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七)

2020-11-19 七弦琴2010

關於兒童的觀點

我們將考慮兒童發展中所用到的五個主要觀點:心理動力學、行為主義、認知、情境以及演化觀點

兒童發展的主要觀點

演化觀點:我們的祖先對行為的貢獻

演化觀點旨在確認我們根據祖先遺傳下來的基因所形成的行為。它關注的是基因和環境因素如何共同影響行為。

演化觀點萌芽於查爾斯·達爾文的開創性工作。1859年,達爾文在他的著作《物種起源》中提到,自然選擇的過程創造了物種用來適應其環境的特質。參照達爾文的論點,演化理論主張,我們的遺傳基因不僅決定了諸如皮膚和眼睛顏色之類的生理特質,同時也決定了特定的人格特質和社會行為。

演化觀點包括了畢生發展研究中成長最為迅速的領域:行為遺傳學。行為遺傳學考察遺傳對行為的作用,並試圖理解我們如何繼承特定的行為特質,以及環境如何影響我們表現出這些特質的可能性。該學科還關注遺傳因素如何導致心理障礙的產生,如精神分裂症等。

對演化觀點的評價

絕大多數畢生發展學家都認為達爾文的進化論對基本的遺傳過程提供了精確的描述,並且在畢生發展領域中,演化觀點逐漸變得令人矚目。

一些發展心理學家認為,由於演化觀點著眼於行為的遺傳和生物學方面,它對塑造兒童和成人行為的環境和社會因素關注甚少。另外有一些批評指出,沒有合適的實驗方法來驗證源於演化觀點的理論,因為它們都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發生的事情。

剛剛孵化出來的灰雁鵝來到這個世界上,把發現的第一個事物「我」(康拉德-勞倫茲)當成自己的母親

相關焦點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一)
    兒童發展導論試管嬰兒只是21世紀諸多大膽嘗試中的一個。從克隆技術到貧困問題,再到文化和種族對個體發展的影響,都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在這背後,還有更根本的問題。兒童的身體如何發展?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如何隨著時間發展並改變?我們的人格與社會性從出生到青春期是如何發展的?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六)
    布朗芬布倫納指出,如果我們不考慮每一個層級會如何影響個體,那麼我們就無法完全理解發展過程。微觀系統是兒童日常生活的直接環境。家人、照料者、朋友和老師都是微觀系統影響中的一部分。兒童會主動參與微觀系統的建構,並形成他們所生活的直接世界。以往大多數兒童發展研究指向的都是微觀系統這一層級。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二)
    法國哲學家讓-雅克·盧梭認為兒童是「高尚的野蠻人」,意即他們帶著天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道德感出生。他認為人類本質上為善,所以嬰兒會發展成美好且可敬的兒童及成人,除非他們被負面的成長環境所腐蝕。今天,兒童發展領域關鍵問題包括:發展性變化的本質;關鍵期和敏感期的重要性;研究畢生發展與研究某些特定時期;以及後天-先天問題。連續變化:變化是漸進的;一個階段的成就基於前一個階段;潛在的發展過程在一生中保持不變。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四)
    關於兒童的觀點我們將考慮兒童發展中所用到的五個主要觀點:心理動力學、行為主義、認知、情境以及演化觀點。行為主義觀點:關注可觀測的行為行為主義觀點認為,理解發展的關鍵內容是可觀測的行為和外部環境中的刺激。如果我們知道了刺激,就可以預測行為。從這個角度來說,行為主義觀點所反映出的是:後天比先天對發展更為重要。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九)
    測量發展變化人們在一生中如何成長和變化是所有發展研究者工作的核心。因此,研究者面對的最棘手的問題之一,就是對隨年齡和時間變化而產生的變化和差別進行測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者提出了三種主要的研究策略:縱向研究、橫斷研究和序列研究。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五)
    關於兒童的觀點我們將考慮兒童發展中所用到的五個主要觀點:心理動力學、行為主義、認知、情境以及演化觀點。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生活在1896~1980年間,他指出所有個體都會以固定順序經歷一系列的認知發展階段。在這些階段中,不僅信息的數量會有所增加,知識和理解的性質同樣也會發生變化。皮亞傑關注兒童從一個階段發展到另一個階段時認知水平的改變。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八)
    例如,一個想要考察學前兒童與他人分享玩具頻率的研究者,會在一個班級中觀察3周,記錄學前兒童自發地與他人互相分享玩具的頻率。民族志學與定性研究。逐漸地,自然觀察採用了民族志學,一種從人類學領域借用並應用於調查文化問題的方法。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三)
    關於兒童的觀點我們將考慮兒童發展中所用到的五個主要觀點:心理動力學、行為主義、認知、情境以及演化觀點。內在力量,也許來源於某個人的兒童時期,持續影響著個體的行為,並貫穿生命始終。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每個人的人格包括三個方面: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格中未經加工的組織的、天生的部分,個體出生時即存在。它代表了與飢餓、性、攻擊以及非理性衝動相關的原始內驅力。
  • 兒童發展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的研究
    兒童發展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的研究涉及到(1)患者常見問題的案例分析:通過用數據研究心理疾病發生(2)變量發展與動力的關係:研究跨文化差異,或不同文化視野下的受試者發展過程(3)「鼓勵與罰款」研究,特別是抑鬱症的研究更加廣泛。還有更多的角度可以分析,比如其他學科科研也涉及到和心理相關的問題。
  •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在職學習
    ;六、教學方式1、北京面授班 (主要面向北京學員):每周末上課一天。2、深圳面授班 (主要面向深圳周邊學員):隔周周末上課兩天。3、全國遠程班 (主要面向京外學員):教學形式有二種:一是遠程教學,學員通過網絡視頻和課件自主學習。二是集中面授,按教務處教學計劃進行集中面授、答疑和考試。七、 報名辦理1、報名時間:即日起開始報名,額滿為止。
  •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A+B)
    鑑於對兒童實施科學教育的重要性,為適應新世紀兒童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特開設了「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精品)」課程研修班,旨在藉助於「腦科學」、「生命科學」、「思維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幫助教育從業人員及家長系統掌握科學的兒童潛能開發的教育理論及訓練方法體系,培養未來所需要的高素質創新人才,提升教師及家長的教育水平專  業: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去看該如何進行兒童培養(技術貼M)
    在西方文獻中,兒童心理學與「兒童發展」,以及狹義的「發展心理學」在意義和範圍上基本相同。兒童心理學著作有按年齡階段如新生兒期、嬰兒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排列的體系,這是大多數兒童心理學著作採取的體系;有按心理過程排列的體系,如感知覺發展、記憶發展、思維發展、注意發展、語言發展等;也有將上述兩種排列混合編制的體系。
  • 每天讀點心理學(一)
    1.什麼是心理學?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2.心理活動的定義與分類心理活動又稱心理現象,是心理活動的表現形式,分為心理過程和人格。自我體驗、自我調控等)心理的實質1.動物的心理發展動物心理現象經歷感覺(昆蟲)、知覺(狗)和思維的萌芽(類人猿)三個發展階段2.心理實質的內容(1)心理是腦的功能在腦的進化過程中,出現新皮層和高級聯合區的發展,使人具有意識(一種不同於動物的高級心理活動)。
  • 教師資格證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簡況
    衛靈公》)「不學自知,不問自曉,古今行事,未之有也。」(《論衡?實知篇》)3.關於強調積極思考和刻苦鑽研的論述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思而得之則深。」(鄭玄《鄭志》)「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發於隨。」
  • 中科院心理所丨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技能研修班
    專 業: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技能研修班學 費:22900元(含報名費)學 制:一年電 話:17791863302(同微信) 一、培養目標: 鑑於對兒童實施科學教育的重要性,為適應新世紀兒童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特開設了「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精品課程」研修班,旨在藉助於 「腦科學」、「生命科學」、「思維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幫助教育從業人員及家長系統掌握科學的兒童潛能開發的教育理論及訓練方法體系,培養未來所需要的高素質創新人才,提升教師及家長的教育水平。
  • 心理學與生活(一)|生活中的心理學
    第一章 生活中的心理學01 實 驗 研 究種族歧視實驗心理學家(主試):肯尼斯·克拉克研究對象(被試):黑人幼兒實驗過程:克拉克將畫有黑人和白人的玩具娃娃的圖紙(除膚色以外各方面都一樣)與娃娃一起呈現給孩子們,並按順序詢問他們「指給我看你最喜歡的或者你最想玩的那個娃娃」;「指給我看那個"漂亮的」娃娃」研究結果:16名6-9歲兒童,有10人選擇了偏愛白人娃娃,11
  • 心理學是什麼?要學心理學怎麼入門?先來了解心理學的前世今生…
    具體點說,它是研究社會認知、社會動機、社會態度、社會感情、團體心理及時尚、風俗、輿論、流言等社會心理現象的特點及其變化發展的條件和規律。(2)發展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的前身是兒童心理學,科學兒童心理學是誕生於19世紀的後半期,德國的生理學家和實驗心理學家普萊爾1882年發表的《兒童心理》一書,被公認為一部科學的兒童心理學著作,被視為科學兒童心理誕生的一個標誌
  • 兒童發展心理學: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兒童每天都在變化——長身體、學知識、獲得技能。兒童的成長和發育會受到天性和教養的共同影響。天性是指影響兒童發展的生物因素,是兒童與生具有的獨特潛能。教養則是影響孩子發展的生活環境,也包括孩子的經歷和他們從所處的環境中學到的東西。
  • 心理學小故事(弗洛伊德篇)
    作為精通七門語言的「狂人」,在八歲的時候就已經閱讀了莎士比亞作品的弗洛伊德可以用天才來形容,但往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弗洛伊德最終向世人呈現了一個有史以來「最怪癖的」心理學家形象。我們打算用三期左右的內容來扒一扒這位心理學大師的小八卦,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持續關注一下哦!
  • 在史丹福大學買的一本書(心理學)
    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和教育學專業全球領先,不僅僅在於學術的前沿探討,更在務實,學術永遠指引普通人的生活需要。懷著朝聖的心態,在史丹福大學書店徜徉好久,選擇了一本心理學歷史概述的書《The little book of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