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堪稱登樓詩之冠

2020-12-17 祥祥歷史

大家好,歡迎來到祥祥歷史。今天小編想和大家分享一首「詩聖」杜甫的登樓詩。杜甫的這首詩意蘊豐厚,抒情雖低沉抑鬱,卻吞吐自然,顯得雄渾大氣,氣度超然,因此許多人認為這首詩堪稱是登樓詩之冠。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登嶽陽樓》。

▲嶽陽樓景觀畫

《登嶽陽樓》作於詩人晚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悽苦不堪,年老體衰,患肺病及風痺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聾,靠飲藥維持生命。公元770年,此時距詩人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杜甫離開夔州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了嶽陽。登上神往已久的嶽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禮讚;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於是在寫下這首《登嶽陽樓》。

▲嶽陽樓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首詩的內容: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首聯今昔對照,聽聞洞庭湖的大名,今天終於登上了嶽陽樓,看到了洞庭水,實現了多年的願望。古人說「律詩之妙全在無字處」,按詩意,這裡描寫作者終於登上嶽陽樓的喜悅之情,但句中又見不到高興的字眼,抽不出如願以償的情思。「今、昔」之間,天地變化、山河破碎,安史之亂,唐王朝由盛轉衰,人民的深重災難,杜甫個人的悲慘遭遇,凝聚在一起湧上心頭,詩人本該高興,面對境遇,高興難起只留一聲長嘆。

▲洞庭湖景觀

頷聯詩人站在嶽陽樓上,向東南方向極目眺望,只見洞庭湖水茫茫一片,望不到頭。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千裡延伸,把本來連在一起的吳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兩塊,天地日月星辰都好像是浮遊在這洞庭湖之上。此兩句一實寫一虛寫,將洞庭湖的萬千氣象展現的淋漓盡致。詩人這兩句描述洞庭水的境界宏闊。極寫水面的寬闊與水的力量。能夠割裂大地、浮動乾坤,這是極寫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動的是大地、是乾坤,這兩種意象之廣大,則顯示出水的寬闊。從詩意來看,這兩句是寫景,但在理解是我們不能將之單純地看作寫景,寫景中滲透著詩人的胸懷,透露出唐王朝的分裂衰敗和國勢的不安定。

▲詩意圖

頸聯寫了詩人自己身世之悲,詩人漂泊於瀟湘大地,泛舟於洞庭之上,親人朋友音信全無,拖著老病之身漂流於茫茫洞庭湖上。「一」、「孤」字盡顯背井離鄉孤苦無依的身世之苦和貧弱老病老邁殘弱的身體狀況。詩人獨自一人漂泊於壯闊洞庭湖上,洞庭湖的壯觀偉大與詩人個人的渺小孤獨形成鮮明對比,用洞庭湖的雄偉壯觀襯託詩人自己的身世之悲和孤苦境遇。

▲詩意圖

尾聯「戎馬關山北」從詩人來說,從洞庭湖向長安望去,隔著一道道關,一座座山,而戰火就在北面燃燒。時吐蕃入侵,威脅長安,戰爭不息,國家不得安寧。「憑軒涕泗流」詩人倚靠著嶽陽樓的窗戶,向北眺望,雖然隔著道道關山,他看不到長安,也看不到戰火,但在他心中卻呈現出山河危急,人民遭難的情景,於是禁不住傷心,老淚縱橫。最後兩句是全詩情感的升華,將個人的身世之悲升華至國家淪亡憂國憂民的悲痛。

▲詩意圖

杜甫是一個純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愛國文人,一生追求功業報國,可惜生逢亂世且鬱郁不得志,四處漂泊無依,最終客死在孤舟之上。詩人詩作中將個人身世之悲和國家淪亡之痛緊緊交織,以沉鬱頓挫的語言風格描寫了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家國之悲,這也是詩人這首詩有別與其他詩人登樓詩之作,被稱為登樓詩之冠的原因所在。

相關焦點

  • 杜甫: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嶽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注釋:  嶽陽樓:湖南嶽西門城樓,下瞰洞庭,碧湖萬頃,遙望君山,氣象萬千,唐張說建,宋滕子京修。
  • 晚年的杜甫登上嶽陽樓,寫下一首經典唐詩,道盡人生悽苦!
    嶽陽樓自古便是一大遊覽勝地,吸引了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賦。就賦文來說,北宋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便足以讓它著稱於世。而就詩歌來說,僅僅在唐詩中,關於嶽陽樓的經典詩篇就不勝枚舉。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 波撼嶽陽城」,李白的「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登嶽陽樓》,便是一首關於嶽陽樓的經典唐詩。
  • 2021「高中語文」背誦篇目及情景式默寫——杜甫《登嶽陽樓》
    登嶽陽樓 杜 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chè),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嶽陽樓》中借「昔」「今」二字展開思路,拉開時間的帷幕,為全詩浩大的氣勢奠定基礎的詩句是「          ,          」。 2.
  • 57歲的杜甫登上嶽陽樓,寫下一首很感人的詩,其中頸聯直擊人心
    但是他始終想著故鄉,想要回到洛陽,於是在56歲那一年開始順江而下離開成都,但是當時北方戰事不斷,他只好取道湖南,於是來到了嶽陽,由於當地有一座很著名的嶽陽樓,他登上了樓眺望故鄉,寫下了一首很傷感的詩《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 中學古詩詞誦讀《登嶽陽樓》知識點總結精講+導學教案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注釋: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長江南岸,是中國第二淡水湖。嶽陽樓:即嶽陽城西門樓,在湖南省嶽陽市,下臨洞庭湖,為遊覽勝地。吳楚句:吳楚兩地在我國東南。坼(chè):分裂。乾坤:指日、月。
  • 杜甫氣象最大的10個詩句,後人再也寫不出來!
    ——出自《登高》杜甫的《登高》一詩,歷來被奉為古今七律第一。此詩中,以 「無邊落木」句氣象最大:蕭瑟的秋風,肆意橫飛,將落葉紛紛掃落,瀰漫天際;而另一方,是無盡的長江之水,滾滾而來,永不停息。2.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 杜甫最著名的一首詩,寫盡他晚年的孤獨無依,悽慘境遇讓人心疼
    大唐最奪人眼球的兩位偉大詩人當屬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了。年長杜甫10多歲的李白時運正佳,正好趕上了大唐盛世的這股雄風。他20多歲開始遊歷全國,走遍了大唐的千山萬水,揮筆寫下了一首首令世人拍手稱讚的千古名篇。不愁吃喝、無憂無慮造就了李白的狂放不羈。讀李白的詩總能給我們一種暢酣淋漓之感。他善用誇張手法,將狂放和瀟灑注入每一句詩句之中。
  • 李白、杜甫在嶽陽樓各寫下一首詩,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卻高下立判
    全詩皆無直接描寫嶽陽樓之高,而是通過一系列的陪襯、誇張、烘託等手法,以各種不同的望樓角度形容樓宇之高,為原本就名動天下的嶽陽樓又增添了一層迷人的色彩。頷聯「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是歷來為人稱道的名句!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普通人登樓也能看到大雁和山月,但對於剛剛逃離鬼門關的李白來說,此刻他一掃內心的憂戚煩悶,眼睛所視也全是舒暢開懷的景色。
  • 登嶽陽樓二首·其一——宋·陳與義
    登嶽陽樓二首·其一——宋·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裡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弔古風霜裡,老木滄波無限悲。
  • 好課分享杜甫《登嶽陽樓》(上):「吳楚東南坼」辨析完整
    低價課程分享好課分享杜甫《登嶽陽樓》(上):「吳楚東南坼」辨析完整高清完整(有需要的找我,你就可以擁有這個課程
  • 杜甫最精彩唐詩都是寫一個人的孤獨,這首詩更被譽為盛唐五律第一
    而在五言律詩的創作當中,杜甫同樣奉獻了最精彩的作品。今天談到的這首《登嶽陽樓》,就是他最經典的作品之一,更是被譽為盛唐五律第一。雖然杜甫的人生經歷比較悲催,但是在文學史上、在詩歌史上都收穫了絕高的人氣,收穫了後人難以超越的榮譽。
  • 清平樂人物譜之範仲淹:因為能背《嶽陽樓記》,數萬人免費登樓
    和中國大多數的名樓一樣,嶽陽樓在歷史上也屢次被毀,屢次重修。宋仁宗慶曆六年(1046)正月,範仲淹接到友人滕子京的來信,希望他能為重修的嶽陽樓作記,在信中滕子京說:「竊以天下郡國,非有山水環異者為勝,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可久,文字非出於雄才巨卿者不為著。」
  • 杜甫生前最後一首名篇,寫到這兩句時淚流滿面!
    有一天,天下暴雨,杜甫的茅屋破敗,兒子餓的哇哇叫,老婆和自己也是年邁體重,沒有吃的,穿的。這時,杜甫感慨自己如今處境,寫下了這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現在被收錄在了語文課本中,想必大家都聽過。望著波瀾壯闊的洞庭湖,心中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被前人稱為盛唐五律第一的詩篇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人教版九年語文拓展閱讀:關於嶽陽樓的古詩,讀過這幾首就足夠了
    歷史上描繪嶽陽樓勝景的詩詞歌賦有很多,今天小編選取李白杜甫的詩讓大家一飽眼福。[閱讀導引]此詩當是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遊洞庭時登嶽陽樓而作。此詩描寫詩人登嶽陽樓極目遠眺天嶽山之南所見到的景象,表現了一時樂以忘憂的閒適曠達的襟懷。
  • 小樓譚詩|(讀詩心解之八)「對面寫來」與「樂景寫哀」【譚汝為】
    (白居易《江樓月》)在中天一輪明月的輝映下,雙方相思相憶之情同樣深摯。詩人神馳千裡,把相隔天涯的雙方思憶之情狀組合在同一意象的畫面之中。雖然關山迢遞,空間迥遠,但對方相憶的神態卻近在咫尺,如在目前。杜甫名作《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 杜甫筆下的黃四娘是誰?
    這句詩是出自他的《登嶽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的這首《登嶽陽樓》意境開闊宏麗,表現手法變化多樣。首聯敘述,交代登樓緣由。
  • 杜甫最有名的10首唐詩及對應的千古佳句
    大唐最著名的詩人有兩位,一位是飄逸灑脫的詩仙李白,一位是憂國憂民的詩史杜甫。他們的詩篇,正如韓愈所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這束光穿越時空,來到現今,光耀你我心房,故要時常吟誦、品味其中的美與智慧。下面我們一起來領略,杜甫最有名的10首唐詩及對應的千古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