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經挑戰四重奏--語言

2021-02-23 健康領袖

要完成好解經的重任,我們還面臨著一個更深層的挑戰,就是聖經時代的語言與我們當代語言之間的距離。聖經作者們在寫作時所用的是他們當時代的語言,即希伯來文,亞蘭文和希臘文——都是我們今天的大多數人接觸不到的語言。甚至連那些會說現代希伯來語或希臘語的人對古代語言的了解都不全面。我們對古代作者們的文學手法或技巧也不太熟悉。我們需要依賴受過專門訓練的聖經學者們將聖經中的語言和文學手法翻譯成我們的本土語言,但是他們的翻譯也不可避免有解釋性的成分。

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我們便得了醫治。(彼前2:24)

當彼得說耶穌「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時,他的意思並不是說耶穌背負了我們實際的罪惡——罪本身;他乃是說耶穌擔當了我們罪的刑罰。他被掛在十字架上,他的肉身死亡了,並在肉身上擔當了我們罪的刑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若是對希伯來文的措辭或語法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比如說:利5:1),就不至犯這個可怕的錯誤:認為耶穌,神的聖潔羔羊,在十字架上成了有罪的!

那些對希伯來略知一二的人經常錯解下面這節經文,真讓人提心弔膽:

他雖然未行強暴,口中也沒有詭詐,人還使他與惡人同埋;誰知死的時候與財主同葬。(賽53:9)

在希伯來文本中,以賽亞書53:9中譯成「死」的詞在希伯來文中是複數形式的名詞。許多人因為不懂希伯來文的語言及其用法,就一直使用這節經文來試圖證明耶穌經歷過兩次的死——身體的死亡和靈性的死亡。然而,這節經文中所用的複數形式的「死亡」,只是希伯來文中一個「複數名詞」的例子。「複數名詞」在希伯來文的舊約聖經中非常常見,並且通常情況下(正如在這裡),它們所表示的不是數量多(也就是說,用複數形式的「死」表示不止一次的死),而是用複數表達它的強度。

關於這一點,還有一個例子就是以西結書28:10。在那裡,神預言了邪惡的推羅王將要經歷暴死。英文欽定本聖經照著字面意思將希伯來文中的這個詞翻譯成了複數形式的「死」,然而,此節經文所指的只是推羅王身體的死亡(照他的邪惡程度看,他的靈性早已經死了)。作者用到複數形式的「死」,是為了強調他的死是出於神的審判,是一種暴死。這種「複數名詞」的用法在希伯來語中很常見。

由此可見,以賽亞書53:9中的複數形式的「死」並不表示耶穌經歷了身體和靈性的雙重死亡;它乃是為了強調他在十字架上所受之死是何等殘暴,其痛苦是何等劇烈。這讓我們再一次看到,對希伯來文有一些基本了解會救我們免犯嚴重的錯謬!

有時,拙劣的翻譯會嚴重妨礙我們準確地理解聖經。比如說,欽定本聖經許多次都將聖靈的名字翻譯成聖潔的「鬼」,是在太遺憾了。我曾經讀過一本小冊子,其作者聲稱聖靈具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職事——具體要根據當時所用的名稱來界定和辨別!

欽定本聖經中另一節翻譯不當的經文是約翰福音8:28:

所以耶穌說:「你們舉起人子以後,必知道我是基督,並且知道我沒有一件事是憑著自己做的。我說這些話,乃是照著父所教訓我的。」(約8:28;參閱:第24節;13:19;18:5-6,8)

耶穌說,你們必知道「我是基督」,英文欽定本譯作「我是他」。這裡的「他」是斜體的,表明它是由譯者添加上去的(就如中文的「基督」二字下面打了點,也表明是譯者添加的)。實際上,耶穌是說「我是」:「你們舉起人子以後,必知道我是。」顯然,耶穌是在表明自己就是出埃及記3:14中的那位神,但是這一層意思卻被不盡人意的譯文蒙住了,變得模糊不清(令人遺憾的是,許多現代版的聖經譯本仍然沒有將這一點改正過來。)

欽定本聖經中有一節經文翻譯得非常糟糕,就是提摩太後書2:26:

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提後2:26)

這個譯文讓人覺得撒但好像有能力照著他的意思擄掠人似的。事實是:神擁有最高的統治權;撒但並不能任意對罪人擁有控制權——除非出於神公義的判斷,或者由於神選擇將那種控制權賜給他。列王記上22:19-23和撒迦利亞書3:1-4教導我們,即使是人犯罪了,魔鬼仍然必須等候得著神的許可,才能刑罰和加害於罪人。令人欣慰的是,近現代版的譯本對提摩太後書2章中的這節經文做出了正確的翻譯:

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擄去、照他的意願行事的人,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提後2:26,NKJV新欽定版聖經)

叫他們可以醒悟,脫離魔鬼的網羅,是他將他們擄去,使他們照他的意願行事。(提後2:26,NIV新國際版聖經)

相關焦點

  • 弦樂四重奏的世界
    其實在海登以前以及海登同期的作曲家,例如史塔密茲、鮑凱裡尼都寫有此類作品,然而這些四重奏以及海登早期的四重奏,並不能真正算是弦樂四重奏,因為主要還是由第一主奏,其它三支提琴伴奏。致命的吸引力談到弦樂四重奏樂器的組合,假設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支組成「弦樂四重奏」,看似十分合理,實際上卻相當偏頗。什麼都不談,光就音域均衡這一點就絕對說不過去。
  • 琥珀四重奏 古典音樂的「演講者」
    雖然有過打退堂鼓的想法,但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琥珀四重奏的每一位成員,都想趁著年輕去努力試一試。古典音樂是一種語言  2013年,琥珀四重奏在「墨爾本亞太國際室內樂比賽」包攬了「比賽最高獎」、「弦樂四重奏金獎」與「最佳現代作品詮釋」三項大獎,實現了中國室內樂組合在國際大賽中「零的突破」。
  • 吾人不是不解經,反而是尋到了解經的最佳方法
    不只是孩子,即使是大人,如果能有那么半年一年,或兩年三年,可以每天八到十小時讀經,以補其平生之不足,將是終身的大幸福。      鬼見愁:我們現在來規劃個百年計劃,能讀一百年經的人必然會成為宇宙大才,讀了九十年,沒有出任何成就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沒有經過最後十年的解經。……你讓這群運動員進去之後先讀十年理論不講解試試有沒人反對。
  • 《凹凸世界》四重奏女團有哪些 四重奏女團角色匯總介紹
    導 讀 凹凸世界四重奏女團需要湊齊嗎?凹凸世界四重奏女團強度怎麼樣?
  • 這支90後四重奏樂團,復活了日劇《四重奏》裡的音樂
    日劇《四重奏》劇照而在上海,居然有人把這部劇搬進了現實。四個有趣的90後組建了「山澤四重奏」,就如《四重奏》裡優雅與市井並不矛盾,他們認為古典音樂其實可以很多元,演出場所不設限,觀演人群不設限,現場玩法不設限……目前,山澤四重奏正在上海新銳聯合辦公空間「米域」巡演「成人法則」音樂會,曲目完全來自《四重奏》,所到之處,追隨者眾。
  • 名家評樂——略談上海四重奏的貝多芬
    過去上海舉行的系列演出雖然不多,但我還聽過一兩次,一位勇於挑戰的青年鋼琴家。此人的勇氣令我欽佩,可就聽到的場次來說,我認為這樣的演出並不成功。「某位作曲家的全集演出」本身決定了演奏者不可能加入其他人的作品以求風格上的調劑,而必須「孤軍深入」,展現出專家的才學與修養方可充分揭示作品之妙,使聽者為作曲家的不同方面所吸引。故而,花大價錢請大師絕非單純為了奢侈,也是為了避免不上不下的狀況。
  • 極短篇:唐崇榮解經,全盤錯謬
    唐崇榮錯了,唐崇榮錯誤一:何六3解經錯誤,先說答案:何六3的主旨不是唐崇榮所謂的「認識追求耶和華」,而是「幹雨(春雨)」(何六3,解經見珥二23)。何六3的經文是「懺悔歌」,以色列要追求耶和華,卻未正視他們自己已偏離正道,狂熱追求巴力(何二7)、拒絕「承認己罪」(何五15),卻盼望避開審判,像極了唐崇榮。
  • 曲奇四重奏申請在港上市
    本港知名曲奇品牌「曲奇四重奏」申請在港上市。公司主打蝴蝶酥及牛油曲奇兩款大熱產品,兩產品分別佔去年收益的63.3%及32%。
  • 「鮑羅丁弦樂四重奏」亮相五月音樂節
    ■講史建團70餘年、更替幾代成員1945年,這支團體以「莫斯科音樂學院弦樂四重奏」為名義組建,最初的成員是同時跟隨前蘇聯老一輩室內樂演奏家米哈伊爾·特裡安學習的四位年輕學生。雖然在1955年更名為現在使用的名號「鮑羅丁弦樂四重奏」,但這支團體與莫斯科音樂學院之間的緊密關係卻維持至今,如今的四名成員也都是這所歷史悠久的音樂學院的優秀畢業生。
  • 紐西蘭AROHA弦樂四重奏音樂會
    紐西蘭AROHA弦樂四重奏是由四位世界級頂尖音樂家組成,第一小提琴家劉海虹及大提琴家RobertIbell是紐西蘭國家交響樂團終身演奏家;第二小提琴家是由紐西蘭最年輕的小提琴比賽獲獎者,奧地利格拉茲音樂學院碩士BlythePress
  • 港姐創辦的曲奇四重奏欲在港上市
    近期,曲奇四重奏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曲奇四重奏」)提交了申報稿,欲赴港上市。 公開資料顯示,曲奇四重奏為香港曲奇零售業最早從業者之一,不少去香港地區旅遊的內地遊客也會購買曲奇四重奏做伴手禮。另外,研究機構Ipsos的數據顯示,按收益計算,曲奇四重奏2017年在香港曲奇零售業中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約為13.6%。
  • 回音︱答柳博贇關於《寓意解經》一書的質疑
    《上海書評》於2017年11月6日刊發了柳博贇博士撰寫的「《寓意解經》:一部拙劣譯文佔六成的『專著』」一文,該文對《寓意解經》一書提出了一些批評和看法。作為該書的作者,一方面,我很感謝柳博贇博士對該書的關注,他的指正對我今後的研究是有裨益的。
  • 封面會客廳丨因「樂」相「戀」15年 琥珀四重奏:想推動中國音樂...
    演奏之外,他們還會用「演講」、「沙龍」的方式,跟現場觀眾聊聊什麼是弦樂四重奏,聊聊自己的音樂感受,分享一些琥珀四重奏「從我到我們」的故事。弦樂四重奏音樂欣賞的終極形式11月初,作為「四川音樂學院藝術周——紀念貝多芬誕辰 250 周年系列學術活動」重要嘉賓,琥珀四重奏在成都城市音樂廳裡,分別演奏了貝多芬中期輝煌的弦樂四重奏作品Op.59 No2以及貝多芬生命中創作的最後一首作品弦樂四重奏 Op.135。
  • ——關於《晚期四重奏》
    文 / 張可駒電影《晚期四重奏》上映後,好像從未脫離「話題之作」的範圍。有人肯定影片的立意與種種用心,但也有不少觀點認為:將一個普通的倫理片劇情放到幾位音樂家演出弦樂四重奏的題材中表現,已經外強中乾了;至於採用貝多芬最偉大的創作之一,《升c小調弦樂四重奏》(Op.131)作為配樂,就實在過分不自量力。
  • 日劇《四重奏》已經演奏了哪些音樂
    弦樂四重奏通常由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組合而成。早在海頓時代,弦樂四重奏就被視為室內樂最理想的形式,是表達人類情感最深刻、最細緻的器樂體裁,其具有的深度和豐富性甚至超越了交響樂曲式。通過弦樂四重奏,日劇《四重奏》將第一提琴手卷真紀、第二提琴手別府司、中提琴手家森諭高、大提琴手世吹雀四人以及他們的生活網羅到了一起,還為他們取了一個特別的名字——「甜甜圈洞四重奏」。「甜甜圈洞四重奏」目前,《四重奏》播到了第五集,豆瓣評分9.3。
  • 奇妙的個性:貝多芬中期弦樂四重奏漫筆
    就拿弦樂四重奏來說,聰明如莫扎特尚不能一口吃個胖子——他創作於1782年的六首《「海頓」四重奏》雖說是高峰,但還是能嗅出「海頓爸爸」的味道。放到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上也成立。如果按時間順序開始捋,一上來就有海頓和莫扎特的「熟悉配方」。比如貝多芬的《A大調弦樂四重奏》(Op.18的第5首),怎麼聽怎麼和莫扎特的《A大調弦樂四重奏》一脈相承。
  • 需要深讀的《四重奏》:SNS時代電視劇最優解
    今年的開年劇中,除了仍在解散餘波中被迫對決的前SMAP兩位成員,熱度、討論度最高的莫過於坂元裕二編劇,松隆子主演的《四重奏》。觀眾們對這部劇的熱情空前高漲,深讀《四重奏》劇中隱喻、暗線,已經成為SNS上的潮流,雖然劇集的收視率算不上令人滿意,但或許這類值得深讀的劇集,才是當下SNS時代電視劇的最優解。
  • 上海四重奏35周年:他們是上海的一張文化名片
    誕生於上海音樂學院,成名於英國,常駐於美國,上海四重奏今年迎來35周年,已然是上海的一張文化名片。左起:大提琴薩瓦拉斯、中提琴李宏剛、一提李緯綱、二提蔣逸文。李偉綱和李宏剛是上海四重奏的發起人。樂評人李長纓是上海四重奏的老粉,在她看來,勃拉姆斯的音樂就像「保溫瓶」,外冷內熱,表殼冷靜理智,骨子裡是一團火球,上海四重奏與勃拉姆斯似乎天生一對,達成了深度默契:他們的情感宣洩不是直接赤裸裸的,音樂的滿足感不會那麼快來,而是一步步、一層層遞進,一旦來臨,熊熊烈焰能把你吞噬和融化。
  • 上海四重奏歸來,首秀天津為貝多芬「祝壽」
    上海四重奏重組歸來的第一聲樂音,在天津茱莉亞學院奏響。12月16日晚,上海四重奏的李偉綱(小提琴)、李宏剛(中提琴)、尼古拉斯·薩瓦拉斯(大提琴),牽手最新加盟的於翔(小提琴),在天津茱莉亞學院音樂廳首度合體亮相。
  • 美味的曲奇四重奏
    一聽店名就知道,這一定是一家賣曲奇餅的小屋,沒錯,可是這家店為蝦米叫曲奇四重奏呢?因為這個品牌的創始人有四個,這品牌名字起的是不是很用心?而且其中一個創始人還是香港小姐謝寧呢?儘管這家店的品牌可是香港本土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