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孩子講藝術》:這裡有培養孩子提升藝術感知的三個方法

2020-10-27 華娃娃

周末陪家人去了一趟美術館,孩子剛上小學的哥哥姐姐跟我聊起很想培養孩子走藝術之路,大家在討論有沒有好的法子。

這馬上讓我想起了前段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劇中女主顧佳為了攀上上流社會經常去「富太太圈」中的紅人王太太家中作客。當顧佳看到搬運工人給王太太家送名畫,王太太說自己因為喜歡梵谷的《睡蓮》就把它買回家了。

剛開始顧佳為了跟王太太打好關係,並沒有拆換她不但不懂藝術,甚至把舉世聞名的《睡蓮》創作者都搞錯。

後面王太太的作派令顧佳心生怨懟,顧佳才忍不住告訴她,《睡蓮》的真正創作者是莫奈而不是梵谷,梵谷最有名的畫作是《向日葵》。

當時王太太居然崩潰了,令她崩潰的不僅是一個外人說她沒文化、對藝術的認知有限,而是她哭訴自己的兒子也說她沒文化而看不起她。

隨著現代社會優生優育的觀念日益增長,很多家長都意識到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非常重要。

以前像我們80後、90後,家庭富裕的人群不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都以考取名牌大學為主要目標。

但其實我們自己是這樣過來的,會發現這種觀念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因為隨著大學的不斷擴招,大學文憑的含金量自然日益下降,那怎樣才能讓孩子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呢?

就我自己而言,長期從事跟不同領域階層人士打交道的工作,發現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素養非常重要。

因為你的舉止言談就是你的外在名片,這個道理我懂,做生意的哥哥姐姐就更加清楚了。

所以就有了家裡的哥哥姐姐想培養孩子們藝術細胞的前文了,他們也知道培養孩子藝術感絕對是伴隨他們終生的良好品質,這樣起碼當他們成人以後不僅多了謀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不會成為《三十而已》劇中王太太那樣的草包富豪。

剛好看了由法國藝術史學者弗朗索瓦絲.芭布—高爾撰寫的《如何給孩子講藝術》,弗朗索瓦絲老師現時還在法國著名的羅浮宮學院當代藝術課程任教,同時擔任「如何欣賞畫作協會」的長期管理者和講師。

弗朗索瓦絲老師在《如何給孩子講藝術》給出了63條更好開啟藝術溝通的小貼士,還有分不同年齡段解答孩子的藝術提問。按照作者的思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其實每個人都能打開探索藝術視角之門:

01| 發掘孩子的藝術感知

「給孩子講藝術,我們首先要問『你看到了什麼』,而不是』看這個』或者『你應該知道……』」—《如何給孩子講藝術》

身邊有小孩的朋友都會發現孩子很喜歡問:「這是什麼?」、「為什麼這個會是這樣的?」之類的問題。

那是因為孩子的天性都是充滿好奇心的,而且小孩本來就是一張白紙,在他們年齡越小的時候,他們所知的越少,但想知道的卻越多。

有時候跟小孩玩耍,看著他們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和求知慾,我都有點羨慕起來了。

成年以後,我們都會被很多慣性思維束縛著,已經越來越少去問「為什麼」了。

所以非常贊成弗朗索瓦絲老師提出的這個方面,想給孩子講藝術,首先問他看到了什麼,而不是告訴他這個是什麼,或者這個是怎麼來的。

讓小孩先去發揮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這樣大家都會有意外驚喜。

當然,弗朗索瓦絲老師也提到要給孩子講藝術,也需要去搜集跟藝術品有關的準確信息,這樣我們既不會像王太太那樣成為笑柄,也不會誤導孩子。

02| 從歷史和地理的視角感知藝術會更有說服力

「根據藝術家的生活地點將其創作生涯劃分為若干個階段,也可以清晰地發現環境對創作的影響。梵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出生在荷蘭,後來搬到巴黎,然後去了普羅旺斯,最後在奧維爾小鎮結束了他的一生。你可以在他10年間的作品中看到色彩的不斷變化,以及對不同光線的使用。」—《如何給孩子講藝術》

其實很多舉世名作在普通人看來未必能弄懂其精髓,但如果弄懂其創作時代的背景和所在地方的特色與故事,就能更加深對作品的認識。

像《如何給孩子講藝術》書中提到的著名肖像畫《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口的拿破崙》是由畫家大衛在1801年-1803年創作完成的。這是歷史題材繪畫的傑出代表。

此畫的畫面上是一位坐在馬背上的英雄,精力充沛,表情高傲自豪,正準備去徵服眼前的山脈。在畫家的筆下,人與自然渾然一體。

這件作品是獲得轟動性成功的,因為從歷史的角度理解繪畫,會更讓人理解為什麼時代能催生新的美學主題。

另外,像之前提到著名畫家梵谷在那麼多地方生活過,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梵谷的作品在色彩和光線的使用不斷有變化了。

03|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對藝術有不同的理解,需要按年齡調整方法

「無論面對多大的孩子,都要儘可能使用最簡單的語言和最自然的表達方式,像聊天一樣給他們講述藝術。」—《如何給孩子講藝術》

在我看來,要提高藝術素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自己也未必能完整地把藝術家的創作心路歷程給完整地講述出來。

但這並不要緊,如果我們的出發點只是培養孩子對藝術的興趣,並且希望他們能在不知不覺間提升藝術品味,我們首先要培養的是自己的耐心。

像弗朗索瓦絲老師說的:「在不經意之間提出藝術話題,不要制訂計劃,也沒有必要強求孩子提升品位。允許他們從更多的角度去探索發現,這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產生很好的效果。」

結語:

列夫.託爾斯泰說過:「藝術不是技巧,它是藝術家體驗了的感情的傳達。」

所以各位家長想培養孩子的藝術感知,也要先從提升自己著手,當你能體驗藝術家的情感傳達,自然就能把這種藝術情操傳達給下一代了。

參考書目:《如何給孩子講藝術》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相關焦點

  • 《如何給孩子講藝術》:透過孩子的視角,開啟他們的藝術之眼
    更別說帶著孩子,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要給他們講出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最近看到一本書的腰封寫了這麼一句話:藝術是要用眼睛看的,而不是用腦子記的。這才恍然大悟,其實藝術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神秘。在《如何給孩子講藝術》這本書中有很多方法不僅僅可以教孩子,大人也可以從這些方法中學到如何認識藝術。
  • 書評 |《如何給孩子講藝術》:寫給大人的兒童藝術啟蒙讀物
    一提到藝術,就對它充滿敬畏——因為不懂,作為藝術小白,從小沒有受過藝術薰陶,長大了雖然也愛去博物館,但作為門外漢,常常只能看個熱鬧,感覺藝術離我很遙遠。可是作為家長,我們又是孩子的第一位審美老師,自己不懂,怎麼辦?這裡向家長朋友們推薦一本超棒的家長讀物——《如何給孩子講藝術》。
  • 《如何給孩子講藝術》|只要用心感知,藝術啟蒙沒有你想的那麼難
    對藝術有了解的就知道,好的藝術往往具有美學價值或哲學價值,在你未看到藝術的價值之前,是因為對藝術作品的感情沒有理解。任何藝術離不開情感的表達。那我們該怎麼去學會賞析藝術作品呢?而這本《如何給孩子講藝術》引領更多的孩子與成人踏上愉悅而有收穫的藝術之旅。
  • 《如何給孩子講藝術》:這本藝術啟蒙讀物,教你如何看懂西方繪畫
    如何幫助他們建立起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和鑑賞的方式呢?我覺得,答案就在這本《如何給孩子講藝術》當中。這本書有什麼價值?為什麼推薦它?正因為藝術有非常多的好處,學校教育中也更加重視對藝術以及其相關領域的拓展,家長們也逐漸對其逐漸重視了起來。那麼這本書中是怎樣告訴我們如何給孩子講藝術的呢?
  • 藝術思維能讓孩子更聰明?培養孩子的藝術思維,家長可以這麼做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對所看到的一切都充滿好奇,他們喜歡塗鴉寫畫,喜歡跟著音樂扭動身體,喜歡觸摸各種各樣的新奇事物... 很多家長都想培養孩子的藝術感,學繪畫、學樂器、學舞蹈等等。藝術培養不僅限於專業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藝術思維。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藝術家,但每個孩子都可以擁有藝術思維。
  • 《如何給孩子講藝術》: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都是藝術
    當我看到《如何給孩子講藝術》這本書的時候,突然就打破了我以往對藝術的認知。一幅藝術作品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並不是要求人人都準確的說出它代表著何種藝術流派,又承載著作者怎樣的偉大願景。我們只需要去感受,感受藝術作品傳遞出來的情感,享受它給我們帶來的視覺盛宴。
  • 陪孩子讀西方藝術《希利爾講給孩子的藝術史》
    陪孩子讀希利爾講給孩子的人文啟蒙史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從小接受應試教育的70後80後父母,的確是在「藝術」方面遺失了很多美好。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套由奧森童書出版的希利爾講給孩子的人文啟蒙史。
  • 《如何給孩子講藝術》69個小貼士讓你的孩子一眼看懂29幅名畫
    這兩件事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家長如何引導孩子看懂一幅世界名畫是個很大的問題。如果一開始就要求孩子掌握藝術作品背後的歷史意義、作品鑑賞技巧以及藝術表現形式,這些藝術的知識,反而會成為孩子親近世界名畫的攔路石。關於怎麼引導孩子欣賞藝術作品?
  •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藝術鑑賞力?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家長在報課外班的時候,不僅僅選擇以往主流的英語、數學等學科,更多地也為孩子打開培養興趣的大門,這其中就有一項——創意美術。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系統且科學地去引導,將孩子無意識的亂塗亂畫,引導成為有意識的創作,激發孩子的藝術潛能。
  • 「藝術」是孩子長大後的競爭力,善用VTS引導,開啟孩子藝術世界
    絕大多數的父母通過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課外興趣班,畫畫,書法,舞蹈,歌唱等。之前也有人說過:美將會成為未來競爭力的重點。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很多人對美的感知卻停滯不前,很多人空有一身文化知識,但審美能力卻十分缺乏。許多西方國家,父母們從小就重視孩子的審美能力培養,不斷地讓孩子去接觸藝術,培養孩子的藝術思維。
  • 非藝術專業的父母如何給孩子講藝術?
    與其抱著一種對立的心態、焦慮的狀態,不如試著去接受它,與其燒錢報考自己引領孩子進入藝術之門。相比較而言,美術還是比較容易進入的學科。但很多家長自己就有心理恐慌,帶孩子看畫展自己就看不懂。利用網絡資源多欣賞名家名畫?該如何給孩子講藝術?藝術是學習的嗎?那不是靠天賦和金錢才實現的嗎?......
  • 「家長關注」藝術教育為什麼很重要?怎麼培養孩子的藝術天賦?
    有意識的激發培養孩子的藝術天賦,會讓孩子們學會欣賞藝術、陶冶情操、釋放天性!而藝術教育正是激發孩子們藝術天賦的一個重要方法!從而會培養孩子手、眼、腦協調能力。英國教育專家認為,經常參加創造性活動的孩子學業成績往往比其他人高出很多。比如就不同的主題做演講、參加比賽展示舞蹈等,都會大大提高孩子的學習激情,從而提高學習成績。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藝術天賦?
  • 學藝術很貴?每天陪孩子鑑賞一則藝術,從小培養孩子藝術感
    藝術不僅培養孩子獨有的氣場,喚醒孩子的美感,更重要的是, 1、藝術培養的好處(1)平衡左右腦的發育藝術教育側重於直覺、感性的認知能力,更多開發我們的右腦;而知識教育強調邏輯,更多開發人的左腦,二者相互協調、平衡,能夠在相互促進中得到提升和發展。
  • 總:藝術讓孩子感知幸福
    讓孩子獲取幸福DNA藝術讓孩子感知幸福歸根結底,育兒就是一段升級打怪的旅程,家長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和困擾。而幸福,是父母最想給予孩子的禮物。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就是讓孩子擁有了一生獲得幸福可能的DNA。
  • 蒙特梭利教育:培養有藝術思維的孩子,這個年齡段是關鍵期
    哈佛大學研究:有藝術思維的孩子長大更優秀哈佛大學有一個教育創新項目叫做Project Zero,這個項目研究的就是孩子的思維方式,研究指出,擁有藝術思維的孩子,更加聰明。但有藝術思維的孩子就不同了,他們會通過想像力,延展思考最後去解決問題。比如,老師問學生們,這裡有幾條普通的直線,你會怎麼擺放呢?墨守成規的孩子,只會把直線看成簡單的直線而已,規規矩矩的放在一起。
  • 如何激發孩子的興趣?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藝術氣息!
    很多家長來問我孩子出門就唯唯諾諾,看到生人就不願意講話。我該如何讓孩子表達?今天糖媽不跟大家講關於溝通的技巧,相信大家這方面的乾貨也聽了不少。剛好這兩天我在讀一本由一位法國媽媽西多妮·本茨,和一位韓國媽媽辛有美合著的書——《遊戲學習力》。
  • 想讓孩子擁有藝術氣息?試試這幾個小方法
    在培養孩子的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孩子成為我們想要的樣子,想讓他擁有好性格,想讓他有好成績,同時,還想讓他擁有獨特的藝術細胞。因為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認識到藝術對於孩子的重要作用,它不僅能提高孩子的審美,促進個性發展,還可以讓孩子享受到其中的樂趣,於是家長們開始通過各種方法去挖掘孩子的藝術潛能。
  • 孩子的藝術啟蒙怎麼做?掌握這三招,藝術小白也能帶孩子欣賞名畫
    很多時候,身為門外漢的父母,想要提高孩子的藝術素養,往往會用力過猛。不僅無法給孩子良好的啟迪,還有可能會抹殺孩子對藝術的興趣。為了幫助成千上萬個在孩子的藝術啟蒙前束手無策的父母,法國藝術史學者弗朗索瓦絲.芭布-高爾寫下了這本《如何給孩子講藝術》,不僅奉上了63條貼心的小指南,更是以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特點為嚮導,對29幅風格鮮明的畫作進行了實例式分析解讀。
  • 想用美術給孩子做藝術啟蒙?運用VTS引導,輕鬆打開孩子的藝術門
    藝術思維是對現象和本質的再加工,也就是人們常說的&34;的意思。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具不具有藝術思維沒什麼大不了的,那是搞藝術的才需要關心的事情,但其實藝術思維不僅僅是專修藝術的人才需注重培養,他所起到的影響作用也不僅僅是藝術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有相關研究數據表明:具備藝術思維,有利於大腦潛能的開發。
  • 沒有藝術細胞,如何給孩子進行藝術啟蒙?超省錢的方法在這裡!
    畢卡索曾說過:「 我花了四年時間畫得像拉斐爾一樣,但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雖然每個孩子都是好的藝術家,作為沒有藝術細胞的家長們,如何給孩子進行藝術啟蒙?還沒上學的娃娃們,是不是只能被送到畫室裡、早教機構了?其實不然,我們在家就能給孩子進行藝術啟蒙,隨處都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