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論_63 基督教的洗禮(續)
校對:劉加立弟兄 文字:自由的榮耀
教會論第63講。我們上一講,講到baptized in the name那我們中文是翻成「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奉」這個字原文是「is into 」,是進入到父子聖靈的名,而不是「in the name」;假如是「奉」的話,就是「in」。
那上一講伯克富說,各種的詞典,希臘文的詞典都支持「into」,就是「進入到父子聖靈的名」這個意思。
好,我們繼續講。這個意思,從一些平行的詞語可以清楚可見的,比如說,eis tonMousen, eis hen soma就是奉……,中文是奉摩西的名,或者歸入摩西(哥林多前書第十章第2節),歸入摩西就對了;或者eis to onoma Paulou,歸入保羅, eis hen soma, eisChriston,進入到基督裡面(羅馬書第六章第3節),受洗歸入基督耶穌,受洗歸入祂的死。
凱柏博士,就是亞伯拉罕.凱柏(Abraham Kuyper 1900前後)做荷蘭的首相,也是系統神學家。關於這點的論證,可見於他的著作……這本書的263頁和其後。由此可見,我們是否應該將這個「eis」這個介詞「進入」應該翻譯成「進入」(into),或者「in relation to」 「與某某人有關」這樣來翻譯。這個詞onoma 名字,「歸入誰的名」,與希伯來詞shem的用法是一致的。
它陳述了神所顯明,關於祂一些屬性,也涵蓋了神對祂的敬拜者而言,所有的屬性 the sum total of all that He is for His worship pers.神對我們來說,是怎麼一位的神。所以,歸入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這個「名」呢,就是上帝的一切的屬性的意思。Deissman在他的《聖經研究》「bible studies」這本書的146頁,列舉了幾個關於onoma 名字一詞,在蒲草紙書卷,這一種用法的一些很有趣的例子;假如從這個角度去理解的話,洗禮的公式就是,所謂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就是歸入聖父、聖子、聖靈的名下這個洗禮的公式,就表示借著洗禮,或者說藉著洗禮所象徵的意義,也就是借著我們被潔淨。
受洗的人與那位神,自我啟示的神,或者那位向人啟示祂自己,並且啟示祂對祂子民而言,是怎麼樣一位的神,那位神呢,進入到一種特殊的關係。再來哈,歸入祂的名下,就是與這位神進入到一個特殊的關係;同時,受洗的人有義務按照所啟示的光,或者是在這個啟示的光中而生活。
我們不必假設,當耶穌用這樣的詞語的時候,祂的意思,就是要把它當作一個公式,恭候著的人來使用。意思是說,主耶穌吩咐門徒們說,要去萬民……當你去的時候,使萬民做我的門徒,中文是說,奉父、子、聖靈的名為他們的施洗。原文的意思是說,給他們施洗,歸入聖父聖子聖靈的名下。這個「歸入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這句話主耶穌的用意,本來不是……不一定是作成一種的公式,每次都要這樣講的!我們不必這樣的假設。
主耶穌用這句話,是描述祂所設立的洗禮的本質;就正如用在,表示其他洗禮的本質的類似的表述一樣,就是要其他的經文,是講到洗禮的特質的(使徒行傳第十九章第3節;哥林多前書第一章13節,哥林多前書第十章第2節;哥林多前書十二章第13節)。那我們沒有說,教會不可以用「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人施洗,我們只不過是說……伯克富只不過是說,不必假設,當耶穌在馬太福音二十八章這樣講的時候,我們就每次施行洗禮的時候,都要說這句話,就是我給你施洗歸入聖父聖子聖靈的名下。
有的時候,有些人會藉助一些經文,來說明使徒們顯然沒有用三一真神的公式的,經文就有使徒行傳第二章43節;八章16節;十章48節;十九章第5節。比如說,第八章第16節:他們只奉主耶穌的名受了洗;第十章48節: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第十九章第5節:就奉主耶穌的名受洗;另外,還有羅馬書六章3節:受洗歸入基督耶穌;加拉太書三章27節:受洗歸入基督。
有些人,有些學者們,訴諸於這些……引用這些經文,就說使徒們很明顯沒有用「奉父子聖靈」三一神這個公式的,但是不必這樣來做出這個推論,或者你不必用這個經文來說,這個經文是暗示這些的。雖然,絕對可能的一件事情,是他們就是用耶穌的名,沒有用三一真神的名。因為,他們並沒有理解到耶穌所講的話,在馬太二十八章所講的,是大使命裡面所講的,是在吩咐他們要用一個特定的公式。
再來哈,伯克富說,耶穌基督在馬太二十八章說,你們要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去給他們施洗歸入聖父聖子聖靈的名下,這個不一定是每次……主耶穌的意思是,不一定每次要講這句話;當使徒們出去的時候,他們奉主耶穌的名給他們施洗,或者給他們施洗歸入基督的名下,這時候是不是沒有講,我們給你們施洗歸入聖父聖子聖靈名下?可能沒有講,也可能有講;總之,他們並不認為,耶穌在馬太二十八章那個,是規定他們必定要這樣說,是個洗禮的一個公式。
但是,也有可能,上面這些經文所用的表述,是要強調關於使徒們的洗禮的某一些的層面。值得注意的是,各處的經文用了不同的介詞,使徒行傳第二章38節論到,奉耶穌基督的名epi 那個是toi的洗禮。這裡大概是指一種宣認耶穌為彌賽亞的心,就是一個人承認、相信,耶穌是彌賽亞這樣的洗禮。根據使徒行傳第十章第48節,那些的哥尼流家裡的人是onomatiIesou Christou,,是奉耶穌的名領受洗禮,或者他們是在耶穌的名裡面,這個表示他們在耶穌的權柄之下接受洗禮。
再來哈,使徒行傳第二章38節,那個意思就是說,大概是一個人承認相信耶穌是彌賽亞而接受洗禮;哥尼流家裡,第十章48節那個字吶,那個介詞的意思是,在耶穌基督的權柄之下受洗;其餘經文及其一種的eis to onoma Iesou Christou的洗禮,就是耶穌基督的洗禮,或者進入到基督裡,歸入到基督裡的洗禮。這些的表述方式,或許只是要強調一個事實,就是受洗的人,與使徒們所傳講的耶穌基督進入到一種特殊的關係;因而,必須順服耶穌基督為他們的主。
但是,不論使徒時代的習慣是如何?很明顯的,後來當教會覺得有一個公式的時候,就沒有比大使命中的表述,來得更加的貼切的言辭了;這個公式就是,我給你們施洗,歸入聖父聖子聖靈的名下,早已在大概主後100年,所寫成的12使徒遺訓裡面已經採納了。好,這裡要講的是,教會後來是用這個「受洗歸入聖父聖子聖靈的名下」,但是耶穌講這句話,不一定是規定一個硬性的規定的公式的。
好,現在我們來看C部分:洗禮在教會歷史上的發展TheDoctrine of Baptism in History.這裡分宗教改革之前和宗教改革和之後。這個是伯克富的習慣,每次提出一個題目來,他都給你走過2000年的教會歷史的。
在宗教改革之前Before the Reformation.
早期的教會的教父,他們看洗禮,是進入到教會一種的入教儀式 therite of initiation ;而往往呢,認為洗禮和赦罪和新生命的傳遞是密切且連在一起的,就是洗禮和赦罪和新生命的傳遞是非常密切的,他們有一些的表述就好像顯示他們相信藉著洗禮得到重生baptismal regeneration。請記得早期的教父是使徒死後的第一代的教會領袖,他們對整本聖經的認識還在成長中,所以有些人認為:洗禮、然後重生,重生是透過洗禮的,但是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乃是他們認為成年人的洗禮呢,這件事情上,他們覺得若一個人沒有一個正確的靈魂內心的情操disposition的話呢?洗禮是沒有功效的baptism asefficacious,they did not regard baptism as efficacious apart from the right disposition of the soul,簡單的說若沒有信心的話,洗禮就無效的。他們也沒有認為洗禮對於一個新的生命的開始是絕對必須的,乃是看洗禮是把整個的生命的更新的過程,這裡做一個完結。一個完全完結的一個元素complete。
再來哈,所以早期的教會,有些認為若重生就需要洗禮,總之洗禮與赦罪和新生命的開始有關的,當為成人洗禮的時候,他們都會認為,一個人的心若沒有這個正確的的情操、就是信心等等呢,洗禮是無效的,但是洗禮是整個的更新過程,整個重生過程一個完結它整個過程的一件事。嬰孩洗禮在俄利根和特土良的時代,也就是說大概是170的200年。在俄利根和特良的年代,嬰孩洗禮已經流行了,不過呢,特土良會不鼓勵嬰孩洗禮,為了一些方便的原因,我們下面會看得到的,一般的看法,一般教會領袖的看法,乃是說洗禮不應該重複,就是說你受洗了你現在來到這些所謂基督教的教會,你不要再洗一次,不過他們並沒有得到一個共識,那些異端所施行的洗禮是有效嗎?就是一個人在異端那裡受洗了,他現在來到基督教會裡面,他需要重新再洗一次嗎?教父們當時是沒有一致的看法,隨著時間的發展,不為那些已經奉三一真神的名受洗的人,重新再施洗就變成一個定規了。再講一次哈,這就是說異端思想的洗禮不算數,但是假如是奉三一真神的名施洗呢,早期的教父都不會再給他們重新再洗一遍,改革宗採取同樣的看法。
關於洗禮的形式沒有什麼爭議。從第二世紀開始,人們逐漸形成了一種的概念,就是說洗禮的運作多少少是神秘的,有點像魔術性的,就連奧古斯丁也感覺到洗禮本身了你只要施行洗禮,洗禮就有效。特別是在嬰孩洗禮baptism as effective ex opere operato 你只要做,恩典就會運行的,特別是嬰孩洗禮,奧古斯丁堅持洗禮是絕對必須的,他而且認為沒有受洗的嬰孩是不得救的。根據奧古斯丁的說法洗禮雖然是取消了原罪的罪孽,但是,並沒有完全將人的本性的敗壞除掉。罪孽在神面前,不需要承擔罪孽,但是那個敗壞還是存留的,經院主義,我再說經院主義什麼呢?就是主後一千年前後受到希臘哲學影響的神學,起初呢,經驗主義者認同奧古斯丁的觀點的,就是說成人洗禮的先決條件是信心,但是後來另外一個觀點慢慢地崛起,就是說洗禮在事情過程中一定是有效的ex opere operato 。你只要施洗,這個洗禮就是有效的,就是發生功效的。所以,主觀的條件的重要性就是人的信心就被降得非常非常低了,因此羅馬天主教的典型的聖禮觀呢,就成為主流的觀點了,就是說洗禮是重生和進入教會的聖禮,這個禮儀包括了洗禮所象徵的恩典 It contains the grace which it signifies ,洗禮就包含了它所象徵的恩典,就洗禮本身就有這個恩典,並且將這個恩典賦予那些不拒絕洗禮的人,假如你不拒絕,這個洗禮對你就有效的。這個恩典他們看著非常重要的。
因為a、洗禮是受洗者領受成為教會會友的永久的記號,他使受洗者成為教會成員一個不可磨滅的記號
b、洗禮潔淨受洗者的原罪和洗禮之前所犯的本罪,另外又免除了罪所帶來的玷汙或者敗壞,雖然情慾還是存留到。最後,洗禮釋放人逃脫永恆的懲罰,還有各種積極的正面的今生的懲罰。
c、洗禮將成聖的恩典和信、望、愛滲入到受洗者的心中,它將成聖的恩典和信望愛的超自然品德注入到受洗者,藉此使他獲得屬靈的更新;
d、洗禮使受洗者加入眾聖徒的團契,它使受洗者加入聖徒的團契和有形的教會。
好,我們來溫習一下這裡是在講什麼東西?我們從頭來看,從早期教父開始呢,他們感覺到洗禮跟赦罪是有密切關係的,洗禮跟新生命的開始、新生命的賦予是有密切的關係的。那他們知道一個成年人受洗心裏面若沒有真的信心,這個洗禮是無效的,而洗禮並不是新生命的開始本身,不是絕對、必須的。嬰孩洗禮到了第二世紀末,俄利根和特土良時代就已經有了,雖然俄利根並不怎麼贊成,一般的看法是我們不給人重複洗禮的,連異端的洗禮只要他是奉三一真神的名,特別是天主教,後來我們也承認那個的洗禮的。
從第二世紀開始,人們覺得洗禮好像有點神秘或者魔術性的。連奧古斯丁都覺得嬰孩洗禮在整個施禮過程中有功效,就是說你只要做就有這個恩典,這裡講到的恩典的?讓我解釋一下,我們在講的是恩具means of grace,所以,天主教就認為,當一個人接受洗禮的時候,基督的恩典,他就得到了一部分、得到了一些,然後你去神父那裡認罪告解,又得到一些,去彌散又得到一些,所以,救恩不是一次過,耶穌為我們成就了,我們藉著信心就領受,不是的,每次去拿一點一點。所以洗禮呢,給你洗盡,你的原罪的罪孽,還有到洗禮那天之前所犯的罪,但是還有其他的要做的,才能夠洗淨你洗禮之後所犯的罪。經院主義起初是認同奧古斯丁的觀點的,但是另外一個觀點,就是你只要施行洗禮,洗禮就發生功效ex opere operato,就越來越佔上峰。所以,羅馬天主教後來就跟經院主義就是阿奎那的看法,就是洗禮就是重生的洗禮,對不起,洗禮重生的聖禮。簡單的說你受洗了就重生了。
那馬丁路德說的是受洗和重生是發生在同一個時刻,羅馬天主教簡直說,這個洗禮就重生禮,這個洗禮包含了恩典。就是說這個水、洗禮本身有給你新生命的恩典的能力的,只要你不抗拒,這個恩典就臨到你身上,這恩典很重要,因為你現在有了這個做教會的會友的記號,你的原罪洗掉了,到目前為止,本罪也洗掉了,還有洗禮將信望愛這些的美德。滲透在你的心裏面,讓你可以結出好的果子,這個是天主教的主流的洗禮觀。
下面我們要講宗教改革以來的洗禮觀。
點擊下方↓↓↓文字目錄即可閱讀全文
教會論_01 教會論:導論;『教會』在《聖經》中的名字
教會論_02『教會』在《聖經》中的名字(續)
教會論_03『教會論』在教會歷史上的發展
教會論_04『教會論』在教會歷史上的發展(續)
教會論_05『教會論』在教會歷史上的發展(續)
教會論_06『教會論』在教會歷史上的發展(續);中國教會簡史
教會論_07『教會』的性質:教會的本質
教會論_08『教會』的多面性
教會論_09『教會』各種的定義;『教會』與『上帝的國度』
教會論_10『教會』與『上帝的國度』(續)
教會論_11『教會』與『上帝的國度』(續)
教會論_12 在《聖經》中不同時期的教會
教會論_13 『教會』的屬性
教會論_14 『教會』的屬性(續)
教會論_15 『教會』的屬性(續);中國教會的宗派和與差會的關係
教會論_16 『教會』的屬性(續)
教會論_17 『教會』的屬性(續)
教會論_17 問題解答
教會論_18 『教會』的標記
教會論_19 『教會』的標記(續)
教會論_20 『教會』的標記(續)
教會論_21 『教會』的治理
教會論_21 問題解答
教會論_22 『教會』的治理(續)
教會論_23 改革宗長老制的基本原則
教會論_24 改革宗長老制的基本原則(續)
教會論_25 改革宗長老制的基本原則(續)
教會論_26 改革宗長老制的基本原則(續)
教會論_27 改革宗長老制的基本原則(續):美國改革宗長老會 (PCA) 治會章程序言
教會論_27 問題解答 上
教會論_27 問題解答 下
教會論_28 教會的職份
教會論_29 教會的職份(續)
教會論_30 教會的職份(續)
教會論_31 美國改革宗長老會 (PCA) 治會章程
教會論_32 美國改革宗長老會 (PCA) 治會章程(續)
教會論_33 美國改革宗長老會 (PCA) 治會章程(續)
教會論_33 問題解答 上
教會論_33 問題解答 下
教會論_34 教會的職份(續)
教會論_35 美國改革宗長老會 (PCA) 治會章程(續)
教會論_36 教會的議會
教會論_37 教會的議會(續)
教會論_38 教會的議會(續)
教會論_38 問題解答
教會論_39 教會的議會(續)
教會論_40 教會的議會(續)
教會論_40 問題解答
教會論_41 教會的議會(續);教會的權力
教會論_41 問題解答1
教會論_41 問題解答2 上
教會論_41 問題解答2 下
教會論_42 教會的權力(續)
教會論_43 教會的權力(續)
教會論_43 問題解答
教會論_44教會的權力(續)
教會論_45教會的權力(續)
教會論_45問題解答
教會論_46 教會的權力(續)
教會論_46 問題解答
教會論_47 教會的權力(續)
教會論_47 討論
教會論_47問題解答 上
教會論_47問題解答 下
教會論_48 恩典的工具概論
教會論_48 問題解答
教會論_49 恩典的工具概論(續)
教會論_50 恩典的工具概論(續)
教會論_51 恩典的工具概論(續)
教會論_52 恩典的工具概論(續)
教會論_53 恩典的工具概論(續)
教會論_54 聖道
教會論_55 聖道(續)
教會論_56 聖道(續)
教會論_57 聖道(續)
教會論_58 聖道(續)
教會論_58 問題解答上
教會論_58 問題解答 下
教會論_59 聖禮概論
教會論_60 聖禮概論(續)
教會論_61 聖禮概論(續);基督教的洗禮
教會論_62 基督教的洗禮(續)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歸正神學 Reformed-Theology
(長按上圖,可迅速關注)
感謝您支持網絡平臺事工!
提示:林慈信牧師同意,劉加立弟兄校對,自由的榮耀弟兄文字整理,並由微信公眾號平臺:歸正神學(Reformed-Theology)發布。逐字稿文字只限於個人和教會私下學習交流,目的是造就教會;當文字和錄音不符時,以錄音為準。由於平臺同工的學識有限,個別詞句,需要大家來互補,願上帝賜福文字編輯和校對的肢體來雅正!不涉及國家政治敏感話題,敬請大家遵守。有願意參與文字錄入的服侍事工,敬請與平臺聯繫。若是請轉載或是其他方式使用時,必須保留本課原稿的完整性,註明此文章的出處和來源,若是有修改的地方,請聯繫平臺。反之所產生的後果自負!!!
中華展望聖約學院HorizonCovenan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