問題的過程。

為什麼要使用科學方法,什麼時候我們自己的經驗和常識能為問題提供合理的答案?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自己的經驗是有限的,我們中大多數人都只遇到相對較少的人和場景,並從指向錯誤結論的受限樣本中得出假設。

假設是以一種可以被檢驗的方式陳述出來的預測。

研究類別主要有兩種:相關研究和實驗研究。相關研究旨在確認兩個因素間是否存在一種聯結或關係。實驗研究則被用來發現多個因素間的因果關係。

相關研究的類型

自然觀察是在不幹涉情境的條件下,對自然發生的行為進行的觀察。例如,一個想要考察學前兒童與他人分享玩具頻率的研究者,會在一個班級中觀察3周,記錄學前兒童自發地與他人互相分享玩具的頻率。

民族志學與定性研究。逐漸地,自然觀察採用了民族志學,一種從人類學領域借用並應用於調查文化問題的方法。在民族志學中,研究者的目標是通過仔細、長期的考察,來理解一種文化下的價值觀和態度。

個案研究涉及對一個特定個體或少數個體進行詳盡、深入的訪談。例如,研究者曾經對表現出不尋常天賦的兒童,與生命早期生活於野外,沒有和人發生過接觸的兒童進行個案研究。

調查研究中,被選擇的一組人群將代表更多人數的總體,他們需要回答自己對某個特定主題的態度、行為或想法的問題。例如,調查研究可以用來了解家長對子女的懲罰情況,以及他們對母乳餵養的態度。

心理生理學方法關注生理過程與行為的關係。例如,一個研究者可能會檢驗大腦血流和問題解決能力間的關係。

最常用的心理生理學方法:

腦電圖(EEG)-腦電儀器用放置於顱骨外側的電極記錄大腦的電活動。

計算機軸向斷層成像(CAT)掃描-在CAT掃描中,電腦將多條有微小角度差異的X射線掃描結果結合起來,形成腦部影像。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通過對腦施以強內磁場,核磁共振掃描可以提供電腦生成的大腦活動的詳細三維影像。它是研究單個神經層面的大腦運作的最好方式之一。

研究類型

實驗研究:確定原因和結果

在一個實驗中,研究者被稱為實驗者,通常會為參與者或被試設計兩種不同的經驗。這兩種不同的經驗被稱為處理方法。實驗處理是由研究者所施加的過程。其中一組被試接受一種實驗處理,而另一組則不接受或接受另一種實驗處理方法。其中接受實驗處理的一組被稱作處理組,有時稱為實驗組;而不接受或者接受另一種實驗處理的組被稱為控制組

實驗組和控制組的設置代表了實驗中的自變量。自變量是研究者在實驗中所操控的變量。相反,因變量是研究者在實驗中進行測量並期望由實驗操控而發生變化的變量。(一個記憶的方法:假設預測的是因變量如何依賴於自變量的操控而變化。)

一組對兒童的實驗研究

相關焦點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一)
    兒童發展導論試管嬰兒只是21世紀諸多大膽嘗試中的一個。從克隆技術到貧困問題,再到文化和種族對個體發展的影響,都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在這背後,還有更根本的問題。兒童的身體如何發展?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如何隨著時間發展並改變?我們的人格與社會性從出生到青春期是如何發展的?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六)
    布朗芬布倫納指出,如果我們不考慮每一個層級會如何影響個體,那麼我們就無法完全理解發展過程。微觀系統是兒童日常生活的直接環境。家人、照料者、朋友和老師都是微觀系統影響中的一部分。兒童會主動參與微觀系統的建構,並形成他們所生活的直接世界。以往大多數兒童發展研究指向的都是微觀系統這一層級。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七)
    關於兒童的觀點我們將考慮兒童發展中所用到的五個主要觀點:心理動力學、行為主義、認知、情境以及演化觀點。兒童發展的主要觀點對演化觀點的評價絕大多數畢生發展學家都認為達爾文的進化論對基本的遺傳過程提供了精確的描述,並且在畢生發展領域中,演化觀點逐漸變得令人矚目。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三)
    關於兒童的觀點我們將考慮兒童發展中所用到的五個主要觀點:心理動力學、行為主義、認知、情境以及演化觀點。內在力量,也許來源於某個人的兒童時期,持續影響著個體的行為,並貫穿生命始終。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每個人的人格包括三個方面: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格中未經加工的組織的、天生的部分,個體出生時即存在。它代表了與飢餓、性、攻擊以及非理性衝動相關的原始內驅力。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二)
    法國哲學家讓-雅克·盧梭認為兒童是「高尚的野蠻人」,意即他們帶著天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道德感出生。他認為人類本質上為善,所以嬰兒會發展成美好且可敬的兒童及成人,除非他們被負面的成長環境所腐蝕。今天,兒童發展領域關鍵問題包括:發展性變化的本質;關鍵期和敏感期的重要性;研究畢生發展與研究某些特定時期;以及後天-先天問題。連續變化:變化是漸進的;一個階段的成就基於前一個階段;潛在的發展過程在一生中保持不變。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四)
    關於兒童的觀點我們將考慮兒童發展中所用到的五個主要觀點:心理動力學、行為主義、認知、情境以及演化觀點。行為主義觀點:關注可觀測的行為行為主義觀點認為,理解發展的關鍵內容是可觀測的行為和外部環境中的刺激。如果我們知道了刺激,就可以預測行為。從這個角度來說,行為主義觀點所反映出的是:後天比先天對發展更為重要。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九)
    測量發展變化人們在一生中如何成長和變化是所有發展研究者工作的核心。因此,研究者面對的最棘手的問題之一,就是對隨年齡和時間變化而產生的變化和差別進行測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者提出了三種主要的研究策略:縱向研究、橫斷研究和序列研究。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五)
    關於兒童的觀點我們將考慮兒童發展中所用到的五個主要觀點:心理動力學、行為主義、認知、情境以及演化觀點。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生活在1896~1980年間,他指出所有個體都會以固定順序經歷一系列的認知發展階段。在這些階段中,不僅信息的數量會有所增加,知識和理解的性質同樣也會發生變化。皮亞傑關注兒童從一個階段發展到另一個階段時認知水平的改變。
  • 兒童發展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的研究
    兒童發展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的研究涉及到(1)患者常見問題的案例分析:通過用數據研究心理疾病發生(2)變量發展與動力的關係:研究跨文化差異,或不同文化視野下的受試者發展過程(3)「鼓勵與罰款」研究,特別是抑鬱症的研究更加廣泛。還有更多的角度可以分析,比如其他學科科研也涉及到和心理相關的問題。
  •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在職學習
    韓 錦 博士 席 潔 博士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馬振玲 博士 郭俊彬 博士 兒童語言學習能力的培養佟樂泉 教授家庭教育心理學(含親子溝通技巧)王文忠 博士 教授 張興利 博士 副研王 玉 博士 副教授 劉海娟兒童行為問題矯治
  •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A+B)
    鑑於對兒童實施科學教育的重要性,為適應新世紀兒童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特開設了「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精品)」課程研修班,旨在藉助於「腦科學」、「生命科學」、「思維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幫助教育從業人員及家長系統掌握科學的兒童潛能開發的教育理論及訓練方法體系,培養未來所需要的高素質創新人才,提升教師及家長的教育水平專  業: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去看該如何進行兒童培養(技術貼M)
    在西方文獻中,兒童心理學與「兒童發展」,以及狹義的「發展心理學」在意義和範圍上基本相同。兒童心理學著作有按年齡階段如新生兒期、嬰兒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排列的體系,這是大多數兒童心理學著作採取的體系;有按心理過程排列的體系,如感知覺發展、記憶發展、思維發展、注意發展、語言發展等;也有將上述兩種排列混合編制的體系。
  • 每天讀點心理學(一)
    1.什麼是心理學?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2.心理活動的定義與分類心理活動又稱心理現象,是心理活動的表現形式,分為心理過程和人格。自我體驗、自我調控等)心理的實質1.動物的心理發展動物心理現象經歷感覺(昆蟲)、知覺(狗)和思維的萌芽(類人猿)三個發展階段2.心理實質的內容(1)心理是腦的功能在腦的進化過程中,出現新皮層和高級聯合區的發展,使人具有意識(一種不同於動物的高級心理活動)。
  • 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八種理論,你都了解嗎?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事業是所有事業發展的基礎,值此教師節之際,對所有教師說一句:你們辛苦啦!另外給大家介紹一本有關教育的書,《兒童發展心理學》,作者邊玉芳、張瑞平 。這種類型的書,可能很少有人愛看吧,豆瓣都沒有評分。本書讀起來很有學術氣息,感覺又回到了大學課堂。
  • 教師資格證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簡況
    衛靈公》)「不學自知,不問自曉,古今行事,未之有也。」(《論衡?實知篇》)3.關於強調積極思考和刻苦鑽研的論述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思而得之則深。」(鄭玄《鄭志》)「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發於隨。」
  • 中科院心理所丨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技能研修班
    專 業: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技能研修班學 費:22900元(含報名費)學 制:一年電 話:17791863302(同微信) 一、培養目標: 鑑於對兒童實施科學教育的重要性,為適應新世紀兒童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特開設了「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精品課程」研修班,旨在藉助於 「腦科學」、「生命科學」、「思維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幫助教育從業人員及家長系統掌握科學的兒童潛能開發的教育理論及訓練方法體系,培養未來所需要的高素質創新人才,提升教師及家長的教育水平。
  • 心理學與生活(一)|生活中的心理學
    第一章 生活中的心理學01 實 驗 研 究種族歧視實驗心理學家(主試):肯尼斯·克拉克研究對象(被試):黑人幼兒實驗過程:克拉克將畫有黑人和白人的玩具娃娃的圖紙(除膚色以外各方面都一樣)與娃娃一起呈現給孩子們,並按順序詢問他們「指給我看你最喜歡的或者你最想玩的那個娃娃」;「指給我看那個"漂亮的」娃娃」研究結果:16名6-9歲兒童,有10人選擇了偏愛白人娃娃,11
  • 心理學是什麼?要學心理學怎麼入門?先來了解心理學的前世今生…
    具體點說,它是研究社會認知、社會動機、社會態度、社會感情、團體心理及時尚、風俗、輿論、流言等社會心理現象的特點及其變化發展的條件和規律。(2)發展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的前身是兒童心理學,科學兒童心理學是誕生於19世紀的後半期,德國的生理學家和實驗心理學家普萊爾1882年發表的《兒童心理》一書,被公認為一部科學的兒童心理學著作,被視為科學兒童心理誕生的一個標誌
  • 《人類發展心理學》課程回顧|從心理學視角探索人類發展軌跡!
    12月19~20日,學威國際商學院特聘深圳大學心理學院李曉東教授,為西班牙武康大學深圳班MBA學員講授《人類發展心理學》。課程導師簡介李曉東教授深圳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主持人,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後,中國心理學會認定心理學家。
  • 兒童發展心理學: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兒童每天都在變化——長身體、學知識、獲得技能。兒童的成長和發育會受到天性和教養的共同影響。天性是指影響兒童發展的生物因素,是兒童與生具有的獨特潛能。教養則是影響孩子發展的生活環境,也包括孩子的經歷和他們從所處的環境中學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