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學校校長」的堅守

2021-02-16 文明榆林

 劉濤說,山區雖然艱苦,卻給予了他生活和工作的全部,他要感謝這裡!感謝這裡的山,給了他寬厚的肩膀。感謝這裡的水,讓他心底流淌著絲絲柔情。那漫山的紅葉,是他夢想的色彩,嬌豔的櫻桃,讓他品味了生活的酸甜!在這裡,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標,體會到了工作的快樂。

一位老師兩個娃的 「麻雀學校」

  

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寨豁鄉小底村教學點,被當地人稱為「麻雀學校」,其實這個學校並不算特別小,空教室也很多,但真正利用率高的只有兩個教室,一間是孩子們上文化課的教室,一間是集手工、美術、閱讀為一體的教室。

  

之所以稱為「麻雀學校」,是因為這個學校只有三個人,一個老師兩個學生。空曠的校園裡,一位老師的聲音和兩個女娃稚嫩的童聲一應一答,在大山裡久久迴蕩。

  

  劉濤在給孩子們上課。圖片來源:焦作晚報

  

走進這所小學,離大門最近的就是教室了,劉濤正在給孩子上課。「不好意思,還有十分鐘就下課了,你們稍等,我給孩子們講完這節課。」劉濤說罷繼續聚精會神地講語文課。

  

「咱們下課吧。」劉濤說罷,兩個孩子一前一後跑出教室,在校園裡玩起了遊戲。教學點沒有上課、下課鈴聲,孩子們聽老師的話上下課。每次該上課的時候,劉濤都得站在學校裡面吆喝一聲:「上課嘍!」兩個小女孩跑回班裡。

  

劉濤一人身兼數職,擔任語文、數學、音樂、體育老師,還是教學點的校長、衛生員。雖然只有兩名學生,劉濤每天仍激情滿滿。三個人的課堂也很熱鬧,一起讀書時,聲音十分洪亮。下課了,帶著孩子們做遊戲,整個校園充滿了嬉笑的聲音。

  

「今年開學後,就剩下兩個孩子了,她們都上學前班,我給她們發了一年級的課本,已經開始學習一年級的課程了。」劉濤介紹說,去年學校有7個學生,因為人少,大家只能在一個教室進行複式教學。

  

「給二年級的學生上課時,一年級和學前班的孩子在看書;學前班的孩子識拼音時,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做題。」劉濤說,雖然那時的學習節奏很緊張,但孩子多熱鬧,現在孩子少了,上課更輕鬆了,他卻有些懷念以前緊張但熱鬧的課堂和校園。

  

其實,小底村人口不多,適齡兒童很少,小底村教學點學生最多的時候11個人,去年這裡還有7個學生,後來5個學生陸續到城裡了,目前這裡只剩下兩個學生。

  

「就是只有一個孩子,我也會留在這裡。」劉濤說,他從來沒有想過離開大山,就像他18歲那年一樣。



記掛鄉村畢業後回大山工作

  

劉濤是寨豁鄉黃塘村人,2000年,18歲的劉濤青春無限,剛從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業的他曾經徘徊過,是留在機會更多的城市還是回到大山?最終,劉濤放不下對大山眷戀,懷抱著回報家鄉的初心,回到大山當了一名山區教師。

  

回鄉之後,劉濤先後在大山裡的寨豁鄉中學、探花莊村小學擔任教學工作。2012年,小底村教學點原有老師退休,一度沒有老師。「寨豁鄉的教學點大部分都是離家近且年齡大的老師,老師退休後,教學點的孩子們沒老師也不是個事兒。」後來,劉濤主動申請來到小底村教學點。

  

 劉濤帶著他的學生在大山裡奔跑,快樂洋溢在臉上。圖片來源:焦作晚報

  

這裡,比他之前所在的教學點離家更遠了。從他家黃塘村出發到學校有二十多公裡,比從縣城到學校還要遠,因此劉濤平時都吃住在學校,一個星期或者半個月才能回家一次。山高路遠,消息閉塞,劉濤的日常生活比較艱苦。山上買菜不容易,每次去學校,他都要帶一些菜和米麵。學校的生活用水,是從房頂接到水池裡的雨水。

  

到了冬天,山裡氣溫低得厲害,風又特別大,一到晚上,吹得樹枝、電線呼呼作響,劉濤一個人睡得也不好。早上醒來,洗臉毛巾總是凍得像一張鐵皮,桶裡的水凍得是結結實實,有時連牙膏都凍得擠不出來,雞蛋都會凍裂。這時,劉濤除了負責學生的安全和紀律,還要早早起來,用煤球爐子給住校的孩子們燒熱水,讓孩子們有熱水洗臉。

  

即便是騎摩託車,回家和去學校也異常艱苦,劉騎車去學校時必須武裝得嚴嚴實實,但依然擋不住山上的寒風。實在凍得不行,他就停下車把手捂在發動機上暖和一下,然後趁著少許的熱勁繼續趕路。有時車胎扎破了,他就找路過的三輪車幫忙把摩託車拉走,後來他乾脆自己帶了補胎的工具放在車上,以備不時之需。

  

「在山區當老師雖然條件艱苦,但大山裡空氣清新,孩子們心靈純淨,我覺得一切都特別美好。」劉濤說,17年的山區教育經歷,是他人生中最寶貴的部分。


用行動守護山裡娃的夢想

  

學校只有自己一個老師,劉濤一直都把身體當成是鐵打的,從沒請過假。再堅強的漢子也有脆弱的一面。

  

2017年3月30日,劉濤上課時突然胃疼。因為條件艱苦,劉濤落下了胃疼的毛病,然而這次劉濤明顯感覺和以前的胃疼不一樣,他趁下課時去半山腰的小診所買了治胃疼的藥。

  

服下藥後,劉濤覺得比之前更疼了。他趕緊給兩個孩子的家長打電話,等確認孩子安全離校,劉濤騎車趕往侯寨鄉中心小學找到同事,讓同事送他去博愛縣人民醫院。醫生告訴他,他得的是胃痙攣、膽囊炎還有膽結石,如果晚來一會,後果將不堪設想。

 

 一個月過去了,劉濤的胃疼好了,但醫生建議他做的膽囊切除手術卻遲遲未做。「做手術少說也得休息一星期,孩子們的課程都得耽誤了,」劉濤笑著說,「我不在,孩子們就沒老師了。」

  

  劉濤和孩子們一起搭積木。圖片來源:焦作晚報 

  

以校為家,劉濤奉獻了自己全部的心血。17年來,一批又一批學生從大山裡走了出去,只要得知自己教過的學生在外有所成就,劉濤就非常開心。他覺得,正是自己的堅守,山裡娃的夢想才得以實現。

  

從教17年,最讓他感到有榮譽感的是很多再平凡不過的小事兒。最讓他記憶猶新地是幾年前,劉濤的摩託車壞在半山腰上,正在他把車停路邊費勁鼓搗的時候,一輛從這裡駛過的汽車又倒回到劉濤的位置。待他看清車裡的人是他的學生後,劉濤非常感動,學生問清劉濤的車況後,想辦法和劉濤一起把車拉到修車鋪,修好了摩託車。「那時候我就想,這是我的學生啊,我心裡的榮譽感油然而生,特別自豪。」說起學生,劉濤臉上滿是驕傲。

  

一位老師和兩位學生,就是一個山區小學的全部。一個80後和17年的堅守,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劉濤依然做出了很多令人敬佩的成績。把事業當做使命,把奉獻當成責任,傾心傾力地付出,劉濤是一個真正意義上山區教育的守望者。

相關焦點

  • 【好人好事】:「麻雀學校校長」的堅守
    如今,他所在的山區教學點只有兩名學生,他仍選擇堅守大山。他就是博愛縣寨豁鄉小底村教學點唯一的老師劉濤,今年35歲的他更是博愛縣所有山區教學點中唯一的「80後」教師。在這條崎嶇坎坷的山路上,劉濤用自己17年的堅守,守望著山裡娃的期盼和希望,也守望著心中的夢想和崇高的師魂。2017年3月,劉濤榮登「中國好人榜」。劉濤說,山區雖然艱苦,卻給予了他生活和工作的全部,他要感謝這裡!
  • 好人365|「麻雀學校」老師的堅守
    如今,他所在的山區教學點只有兩名學生,他仍選擇堅守大山。他就是博愛縣寨豁鄉小底村教學點唯一的老師劉濤,今年35歲的他更是博愛縣所有山區教學點中唯一的「80後」教師。在這條崎嶇坎坷的山路上,劉濤用自己17年的堅守,守望著山裡娃的期盼和希望,也守望著心中的夢想和崇高的師魂。2017年3月,劉濤榮登「中國好人榜」。    劉濤說,山區雖然艱苦,卻給予了他生活和工作的全部,他要感謝這裡!
  • 「麻雀學校」呼喚「全科教師」
    山東青島「島上學校」僅剩一師一生;29歲語文教師薛倩倩堅守崗位,一人教全科苦惱「交通難」。(3月4日《新京報》)伴隨新型城鎮化發展,農村人口城鄉間流動加快,「進城上學」成了很多農村人完成城鎮化轉變的一個重要標誌。
  • 一個年級兩名學生,「麻雀學校」堅守在大山裡
    7月2日是平水鎮中心小學報名的日子,看著一個接一個來給孩子辦遷出手續的家長,幾位完小的校長都憂心忡忡。「新學年,不知道還能留住幾個本學區的孩子?」一位校長告訴記者。校長們的擔憂,折射出我市一些山區小學面臨的困境。近日,記者實地走訪了多所農村完小,對日益突出的「麻雀學校」和「袖珍課堂」現象進行了調查。
  • 走進六安一「麻雀學校」2個老師,1個娃!
    在我省交通不便的鄉村,還有不少規模較小的「麻雀學校」。一批誨人不倦的「麻雀園丁」堅守在這裡,踐行著「一個都不能少」的諾言。車輛在連綿的群山中穿行,9月7日,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山路顛簸,記者來到了大別山腹地一所「麻雀學校」,空曠的校園裡,兩位老師的聲音和稚嫩的童聲一應一答,在大山裡久久迴蕩。11歲的周月紅是六安市舒城縣山七鎮謝塝小學唯一的學生,校長施進和從教30餘年的韋九任分別教授她的數學和語文。謝塝小學位於山七鎮西北,曾是謝塝村大塘、張屋、山嘴等村民組600多戶村民唯一的上學場所,承載著許多山裡娃的夢想。
  • 3個人的「麻雀學校」:2個老師1個娃
    車輛在連綿的群山中穿行,9月7日,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山路顛簸,記者來到了安徽六安大別山山區一所「麻雀學校」,空曠的校園裡,兩位老師的聲音和稚嫩的童聲一應一答,在大山裡久久迴蕩。11歲的周月紅是六安市舒城縣山七鎮謝塝小學唯一的學生,校長施進和從教30餘年的韋九任分別教授她的數學和語文。
  • 一個班裡兩個娃,河源「麻雀學校」實訪錄
    大羅村小學就在馬路邊,跨過一條小橋就是學校大門。一幢兩層高的樓裡有8間大教室。走進學校的時候,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學生們正在上課,一位看起來像農民的中年男子在配合一名電工安裝攝像頭。「你們是幹嘛的?」男子好奇地走過來和我們攀談。聊了半天,表明來意後,他才告訴我們他就是校長。他叫曹幹明,今年55歲,1981年當兵復原後,在1985年開始做老師,至今已有30多年。
  • 海口北港島4名老師堅守「麻雀小學」(圖)
    北港小學是島上唯一一所學校,也是一所「麻雀小學」,只有4名老師、6名學生。雖然支教老師換了一批又一批,但這4名老師選擇堅持下來,他們隻身在孤島上任教,最短的有10年,最長已達27年……  「麻雀學校」如今只有4名老師6名學生  開車1小時從海口市區到演豐鎮曲口渡口,再花1小時轉2次渡船,便來到了北港島。
  • 「麻雀學校」也應好好辦
    原標題:「麻雀學校」也應好好辦 紹興多所農村完小,學生數量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柯橋區平水鎮上灶完小全校學生只有55人;附近的王化完小人數更少,全校僅41名學生,其中三年級僅2人。(7月10日《紹興晚報》)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人口不斷向中心鎮、城市集中,導致農村學校的學生人數不斷減少,出現了規模小、人數少的「麻雀學校」,不少學校的教育教學陷入不同程度的困境。「麻雀學校」何去何從,「麻雀學校」學生如何成長,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麻雀學校」很小,今後的發展也存在不確定性,但這都不能成為可以敷衍辦學的理由。
  • 留住鄉村教師 留住「麻雀學校」的根
    原標題:留住鄉村教師 留住「麻雀學校」的根   讀了6月19日《中國青年報》教育圓桌刊登的胡儉老師寫的《鄉村「麻雀」學校 去留兩難》一文,筆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教師問卷環節,大家毫無例外地提出了希望上級教育部門配備體音美等專科教師,這其中恰好就有一所「麻雀學校」,而那所「麻雀學校」學生連20人都不到,學校只有一二三年級。學生告訴筆者,他們最希望的是增加四五六年級,這樣他們就不用轉學了。聽完這句話,筆者的眼淚差點流了下來。   該校校長一臉苦笑地告訴筆者:「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 潮南區「麻雀學校」
    為進一步合理調整農村小規模學校布局,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升教育教學服務職能,辦人民滿意教育。昨天,區政協組織對我區「麻雀學校」開展專題調研活動,進一步了解我區中小學鄉村小規模學校發展現狀,深入聽取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部署落實落地。區政協主席陳傳新,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大立,區政協副主席鄭孟堅參加調研活動。
  • 部分農村「麻雀學校」需合併
    獨守校園的農村教師,構成了這個時代農村小規模學校的集體素描,隱喻著時代的巨大變化。這幅時代的圖畫向我們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息:農村的一些「麻雀學校」需要進行合併。    這種調整,是大時代背景下的必然。目前,中國社會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大量勞動力進城務工,他們往往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到新的城市並在當地就讀。加上計劃生育導致的少子化現象,直接讓農村學校生源數量下降,成為「麻雀學校」。
  • 「麻雀學校」應脫胎換骨
    鄉村「麻雀學校」的弊端是學生太少,偌大的教學樓和操場空蕩蕩,造成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可根據教育局要求,無論學校剩下幾名學生,都必須按時開足開齊課程,因此又造成師資的不足。(見7月3日《中國青年報》)「麻雀學校」一般指規模小、條件差、人數少的學校。
  • 「麻雀學校」不應成為教育發展阻力
    日前,有媒體報導甘肅10人以下的「麻雀學校」(指規模小、條件差、人數少的學校)達3100餘所,這些學校的去留問題引起社會關注。對該問題的討論,除了去或留,還有個重要的選項,就是把這些學校真正辦好,讓「麻雀學校」飛起來。(12月25日 光明日報)  我國偏遠地區由於人口少,中小學校的規模也普遍偏小,已是有目共睹的現象。
  • 「麻雀學校」路在何方?陸豐這所小學的模式值得借鑑……
    她在汕尾市東南部的一所村小學讀三年級,學校學生人數不到30人。教育部門對學生數較少的學校有專門的定義:鄉村小規模學校,是指學生數不足100人的村小學和教學點,也被通俗地稱為「麻雀學校」。在汕尾,「麻雀學校」問題突出,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汕尾地區共有小學600多所,其中學生人數少於100人的小學超過160個。以海豐縣為例,近幾年該縣進行了多輪的「麻雀學校」撤併工作,但100人以下的小學還有24所。汕尾的鄉村小規模學校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未來如何發展?為尋找答案,記者走訪了汕尾地區的幾所鄉村小規模學校。
  • 撤併「麻雀」學校 鄉村學童可以乘校巴上學(圖)
    在汕頭澄海,鄉村孩子們真正得到撤併「麻雀」學校的好處:校園環境更優美了,上學放學還能乘坐安全舒適的中巴車。看著孩子開心地上學去,平安地歸家來,許多以前不理解的家長現在也說,「麻雀」學校撤得好啊!  「麻雀」之小   汕頭澄海區蓮華鎮是麻雀學校比較集中的地區,該鎮原有12所小學,其中多數都是「麻雀」型的學校,有的小學甚至只有47名學生。「麻雀」學校校長、老師全部得按完全小學一般設置,教學設備、體育場地器材也不可缺少。
  • 讓「麻雀學校」小而優,還需「軟硬兼施」
    曹燦輝據媒體報導,湖南省將對不足100人的鄉村小學和教學點進行科學設置和動態調整,妥善處理好學生就近上學與接受良好義務教育的關係,防止因為學校布局不合理導致學生上學困難甚至輟學。鄉村「麻雀學校」是教育體系「神經末梢」,是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服務鄉村最困難群體,保障鄉村學生就近入學權益,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普及水平的特殊作用及意義。
  • 「麻雀學校」要小而精
    作者:交予  日前,廣東省出臺政策措施,著眼從優化學校布局、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提高學校育人水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政策措施,預計在2020年全部達標,從而實現農村及偏遠地區不足100人的「麻雀學校」不再一刀切撤併
  • 「麻雀學校」不再一刀切 要實現「五臟俱全」
    日前,廣東出臺政策措施,著眼從優化學校布局、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提高學校育人水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政策措施,預計在2020年全部達標,從而實現農村及偏遠地區不足100人的「麻雀學校」不再一刀切「撤併」,而是根據實際情況,生源極少的因地制宜撤併,其他的納入標準化建設,配齊配足教育教學功能教室以及信息化
  • 不妨把「麻雀學校」辦得小而精
    報導,日前,廣東出臺政策措施,著眼從優化學校布局、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提高學校育人水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政策措施,預計在2020年全部達標,從而實現農村及偏遠地區不足100人的「麻雀學校」不再一刀切「撤併」,而是根據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