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最近一個月,良子基本都在加班或者出差中度過的,公司雖然項目很多,但掙的都是應收款。我作為主要經辦人,每天的神經都繃得很緊,所以容錯的能力有點下降。
團隊已經很給力了,但總會有不如意的地方。我今天這篇是吐槽文,寫給所有「不合格」的設計管理者,包括我自己。良有方的朋友,文中羅列的現象,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吧,切莫上綱上線。
02
我就是個傳聲筒!
不管是政府項目還是私企的項目,都會有甲方和乙方兩方組成。地產項目,業主方(甲方)會配備設計管理的部門和人員;而政府項目很多時候會有個代建公司(或者EPC總包單位)代行管理職能,所以設計管理這個工作是省略不了,而且是極其重要的。
甲方有設計管理,乙方(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同樣會配備設計管理的人員對接甲方的設計管理者。
存在的問題:
Q1.對設計的要求,不翻譯,不解讀
有些甲方的領導和手下交代了一下任務,而下面負責具體操作的人會原封不動的截圖給乙方(現在微信很方便),既不消化,也不解釋,讓設計單位一團霧水。設計單位負責點的,可能還追問下。但大多數時候回復也就是:我們領導就是這麼要求的,不是說的很清楚了嗎?
Q2.對項目時間不計劃,不協調
良子就碰到過項目,設計管理者蠻橫的下指令:「明天一定要施工圖,因為是區長要的」,可今天我還剛接到指令看基地啊。如果我違約了,不等於他違約嗎,明天對區長還是沒交代呀。
這就是時間計劃明顯不合理。你作為設計管理不事先提出來,最後完不成,兜著走還是你自己啊 。
Q3.對項目進程不管理,不幹預
很多設計管理者明明發現項目進度出來狀況,但還是沒事人一樣。領導問一下他,他就催一下乙方。不催就是每天混日子。
你作為管理者不應該去了解為什麼會滯後,是不是應該去找出滯後的原因,並解決它。而不是反正來不及,躺死。
以上都是傳聲筒的典型特徵,大家還可以補充!
如果作為傳聲筒,上面的問題也就不成為問題了。
03
我不是你們專業的,
你們自己搞定!
設計管理招聘的人員從原來單一的工程管理發展到現在金融類、文秘類都有,所以在設計管理的過程中,不免有很多跨專業的管理。正所謂各行如隔山,所以做一個項目的管理一定要將項目的流程先搞清楚,具體做可以找到不同的專業人士來完成。但一旦流程亂了,那必將是事倍功半的 。
良子舉個例子:
有個城市更新的項目,上部有主樓要做建築改造,下部有商鋪要做店招設計和亮化工程,道路邊又要做外擺和景觀設計。
這個項目最少涉及兩個專業:建築改造和景觀設計,最好也是兩個單位完成,這樣交叉比較少。
而我們的總包找了三個設計單位:上部主樓改造設計,下部店招設計,道路景觀設計。而店招設計又是後期項目開工了再找的設計公司。上部主樓施工,腳手架會影響下部的店招。店招的外擺會影響道路景觀的施工,(前期又沒有基礎資料,還要測繪跟進,可又找了家不靠譜的單位)這真的是環環相扣。而總包居然讓店招單位去協調另外兩家開展工作,這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
把一個項目的流程搞得這麼倒置,中間還有那麼多的穿插和協調,設計管理為什麼會這樣,主要是源於沒有專業背景。
再把這種操作帶來的惡果也延伸下,讓不合格的設計管理者引起注意!
S1.流程倒置必然帶來返工,返工必然帶來工程費用增加,不管是設計費還是施工費用。
S2.費用增加,甲方爸爸必然不高興,要投訴主要負責人(臭罵,層層往下操作)
S3.如果項目沒能按時完成,後果更嚴重,大家都要被一鍋端了。
所以有一些企業(例如萬科)開始社會招聘一些有專業背景的資深設計師做設計管理,我就接到過電話。就是希望杜絕這樣的情況發生。
前十年,房企都希望校園招聘,培養老闆的青年近衛軍。那時因為增長比較粗放,標準化產品一做好,就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了。所以年輕人吃得起苦,精力又旺盛,是符合企業的訴求的 。
而今後的很長一段日子,項目都會是精細化管理,所以沒有專業背景,想管理好項目就沒那麼容易了。最近瘋傳有些企業開始把招進來的「近衛軍」推向市場,讓其自生自滅了,這也是無奈之舉吧。
04
我以為。。。
在項目掉鏈子之後,我經常聽到:「我以為他已經做好了。。。」、「我覺得這樣不用改。。。」、「我沒有看到呀。。。」
我最早聽到這個「我以為」是在大學的時候,聽餘世維老師的講座。當時我就告誡自己,千萬不要成為那個「我以為」的人。
「我以為」,就是因為你沒去落實,才用猜測來代替。工作如果沒有被追蹤,它怎麼可能被落地。工作成果如果沒有反饋,怎麼可能形成閉環。
所以,我對團隊的要求就是:事事有反饋,件件要有著落。我相信不管哪個領導,都希望自己下面的兵,各個都是好樣的。但前提是你要有要求,而不是放任他們,就能茁壯成長 。
最後奉勸「我以為」的那些朋友,你們在一家企業以為的次數不會太多的 。
05
我是甲方!
我碰到的最可笑的設計管理就是:「我是甲方」,言下之意就是:我付錢給你,你必須無條件的服從我。
甲方付錢給乙方,乙方提供專業的服務,This is business !
但是設計管理不要動不動就我是甲方,給你的乙方扣「不合作」的大帽子。
S1.是不是配合首先要權威認定,不是單方說不合作就是不配合。
S2.如果是不配合,有沒有調查原因,什麼導致了不配合,有沒有辦法推進。
S3.真的無法合作了,也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嘛。
但千萬不要動不動就威脅,「做還是不做」,不做我馬上把你換了。
換了你一定就能解決問題嗎?
如果前置條件沒有處理完,接手的人就一定能完成?
半途接手的團隊,人家對這個甲方就沒點看法?
萬一接手的團隊,也提相同的要求呢?
到底是再換團隊,還是換你這個設計管理者呢?
老是掛著「我是甲方」的設計管理者,上面這張圖請收好!
其實你的管理到位了,你就是甲方。如果不到位,再喊也沒什麼用。
06
把鍋給爺背起來!
我還碰到很多做設計管理的,也很奇葩。
A1。乙方發了服務建議書,啥也不說就讓乙方開工。
A2。下達設計任務不發任務書,乙方發了設計範圍,甲方也不確認。
A3。開會沒有會議紀要,全靠記憶力好。
A4。就算微信溝通,只發語音,從來不打字。
這樣的管理水平,最後的結果就只有一條路:大家撕逼,互相推卸責任。可正因為你是甲方,所以乙方最後要麼隱忍,要麼退出。
我們做到的項目就是因為測繪資料不到位,測繪單位也不願意為自己的成果負責(籤字蓋章),我們後續的設計等於沒有依據,所以做的很辛苦。設計管理的人又外行,不去抓主要矛盾,源頭是測繪,依據有了就等於大樓有了基礎,才能牢靠。
我們的態度很明確:測繪導致的項目進度、質量問題,這個鍋我們不想背!也背不動!
一個專業的管理公司,對於往來文書,收發資料,合同管理都會有一套成熟的機制。不專業的公司,各掉各的鏈子。但是甲方不專業,乙方可不能不專業,不然這個鍋是背定了。
07
結束語
以上的林林總總,都是一個不合格管理者的日常。工程項目由許多的專業單位參與,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甲方只有尊重專業知識,用好專業單位的長處,做好統籌、協調工作,才能把項目順利推進。
但願良有方的朋友,各個都是靠譜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