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學校」呼喚「全科教師」

2020-12-15 紅網

山東青島「島上學校」僅剩一師一生;29歲語文教師薛倩倩堅守崗位,一人教全科苦惱「交通難」。(3月4日《新京報》)

伴隨新型城鎮化發展,農村人口城鄉間流動加快,「進城上學」成了很多農村人完成城鎮化轉變的一個重要標誌。城鎮學校「人滿為患」「一桌難求」,而與此同時,在一些鄉村地區,特別是偏僻的鄉村或島嶼,學生人數急劇減少,從而導致的一些學校日漸「萎縮」,逐漸成為「麻雀學校」:一校學生不上二十人,十人甚至數人的。

在麻雀學校裡,由於教師少,課程多,一人身兼多門學科是家常便飯,有的甚至校長、班主任、任課教師一肩挑。他們不僅要教授語數外,還要能教音美體;不僅要能寫會說會算,還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有能唱能畫能跳。他們和鄉村的「全科醫生」一樣,既要能做簡單的外科包紮,又要能懂得望聞問切中醫手法,還要對西醫也需略知一二。不僅如此,有時還要進行跨班跨年級的「複式」授課。面對這樣的現實,培養「全科教師」成為當前十分迫切的教育需要。

「全科教師」是指師德高尚、知識面廣、能文能武、能畫能唱、全智多能的百科全書式好教師。需要能勝任小學語數英課程的教學任務,也要熟練掌握音樂、舞蹈、美術、書法中的任意兩門技術技能。但需要區別的是,全科教師並不是說一位老師要教語數英音美各學科,而是把這些科目融合在一起教,實現小學課程的科學整合。然而,當今不少師範院校過分重視學生培養的學科性,這種培養模式增強了學生的專業性,但其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性發展卻受到限制。只能適應某一學科教學的老師,難以滿足小學特別是鄉村小學教學的需要。

培養「全科教師」可以延續「免費師範生」的招生方式,借鑑過去中等師範教育的經驗,讓這些教師能夠掌握更多技能,成為合格的「全科教師」。此外,還可以通過繼續教育的模式培養一批綜合能力強的在職「全科教師」。當然,要想繼續保留和辦好鄉村的小規模學校——「麻雀學校」,保障弱勢群體的基本受教育權利,政府必須在政策上給予「全科教師」政治和經濟地位的保障,用優渥的待遇激勵教師堅守「麻雀學校」,不僅讓他們能愉快地走上工作崗位,還要能安心地把工作幹好。俗話說:「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文/劉雪婷

相關焦點

  • 留住鄉村教師 留住「麻雀學校」的根
    原標題:留住鄉村教師 留住「麻雀學校」的根   讀了6月19日《中國青年報》教育圓桌刊登的胡儉老師寫的《鄉村「麻雀」學校 去留兩難》一文,筆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正如文中所言,鄉村「麻雀學校」的弊端是學生太少,偌大的教學樓和操場空蕩蕩,造成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可根據教育局要求,無論學校剩下幾名學生,都必須按時開足開齊課程,因此又造成師資的不足。因為按照鄉村小學師生比相關要求21∶1的話,胡儉老師所在的小學最多配備5名教師,但實際上按照語數英及綜合科目體音美全部開齊來計算,5名教師遠遠不夠。
  • 「麻雀學校」不再一刀切 要實現「五臟俱全」
    日前,廣東出臺政策措施,著眼從優化學校布局、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提高學校育人水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政策措施,預計在2020年全部達標,從而實現農村及偏遠地區不足100人的「麻雀學校」不再一刀切「撤併」,而是根據實際情況,生源極少的因地制宜撤併,其他的納入標準化建設,配齊配足教育教學功能教室以及信息化
  • 不妨把「麻雀學校」辦得小而精
    報導,日前,廣東出臺政策措施,著眼從優化學校布局、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提高學校育人水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政策措施,預計在2020年全部達標,從而實現農村及偏遠地區不足100人的「麻雀學校」不再一刀切「撤併」,而是根據實際情況,
  • 「麻雀學校」要小而精
    作者:交予  日前,廣東省出臺政策措施,著眼從優化學校布局、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提高學校育人水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政策措施,預計在2020年全部達標,從而實現農村及偏遠地區不足100人的「麻雀學校」不再一刀切撤併
  • 光明時評:「麻雀學校」要小而精
    年全部達標,從而實現農村及偏遠地區不足100人的「麻雀學校」不再一刀切「撤併」,而是根據實際情況,生源極少的因地制宜撤併,其它的納入標準化建設,配齊配足教育教學功能教室以及信息化、音體美設備設施等,配備專職衛生技術人員或專兼職保健教師等,實現「五臟俱全」。
  • 「麻雀學校」也應好好辦
    原標題:「麻雀學校」也應好好辦 紹興多所農村完小,學生數量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柯橋區平水鎮上灶完小全校學生只有55人;附近的王化完小人數更少,全校僅41名學生,其中三年級僅2人。(7月10日《紹興晚報》)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人口不斷向中心鎮、城市集中,導致農村學校的學生人數不斷減少,出現了規模小、人數少的「麻雀學校」,不少學校的教育教學陷入不同程度的困境。「麻雀學校」何去何從,「麻雀學校」學生如何成長,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麻雀學校」很小,今後的發展也存在不確定性,但這都不能成為可以敷衍辦學的理由。
  • 甘肅省將撤併「空殼學校」「麻雀學校」
    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訊(記者武永明)為期兩天的「蘭州市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提升學校品質試點工作推進會」近日在蘭州二十七中召開,數十名教育專家為蘭州市基礎教育發展「問診把脈」。  全省百人以下學校7892所  記者從會上獲悉,目前我省沒有人的學校1180所,只有1名學生的學校219所,5人以下的學校1800所左右,10人以下的學校3700餘所,100人以下的學校7892所,全省部分農村地區仍存在不少「空殼學校」、「麻雀學校」。全省有300萬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近30萬人。
  • 部分農村「麻雀學校」需合併
    教師有無數種形象,但又有哪個作家能構想到守望校園的老師?獨守校園的農村教師,構成了這個時代農村小規模學校的集體素描,隱喻著時代的巨大變化。這幅時代的圖畫向我們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息:農村的一些「麻雀學校」需要進行合併。    這種調整,是大時代背景下的必然。
  • 「麻雀學校」應脫胎換骨
    鄉村「麻雀學校」的弊端是學生太少,偌大的教學樓和操場空蕩蕩,造成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可根據教育局要求,無論學校剩下幾名學生,都必須按時開足開齊課程,因此又造成師資的不足。(見7月3日《中國青年報》)「麻雀學校」一般指規模小、條件差、人數少的學校。
  • 讓「麻雀學校」小而優,還需「軟硬兼施」
    曹燦輝據媒體報導,湖南省將對不足100人的鄉村小學和教學點進行科學設置和動態調整,妥善處理好學生就近上學與接受良好義務教育的關係,防止因為學校布局不合理導致學生上學困難甚至輟學。鄉村「麻雀學校」是教育體系「神經末梢」,是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服務鄉村最困難群體,保障鄉村學生就近入學權益,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普及水平的特殊作用及意義。
  • 讓「麻雀學校」小而優還需「軟硬兼施」
    據媒體報導,湖南省將對不足100人的鄉村小學和教學點進行科學設置和動態調整,妥善處理好學生就近上學與接受良好義務教育的關係,防止因為學校布局不合理導致學生上學困難甚至輟學。  鄉村「麻雀學校」是教育體系「神經末梢」,是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服務鄉村最困難群體,保障鄉村學生就近入學權益,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普及水平的特殊作用及意義。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不足100人的小規模學校有10萬餘所,不足10人的有3萬餘所。  近些年來,少數地方「一刀切」撤併學校,讓不少鄉村孩子上學之路變得遙遠和艱難,甚至可能會阻斷鄉村孩子「上學夢」。
  • 潮南區「麻雀學校」
    為進一步合理調整農村小規模學校布局昨天,區政協組織對我區「麻雀學校」開展專題調研活動,進一步了解我區中小學鄉村小規模學校發展現狀,深入聽取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部署落實落地。區政協主席陳傳新,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大立,區政協副主席鄭孟堅參加調研活動。
  • 全科教師供給離不開制度保障
    近日,據《人民日報》報導,隨著全科教師到崗,豫西山區小學更富朝氣和活力,全科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能力也獲得了高度認可,有力推動了城鄉教育均衡和學生全面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全科教師培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蓬萊開始撤併鄉村中小學 "麻雀學校"將成為歷史
    據介紹,5年內,蓬萊市城鄉中小學布局將逐步調整完畢,鄉村「麻雀學校」將成為歷史。  據介紹,近年來,隨著人口自然出生率下降,蓬萊農村學齡兒童逐年減少,鄉村學校布局散、規模小、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日益突出,據統計,目前蓬萊全市有24所不足百人的「麻雀學校」,不少年級僅有一個班,「教師包年級、一人教多科」的現象比較普遍,教育質量難以保證。
  • 重慶市首批小學全科教師畢業了
    重慶市首批630名小學全科教師今年畢業了,重慶第二師範學院有243名全科教師已奔赴16個區縣的小學,開啟他們嶄新的教育人生。    近日,在重慶第二師範學院教師教育學院2017年師範生技能匯演上,2013級小學全科教師漢語言文學二班班長馬灼武講述了自己是如何將十八般武藝用到一線教學工作中的。
  • 光明日報:為何不讓「麻雀學校」飛起來
    原標題:為何不讓「麻雀學校」飛起來   日前,有媒體報導甘肅10人以下的「麻雀學校」(指規模小、條件差、人數少的學校)達3100餘所,這些學校的去留問題引起社會關注。這一問題在全國廣大農村地區具有普遍性,涉及數量巨大的偏遠貧困地區的群眾利益,需要慎重解決。
  • 教師資格證面試小學全科是什麼呀?
    而美國小學階段教育系統中,全科教師佔到了教師總數的60%,處於結構常態,發展十分平穩,也給了我們小學教育改革的啟發。目前從全科教師的培養角度來看全科教師培養分為大綜合與小綜合兩種。「小綜合」是指小學教師具備語文、數學和英語的教學能力。「大綜合」包括語數外加「副科」,「副科」包括音樂、體育、美術等。那麼這樣的培養模式是否有很強的可執行性呢?
  • 「麻雀學校」是關是留不能只算經濟帳
    有些山村小學只有1個或幾個學生,但也開齊了語數美體音英等課程,除了一個固定老師,還有一些專業「走教教師」,開車或騎摩託同時教周邊多個小學的課程,比方說,同一個音樂老師,上午8時在張村的「麻雀學校」上課,10時又在李村的「麻雀學校」上課,下午2時又在謝村的「麻雀學校」上課……每天都這麼「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 廣州日報:「麻雀學校」不但要辦,還要辦好
    體現在農村教育上,「麻雀學校」越來越多。據甘肅省教育部門統計,該省1人學校有219所,5人以下學校1800餘所,10人以下學校3700餘所,百人以下學校7890餘所。 別說甘肅,就在我省的一些山區農村,百十學生的學校也很平常。大有大的煩惱,小有小的苦處。「麻雀學校」確實麻煩,班級設置、教師分配、教學設備、學生集體活動等等都成問題。
  • 數理化通吃 音體美全扛 全科教師是怎樣煉成的
    提起「全科教師」,相信很多人都很陌生。但說起那種「數理化通吃、音體美史地全扛」,什麼都會點、什麼課都能教的老師,大家就非常熟悉了。一直以來,偏僻鄉村的老師才這麼幹,因為師資匱乏,有的學校甚至只有一個老師,只好被「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