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思維方式就會帶來不同的行為,不同的行為必然帶來不同的結果,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如此。有的孩子對困難迎難而上,有的孩子面對困難只能望而卻步;有的孩子能夠積極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而有的孩子面對問題只能一味的逃避;有的孩子在錯誤中成長,在失敗中總結經驗,而有的孩子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很多次。
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孩子成長的土壤不一樣,每個家庭的環境不一樣,我們給到孩子的觀念不一樣,就造就了不同的孩子,我們會複製我們父母的思維方式和習慣,而你的孩子正在複製你的思維方式和習慣,相信你一定比我更希望孩子的未來是豐盈的,那就從現在開始,我們父母先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這裡建議從三個方面調整自己的思維角度,一是看待問題的角度;二是對待人生的選擇;三是對於金錢的態度,只有家長內心豐盈了,才能給孩子「種下」豐富多彩的種子。
一、看待問題的角度:
二、對待人生的選擇:
三、對於金錢的態度:
我還是想請你認真的看看下面的這個公式,你可以把它作為一面「鏡子」,去對照自己的所有已經得到的結果。
不管你現在你的事業、工作、家庭、孩子、人生等等,給你呈現的結果是什麼,請你認真思考一下,面對這個結果你滿意嗎?在你試圖改變這些結果的時候你真的全力以赴了嗎?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可以重來的話,你再努力一點,是不是結果會比現在更好一點?
我們都試圖改變孩子的行為和結果,卻很少引導孩子看問題的想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沒有想法的改變就不會有行為的改變,更不會收穫到我們想要的結果。你會發現,當孩子透過自己的努力、自己對問題的觀察、自己提出的想法,拿到了他(她)想要的結果的時候,孩子的行為會越來越積極,想法也會更加堅定,正面的循環開始了;反過來,如果孩子做了一件事情收到的結果不是那麼理想的時候,甚至是失敗,他的想法沒有改變,信念就沒那麼堅定,就不太敢付諸行動。
可見,想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我們家長從正面去引導孩子,收到的結果也是正面的,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家長的想法是否是正面的呢?我們的思維是否是正向的呢?我們的情緒和行為是可控的嗎?我們父母的改變才是真正的開端,歡迎你和我們一起付諸行動,歡迎交流,歡迎探討。
作者:劉教練
國家中級拓展培訓師,畢業於吉林師範大學,退伍軍人,擁有七年體驗式教學實戰經驗,在教育路上我們堅定初心,凝心鑄軍魂,立德育新人,感謝一路陪伴的你,我們一起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