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出臺政策措施,著眼從優化學校布局、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提高學校育人水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政策措施,預計在2020年全部達標,從而實現農村及偏遠地區不足100人的「麻雀學校」不再一刀切「撤併」,而是根據實際情況,生源極少的因地制宜撤併,其它的納入標準化建設,配齊配足教育教學功能教室以及信息化、音體美設備設施等,配備專職衛生技術人員或專兼職保健教師等,實現「五臟俱全」。
曾經有一段時間,由於鄉村學生大量向城鎮轉移,鄉村學校出現「空殼化」現象,為了節約教育資源、降低教育投入,一些地方盲目撤併學校,引起學生上學距離遠、上學成本增加、安全事故增多、學校作為鄉村文化陣地萎縮等問題。為此,國家出臺了規範鄉村學校部局調整的文件,廣東日前推行的政策正是進一步貫徹國務院文件精神的具體舉措,其有關做法對於破解城鎮化背景下的鄉村教育難題具有標誌性樣本意義。
應當說,不管是站在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角度,還是站在落實中央「扶貧先扶智」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角度,我們都應該給廣東推出這一重大政策措施點讚。但「五臟俱全」的「麻雀學校」並不一定必然振翅高飛,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其他中心校及城鎮優質學校那樣的「鴻鵠」相比,畢竟還是「麻雀」,標準化也只是個及格水平,要想和「鴻鵠」一樣振翅高飛,還需要在解決標準化後抓住根本持續努力,在提高教育質量和提升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同時,更要把努力的方向確定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不是小弱學校對強大學校的簡單同質比較和追趕,而是要辦出鄉村小規模學校的小而精、精而美。
首先要廣泛培養最美鄉村教師。教師永遠是辦好教育的靈魂因素。要按照生師比與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小規模學校教師編制,適當增加寄宿制學校教師編制。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向兩類學校適當傾斜,嚴格落實各項津補貼政策,提高鄉村教師待遇。改革教師培訓培養,提升教書育人能力與水平。要培養一專多能的全科教師,解決師資不足和綜合育人能力不強問題。
其次要著力打造城鄉聯動育人體系。複製推行好的教研教學模式是迅速提高鄉村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質量的捷徑。要切實採取措施使城市優質學校與鄉村小規模學校結對幫扶合作。要推進鄉鎮中心學校和同鄉鎮的小規模學校一體化辦學、協同式發展、綜合性考評,實行中心學校校長負責制。要將中心學校和小規模學校教師作為同一學校的教師「一併定崗、統籌使用、輪流任教」。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長期以來積累了豐富的因地制宜、艱苦奮鬥、節約謀效等方面的經驗財富,要繼續發揮兩類學校獨特優勢,完善育人模式,提高育人水平。
再次,要重視打造鄉村薄弱教育與城鎮教育的「同一個世界」。現代信息技術的變革式發展,使鄉村薄弱學校的教育和外面發達地區的教育實現同步具備了可能。要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發展,加快實現兩類學校寬帶網絡全覆蓋。要將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教育模式、學習方式推送到鄉村薄弱學校,突破大山大河阻隔,讓邊遠地區學校的教師和孩子的教與學與城市發達教育同步。要發揮後發優勢,靠前謀劃,一開始建設和應用教育信息技術就瞄著高標準實施,在空白紙上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此外,全面體現出鮮明的鄉村特色。比智育水平,鄉村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可能永遠比不上城鎮學校。但教育的內容就像生活現實一樣多姿豐富。圍繞人的全面發展,結合鄉土特色,鄉村學校一樣可能在德育、體育、美育和勞育上辦出風採和特色,這些恰恰是對人的成長發展更為重要。要豐富教育教學內容,開發校本課程,讓孩子有更多時間接觸、了解、研究和學習鄉村自然、民風民俗、地域文化、生產勞動,把廣闊天地變成實踐學習的大課堂。同時也結合地區特點,高度重視戶外安全問題,關注留守兒童,學校成為偏遠農村地區孩子的精神搖藍和安全避護所。
進入新時代,全國教育大會開啟了加速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新徵程,教育現代化不僅僅是全國教育整體提質發展的宏大敘事,還要求把最薄弱的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學校建好辦好,達到小而精、小而好、小而提神。
(作者:交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