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金融科技促銀行穩定發展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莫開偉

作者田忠華系中國知名財經評論員

今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金融行業上了一堂生動的科技課,誰擁有了強大的科技金融力量,誰就會成為主宰金融市場,成為立於不敗之地的佼佼者。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網上銀行、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在市場交易過程中發揮了作用。這是因為在疫情的背景下,上聚集、少走動成為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但作為金融行業經營仍是頭等大事,事關行業發展的關鍵,業務辦理是決定行業生存的重要因素。

隨著數字貨幣的問世,隨之而來相配套的交易工具、網絡、技術也應運而生。這些技術的應用,金融行業服務終將要配套實施,否則,將會被市場所淘汰。要看到,科技金融發展是必然趨勢,只是在疫情的背景下來的早一些。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從各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數字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誰金融科技水平領先,網上銀行發展速度快,誰就能夠走到金融服務領域的前列。為此,在現代科技發展的今天,科技是金融服務領先的時代,科技賦能便是金融服務的硬實力。

金融服務加快數位化轉型,能夠提升「實力」。推進金融服務的數位化,能夠打造智慧社區、智慧校園、智慧公共服務、智慧代收費系統等,實現銀企、公共惠民等服務直連。達到實現智能服務,以科技場景為依託,提供數位化的金融服務水平。推進提升「工薪族」、「商業圈」、「金色年齡族」、「農村青年族」等客戶群體的交易服務功能,用更齊全、更科學的數字金融服務,改善消費群體金融服務的需求。利用大數據、強大的網絡信息功能,建設客戶信息識別系統,對辦理業務的客戶實行精準識別,分類劃定,為進一步實現更精準的金融服務打下基礎。

金融服務數位化轉型,能夠提升金融服務的「創造力」。通過數位化的金融服務體系提升,能夠把區域化、類別化、行業化進一步深度融合,把行政職能區域、商業服務區域、社區小區住宅區域等模塊結合到一起,通過數位化的綜合分析和判斷,對不同客戶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通過科技數據的詳細分析,來判斷決策經濟開發區、個體工商業、三農服務等不同類別服務需求,準確把握服務項目、額度和授信的精準度,從而提高銀行服務能力,既能保證信貸資產質量,又能準確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提高了銀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動性,同時能夠促進銀行與客戶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互補,實現雙贏。加快產品的服務創新。根據以往工作的經驗積累,要利用科技金融的創新,解決由於信息不暢、手續繁雜等導致客戶被「卡脖子」、業務服務流程不順暢的問題,以智能化的服務流程,來完善一系列的現代化的金融服務體系,促進金融服務客戶業務流程的健康穩定發展。不斷研發推出新產品服務,增設投行業務和理財產品業務線,滿足不同客戶的金融需求,加大集團客戶的投資理財產品的推廣和應用,讓商業銀行走出以傳統經營信貸業務為主,推廣理財產品、發展中間業務為輔的怪圈,逐步轉變商業銀行依賴放貸吃利差來保證生存的局面。用多品種、多渠道的經營收入模式,來保證銀行的正常經營和發展,從而增強商業銀行活力。

提升員工隊伍的「戰鬥力」。金融服務的數位化轉型、金融產品的研發和推廣都離不開科技人才,這就好比金融服務數位化的推廣,機器是硬體,其程序是軟體。而對於金融服務「數位化」戰略來講,人才更是實現「數位化」戰略的重中之重,是關鍵所在,不但是「硬體」,也是「軟體」,他們是「數位化」戰略的靈魂,「數位化」戰略推廣如何,就取決於人才的戰略,是金融服務實現「數位化」的關鍵。為此,實現金融服務數位化,人才是關鍵,要在留住人才上下功夫。商業銀行要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建立長效機制,用真情、用崗位、用薪酬、用行政待遇留住人。特別在薪酬管理方面,對有技術能力,而沒有管理崗位待遇的「人才」,其薪資要按照職稱和相對應的管理崗位級別確定,保證有技術者和管理崗的人員享受同等的待遇,讓技術人才安下心、穩定情緒,為銀行的服務數位化轉型塌下身子,踏實地為金融行業服務,從而避免由於管理缺失導致的跳槽現象發生。通過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讓管理型和科技型人才都能夠安心為銀行數位化轉型服務,形成拳頭式的團隊精神,為金融行業發展,促進銀行整體繁榮,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從而提升銀行機構的競爭力。在正確實施人才戰略的同時,要強化合規制度建設,以合規經營、合法經營、誠信經營為突破口,提高內部管理水平,促進金融健康穩定發展,以良好的發展局面,更好地促進金融服務社會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焦點

  • 《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銀行數位化轉型...
    在12月17日召開的2021中關村金融科技論壇暨第八屆普惠金融論壇上,《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指出,當前銀行數位化轉型進入快車道,非接觸銀行成為數位化轉型加速器,民營銀行發展依然強勁,虛擬銀行有條不紊推進。網際網路保險發展穩中向好,數位化變革「長驅直入」,新技術持續全鏈式賦能。
  • 穩金融 促經濟 當好銀行專職「110」 本溪市公安局內保支隊為金融...
    穩金融 促經濟 當好銀行專職「110」 本溪市公安局內保支隊為金融業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2020-12-10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誠信經營保穩定 合規用匯促發展——民生銀行泰安分行開展「誠信興...
    為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關於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要求,營造放心消費環境和誠信營商環境,在國家外匯管理局泰安市中心支局指導下,近期,民生銀行泰安分行組織開展了「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
  • 促讓利 提質效 徽商銀行著力發揮 金融機構「血脈作用」
    來源:第一財經促讓利 提質效 徽商銀行著力發揮 金融機構「血脈作用」面對今年以來企業遭受疫情、洪澇災害雙重影響的狀況,徽商銀行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夯實風險抵禦能力,促讓利的同時控風險
  • 光大銀行王青林:金融科技帶來的是開放性發展
    王青林表示,金融科技帶給我們的是開放性的發展。不但銀行的網點可能會越來越少,手機銀行、銀行的線上渠道可能也會越來越少,最後銀行的網點要開到線上所有的場景空間去,這可能是一個新的服務模式。 以下為嘉賓發言全文: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
  • 中信銀行信用卡:打造金融科技「新名片」
    這是國內首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一代雲架構信用卡核心業務系統,自2019年10月投產以來運行穩定,給該行信用卡中心帶來了「更穩定、更快、更敏捷」的效能提升。這一系統具有重要意義,標誌著中信銀行信用卡在金融科技自主研發之路的創新與發展取得新成效,為多元化的信用卡金融服務創造了更多新可能,在驅動信用卡業務高質量發展歷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 金融科技加速發展,中騰信以技術創新展望未來
    展望2021年,服務好國家戰略,履行好社會責任,是金融科技創新的機遇和方向。重磅新規的出臺和實行,讓金融科技的行業預期更加明確,也有利於金融科技行業的加速發展。認清形勢,才有可能在變局中找準方向,把握機遇。
  • 科技賦能,大數金融助力銀行發展普惠金融
    近期,國家相關部門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從降低融資成本、稅負成本、經營成本等各方面對小微企業進行幫扶,確保市場主體能夠良好發展。作為我國金融業的主體,銀行業在後疫情時代的普惠金融發展中正發揮積極作用。同時,要更好地適應後疫情時代的發展需求,依靠傳統信貸技術已經難以支撐銀行發展和進一步踐行普惠金融。
  • 交通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王衛東:未來銀行和期貨在金融科技...
    本次會議分論壇四以「金融科技與期貨行業融合發展」為主題,著眼於當下金融科技和期貨行業融合發展中的一些關鍵性問題,聚焦於金融科技對期貨行業服務模式、競爭格局、監管等各層面的影響而展開。 交通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王衛東進行了題為《銀行業金融科技應用之路》的演講。
  • 浦發銀行以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務能級 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在當前雙循環經濟發展格局下,銀行業加速數位化轉型提升服務能力,成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浦發銀行(600000,股吧)北京分行不斷探索金融科技新模式,助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更好地服務北京地區企業平穩發展。
  • 服務下沉與金融科技 地方銀行未來發展的「雙支柱」
    有分析人士指出,限制異地擴張或將倒逼城商行、農商行深耕下沉網點,提升當地居民、企業的金融服務質量,改善區域間經濟金融發展的不平衡狀態。利好經濟發達地區小銀行央行此次「修改建議稿」中提出,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等區域性商業銀行應在住所地範圍內依法開展經營活動,未經批准,不得跨區域展業。
  • 依託金融科技民營銀行開拓普惠金融的有益探索——專訪億聯銀行...
    對民營銀行而言,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打造特色化優勢是其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億聯銀行行長張其廣於近日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民營銀行通常積極擁抱金融科技,部分民營銀行還有網際網路巨頭作為股東支持,在開展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領域的應用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二者皆是我國多層次金融服務供給體系的有益補充。」
  • 提振消費 科技賦能——中信銀行半年報背後的「金融責任」
    站在金融行業的角度,趨利避害是自然的反應,疫情衝擊下,嚴控風險,審慎放款,及時催收,由此保證機構的穩健,這似乎是一種更加「理性」的選擇。很顯然,中信銀行信用卡做法背後是更長遠的邏輯。金融機構與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只有經濟更加活躍,金融機構才能有更好的增長空間。而在疫情之下,中信銀行幫助更多客戶度過難關,是一種責任的體現,也是一種共克時艱的思路。
  • ...銀行布局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國有銀行|子公司|中銀金科|...
    6月13日晚間,中國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通過附屬機構設立的中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銀金科「)在上海正式掛牌開業。這是繼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之後,第三家國有銀行布局金融科技公司。 中銀金科開業。據了解,中銀金科註冊資本為6億元,註冊地為上海浦東新區,主要業務方向是運用金融科技手段,開展技術創新、軟體研發、平臺運營與技術諮詢。
  • 現金白卡:運用金融科技 助力銀行轉型發展
    近日,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表示,中國金融科技發展目前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且類型較為豐富,中國國內已經有了不同類型的金融科技公司。「現金白卡」認為,目前,傳統銀行可運用大數據支持、規模、發展速度、盈利等具體環節中轉型發展。
  • 《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發布
    三是安全發展被擺在了一個更為突出的戰略位置,金融科技監管和標準化工作進程加快。尤其是部分金融科技企業通過跨界混業經營成長為BigTech,反壟斷也被提上日程。我國金融科技已經進入「雙穩」(產業規模穩、單個企業融資規模穩)結構,金融科技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優結構運行的新階段,發展穩定、後勁充足的特徵已經顯現。全球形勢變化加速了我國金融科技「雙穩」結構的成型和新階段的塑造。
  • 銀行科技|中信銀行方合英: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心,開展金融科技創新
    導讀: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事關發展全局。近年來,中信銀行始終緊跟國家戰略,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心,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由於規劃和措施比較到位,在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開放銀行等各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
  •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劉鑫:金融科技為個人金融業務賦能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金融和科技的融合日益增強,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促使銀行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改善客戶體驗,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務效率,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各項金融需求。
  •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行長郭新雙:建立有效的金融科技體制是大勢所趨
    「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為進一步提升和優化財富管理提供了必要條件,成為驅動財富管理行業轉型的重要力量。建立有效的金融科技體制,提升智能化、數位化水平,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行長郭新雙9月5日在由《財經》、《財經智庫》、北京資產管理協會主辦的「2020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如此表示。
  • 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
    3.引領潮頭,中小銀行可化後發優勢為市場先機  與大型銀行及科技企業相比,中小銀行運用金融科技既面臨觀念僵化、人才匱乏、技術落後、資金不足、運營無方等挑戰與困難,又有歷史包袱輕、船小好調頭、決策半徑短、自主可控性強等先天優勢,因此,充分認識自身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科技發展之路是中小銀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