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馬特」男孩長大了,大張偉:打不倒我的,終究使我更強大

2020-12-14 騰訊網

大張偉,一個長在很多人笑點上的北京大男孩,他是最早一批「二次元」,也是最典型的「殺馬特」。

臺上的他,蹦蹦跳跳;臺下的他,嘻嘻哈哈。

似乎永遠也長不大的他,卻有著跌宕起伏的經歷。

1998年,極具音樂天賦的大張偉跟幾個志趣相投的小夥伴,組建了《花兒樂隊》。那年,大張偉只有14歲。

在「新蜂音樂」的力捧下, 花兒樂隊製作並發行了首張專輯《幸福的旁邊》,並成為當年最暢銷的搖滾專輯之一。

2000年,花兒樂隊更是異軍突起,成為首個登上CCTV舞臺的搖滾樂隊,高調的曝光在了最絢爛的閃光燈之下。

很快,花兒樂隊憑藉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和青春蓬勃的形象,俘獲大批粉絲。

特別是當年那一首《嘻唰唰》,跳脫的旋律和歡快的節奏,一下子就燃爆了聽眾的心。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正是因為這一首歌,讓大張偉深陷抄襲醜聞,他的創作能力遭到前所未有的質疑,罵聲如影隨形。

可憐的是,這個瞬間跌下神壇的大男孩,還沒來得及療傷,又輸掉了與前東家的官司,樂隊內部成員也被爆出不合。

接二連三的打擊,讓大張偉一度抑鬱,無法全身心創作,樂隊發展陷入瓶頸,很長時間再無新突破。

2009年,出道10年的花兒樂隊正式宣布解體。

他們舉辦了花兒樂隊的第一場演唱會,而這,也是最後一場。

當他們唱到「我們能不能不分手,親愛的別走」時,大張偉情難自控,淚灑舞臺。

他傷感而又煽情的說:「我就知道,我喜歡的東西最終都會離我而去。」

單飛後的大張偉,在熒幕上沉寂了好多年。直到2013年,受邀於《百變大咖秀》才又迎來藝術生涯的轉機。

他放下吉他,戴上面具,從一個嘻哈少年跨界做了搞笑新人。

大張偉苦澀的開玩笑說:「沒有人能讓你放棄夢想,你自己試試就會放棄了。」我們無法想像他內心經歷了多少不舍和掙扎,才會將音樂夢想藏匿於世人看不見的角落。

他惟妙惟肖的表演,讓節目笑點不斷,也讓自己在綜藝諧星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此後的他,像一隻失去了枷鎖的鳥,盡情的釋放著自己的表演天賦。機智、幽默、偶爾還冒出點葷段子,這是粉絲賦予他的最新標籤。平均六秒一個梗的他,就這樣成為了內地耳熟能詳的「綜藝梗王」。

2016年,湖南衛視的老牌綜藝節目《天天向上》,因為小五服兵役、田源爆出醜聞、歐弟選擇離開,一下子陷入低谷。

情急之下,節目組想到讓大張偉救場,大張偉接到電話時,離最新一期的節目錄製只有不足12小時,他沒有片刻猶豫,坐最快的航班飛到了長沙。

那一期節目,大張偉拋梗接梗,現場氣氛空前熱烈,就連湖南衛視的老大哥——汪涵,也對他讚賞有加。

就這樣,大張偉正式成為了「天天兄弟」的一員。後來,《天天向上》在官微中感恩的寫道,沒有給大張偉天價出場費,也沒有花言巧語的承諾名和利,他的到來讓我們感動至今。

儘管綜藝事業發展的一帆風順,卻還是掩蓋不住大張偉對音樂的熱愛和對花兒樂隊的執念。

《天天向上》有一期節目,嘉賓是五月天,他們在臺上激情表演,粉絲在臺下狂熱互動,站在一旁的大張偉目光悠遠、眼含淚花。

那一刻,他哀傷的也許是,五月天在溫暖綻放,而花兒卻早已枯萎。

出道21年,大張偉一路浮浮沉沉。接受採訪時他說:「我的音樂夢想都碎了,所以我也就不撿了。」

他說這句話的時候表情風輕雲淡,可當幾個民樂大師在他面前翻唱演奏了他的那首曾被群嘲上不了大雅之堂的歌曲——《陽光彩虹小白馬》時,他還是忍不住的哽咽了,一向滔滔不絕的他,拿起話筒,卻感動得幾次都說不出話來。

一直以笑臉示人的大張偉,這次的眼淚,讓我們知道,原來他漫不經心的外表下,藏著我們不懂的通透與深刻。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韓紅說:「大張偉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音樂人,他的歌聽著鬧挺,卻保持著一個很高的水準。」

賈玲說:「大張偉是一個不合群的人,聚會他從來不參加。」

薛之謙說:「大張偉年少時寫的東西非常深刻,後來是看透了很多事情,才寫簡單快樂的東西。」

網友說他「嘴貧」,同行說他「庸俗」……

而大張偉自己卻說:「打不死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比996更殘酷的工廠青春物語
    「隨時都可以中斷,隨時都可以去思考,就是告訴你,我這個不是電影,不是看戲。」畢業於中戲的李一凡,深受布萊希特影響。雖然在觀眾接受度上也有過鬥爭,但最終他還是選擇遵從內心,因為反正也上不了院線,也沒有票房,更不知道會被這麼多人看到。這種布萊希特式的處理讓觀眾與影像之間一直保持緊張關係。獵奇心理退散後,問題意識得以浮現。
  • 大張偉一條微博惹眾怒:對不起,這些人不該嘲笑
    殺馬特基本都是農二代,年幼輟學。出來工作時的平均年齡是14歲,最小的12歲。他們不是想要窮,是真窮。來處不同,卻有著共同的孤獨:大山裡長大、與牛羊為伍、父母常年不在家。有人叫他去勞動局舉報,他苦笑道:「勞動局是什麼我都不知道。」比肉體更痛苦的,還有精神上的煎熬。晚上10點才下班,一個月只有兩天假期。
  • 我是20萬人的殺馬特教父,髮型不誇張不準進群
    現實生活中,他是手上沾著洗髮水泡沫的美髮店學徒,網絡裡,他是殺馬特世界的「教父」,20萬人的QQ群裡,激動而瘋狂的小鎮少年們競相模仿他誇張奇特的造型,在這裡,他是永遠被置頂的殺馬特教 父,一言一行,成為殺馬特少年們的精神指向。陌生人想要跟他說話,可以啊,「先給我轉一千塊錢」。這個羅福興正野心勃勃,無所畏懼,極速膨脹,他從未預想到這個殺馬特時代的出現,更沒想到它最終會像潮水一樣也會退去。
  • 看完《殺馬特,我愛你》,我才知道,誤解殺馬特是因為我無知
    今天我要推薦的,就是李一凡老師的《殺馬特,我愛你》。雖然現在網上還找不到完整版的紀錄片,但根據李一凡老師的最新演講,我還是想聊一聊,這個我們即將忘記的符號。在這一個符號裡面,有他們的犧牲,有他們的自尊,也有他們的故事。
  • 楊冪:所有打不倒我的,都讓我變得更強大
    而一次在北京的拍攝,更讓人對這個看似柔弱的女生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即使在35、6度的天氣,8天內連續三次高燒到40℃以上的情況,楊冪依然堅持工作,甚至浸泡在冷水中完成拍攝,絲毫沒有因為自身情況而耽誤拍攝進度。但人們往往看不見這些努力,更樂於去對自己不了解的人評頭論足。
  • 殺馬特滅絕了,被口水淹死的?
    而往後的2013年,殺馬特又被打成三俗。我曾經也不清楚他們是誰,直到前幾天看完《殺馬特,我愛你》的紀錄片時,我才為自己曾經對殺馬特的嘲笑而感到萬分羞愧——直到那時我突然驚覺,原來我曾無意間霸凌過一群勞動人民。
  • 殺馬特我愛你:被社會剿殺和拋下的「他們」也是「我們」
    在觀看這部影片前,我對殺馬特這個群體了解甚少,對其的認識像很多人一樣:它是一種不高級的審美。看了後我的直觀感受是:它打破了獵奇和偏見,讓我們看見滿地憂傷,終化作一聲聲嘆息。誰是殺馬特?殺馬特們為了保留自己的頭髮,寧願被辭退,挨餓,遭人歧視,但他們卻無法承受來自整個社會對他們的「改造」。網絡中狂轟濫炸的的輿論打壓,現實中則是更可怕的暴力打壓,有的人打殺馬特,甚至是燒掉他們的頭髮...
  • 奶茶妹妹素人照曝光:打不倒我的,終將使我強大!
    奶茶妹妹章澤天平時雖然不在演藝圈活躍,但在公眾的面前,知名度絲毫不亞於演藝圈的女藝人們; 當然,她有這樣的資本,名校高材生畢業,家庭卓越,經商能力也很出眾,還嫁了一個「不知妻美」的好老公;
  • 我養你兒子6年,就換來一句長大打我的話,讓我怎能不寒心?
    我養你兒子6年,就換來一句長大打我的話,讓我怎能不寒心?4歲應該還是懵懂的年齡,6年能淡忘很多事,應該是這個母親會給孩子灌輸一些不是這男人親生的之類的思想,生了孩子有自己的孩子他長大了也不敢打你,因為你兒子也長大了!
  • 汙名化的「殺馬特」
    而那時候,國產手機還處在山寨機時代,遠不像如今有情懷和逼格加身。如今看來,沒有人認為殺馬特真的時尚前衛或者時髦,更多的是認為其廉價而又俗氣,代表了這個群體在中國城市邊緣的尷尬生活。但這不該成為被嘲笑的理由。因為我試圖跟一位不願透漏姓名的殺馬特深聊過此事,他向我反問了一句非常有最深度的話:「廉價的就一定是不美麗的或者不個性的嗎?
  • 還記得殺馬特嗎?它又「活」過來了
    受訪中我們不難得知,這幫殺馬特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很多人在未成年的時候就選擇了輟學,甚至有人12歲就進入社會,靠假身份證進入工廠非法打工。,而在被問到是否發起了勞動仲裁時,受訪者的回答卻令人嘆息:「當時我不知道勞動局是什麼?
  • 《殺馬特,我愛你》:導演買了915條視頻,探尋殺馬特的根源
    隨著隊伍的不斷壯大,他們的亞文化推廣行為,已經不滿足於僅僅在QQ群中進行。網際網路上的其他領地,比如貼吧、論壇等活躍平臺也逐漸開始出現他們的身影。殺馬特們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也因此掀起了網絡上的幾輪圍剿殺馬特的大戰。
  • 大張偉發文道歉:我確實說錯了話
    原標題:大張偉談及已故德國門將言語不當引眾怒 發文致歉大張偉發文道歉14日晚,世界盃揭幕戰打響。某平臺邀請大張偉擔任解說嘉賓,過程中用調侃的語氣,提及了因抑鬱症而自殺的前德國門將羅伯特·恩克。
  • 說什麼殺馬特,他們不過是你我身邊的打工少年
    在現實社會中,他們也被看作「低俗」「病態」文化的代表,有些殺馬特甚至因此被打。李一凡就在新聞裡查到過,昆明有殺馬特被路人揪著燒掉了彩色頭髮。在各路「精英」和民眾的圍剿下,殺馬特迅速式微,許多家族群從此解散。而羅福興,漸漸感受到形象給自己打工帶來的阻礙,也剪掉了彩色長髮。
  • 這部紀錄片,消解了我對「殺馬特」所有的偏見
    最近大熱的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導演李一凡在採訪了78位殺馬特後,用900多段視頻為大家呈現了那些曾經未被理解、甚至是被深深誤解的殺馬特。而所有這些只有名流美髮店能做出來,於是「名流」成了殺馬特的聖地。刺蝟頭、愛心頭、用梳子打、用鐵絲、筷子固定,吹一次髮型能管三天。晚上睡覺不敢壓著頭髮。
  • 大張偉全新演繹《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酷我音樂帶你重溫經典
    「大老師」大張偉又出新歌啦,他的最新單曲《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近日在酷我音樂傾情上線!作為即將在國內公映的電影《進擊的男孩》插曲,在電影還沒有正式上映之前就憑藉歌曲賺足了眼球,實在是對票房「大大有利」!青春校園電影《進擊的男孩》講述了幾對青年男女從初入校園時的青蔥歲月至事業漸成時的成長故事。
  • 大張偉與「以瘦為美」不一致,我做了一個客觀的評論
    大張偉與「以瘦為美」不一致,我做了一個客觀的評論,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認可!我不知道什麼時候人們開始用胖和瘦來定義一個人的美,令人驚訝的是,這仍然是大多數人的看法,只有少數人認為美麗與胖瘦無關,大張偉就是其中的一個。
  • 真正的殺馬特,可能從頭至尾都被誤解了
    與之類似的是,快手上許多坐標珠三角、頂著「苗族」「殺馬特」雙重標籤的短視頻博主會以挑花背扇混搭五彩斑斕髮型的形象示人。「殺馬特」男孩的各色髮型。之後,他總教訓身邊容易衝動的夥伴:「打贏坐牢,打輸住院,都吃不了兜著走。」壓抑同樣如影隨形。為了不被罰款,他得提防打包時耳機數量、質量、型號出現問題,外盒受損,標籤不按規定張貼;提防拉上的同事玩手機、隨意交談被拍攝下來,發到工作群追責……妹妹已11歲,到了需要作出抉擇的年紀。
  • 殺馬特,我正式且隆重地向你們道歉
    最近,一部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又把殺馬特一族帶回我們的眼前。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最初的殺馬特來自於遊戲勁舞團,但他們原本只是勁舞團中很小的一個群體。2007時候,非主流群體有過一次分離,因為殺馬特一族誇張的髮型更容易被圈外人識別出來,他們才真正出圈。遊戲勁舞團人們看到另類的造型也許會想到朋克。對於殺馬特來說,同樣的不拘一格,卻有不一樣的內心話語。
  • 被主流社會圍剿的殺馬特,藏著一群人的心酸
    為了看起來更威風更不好惹,他將smart音譯為「殺馬特」,並建立了幾十個QQ群。無數少男少女湧入這些群。殺馬特最火時,羅福興一人管理著QQ上近20萬的殺馬特成員,他們還多次和魔獸世界吧、李毅吧交戰,不落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