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外企在家辦公,工資照樣上萬,你酸了嗎?

2020-12-13 新零售商業評論電子版

作者:唐素姣,新零售商業評論編輯

「遠程辦公並非難在技術,而是難在管理理念和意識上的適應。」

清晨,陶然打開了自家的即時遠程辦公協作軟體Teams,和微軟(Microsoft)位於美國西雅圖總部的同事聊起了工作。

「國內早上7點是美國下午4點,會有一個重疊時間。」微軟雲計算商用業務總監陶然說,「大家會利用這段時間,一起開會和討論,推進公司的內部事項。」

從美國,到加拿大,再到中國,過去15年間,陶然在微軟體驗了一把跨國公司的辦公氛圍。今年常駐微軟上海辦公室的陶然對於遠程辦公已經司空見慣。

「沒有疫情的時候,我們其實都蠻適應這種遠程辦公的模式,只不過疫情發生之後,我們遠程辦公的時間更多了一點。」陶然說。

開完一場45分鐘的遠程會議後,陶然會給自己留出一段15分鐘的休息時間。除了調整好自己的工作節奏之外,他還要關注團隊裡的8位員工,偶爾安排1對1的輔導,消解員工因疫情而產生的孤單、沮喪的消極情緒。

同樣的情景在微軟不斷上演。微軟中國技術戰略及行業解決方案總監唐婷婷基本上有一半的時間在公司,另一半的時間在家遠程辦公。「很多微軟員工都是這樣的工作狀態。」

過去幾個月,唐婷婷還是照常收發郵件,用Teams溝通,通過SharePoint 進行協同,工作模式差別不大。製作給客戶的匯報文檔和拜訪客戶的主要職能基本都能滿足。

在家辦工時,唐婷婷會在客廳設置一個結界。作為約定俗成的工作區域,家人間逐漸形成了互不打擾的默契。疫情好轉,回到辦公室的唐婷婷還是會通過遠程工具和同事溝通協作,甚至與客戶聯繫。

「他們發現很多事情其實不用非得出差,非得見面才能解決,大家用視頻進行多地接入,去討論一件事情,也是一種選擇。」唐婷婷說,對遠程辦公工具更加了解之後,客戶的接受度與以往迥然不同。

近年來,微軟相繼推出了包含音視頻會議的溝通協作軟體Teams、文檔協作工具OneNote、任務管理系統To do、雲辦公服務套件Microsoft 365等遠程辦公產品。

這些遠程協作平臺和工具在提供給客戶使用之前,微軟的員工們才是這些產品的首批「試用者」。

微軟公司副總裁兼中國區營運長鄒作基認為,遠程辦公對於微軟來說並不是一件新鮮事。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企業員工的交流也不一定只有坐在辦公環境裡才能做得到。

根據德必集團發布的數據,2001年,全球的移動辦公人數是3.75億,到了2016年增長到6.45億,2018年全球移動辦公的人數接近7億,複合增速約4%。

新冠疫情將全球近十億人拉入到一場大型社會試驗中,既是對遠程辦公科技的考驗,也是對人性和組織方式的探索。

先把意識拉平

出於疫情防控考慮,香港滙豐銀行臨時將深圳的一場近1000人的線上會議,轉為線上直播。鄒作基對於這次沒有任何預兆的遠程辦公遷徙感觸很深。

「講了5~10分鐘看不到人,不知道這樣講人家究竟聽不聽得到,但還是要這樣講講講,於是,講了半個小時。」平常習慣於跟人交流的鄒作基發現,在電腦前缺少了現場的興奮感,也不能觀察觀眾的目光,「直勾勾地盯著屏幕演講,剛開始的時候真的很辛苦。」

由於香港的強制檢疫又延長了一個月,身處香港的鄒作基暫時無法回到長期駐紮的北京。

「我也還在等什麼時候能回來,工作這麼多年來,我從來沒有超過兩個月不面對面地見到我的團隊的情況。」鄒作基告訴零售君。

在香港的辦公室內,鄒作基從早上就開始了這樣的電話會,一直持續到晚上,中間很少有停頓。

在鄒作基看來,遠程辦公在科技方面一點困難都沒有,反而是難在管理理念和意識上的適應。

一方面,許多企業管理者判斷員工是否在做事情,主要是基於視覺觀察。動輒幾個月見不了面的情況下,信任變得尤為重要,這對於企業文化是一大考驗。

另一方面,嘗試遠程辦公就像第一次接觸遊泳,對新技術缺乏了解,大部分人傾向於找一個理由說「不行」。

遠程辦公是企業數位化的一小步。4月,在全世界的總裁會議上,上海一家央企的董事長告訴鄒作基,在談到數位化轉型的時候,內部員工出於本能地懼怕這件事,因為缺乏了解。

就遠程辦公的普及度而言,不少外企先行一步。疫情期間,NASA敦促符合條件的員工和現場承包商進行強制性遠程辦公,這對於NASA來說不算新鮮。

IBM在2009年發布的白皮書顯示,NASA有57%的員工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遠程辦公。

該白皮書同時指出,2009年,IBM有超過38萬的員工選擇遠程辦公,佔總人數的四成。遠程工作模式讓公司累計節省了7800萬平方米的辦公場所,減少租金支出1億美元。

此外,許多不同行業的全球性公司選擇了遠程辦公,例如,德勤(Deloitte)有86%的員工選擇遠程工作,英特爾(Intel)有28%的員工定期遠程辦公。行業和人數並沒有成為遠程辦公的絆腳石。

「遠程辦公」(Telecommuting)這個概念誕生於1973年。時值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油價飆升導致人們出行困難。長期受通勤之苦的NASA前僱員傑克·尼爾斯開啟了「不進辦公室」的暢想。

20世紀80年代,包括 IBM、美國莊臣和埃森哲諮詢在內的多家美國跨國公司正式試水了遠程工作。從2005年到2011年,美國採用遠程辦公的人數增長了73%,共計300萬人。

與美國探路先鋒的姿態相比,中國的遠程操作技術水平也不差,但中國公司的遠程辦公意識稍顯落後。

企業擔心的,無非是溝通效率低和難以管理員工。甚至在很多人眼裡,遠程辦公無異於皮包公司,然而一場疫情讓中國上班族渴望而不可及的遠程辦公成為了可能。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19年我國雲辦公行業市場規模突破200億,在疫情的催化下,2020年雲辦公行業市場規模翻了近一倍,逼近450億元。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截至3月31日,釘釘的用戶數超過3億,企業組織數超過1500萬家。這些普通用戶中,大部分人是宅在家辦公的上班族。

疫情肆虐那陣子,想必大家都經歷了音視頻會議、任務管理、文檔管理、綜合協作和雲存儲等各項功能等轟炸。

市場上的遠程辦公軟體無非是解決企業各部門間的組織、溝通和協調問題。為了快速獲取更多的用戶,從釘釘、飛書到企業微信,各家的界面設計和操作流程都衝著簡單去,保障企業核心業務能夠照常運轉。

簡單的操作應用極大降低了遠程辦公的門檻。釘釘小二王威表示,只要企業願意,瞬間就可以完成。通訊、匯報、審批等功能都有輕應用,基本上日常辦公80%的需求都可以被滿足。

「我們幾年前就用到一些遠程辦公工具,例如文字、語音、視頻的溝通軟體,共同編輯的文檔,網絡共同儲存的網盤。」仲量聯行(JLL)華北區研究部總監米陽指出,「遠程辦公軟體的技術本身並沒有被革新,疫情之前和之後,只是出現了更多的軟體。」

鄒作基則認為,進行基礎性的遠程溝通協作不難,但是要進行真正的遠程辦公,並不是進行一個視頻會議這麼簡單,其實是要把整個公司的內部系統有效的打開。

「一個製造業的廠商,一家銀行,一個零售公司內部有多少個電腦系統?當然每一家公司都不一樣。」鄒作基說,一家銀行可能有幾千個系統,一家零售的公司可能有好幾百個系統,都是在不同年代建起來的。人力資源系統,客戶管理系統,會計系統,銷存系統……各種各樣的系統中又存在很多情況,裡面既有自己搭建出來的,也有買回來的。把這些系統整理到現在的系統,這種能力不是幾天就能做得到的。

有趣的是,網紅直播帶貨的熱潮已經說明了企業非常願意為前端營銷數位化花錢,因為這直接產生業績,但中後臺辦公數位化常常無人問津。

以立白集團為例,作為廣州民營企業的龍頭,立白集團有著巨大的品牌矩陣、渠道商和營銷通路。

2019年,立白進行了辦公數位化改革,其中一項就是打造立白專屬的釘釘,覆蓋物流、導購、工廠,以及內部辦公平臺等各個方面。幸運的是,在疫情來臨之前,立白已經完成了整個組織內部的內場、外場的全面數位化。

得益於此,立白沒有陷入「員工聯繫不到、經銷商聯繫不到、服務商聯繫不到、客戶聯繫不到」的泥沼中,所有業務沒有出現任何停擺。大難面前,內外溝通仍舊順暢,這完全打消了立白前期的猶豫。

「辦公形式比較鬆散,就無法讓業務變得更好,」王威說,「在整個中後端的數位化,其實會決定了未來你公司的整個增長引擎有多強。」

在接受採訪時,王威正忙著在廣州拜訪客戶。他指出,釘釘相當於是一個線上的場,有企業,也有第三方應用,平臺方需要把好數據安全關。

隨著谷歌(Google)、臉書(Facebook)等平臺被罰巨款,數據安全受到全球各國的高度重視,令各類公司不斷審視遠程辦公的價值。

歐盟有《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中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和《中國網絡安全產業白皮書》,不同國家的數據安全法規不太一樣。

談到數據安全,鄒作基指出,在企業考慮自己的辦公信息是否安全時,不妨思考這三個問題:

第一,把數據放到這個平臺上面,流失機會有多大?

第二,廠商有沒有給你做一個很完整的加密技術?

第三,如果企業在世界各地都有分支,就要思考廠商是不是能夠配合當地的數據安全需求?

辦公二選一?

馬路寂靜了許久之後,上下班尖峰時段的車水馬龍又回來了。

「如果大家都在家辦公,把這個事都辦了,理論上就不需要回來了。」仲量聯行華北區市場部總監劉荻表示,其實在疫情發生之後,大部分企業的努力方向仍舊是將員工拉回到辦公室來,進行復工復產。

仲量聯行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租賃交易的取消和延遲導致辦公樓租賃活動減弱,全球辦公樓租賃交易量同比下降22%,亞太地區辦公樓租賃交易量環比下降9%。

從事房地產專業服務的仲量聯行似乎不這麼擔心這一趨勢。「雖然遠程辦公或者在家辦公會越來越被大家接受,但它並不能給所有企業提供長期、可持續的解決方案,企業對於辦公場所的需求還不能被取代。」米陽認為。

在米陽看來,與其說是遠程辦公,不如說是在線辦公。遠程辦公的空間更大了,從家、咖啡店、圖書館到不同城市的辦公室。不管在哪裡,上班族都需要一個隨時進入辦公狀態的環境。

辦公空間更加靈活或許是一個趨勢。米陽表示,靈活的辦公空間不僅僅指取消固定工位,而是從空間規劃和功能設計入手,給員工一個輕鬆的環境。

「我們公司就沒有固定工位,被解放出來的辦公區域被改造成會議室、咖啡廳、圖書區、母嬰室和健身房,增加空間的使用效率。」米陽說。

英國調研公司One-Poll的一項調查發現,由於節省通勤時間、沒有繁瑣的辦公流程,69%的受訪者認為在家辦公的效率更高。同時,遠程辦公有利於保持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甚至對環境有益。

儘管存在諸多好處,但是對於遠程上班族而言,還有許多現狀等待改善。

唐婷婷的工作涉及與處在不同時區區域的人進行溝通,所以有時候晚上工作會拖得晚一些,上下班的時間線並不那麼涇渭分明,「半個小時的會議蠻多的。最少按一天8個小時算,可以安排16個會,雖然不是每天都這樣。」

從早上一睜眼就開始開會,直到晚上,冗長的會議時間佔用了實際工作的時間。在會議上有更多可以說的事:員工或是對工作現狀的自我報告,或是溝通一下在辦公室打個招呼就能夠說明白的事。

每天一起床就要工作,睡覺前還在工作,也是遠程上班族最常見的抱怨之一。雖然在家辦公可以減少通勤的成本,但時間長了之後,很多人發現在家辦公會更累,因為工作與生活的邊界愈發模糊。

家人、周圍鄰居或路人都可能會發出噪音,電視劇、遊戲機和冰啤酒可能攔截你的思維,工作與住家環境的衝突也可能拉低辦公效率。

「在特定場所做特定的事情。家是居住的地方,辦公室就是用來工作的。」一家辦公樓運營方負責人告訴零售君,從辦公空間剝離令他無法接受,「場所和場景的分離是有原因的。」

可見,遠程辦公雖然不複雜,但也需要做很多調整才能高效。

2月中旬,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運用雲計算助力企業科學上雲,推崇選擇遠程辦公、居家辦公、視頻會議等在線工作方式。

疫情作為助推器,快速讓企業測試了遠程辦公和遠程協作的能力。

中國人民大學的調查顯示,過去幾個月,經營情況狀況良好的企業其最大的共性是通過在家辦公和在線辦公,維持了企業的正常經營。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意識到企業數位化改造十分重要。

如今,國內大部分上班族還是回到辦公室工作了。放眼全球,也只有少數公司選擇部分或完全在家辦公。即便如此,很多分析師指出,這不妨礙遠程辦公習慣和意識將在疫情結束後得到保留。

「國內很多城市已經恢復了現場辦公,但是很難說未來不會再有類似的情況發生。」鄒作基表示,「零售、製造業、金融……某些行業也不可能長期的遠程辦公,不必非此即彼,但是一定要具備現代化遠程辦公的能力。

如今,遠程辦公不再是一個冷門的學術詞彙,而是變成了全球討論的焦點。

疫情過後,整個行業都必須思考如何在辦公室辦公和遠程辦公之間達到平衡,幫助企業實現兩者之間的自由切換或許是第一步。

相關焦點

  • 工資差不多,國企民企外企,哪個更好一點?
    為了方便比較,工資我們假設都是月薪10000元,企業告訴你你來了後一年15個月工資,年薪15萬。先說全年到手收入,也先從簡單的來。一,外企的年薪15萬。入職後,你發現,勞動合同上寫你的月薪是5000,不是12000,社保等各項也按照5000繳納。當然以後萬一辭退你時的賠償金,也按照5000來算基數。你都入職了,公司一般懶得跟你解釋為何合同上不寫明,但告訴你這是規定:其他人都這樣,基本工資5000,其他7000公司也照樣發給你,別擔心。
  • 在家辦公工資標準咋定等九大勞動維權問題有了官方回應
    公司拖欠工資怎麼維權?員工在家辦公工資標準怎麼定?受疫情影響不能在法定時效內申請仲裁怎麼辦?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一些員工和企業之間出現勞動糾紛。近日,青島市勞動保障監察局局長田明做客《網絡在線問政》,就「勞動保障監察維權」方面工作與網友們交流。以下九大典型問題,看清官方回復。
  • 選擇國企/私企/外企,工作5年後差距有多大?該如何面對幾份offer
    職場,是是脫離學校後每一個人必經之路,常聽大人們說到:職場如戰場,還在學生時期時聽到這些還並沒有很大的感觸,但當你進入社會之後,你就會發現這句話的含義,·職場每一步的選擇都牽扯到你的發展和生活質量,那麼你知道選擇國企、外企、私企5年後,結果是什麼樣嗎?畢業擇業時,同時面對幾份offer,該怎樣選擇?
  • 在家上班,怎麼算工資?能要加班費嗎?
    這也說明絕大部分企業採取了靈活的線上辦公方式。而「釘釘」數據顯示,已有2億用戶、1000萬家企業組織使用該平臺在家辦公、在線辦公。不過在家上班並不是想像中的躺著賺錢而是幾乎24小時待命工作時間延長了有時比正常上班更累有人關心在家辦公工資怎麼發?
  • 在家辦公的英文居然不是work at home!你知道正確答案嗎? ||重慶英語口語培訓
    這一切,還要從一隻蝙蝠說起…… 那麼「在家辦公」的英文是什麼呢?指你平常在辦公室工作,可能有某些原因,比如你需要換個環境,或者你明天沒有任何面對面的會議,所以你決定今天(假如說是周四)避開辦公室,在家辦公。或者只是單純需要一段不被同事打擾的時間。
  • 實拍深圳:背著行李搶著進外企工廠的求職者,希望拿更多的工資
    實拍深圳:背著行李搶著進外企工廠的求職者,希望拿更多的工資聽說外企的福利待遇比較好,而且比較人性化管理,不會強迫加班之類的,跟少有扣工資的情況,不像有的廠那樣動不動就罰款的,而且發工資比較早,一般都是十號之前發,當然最重要的是好辭工,很少有不讓辭工的
  • 月薪過萬、畢業2年可投,500強外企都偏愛什麼樣的留學生?
    1.外企有多適合留學生進?▶畢業1-3年可投,留學生還有機會留學生回國求職,遇到的問題之一就是因畢業回國太晚趕不上秋招,從而錯失應屆生身份。但投遞外企就完全不用擔心這些,60%以上企業在畢業2-3年內可投遞!
  • 現在開挖掘機還能月入上萬嗎,為何年輕人還是熱衷於學挖掘機?
    挖掘機曾經非常火,很多人更是高考落榜後直接就去學挖掘機了,覺得這樣更掙錢,那時候幹一天的活就可以掙三百塊,心裡想著自己學成後月入上萬就滿足了。現在開挖掘機還能月入上萬嗎,為何年輕人還是熱衷於學挖掘機?這就導致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都跑去學挖掘機去了,覺得自己上不了大學,幹這個也不差嘛。那麼現在幹挖掘機還能月入上萬嗎。
  • 職場大型實驗:疫情過後 你還想在家辦公嗎?
    來源:新京報圍觀職場大型實驗現場:疫情過後,你還想在家辦公嗎?疫情過後,這場職場大型實驗的結果如何?你會接受遠程辦公成為主流工作方式嗎?但同時,疫情期間遠程辦公的困惑也有很多,在家辦公=躺著賺錢?在家辦公=在家的時間都是辦公時間?在家辦公=在家摸魚?日前,鍾南山院士表示有望4月底基本控制中國疫情。疫情過後,這場職場大型實驗的結果如何?你會接受遠程辦公成為主流工作方式嗎?
  • 在外企把「水貨」翻譯成water goods,外企老闆表示你就是個水貨
    要去外企工作,或者到外貿公司工作,你必須要懂得一些實用的商務英語。那是工作場合最常用的英語,你運用得好,人家覺得你是一個溝通沒有問題的人。老闆願意委託重任給你,隨之而來的是好職務和高工資;外國客戶也樂意給你大的訂單,因為訂單在你手裡,他們十分放心。
  • 工資掛鈎的三個選項 為何不與外企員工比薪酬?
    留給人們熱議的是物價高增長,工資怎麼辦?現在,一撥人提出工資與物價聯動,具體地說,與CPI掛鈎;另一撥人則表示:不宜直接硬性掛鈎CPI。有人問我是哪撥的,我大概不入流,哪撥的都不是。原因很簡單,我始終搞不懂為什麼漲工資一定要看CPI的臉色,CPI不漲就不能漲工資嗎?  很多人喜歡做單一選項的題目,比如工資與CPI該不該掛鈎?
  • 在家辦公,為什麼比上班還累?
    網友更是總結出了一整套的「在家辦公禮儀」,「底線禮儀不坐馬桶開會」、「基本禮儀不躺床上開會」,這些讓人哭笑不得的段子些許流露出上班族無法適應遠程辦公時的無奈和自嘲。自疫情暴發以來,線上辦公軟體和口罩一樣,已經成為了這段特殊時期企業和員工的剛需。據「釘釘」等線上辦公軟體的統計,2月3日線上復工第一天超過1000萬家企業、2億上班族在線開工。
  • 外企這些「薪酬福利」的英文表達你會麼?
    4月是求職的旺季,對於很多求職者來說,外企是一個不二之選,因為那裡有獨特文化和行業較高的薪資待遇。外企中,英文水平很重要,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薪酬福利」如何用英語來表達!-Remuneration package-在外企
  • 外企英文e-mail PTO 自動回復套與路
    On Paternity Leave: 休陪產假,打工人難得在家,又是非常時期,別怪人家冠冕堂皇的不處理郵件啊,有急事還是可以打電話的。On Annual Leave: 休年假,很多公司休年假還是要處理工作的,尤其是可以隨身攜帶電腦,有限地處理郵件是避免不了的。Out of Office, 不在辦公室,可能無法及時查收和回覆郵件,或者參加辦公室會議。
  • 富士康菁幹班成員的工資有多高呢?一個月能拿上萬工資嗎?
    導語:富士康菁幹班成員的工資有多高呢?一個月能拿上萬工資嗎?那麼就有很多人對富士康裡面工作的人對工資產生了興趣,他們的工資多高呢?還有就是富士康當中的菁幹班成本的工資是多少呢?他們一個月的工資會不會上萬呢?
  • 公職人員14年未上班工資照樣領?「鐵飯碗」的好處你遠遠不懂
    點擊『關注』,你會發現,其實每個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都是自己的超級英雄。超級英雄,是會發光的。「去BAT搬磚,不如去當公務員!」此後,隨著進一步了解,大家發展這位大師竟然是體制內的公務員,他有體面工作非要撿垃圾把自己的辦公地點和家裡弄得像回收站一樣,大家對他很有意見,也紛紛認為這個人腦子有問題。後來領導覺得他影響了單位形象,也影響同事的正常工作,覺得他似乎確實有點問題,於是就給他辦了因病退休手續,以後不用上班每月領2000多元工資。
  • 在線買菜、遠程辦公…「宅在家」讓這些行業逆勢爆發
    我為祖國宅在家,讓這些行業「逆勢爆發」  誰都沒想到,定時搶菜、在線問診、直播上課、遠程辦公成為了疫情期間的生活日常。  曾經絞盡腦汁想觸達更多潛在用戶的本地生活便利服務、網際網路醫療、在線教育、企業服務更是想不到,疫情成了催化劑,讓很多用戶有機會認知和使用更多「網際網路+」服務。
  • 大學生工資不到4000,外賣員工資卻上萬,學歷真的這麼不值錢?
    但最近發生在小王身上的事情,讓他倍感沮喪,甚至讓他自己也開始懷疑,讀書真的有用嗎?01小王是一個普通二本大學畢業的學生,在大學時成績也不算差,拿過得獎也不少。畢業後自己也覺得可以找到一份十分不錯的工作,可現實,卻給他深深上了一課。
  • 在家辦公的企業老闆正在準備辭掉這種員工
    一公司10多天不營業就會垮,你信不?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以前初七開工,現在十五開工,也才晚了9天,企業怎麼就扛不住了,這些年的錢都是白賺的嗎?難道就經不起這幾天的房租和人工嗎?難道我回來上班公司就正常,我有這麼牛逼嗎?這就有點不當老闆不知道老闆的苦。
  • 在家辦公一周,總結了15條高效工作的建議給你
    來源:券業新力量在家辦公一星期,是不是有人體會到:與床的距離不到一米,既是史上最短的通勤距離,也是在家辦公的最大阻礙。有讀者留言,先要做好心理建設,萬不可覺得,在自己地盤給別人打工,畢竟還拿著工資呢。還有一個私密的話題,你有多久沒洗頭了,能理解,新聞只通知勤洗手,什麼時候洗頭也沒通知,生怕違反了規定。當然,據說也有很多家庭少了早飯這個程序。這一周真的很難做到全效辦公,只要不視頻,能穿的隨意點就不穿正式,能躺著就不坐著,邊吃東西邊打字,開個會搞個靜音,然後還再招貓逗狗。在家辦公的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