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得授權就無法走上管理的快車道,就不是合格的管理者

2020-10-20 全優績效系統


不懂得授權就無法走上管理的快車道

授權是指上級委授給下級一定的權力和責任,使下級在一定的監督下,有相當的自主權和行動權去完成一項任務。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即使能力再強的管理者也不可能獨攬大權,去完成一切任務。所以精明的管理者要懂得授權,授權的職責不再是做事,而是幫助下屬成事,授權是成事的分身術。如果管理者事事自為,必定成不了大事。

不懂得授權就不是合格的管理者

與親力親為相對應,高明的管理者能夠通過向下屬授權實施有效的管理。但是,授權是一個牽一動百的系統問題,絲毫的輕率和盲動都可能造成一系列的麻煩。為此,管理者要圍繞授權做好周密的思想和組織準備。

1、授權應考慮的問題

授權所涉及的遠遠不只是包括向集體成員下達任務,授權事實上包括四個方面,完全正式的授權應把下列所有這四方面包括在內:

(1)意義。意義指的是工作目的與價值,其估價要和個人的理想及標準聯繫起來。當工作要求與個人信念相符合時,這項工作便變得有意義了。對一個給芭比洋娃娃設計服飾配件的人來說,如果她認為這份工作和她的價值觀相符,也就是說這個工作能給成千上萬名兒童帶來幸福和歡樂,她就會覺得這份工作很有意義,而對另一位做同樣工作的人來說,這份工作或許毫無意義。原因是它和她的信念相悖,她認為芭比洋娃娃的樣子使得女性美貌一成不變,這是非常有害的。一個人在做有意義的工作時才有可能有被授權的感覺。

(2)勝任。勝任指的是個人相信他有能力出色完成某項特殊任務。有勝任感的員工相信在特定情況下,他們有能力滿足某項工作要求。勝任感同樣會讓人產生被授權的感覺。

(3)自我決策。是指個人覺得自己有權組織各類工作活動,尤其是當員工感到他或她能夠自由選擇解決某個特殊問題的最佳方法時,自我決策就變得更為高級了。自我決策同樣涉及諸如工作地點和場所的選擇之類的問題,一位被高度授權的員工或許會決定一改成規,不在辦公室完成一項特定工作。

(4)影響。這指的是員工能左右工作最終結果的程度。比如公司的運作方式或其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在公司業務進程中,員工並非只是服從,在任何方面都插不上手,而是應有發言權,針對公司的未來前景發表自己的見解。

2、授權應注意的問題

授權時,要挑選那些接受過培訓、掌握技能、有天賦和動機的人。儘管這一原則很重要,許多主張授權的人仍認為每位員工都有被授權的天賦和渴望。只注重渴望而忽視天賦的授權會造成不良後果。難道你願意讓一個有高度熱情,技術上卻笨手笨腳的人來組裝你的急剎車裝置嗎?

在授權時經常出現過高估計員工工作能力的現象,認為只要集體合作就無須專業人員的任何指導,你或許會授權一組有高漲熱情的員工來自行解決一個棘手的問題,而不去請教一名受過高等教育、有高級技能的專業人員。因而,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是請一名專家以內部顧問的身份加入被授權集體之中。

(1)不要忽視專業技能。被授權集體應配備適當的職業專家,發生在汽車製造公司的實例便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克裡斯勒小型運貨車新生產線中擋風玻璃上的刮水器有65%存在瑕疵——少數的刮水器不能完全刮過擋風玻璃,因為這小小的毛病使得克裡斯勒無法將這批小型運貨車裝船發運。這是根本讓人難以接受的,員工們所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將其解決。但沒人能找出其弊病所在。熊老師個人號(inte6198110)所有的原件都符合規格,零件的組裝完全正確,工程師們也找不出設計上的任何差錯。為找出所存在的問題,公司成立了一個聯合調查小組,被授權全面發揮作用。組員包括一名生產總監,一名質量檢測員,一名質量分析專家和兩名工程師。在研究調查數月之後,小組無意中發現汽車驅動杆上的鋸齒邊帶動了刮水器邊,於是,一位工程師就設計了一個計量器用來測量曲柄的轉度,使這一問題得以解決,全部的小型運貨車才得以發運。如果小組成員中沒有工程師,那麼問題能否解決可能還是個問號。

正確的觀點是被授權的集體應包含適當的專業技術人員——而這一真諦雖說顯而易見,卻常被忽視。

(2)選擇適當的人授權。授權的一條重要原則是必須契約重申。如果你想要你的授權集體高效多產,其成員必須要經過精挑細選。最富成功經驗的公司往往在授權時仔細審查被授權成員,被選中的員工應具備以下素質:有職業道德,善於靈活機智地完成任務,有自我開創能力,集體合作精神及敏銳的頭腦,還有上文強調的一條:一定要懂技術。

總的來說,挑選的人要比同級員工高出一籌,能力和動機是授權成功的關鍵因素。

確保被授權人掌握適當的技術,許多重大錯誤都是由於決策人只有權力而無技術所造成的。

從員工過去的工作表現中搜尋證據來證明他是否有冒險精神和創造性思維。

證明他能把握自己。例如,他需具備在完成長期項目的過程中堅持不懈,表現出毫不氣餒的精神。被授權人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因為他們的權限非常小。

確保他在完成任務過程中表現的自信,獨立實施某項決定需要自信心(當然,你也許會辯解說被授權能增強人的自信心,但至少你應在他過去表現中找出自信)。

尤其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確保候選人能坦誠認真、一如既往地保持原有的良好品行,如若不然,他就會趁機利用手中的權力來命令他人做一些不該做的事,這將會給企業帶來災難。

3、授權的基本構成要素

授權行為一般由三種基本要素構成,稱為授權的三要件:工作指派、權力授予和責任創造。

(1)工作指派。工作指派在授權過程中,向來最受主管經理們的強調。不過,許多管理者和主管經理們在進行工作指派時常常存在兩方面的錯誤:其一,他們往往只讓下屬獲悉工作性質和工作範圍,而未能讓下屬明確他所要求的工作績效,這一點實在是主管在授權過程中的一大敗筆。因為如果下屬對主管所期待的工作績效不甚了解,他們的努力在客觀上就缺乏一個目標。這同時給主管授權後管理帶來困難,因為主管無法依據事先確立的績效標準對下屬實施考核,獎優罰劣,這是一筆管理損失。其二,主管有時會把必須由自己分內完成的工作也指派給下屬,他們未曾意識到,並非主管分內的所有工作均能授權於下屬來完成的。比如,目標的確立、政策的研究與擬定、員工的考核與獎罰等,這是主管工作的「命脈」,不可謀求假手他人。

(2)權力授予。在指派工作的同時,管理者應對下屬授予履行工作所需要的權力。這就是「授權」兩個字的由來。「權力授予」與「工作指派」之間應是怎樣的關係,權力授予的合理區域應該是多少,這是實施授權的主管最為關心的問題。主管所授予的權力應以剛好能夠完成指派的工作為限度,這體現了權力授予的原則,即以完成工作為最終目的。客觀上,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權力——這些權力用來調動完成工作所需的人、財、物、信息等組織資源——構成了權力授予的合理限度。

在權力授予中最主要的問題,也是授權管理的難點之一,即權力授予的適度問題。如果授予的權力不足以支持工作任務完成的權力需要,則指派的工作難以完成,授權因而喪失其意義;然而,如果授予權力過度,超過了執行工作任務實際的需要,則勢必導致下屬濫用權力,帶來太大的負面作用,同樣會導致授權失敗。

(3)責任創造。責任創造的含義在於,主管在進行工作指派和權力授予之後,仍然對下屬所履行的工作績效負有全部責任。這即是管理上所謂的「授權不授責」原理。這意味著,當下屬真的無法做妥指派的工作時,主管將要承擔其後果,因為下屬之缺陷將被視同上司之缺陷。許多主管在這裡犯的錯誤是當他發現下屬無法做妥指派的工作時,均試圖將責任推卸到下屬身上,他們以為責任隨同權力一同下移了。而事實上卻恰恰相反,權力在管理中有向下分散的趨向,而責任卻有向上集中的趨向。

責任創造的第一層含義是對主管而言,第二層則是針對下屬的。即為了確保指派的工作能順利完成,主管在授權的同時,必須為承受權力的下屬創造完成工作的責任,在主管和授權下屬之間建立起一種連帶責任關係。下屬若無法圓滿地執行任務,則身為授權者的主管可以唯他是問。這當然並不妨礙主管承擔對任務的最終責任,尤其是當這件任務涉及本公司、本部門之外時,更是如此。

總之,授權是對權力的下放,並在這種下放中使權力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授權是一門藝術,需要管理者細心揣摩和研究,以避免在授權的各個環節出現不應有的紕漏。

相關焦點

  • 成為合格的管理者,做到這「1個思維,6個手段」就夠了
    不僅要有管理思維,還要有這6個管理手段 前面說到管理思維的重要性,但一個領導者,僅有管理的思維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管人管事的領導才能。 聰明的管理者都懂得靠能力去管人。
  • 如何做一個「不合格」的設計管理者!
    團隊已經很給力了,但總會有不如意的地方。我今天這篇是吐槽文,寫給所有「不合格」的設計管理者,包括我自己。良有方的朋友,文中羅列的現象,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吧,切莫上綱上線。02我就是個傳聲筒!地產項目,業主方(甲方)會配備設計管理的部門和人員;而政府項目很多時候會有個代建公司(或者EPC總包單位)代行管理職能,所以設計管理這個工作是省略不了,而且是極其重要的。甲方有設計管理,乙方(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同樣會配備設計管理的人員對接甲方的設計管理者。
  • 為什麼走技術路線往往成不了管理者?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管理者?
    有人說:管理層不懂技術,就無法領導員工,而技術越強的人,卻往往成不了大領導。其實這個觀點有些偏頗,當然也道出了現狀。發展路徑、階段、職位不同,側重點就有所偏移,並非懂技術的人成不了管理者。
  • 管理不是念「緊箍咒」,新任管理者小心入坑
    了解團隊和員工,以服務者的心態做管理。第一,欲速則不達,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新任管理者要避免走彎路。新任管理者最容易走的彎路主要是過於著急,過早地燒起上任後的「三把火」;身份轉變後,管理技能沒有及時跟上,相對滯後;管理者不夠自信,管理效能較低。
  • 有一天,你成為了管理者
    合格的管理者運用的是領導的方式,不合格的管理者則是運用管理的方式。管理者有能力管理的沒有任何人,只有你自己,管理者雖然握有職權,但只能通過自己的專長權和影響力去影響別人。只有做到管理自己,影響別人,這才是合格的領導者。可見,管理者應該具備一些基本的能力或者準則,這個基本準則的核心就是,只有被領導者成功,領導者才能成功。
  • 做管理的,不懂得這幾點,管理就做不好
    做管理是一個人在職場拼搏一段時間後對自身工作能力的肯定,對自己工作實質的升華。但如何作為一個可勝任的甚至優秀的管理者呢?結合多年的管理經驗,個人認為只有懂得人性的如下幾點,你才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1】知人善用知人善用,就如同一個將軍根據不同的戰情進行調兵遣將。
  • 管理經典:事必躬親的管理者是失敗的
    【管理經典:事必躬親的管理者是失敗的】中企思智庫:管理者事必躬親為什麼會失敗?因為老闆做中層幹部的事,中層幹部做員工的事,員工不知幹什麼事啊!一個企業想要做到管理有條不紊,就要有管理層次。制定有關的發展規劃與戰略,制定出企業的規章與制度,讓制度去管理人,去管理事務。否則,老闆即使累死了,企業還是不見起色。對於事必躬親的管理者,下屬們也許會遵從命令,但不會把這當成一種關心或好意,反而會被認為是多管閒事。在現實中,每一個員工每天都要做出很多管理者無法監控的事情。即使是最有能力的管理者,都不可能管理所有的事情,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細節。
  • 激活管理者本能,做組織最強腰部——實戰型管理者系統管理能力提升
    ,不能準確進行角色定位 管理者在工作中對出現的問題不能正確地理解和看待,對上對下都有抱怨,不願意承擔責任,缺乏正確的管理意識與觀念 管理者執行力嚴重缺乏,領導的意圖總是貫徹不到位或者沒有及時落實 領導能力缺乏,影響力不夠,不能有效領導員工,不善於激勵員工和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
  • 工廠管理沒有捷徑可走!管理人必看的要點!
    其實,管理者的這一普通想法是造成管理過程中產生諸多滯礙的原因之一。沒有溝通,就是無法了解下屬的真實想法和企業運行的真實情況,且人為地拉大了與員工之間的距離,實在是高明的管理者所不可取的一種做法。  1、該果斷時絕不可猶豫2、以明確態度矯正下屬的錯誤3、原則問題上不能做牆頭草4、以有效方法讓狂傲者俯首聽命5、大膽揮起「解僱」這個殺威棒6、不妨遷就一陣,也不妨威懾一次11不懂得授權就無法走上管理的快車道
  • 創業必備:最完整的企業管理手冊(先收藏,一定要細讀)-微眾圈
    老闆累死、員工閒死,不懂得授權的管理者會在「兢兢業業」中把企業或一個部門帶上慢車道。四、以上下順暢的溝通消除管理中的滯礙。一提到溝通,有的管理者便大搖其頭:我下達命令下面執行就行了,溝通不溝通並不重要;再說,這一普通想法是造成管理過程中產生諸多礙的原因之一。沒有溝通,就無法了解下屬的真實想法和企業運行的真實狀況。
  • 中層管理者如何做好員工管理
    三者中無論缺少了誰也不行,沒了員工的支持,企業發展不穩,沒了管理層搭橋企業發展不起來,沒了老闆的企業不存在。而所有管理者在正式成長起來前都會碰到許多問題,下面是關於在企業發展途中,中層管理者應該如何做才能更快的適應管理者角色:1、少攬活兒,多分活兒;少集權,多授權在企業發展變化中,許多中層管理在剛開始帶團隊時很容易走入一個誤區
  • 職場上,優質的管理者,都具備這三種能力
    每個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都有一個夢想,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一個指點江山的管理者,可在現實中能實現這一夢想的人卻很少。就算是那些有幸走上管理崗位的人,能成為一個合格管理者的數量也是少之又少。有的人拼命工作,努力表現,使勁渾身解數好不容易混到管理崗位,可還沒坐穩就發現很難駕馭團隊,回頭一想還不如做個基層來得清閒,最後因為熬不住而被迫跳槽,甚至降職。由此可見,並不是每一個基層員工都能成長為優秀的管理者。但優質的管理者,都具備這三種能力,否則管理肯定做不長久。
  •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這11種素質必不可少!缺一項都不合格
    因為基層管理者不同於中層管理者,不需要對本部門的發展進行過多的規劃,而只需完成所負責的小部門工作職能。基層管理者即是管理者,同時又肩負了具體的工作和事務,所以個人過硬的業務能力和素質是在組織中「讓人心服口服」的前提。同時,企業的各種業務培訓一般也是通過基層管理者進行的,所以業務能力對基層管理人員來說非常關鍵。
  • 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必備的職業素養,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管理者的天職是將公司的目標與員工個人的目標掛鈎,並通過團隊的力量獲得成果。在現實職場中,有不少人是被一步步推上管理崗位的,但究竟怎樣才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可能很多人並不清楚。一個管理者的素養,可以分為意識和行為兩部分。
  • 管理者角色定位技能之三:管理者要具備的基本素質
    絕大多數管理者都是從以前別人的下屬,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管理崗位。作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要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呢?《辭海》對素質的界定是「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基本條件」。管理者的基本素質是指管理者完成管理工作所必須的基本條件。管理者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需要提升管理時間、授權員工和做好溝通這三方面的基本素質。
  • 管理者不想管、不敢管、不會管,如何提高管理團隊的整體執行力?
    但是我們有很多管理者在管理團隊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管理力不從心的情況。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不想管、不敢管、不會管管理者不想去管理下屬,任由下屬野蠻生長,自由發揮,看似是讓員工獨立自主,給員工成長的空間,實則員工在領悟公司政策的時候,難免會走偏,所以不想管下屬的領導,說白了就是懶政。對於企業來說,這種管理者是不合格的。
  • 高效管理者的3大時間管理法則
    那麼,如何做好時間管理?時間管理的本質是對自我的管理。高效的管理者一般通過對自身進行管理,提高時間使用效率,減少浪費,從而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標。01、記錄時間,做好工作計劃管理者的時間,有很大一部分是被浪費掉的。
  • 【團隊管理】X型管理者與Y型管理者的區別是什麼?
    不能通過嚴格要求提升團隊的執行力與效率,怕麻煩員工、有神馬事情都儘量幫員工搞定,就好比是員工的保姆而不是教練,在這樣溫和的管理環境下呆久了的員工則會出現工作懈怠,缺乏戰鬥力,而導致工作積極性以及綜合能力呈下降的趨勢,而催化型領導者則更懂得在嚴厲與激勵之間的火候把握,既能夠給到員工溫和的體驗,又能夠通過嚴格要求提升團隊成員的綜合表現,在這樣的團隊中,員工獲得了持久性的成長與被激勵~
  • 要當好餐廳管理者,你應該具備這四種能力
    再加上我認為這不是餐飲的個案,而是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以今晚的日誌就專門來說說這個情況。目前餐飲行業最欠缺的人才,就是管理人才,尤其是中層管理人才,這幾乎是絕大多數餐廳老闆都面臨的問題。為此一方面讓大家很抓狂,覺得合格的中層管理者太難找,另一方面這些崗位又不可或缺,於是倒逼出一個行業怪現象,那就是:矮子裡面選高子!
  • 企業管理之道:管理者「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企業管理中,很多管理者都是因為做了不該做的事,看似隨意,但是卻為公司的發展埋下了隱患。那麼作為管理者,有什麼不能做的事呢?後來有了新的投資,公司也算是做大了,這時候,就出現矛盾了,錢少的時候無所謂,現在錢多了,大家分錢的時候,就開始鬧意見了,當初說的那些分成,現在有人覺得不公平,這樣下去,或許連好聚好散都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