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念佛時身上有氣動有香氣,好嗎?

2020-12-16 紅塵禪緣

弟子念佛已經十多年了,從一開始,只要念佛就有一股氣波動,等到氣靜下來,人也靜下來了。又有時候念佛專注,身體會有香氣,請問是不是修行偏差,才會有這個現象?

念佛的時候身上有香氣,這是好相;念佛的時候身上會亂動,這不是好相。你看看,我們看佛菩薩的塑像都是如如不動,沒有看到他在那裡跳舞,也沒有看到他在那裡唱歌,這個要知道,永遠是定的,是靜的。身體會動作,大概是有兩種原因,一種原因屬於生理的。因為你平時沒有修清淨心,一下想靜下來的時候,生理上會不調適,會有這個現象。另外一種,那是業障,你的冤親債主來障礙你,他不希望你成就。為什麼?他對你還有很多恩怨他還沒有報,他在等機會。你真修行,真往生,他就報不成了。

所以真正修行人常常想到自己的冤親債主,每天把自己真正修學功夫要回向給他們。一定要發這個願,我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再回來的時候一定度你們,他就不會找麻煩了。為什麼?他在六道裡也很苦,也很想離開六道。你有這種心願,到極樂世界之後再拉他一把,他很歡喜,他不會找麻煩,不會障礙你。你的心要有誠,真誠心,說到要做到,可不能夠欺騙眾生;欺騙眾生,那他來找你,麻煩就大了。

身體有香氣,一個是感應,另外一個是當你在用功專注的時候,這種情形很多,有天神從這邊經過,看到你他對你致敬。他在那裡站一會兒,給你合掌致敬,天神身上有香氣。所以這種香氣,如果他時間長,香氣會有十幾分鐘,時間比較長,如果時間短,大概只有幾秒鐘,這是許許多多同修都有這個經驗

相關焦點

  • 香港理工大學原校長潘宗光:淨土法門不是念佛等死
    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潘宗光教授參加了本次論壇並提交論文《淨土法門是念佛等死?》。潘宗光教授表示,雖然淨土法門容易給人一種念佛等死的消極感覺。但根據他的理解,修淨土法門除了要不斷做好「信、願、念佛」等「正行」來保持與阿彌陀佛的緊密聯繫外,亦要努力完成個人在世間的責任,及發菩提心、修淨業三福、自度度他等「助行」。所以是一門積極的大乘修行法門。以下為潘宗光教授論文全文:
  • 淨土法門:此是選佛場,念佛及第歸
    #學佛#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念佛及第歸。這一首小詩,是宗道法師修改過的,最後一句,原來是「心空及第歸」,是唐代一位很有名的龐蘊龐居士開悟時作的悟道詩。對於淨土法門來說,十方世界的諸佛都會在他們自己的世界裡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都會勸本國眾生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十方世界都有眾生稱念阿彌陀佛,也就是都聚會在這句六字名號中了,其他世界的眾生念佛,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就會有一朵此眾生的蓮花,所以十方念佛眾生的蓮花也已經都聚會在極樂七寶池中了,而我們將來也必定會在淨土中相聚會。這是淨土法門的「十方來聚會」。
  • 學佛有問必答:專心念佛和有妄想雜念念佛,效果有什麼不同?
    學佛有問必答:不影響彌陀救度你,所以安心念佛。譬喻坐船過海,乘客有雜念無妨,因為靠船過海,南無阿彌陀佛。問:雜念和雜修什麼區別?學佛有問必答:雜修是指不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從淨土法門來講。雜念是指念佛過程中,有一些妄想雜念,這很正常,不影響念佛效果。比如地下有一張100元的鈔票,你專心去撿是100元,你有雜念去撿還是100元,因為錢的價值沒有變。我們念佛也是,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沒有變。問:那麼我們可以不用專心念佛對嗎?
  • 明學長老:修學淨土法門應該怎麼下功夫?
    明學長老:現在年輕的也好,年紀大的也好,在家信眾也好,出家人也好,修淨土法門要老實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行住坐臥都好念,專修淨土法門,不要東跑西跑。今天這樣,明天那樣,最後一事無成。我們修淨土法門就是老實念佛,不要去搞其他的。我們學淨土法門都學不過來呢,我們能修淨土法門也是很難得的。
  • 淨土法門:念佛所以得清淨,為有源頭活水來
    源我們經常聽人講,「我念佛,怎麼心中就不清淨呢?」不清淨有兩種,一個是功夫上的,總是起妄想雜念,這是相上的;第二是體上的,所謂「信心清淨」。如果心裡很濁染,對於往生這件事總是沒有把握,「到底能不能往生?」心裡像一團亂麻一樣,這哪裡有清淨啊?他有恐懼,這就是念佛沒有清淨。
  • 淨土法門:疾病與念佛
    病由心生,心有煩惱,有喜怒哀樂憂悲恐,就會生病,比如過喜傷心,大怒傷肝,過悲傷肺。我們生而為人,必定有種種情緒,尤其是現代生活,各種壓力,常常過喜過悲,能不生病嗎?念佛人也是凡夫,也會有煩惱,自然也會生病。
  • 念佛人就只管念佛,不用學太多,對嗎?
    「行有專雜,解門不分」,主要抉擇行門上分專修、雜修,解門上沒有專雜之說。這是我們對善導大師很容易誤會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許多念佛人排斥聞思呢?就是沒有真正理解善導大師的本意,對專修雜修理解錯了,導致修學淨土法門的大方向都錯了,南轅北轍。甚至不但害自己,還要害別人,還要告訴別人:「你不要這麼雜修,你不要學這麼多,學得越多,就越難往生。」這就非常危險、非常可怕,這不是善導大師的本意!
  • 老實念佛,不要三心二意!這樣念佛更容易有感應
    淨土法門的綱領,概括起來,就是四句話,十六個字:「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這是清代徹悟禪師提出來的。徹悟禪師早年參禪,大徹大悟後,改修淨土,致力專弘淨土法門。在方便門中,最容易、最簡單、最直接、最快速、最圓頓的,就是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
  • 佛教:一心念佛,功德不可思議!這樣念佛,往生越來越有把握!
    在念佛過程中,我們的心怎麼才能跟佛心感通,怎麼才能被佛力攝持而實現往生?其中一大關鍵就是,我們要對彌陀名號如意寶性生起信心和依靠心。這個信心一旦真的有了,就會主動地一心執持萬德洪名;由此就能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也就會得到阿彌陀佛威神力的加被;由此就能真正得到彌陀願海充分的攝受,而順利往生淨土,得到解脫、成佛的利益等。
  • 劉素雲老師:淨土法門有七寶,修學之人要記牢
    中央電視臺有一檔節目叫做「黃金一百秒」,其中有一句口號叫做「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知道為什麼,每當我聽到這句口號時,就不免想到《無量壽經》會集本,《無量壽經》會集本就是一塊真金,總有一天它會發光的,況且現在不已經在發光嗎?
  • 淨土第一經,修行淨土法門的人一定要看的著作,教你如何正確念佛
    該經古有多譯,民國年間夏蓮居老居士輯會諸家譯本並分章次,成為現在流通的本子。現在王龍居士又發心將此經譯成白話文以廣流通,歡喜讚嘆之餘,還想就淨宗的行持,略綴數語:淨土念佛法門現在非常流行,原因是它攝機廣,簡單易行。特別是它的易行,經常為人們所稱道。
  • 印光大師勸人念佛,今生能念佛都是有福德善根的人!
    南無阿彌陀佛,我把我身上所有的一袋子的錢,總共有四十文錢,全部給你。』大家猜最後怎麼著?這個乞丐當下面露驚恐之色,在那裡放聲大哭,扭頭就跑掉了。這個就是一個沒有善根,沒有福報之人。他不肯相信阿彌陀佛,他不肯念佛。拒絕彌陀如來的拯救,那是沒有辦法的。
  • 居士疑問:去寺廟裡念佛功德大,還是在家裡老實念佛功德大?
    問:去寺廟裡念佛功德大,還是在家裡老實念佛功德大?答:除非寺廟也是專修念佛道場,否則在家裡念佛好。問:用108顆念珠念佛一遍後,可以越過母珠繼續念嗎?答:可以的,佛經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只不過約定俗成到母珠返回。如果你介意,返回念就是了。
  • 淨土念佛法門是大乘佛法嗎,看諸位大師開示
    淨土念佛法門是大乘佛法嗎,看諸位大師開示。我們知道念佛法門屬於淨土宗,而淨土宗以五經一論為依據,五經分別是:《佛說無量壽經》——簡稱《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簡稱《觀經》。《佛說阿彌陀經》——簡稱《阿彌陀經》。
  • 淨土法門:念佛就是積德,教人念佛就是行善
    根據淨土諸經的描述,西方極樂世界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清淨佛土,那裡沒有惡趣,只有莊嚴美好,而且門檻很低,如果有人願意去,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在臨命終時得到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的接引。佛教講普度眾生,可眾生根器有利鈍、慧根有深淺,許多人在無上甚深的佛法面前不得門路、望而卻步。
  • 念佛就能往生西方淨土,對此有些疑惑,會障礙我們往生西方淨土嗎
    念佛就能往生西方淨土,對此有些疑惑,會障礙我們往生西方淨土嗎?我們對念佛很有信心,但是對於今生能否往生西方淨土,心裡時常會打鼓。即使有的念佛多年,也不一定敢說今生一定能往生西方淨土。對於念佛往生西方淨土,可能會有些疑惑。
  • 大德開示:該如何念佛,念佛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而且淨土法門,不僅僅有自修,還有佛助力,阿彌陀佛親自發願,只有有人念阿彌陀佛,他一定會前來接引。那麼如何去念佛,才容易修行成功呢,並不是像一些人所說的那樣,每天隨便念幾句,就能夠修行成功的,還是要去專心修行的。
  • 在家念佛的講究!
    執持的三業最重要的是口業,以南無阿彌陀佛作為標準,這個衡量的標準使我們對淨土法門的信心,願力,福德,善報,因果等。執持這種名號,需要長久的時間去檢驗。在佛門裡面,七個數字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很多事情都是以一七為準。 包括平時所說的禪七佛七,也是為了方便說明,而取的時段名稱。據說之所以設為七天,是因為凡夫收攝身心的極限最多是七天。
  • 淨土法門:莫名其妙地,一句佛號送丈夫往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紀實|女記者莫名其妙的一句佛號送丈夫往生大家好!我是佛迎。一直很羨慕別人有那麼多念佛感應一類的見聞。但直到最近才意識到其實自己也曾有過的,只是從未想到要把它梳理出來而已。今天,我就來說說這個女記者莫名其妙送走先生事。那會我接觸的的是淨土要門,就是被告知往生極樂是一件也容易也不容易的事。因為除了念佛還需輔助落實《弟子規》等各種雜善之行。即使是念佛也須達到「功夫成片」等一定境界。而這位記者更是連抉擇法門的意識都沒有,只是跟著各種人不斷地跑道場、放生、誦經等等。
  • 諦公語錄選讀|真信切願一心念佛為淨土法門之最要論
    念佛求生淨土,亦復如是。是心想淨土,是心是淨土。經云: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維摩云:欲得淨土,當淨其心,如其心淨,則佛土淨。此之謂歟!今之淨土法門,無論緇素男女,老幼尊卑,誰人不知念佛。詰其何用,則曰修來世,或言生西方。若如是,豈全無信願,無信則安肯念佛,無願則不言生西。既有念佛之行,並有信願之心,理宜千修千生,萬修萬生。經云: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