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莫開偉
作者田忠華系中國知名財經評論員
今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金融行業上了一堂生動的科技課,誰擁有了強大的科技金融力量,誰就會成為主宰金融市場,成為立於不敗之地的佼佼者。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網上銀行、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在市場交易過程中發揮了作用。這是因為在疫情的背景下,上聚集、少走動成為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但作為金融行業經營仍是頭等大事,事關行業發展的關鍵,業務辦理是決定行業生存的重要因素。
隨著數字貨幣的問世,隨之而來相配套的交易工具、網絡、技術也應運而生。這些技術的應用,金融行業服務終將要配套實施,否則,將會被市場所淘汰。要看到,科技金融發展是必然趨勢,只是在疫情的背景下來的早一些。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從各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數字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誰金融科技水平領先,網上銀行發展速度快,誰就能夠走到金融服務領域的前列。為此,在現代科技發展的今天,科技是金融服務領先的時代,科技賦能便是金融服務的硬實力。
金融服務加快數位化轉型,能夠提升「實力」。推進金融服務的數位化,能夠打造智慧社區、智慧校園、智慧公共服務、智慧代收費系統等,實現銀企、公共惠民等服務直連。達到實現智能服務,以科技場景為依託,提供數位化的金融服務水平。推進提升「工薪族」、「商業圈」、「金色年齡族」、「農村青年族」等客戶群體的交易服務功能,用更齊全、更科學的數字金融服務,改善消費群體金融服務的需求。利用大數據、強大的網絡信息功能,建設客戶信息識別系統,對辦理業務的客戶實行精準識別,分類劃定,為進一步實現更精準的金融服務打下基礎。
金融服務數位化轉型,能夠提升金融服務的「創造力」。通過數位化的金融服務體系提升,能夠把區域化、類別化、行業化進一步深度融合,把行政職能區域、商業服務區域、社區小區住宅區域等模塊結合到一起,通過數位化的綜合分析和判斷,對不同客戶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通過科技數據的詳細分析,來判斷決策經濟開發區、個體工商業、三農服務等不同類別服務需求,準確把握服務項目、額度和授信的精準度,從而提高銀行服務能力,既能保證信貸資產質量,又能準確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提高了銀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動性,同時能夠促進銀行與客戶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互補,實現雙贏。加快產品的服務創新。根據以往工作的經驗積累,要利用科技金融的創新,解決由於信息不暢、手續繁雜等導致客戶被「卡脖子」、業務服務流程不順暢的問題,以智能化的服務流程,來完善一系列的現代化的金融服務體系,促進金融服務客戶業務流程的健康穩定發展。不斷研發推出新產品服務,增設投行業務和理財產品業務線,滿足不同客戶的金融需求,加大集團客戶的投資理財產品的推廣和應用,讓商業銀行走出以傳統經營信貸業務為主,推廣理財產品、發展中間業務為輔的怪圈,逐步轉變商業銀行依賴放貸吃利差來保證生存的局面。用多品種、多渠道的經營收入模式,來保證銀行的正常經營和發展,從而增強商業銀行活力。
提升員工隊伍的「戰鬥力」。金融服務的數位化轉型、金融產品的研發和推廣都離不開科技人才,這就好比金融服務數位化的推廣,機器是硬體,其程序是軟體。而對於金融服務「數位化」戰略來講,人才更是實現「數位化」戰略的重中之重,是關鍵所在,不但是「硬體」,也是「軟體」,他們是「數位化」戰略的靈魂,「數位化」戰略推廣如何,就取決於人才的戰略,是金融服務實現「數位化」的關鍵。為此,實現金融服務數位化,人才是關鍵,要在留住人才上下功夫。商業銀行要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建立長效機制,用真情、用崗位、用薪酬、用行政待遇留住人。特別在薪酬管理方面,對有技術能力,而沒有管理崗位待遇的「人才」,其薪資要按照職稱和相對應的管理崗位級別確定,保證有技術者和管理崗的人員享受同等的待遇,讓技術人才安下心、穩定情緒,為銀行的服務數位化轉型塌下身子,踏實地為金融行業服務,從而避免由於管理缺失導致的跳槽現象發生。通過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讓管理型和科技型人才都能夠安心為銀行數位化轉型服務,形成拳頭式的團隊精神,為金融行業發展,促進銀行整體繁榮,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從而提升銀行機構的競爭力。在正確實施人才戰略的同時,要強化合規制度建設,以合規經營、合法經營、誠信經營為突破口,提高內部管理水平,促進金融健康穩定發展,以良好的發展局面,更好地促進金融服務社會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