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保護你而存在——多重人格或許是一種生存方式

2020-12-16 日語學習知諸醬

多重人格又叫做「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對於這類人群,許多人的認知也許都停留在一些歐美懸疑電影當中。

正因如此,多重人格患者的真實面貌也就變得十分神秘,甚至在許多人眼中似乎有點危險。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在歐美就有一些多重人格患者,在醫生的建議下嘗試在油管發布視頻,記錄自己的生活。

她的主人格叫做Jess,她的體內一共有6個人格。在她發布的視頻中,能夠看到她的人格切換的過程。

今天諸諸想要介紹的,是日本的一期綜藝節目。節目組在網上找到一位多重人格患者,並且親自去拜訪,記錄下了在與節目組接觸的短短一段時間裡,人格切換的過程。

這個人的主人格是一個23歲的青年,名叫Haru。雖然這個人的生理性別是女性,但是心理性別(主人格性別)是男性。所以在節目組拜訪他的時候,能看出他顯然是一副男生的打扮,在家裡做著系統工程師的工作。也就是戶籍上是女性,但基本上是作為男性在生活。

然而這裡有一個小小的反轉,那就是當節目組剛剛見到他的時候,掌控身體的其實並不是主人格,而是一個16歲名叫「結衣」的女高中生,喜歡二宮和也。

仔細觀察他的房間就會發現,裡面確實有很多不同人格生活的痕跡。

比如茶几上的明星照片是16歲的結衣的愛好,書桌上的漢字鑑定書籍是13歲的悟的學習工具,而悟喜歡看的理科書籍,結衣卻完全不懂。

在登陸電腦的時候,甚至會不知道自己某些帳號的密碼。而在結衣操作電腦遇到困難時,另一個人格圭一就出現了。

系統工程師的工作主要就是圭一在做,他冷靜沉著地給工作人員介紹資料庫相關的知識。在視頻當中能看到,他的說話聲音以及行為舉止都與結衣完全不同。

完全沒有了女高中生的感覺。

第二天節目組也採訪了haru,見面時是主人格haru,就是一個懂禮貌的普通青年。

工作人員提出想要去吃飯的時候,人格就又切換回了16歲的結衣。在去吃飯的路上,人格就切換到了喜歡吃東西、喜歡購物的人格燈真——10重人格當中最喜歡消費的人,喜歡奢侈品、喜歡時尚。

但是在購物的路上,看到空中飛過的飛機,「燈真」突然興奮地大喊「飛機!」,並且還能夠辨認出是哪家航空公司。原來是6歲小男孩的人格Haruto,在拍攝過程中Haruto出現了不止一次,但是每次出現的時候都能夠非常明顯地感覺到,言行舉止和說話方式都很小孩子氣,見到周圍環境都會很新奇。

而當Haruto喜歡的話題結束後,第5個人格祐出現了。洋祐也是最初和節目組郵件聯繫的人格,算是10個人格當中負責管理和總結的人格。

這麼多的人格在身體裡,究竟是如何共存的呢?圭一給出的解釋是,10個人就像住在同一座房子裡,房子裡有一個與外界接觸的顯示屏,不同人格輪流出來坐在顯示屏前與外界進行接觸,並且支配身體和意識。

不同的人格在腦中,也會有像會議一樣爭論的過程,而最終的決定權則在主人格Haru。

不同人格之間可以共有記憶,但是有時候某個人格會陷入睡眠狀態,這種情況記憶就無法同步。

另外13歲的悟還補充,主人格不能決定由誰來掌握身體的使用權,不同人格出現需要不同的契機,比如說某個人格感興趣的東西。

對於種種的症狀,節目組還專門去諮詢了Haru的主治醫生。

主治醫生表示,關於多重人格,世界上與之相關的專業醫生數量極少,很多患有多重人格的患者不能得到相應的治療,甚至根本得不到確診。

雖然沒有明確的數據,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在日本患有這種病症的患者絕對不在少數。而像Haru這樣可以安定生活的是極少數的個例。

那麼究竟為什麼Haru會成為多重人格的患者呢?

其實是與Haru過往的生活有關。

現在的Haru的生活雖然看上去很安定,但是過去的Haru曾經是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母是系統工程師。小時候奶奶十分嚴厲,所以Haru從小就很敏感,學會了察言觀色,過著看著大人的臉色生活。

在十分幼小的時候,Haru腦中開始出現了一個男人的聲音,在她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就會出現給予她建議。這個男性的聲音就是最早出現的祐。雖然小時候的不安帶來了洋祐,但是之後的生活還算是安定。

然而到了小學六年級,她的人生遭遇了巨大的變故。

父母離婚,隨後他與母親離開了祖父母。之後父親去世,自己的朋友也自殺身亡。重重打擊之下Haru的精神開始出現異常,到了中學Haru的成績一落千丈,初中二年級的時候被查出抑鬱症。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學,病情有所好轉,重新開始上學之後,成績居然奇蹟般地上升了。

但是haru卻絲毫不記得自己學習了,甚至不記得考試的過程,記憶的空白變得越來越大,有時候會突然發現自己身處某地,也不知道自己是為什麼在這個地方,甚至有時候回過神來已經過了10小時!

最後還是學校老師的一句話點醒了Haru——

「雖然你的成績很好,但是這並不是你自己的想法吧?」

於是在學校的勸誡下,Haru開始接受心理治療。

直到那時,Haru才第一次從醫生口中聽到了「多重人格」這個詞。當時的Haru並不能接受這個事實,但是醫生告訴他,這些人格是為了保護你而誕生的,所以不用刻意讓他們消失。

所以Haru也慢慢開始接受了這些人格的存在,也開始相信他們。

Haru的主治醫生也表示,Haru的其他人格並沒有危害社會的傾向,也沒有傷害主人格的意思,反而是在保護主人格,所以無需強行將他們進行統合。

因為多重人格的存在,Haru的心態也在慢慢變化,想著如果自己死去了別的人格也會一起消失,所以要堅強地活下去,抑鬱的時候會從別的人格那裡獲得勇氣。

就這樣,Haru成為了極少數能自己安定生活的多重人格患者。

也許有人會質疑Haru的經歷的真實性,但是這樣的多重人格患者的確是存在的,至少他們努力生活的樣子值得我們尊敬。

更多日本文化及日語學習的相關資訊,可以關注我們,或者微信搜索zhizhuxueyuan哦~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什麼是「多重人格」嗎
    多重人格障礙是一種心理疾病,它表現為一個人身上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角色」的人格特點。這些不同的「角色」各自有著自己的行為習慣、思考方式、自己的生活環境和對自己的認知,輪番主導一個人的行為,有如「在一個身體裡住著幾個靈魂」。
  • 他們的身上為什麼會有不止一個靈魂?| 研究:關於多重人格你需要...
    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他逐漸認識自己的分身(通過錄像和筆記),最終他整合了自己的21重人格,而剩下的3重人格學會了和平相處。他自己則獲得了心理學博士學位,成為了一個心理醫生。在書中他寫道:「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人格分裂的傾向。比方說,你開車沿著高速公路行駛,突然一顆心不知飄蕩到何方,當你清醒過來時,你發現你已經把車子開到高速公路的出口。
  • 一部電影讓你知道多重人格的恐怖
    多重人格是心理疾病的一種,即一個人擁有多個人格(若只有兩個則稱為「雙重人格」),就有如「在一個身體裡住著好幾個靈魂」。這些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
  • 多重人格障礙探秘
    □ 慧珊 整理你的身邊是否有些人看起來怪怪的?是不是總有一種事物讓你沒來由地害怕?你的大腦是否經常不受意識控制地湧入一些想法、影像或衝動?    「靈魂」,就是你自己獨有的行為模式、語音語調、習慣性姿勢等。比方說,你的親人在家中等候你歸來,這個時候樓道裡響起了腳步聲,很多時候他們不用眼睛,僅靠聆聽那腳步聲的輕重緩急便能分辨出來是不是你。而這個你獨有的腳步聲就是你「靈魂」的一部分。換句話說,靈魂就是你的氣息,你的性格,你為人做事的方式……是人們常說的就算你化成灰他們也認得的東西。
  • 讓我們一起了解多重人格,多重人格是怎樣出現的?
    解離症,對大家來說這是一種較為陌生的精神疾病。一般來說,解離症的發生率也較其他疾病來的低,國外的發病率約0.01%。儘管如此,報章雜誌、電影等媒體卻常常以這類疾病為題材,或許是因為此類精神疾病的戲劇性較強。解離症包括解離性失憶症、解離性迷遊症、多重人格異常、及自我感消失症`等等。
  • 多重人格分裂
    ,從整個精神層面解離開來以保護自己,但也因此喪失其自我(Identity)的整體性。    人格分裂大致可分為兩類:心因性失憶症(Psychogenic Amnesia)和多重人格症。    心理性失憶症:反應性精神病是指一種在嚴重或持久的精神創傷下引起的精神障礙。
  • 多重人格難道就是人格分裂嗎?人格和分裂到底有怎樣的關聯?
    人格分裂的學名其實叫解離症也就是間歇性人格分離,也就是我們知道的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從精神層面上解離從而來保護自己,也因為這樣失去了自我的整體性。人格分裂其實是一個統稱,還分為兩大類:心因性失憶症以及多重人格症。
  • 你真的了解「多重人格障礙」嗎?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塑造出了一些多重人格的人設,遠的比如經典的《搏擊俱樂部》,更加熟悉一些的有《致命ID》、《黑天鵝》等,近點的比如《柒個我》,編劇寫到沒東西寫的時候,似乎就喜歡拿多重人格開刷。因此,這個名詞也稱得上是耳熟能詳了。那麼,多重人格在現實中是否存在呢?和影視劇中的人物表現,又是否相同呢?
  • 你喜歡的樣子他們都有!盤點動漫中具有多重人格的五大角色
    多重人格,又稱人格分裂、解離症,是一種精神疾病,在多部文學影視作品中都有所提及表現,比如經典的《24個比利》、《禁閉島》、《致命ID》等等。而在動漫作品中,多重人格更是個並不罕見的人物設定,今天就來盤點一下五位具有多重人格的動漫角色吧!
  • 多重宇宙,或許存在於時間和空間之外
    這個人無論在外表、思維還是生活習慣,都和你一模一樣。也許,另一個你放下了這本雜誌,而你會繼續讀下去……多重宇宙的想法近乎科幻,但科學家發現,除了我們常說到的那一種多重宇宙,還有另外三種多重宇宙,而且每一種都比之前的更抽象和離奇。撰文 | 馬克斯·泰格馬克翻譯 | 劉星宇這是最簡單的一種平行宇宙:因為距離我們太遙遠而無法看到的空間區域。
  • 心理諮詢師:識別邊緣型人格障礙與多重人格 | 知識專欄
    有人格障礙特徵的人,常常會讓他們的家人疲憊痛苦。與他們相處,有時不僅是生活問題,還是生存問題。因為他們都是一種相對固定的人際風格,通常你能慢慢識別出這種風格,多少能想出點辦法自保。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可怕的事,卻要為這些事負責任,承擔後果——這讓多重人格障礙呈現出一種悲劇色彩,這也是他們會讓人特別好奇、引起很多關注的一個原因。
  • 充當心理顧問 這款遊戲讓你重新認識「多重人格」
    你是否試想過,如果你的大腦中存在著多個人格,會是什麼樣子?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可能「多重人格」一直屬於一種玄之又玄的事物。對於「多重人格」的了解大多也都是通過電影、書籍等途徑,例如著名的燒腦電影《致命ID》、《搏擊俱樂部》,很容易讓人跟「荒誕」、「恐怖」、「痛苦」等形容詞聯繫在一起。
  • 每個人都有多重人格,只是你不知道
    同一具身體,同一幅面孔下竟然存在多種迥異的人格我們對人格分裂的認知很少,其實,Jess身上存在的人格分裂,在心理學上有兩個專業的學術名稱——>「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D)和「多重人格障礙」。這種精神疾病被認為是一種心理應對機制:面對太過暴力、造成精神創傷或極度痛苦的情形或經歷,病人因無法將這些事情與意識自我相融合,於是就將自己分離。我們可以理解為,DID是一個人的身份瓦解。
  • 《無處不在的人格》:依賴型人格,是孩子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
    一、依賴型人格的典型特徵 1、總是吃一種食物 飯桌上的小孩子總致力於吃那些他不能吃的東西,就算是喜歡也不會只喜歡一種食物,除非孩子認為只有這一個食物是對他來說是安全的,孩子不會感到不舒服只依賴一種食物。
  • 關於多重人格,你知道多少?
    多重人格是一種心理疾病,表現為一個人的身上顯示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人格,這些人格有著不同的特點,他們輪番主導者一個人的行為,在中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CCMD-3)中稱為「癔症性身份識別障礙」,屬癔症;在ICD-10中稱為「多重人格障礙」,屬分離(轉換)性障礙,在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DSM-IV)中稱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屬解離型障礙。
  • 【剖析】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你是否知道人格分裂是什麼?多重人格是什麼?而所謂的精神分裂又是什麼?這三者之間又有著什麼樣的區別?
  • 多重人格患者的犯罪如何處理
    多重人格患者在學理上稱之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是精神疾病的一種。是一個人的思想意識中存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人格,多個人格控制著同一具肉體。例如在電影《致命ID》中,瑞夫具有11個人格,這是一個人格相互獨立,互不交流,有善有惡。
  • 心理學愛好者指南 | 抑鬱症、多重人格、自閉症,也許你從未知道它們的真正含義……
    是的,抑鬱症最可怕的地方便在於,其能破壞人的行動力、社交能力、思維方式……進而完全改變一個人。在TED演講:《抑鬱症,是一種怎樣痛苦的體驗?》,主講者安德魯·所羅門是這樣自述其曾經的生活的:「它會讓你感到,所有需要完成的事情都那麼麻煩。
  • 他們居然有幾十種人格,嚇得我都分裂了!
    我們不僅看到了張一山分裂七角的炸裂演技,更看到了一個具有多重人格的飽滿人物形象。話說,這多重人格分裂的劇情一向是影視劇偏愛的題材,尤其是一些懸疑驚悚劇,彎彎繞繞了半天,最後來個意想不到的驚奇結尾,你看到的都不是你看到的,你以為的都能超過你以為。
  • 你身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朋友:「你知道嗎,我有多重人格」
    雙重/多重人格曾經被叫做多重人格障礙,但在現在的心理學中,稱作解離性身份障礙: DID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為了大家閱讀方便,以下文章中還是稱為:多重人格)是指一個人同時存在2個或2個以上較為完整而又完全不同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