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師反應現在孩子上課不專心,分心愛講話、恍神發呆、上面在講下面沒在聽、上課玩東玩西。其實別小看孩子不專心,除了讓他學習跟不上,人際社交、自我認同、情緒穩定都會受影響,未來行為問題會很多。
多數媽媽聽到老師反應孩子有注意力問題,總會問:那該怎麼辦?除了要去找專業諮詢,在家要避免影響孩子專注力發展的危險因素。這些事,會偷走孩子的專注力:
1.吃太多精緻加工食品:
像糖果、冰淇淋、餅乾、蛋糕、加工食品等,這些食物往往高糖高脂,而且還可能含有不少的食品添加劑,目前已知不少食品添加物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行為及注意力,像人工色素黃色4號、5號及紅色6號、40號、無機磷酸鹽等。
2.太愛看電視:
家長要記得,只有看電視專心不算是專心,電視節目往往為了吸引觀眾的目光,會有較多的聲光刺激,而且節目進行較快,這和現實生活中的步調差距大,因此越愛看電視,孩子會對日常生活的專注力會越差。
3.手機平板用太多:
孩子使用手機平板的時間多半是放學回家後,也就是已經傍晚以後了,這時若接受太多的藍光刺激,除了嚴重傷害眼睛,還會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進而讓孩子不易入睡,造成睡眠不足的惡性循環,而眼睛不好的孩子,對於閱讀也會容易疲累,而不易集中注意力。
4.家庭不和諧:
當家庭不和諧時,爭吵,冷暴力....等等 就會讓孩子感受不到溫馨的家庭氣氛,孩子就會有很多天馬行空的預想,自然讓大腦無法專心在學業上。對孩子而言,家庭和諧是安全感的來源,心無旁鶩才有辦法專心。
5.常常睡不飽:
就算只是少一個小時的睡眠,對大腦的處理性能都會產生顯著的改變,孩子睡不飽除了不易專注外,還會有過動、衝動、情緒差、沒耐心、脾氣差等問題,千萬別輕忽。
6.有情緒問題:
當有情緒時,大腦處理學習相關的能力就會減弱,自然也就不易集中注意力。
7.焦慮:
孩子有焦慮狀況,例如分離焦慮、社交焦慮…等,自然也會影響大腦的專注。
8.每周活動量不足:
動得夠才靜得下,而且不是隨便亂動,持續性的出力活動、有氧運動,對專注力才有幫助,特別是男孩子,更需要足夠的運動量。
9.缺乏動機:
簡單來說就是覺得不有趣、無聊,這當然可能和老師的上課方式有關,但也有可能是因為孩子從小接觸過多的高刺激,而讓孩子對其他事物的學習無動機,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先天的中樞有問題導致。
10.大腦反應速度慢:
當大腦處理信息的速度比較慢時,也會讓孩子看起來不專心。這部分指的是,孩子天生在神經網絡上的發展就弱些,不論是回答問題、做決定、寫作業都需要比較多的時間,但,這和孩子聰不聰明並不衝突。
11.學習有困難:
當孩子不理解的時候,就容易不專心,因此當孩子有不專心的問題時,家長可以先去釐清,是否是上課內容太難,或是老師的講解方式孩子不易理解等。
5.喜歡吃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容易引起身體的發炎反應,而且產生的丙烯醯胺,會對人體的神經和生殖系統造成損害,也會影響大腦細胞,吃多了會影響注意力與記憶力。
12.愛喝飲料:
飲料除了糖份外,現在學童還很常接觸含咖啡因的飲料,這也是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