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應以人為本,把培養孩子品行放首位,家長的這幾種方式很有益

2020-11-09 思呈說教育

文/思呈老師(原創),轉載請標明。

我們中國有這樣一句古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見,培養一個優秀得孩子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如今絕大多數的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為了讓孩子將來能有出息,家長們真是費盡心思,這對於孩子的成長確實很有意義,但是有很多的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而忽視孩子的品行、人格教養,總是認為教育就指的是孩子的學習,只要學習成績好,那麼所有的都不是問題,這樣的觀念是非常片面的。

人的一生主要經歷三種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以「育人」為核心的教育,也是影響人最深的基礎教育,直接決定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俗話說「先做人、後做事」,確實是這個道理,要想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才,成為為對家庭,對社會有價值的人,這就需要家長重視家庭教育,把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及良好品行放到首要位置。


哪些品行需要家長去重點培養?

1、教孩子恰當表達情緒。

有些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習慣使用威脅恐嚇的方式,讓孩子害怕自己,認為只有害怕才能管得住孩子,但其實這樣帶給孩子的傷害,遠遠要大於教育的意義,那些經常生活在恐懼當中的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總是壓抑著自己的情緒,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孤僻、自卑,不願與人去交流,或者有的孩子會變得敏感,情緒暴躁,總之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恰當表現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在情緒的支配下,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別人。

所以,父母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把握自己的情緒,每天回家面對孩子時,要把自己的消極情緒全部釋放乾淨,別因為一些瑣碎的事情,就拿孩子當做出氣筒,更不要為了讓孩子聽話就去嚇唬孩子,父母情緒和性格平和,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愛,而孩子也會因此變得情緒平穩,更加積極自信。


2、跟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互動。

在孩子小的時候,都非常依賴父母,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第一時間去跟父母傾訴,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父母經常敷衍、不回應,或者以訓斥的態度對待孩子,那麼就會逐漸封閉自己的內心,當遇到問題或者麻煩時,也不再主動尋求父母的幫助,親子關係就會越來越糟糕,有很多家庭當中,孩子遭遇了重大挫折後,寧願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主動向父母坦露心聲,這真的是家庭教育當中非常可悲的事情。

好的教育都是建立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之上的,父母要學會去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孩子傾訴的時候要及時回應,並提供必要的引導和幫助,親密的親子關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父母為人處事的方式,及對待孩子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到親子關係的質量,只有跟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心理互動,孩子才會願意聽你說話,並接受你的建議和指導,這時候教育的理念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


3、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個人行走在社會,規矩是無處不在的,而良好的規則意識,既是個人的良好修養,即是對自我的最佳保護,和對他人的尊重,懂得約束自己行為的人,往往具有良好的自律能力,這種能力會為孩子在人際關係的發展中,提供強大的能量。所以,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至關重要,家長可以在家中設立必要的規則,唉,要求孩子遵守的時候,家長也要以身作則的,給孩子做好示範,共同遵守規則,提高孩子的規則意識。

4、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有很多父母在關愛孩子的時候,往往不懂得把握必要的界限,都是習慣去替代和包辦,把孩子的所有事都安排的妥妥噹噹,其實這樣就是在扼殺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失去了責任心。聰明的父母,在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的讓孩子自己去動手,尤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最好不要幹涉,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成就感,也可以很好的提高孩子的責任心。


孩子成長的過程是不可逆的,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健康成長,錯誤的管教,卻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

父母的哪種教育方式更有利於孩子成長?

1、以育人為核心的教育。

很多父母都希望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就會嚴格地去控制孩子,掌控著孩子的衣食住行,以及所有的時間和空間,真話有哪一點一放鬆,孩子就落後於人,不可否認的是,父母的這種出發點是好的,但孩子不是流水線的產品,牢牢地掌控,只會讓孩子失去自我成長的能力,成為一個沒有自主意識和能力的木偶,教育孩子一定要以人為核心,缺少了愛的體驗,違背了人性的規律,這並不會有好的結果,教育,只有遵循了孩子是「人」,堅持以人為本,去關注引導孩子的喜怒哀樂等內在情緒,這個孩子才能成長一個有感覺、懂得愛、會愛、內心充盈的人!這樣的教育才有可能成功。


2、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如今社會節奏快,競爭壓力大,很多父母忙於工作,忙於應酬,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但結果卻恰恰相反,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內心變得愈發冷漠和自私,其實對孩子來講,他並不在意住多大房子,開多好的車,再多的物質條件都不如用心的陪伴,能夠讓孩子感到幸福和滿足,在孩子的心中,父母的陪伴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所以不管你有多忙,都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

3、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維去限制孩子。

孩子的世界是單純而簡單的,他們的思維總是天馬行空充滿想像,對於生活也是充滿好奇心,這正是孩子創造力的源泉,而很多家長總是覺得,孩子的行為和想法很荒唐,就會不經意地去嘲諷打擊孩子,那其實就是在扼殺孩子的創造力,當一個人逐漸失去了想像和思維的能力,那麼他的一生就會去平淡,很難做出大成就。


4、教會孩子愛與責任。

在童話故事《小王子》中,玫瑰馴服了小王子,小王子馴服了狐狸。它們教會了彼此愛與責任。

「你要對你馴服過的一切負責到底,你要對你的玫瑰負責。」

「如果你馴服了我,我們就會互相需要。對我來說,你是世界上唯一的;對你來說,我也是世界上唯一的。」

很多父母總是抱怨孩子不體諒自己,珍惜自己的辛勤付出,但其實很多父母從來都沒有教會了孩子如何去愛別人,你回想一下,孩子最初想要主動去為你分擔一些的時候,你是不是果斷拒絕了?一次次的拒絕,孩子習慣了被愛,也習慣了享受父母的付出,而愛與責任往往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教會了孩子如何去愛,才能培養出孩子的責任心。


著名作家冰心說:「愛在左,責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莘莘學子,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流,卻覺得幸福。」

孩子未來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跟其成長的環境,以及早期所受的家庭教育,有著直接的關係,不管你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首先一定要把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以及良好品行放在首位,要讓孩子心中有愛,眼中有光,敢於擔責,才會在未來的社會當中變得越來越優秀。

讓更多家庭和諧幸福,幫更多孩子健康成長,歡迎關注、轉發,有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可留言或私信,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家庭教育智慧的傳播。


相關焦點

  • 李玫瑾:6歲之前,是孩子品行塑造的「黃金期」,家長要好好培養
    家長都希望自己家孩子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但現在有些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對孩子品行的培養,要只知道品行對一個人來說比起能力更重要,能力與品行就如同左手和右手,光有能力,沒有品行,終究不會有什麼成就。
  • 培養孩子善良的品行,家長一定要這樣做
    &34;,可見人心本善,很多孩子之所以會變壞,走入歧途,都是因為被後天的環境所改變,對於大的環境我們沒有什麼辦法去改變什麼,可是在家庭的這個小環境裡,主動權還是在我們手中,父母們一定要把握好機會,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善良的人。
  • 家庭教育應是最有益的補充 培養閨蜜般母女關係
    隨著教育方式的多元化,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家庭教育,家長們思考該給孩子提供怎樣的家庭教育,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的成長。7月3日,京華時報教育周刊舉行「教育人的家庭教育觀」教育行業家長論壇,4位身在教育行業的媽媽,與讀者分享家庭教育的經驗。
  • 孩子沉迷於手機,是教育方式有問題,這幾種方法讓孩子改正
    如果家長經常使用,孩子們將有更多的機會接觸這些電子產品。正因為如此,很多家長對孩子能否使用電子產品產生疑慮。手機是一件神奇的東西,很容易讓人著迷。現在不光是成年人離不開手機,連孩子也離不開手機。在地鐵、公交車上,隨處可見一些孩子拿著手機,專心地玩手機、玩遊戲。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的成長網絡環境。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環境和成長環境。現在孩子們生活在網絡時代。
  • 當娃放狠話時,父母第一反應很關鍵,家長應培養孩子好的語言習慣
    她開始反思是否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所偏差。其實許多家庭都存在著小律這樣的孩子,經常性說粗話、狠話卻不以為然,甚至發展為一個群體現象。這背後的原因,家長一定要予以了解,才好對症下藥。但是,打罵孩子是最錯誤的選擇,只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家長要學會控制好情緒,暴力教育是最不可取的。
  • 孩子頂嘴時,家長不應該進行打罵,這三種方式對孩子有益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難免會跟家長頂嘴,而家長們也特別討厭孩子的這些行為,這時孩子很容易將家長的怒火引起來,從而引發出一系列的&34;。孩子在頂嘴的時候,家長很容易去打罵孩子,這時孩子很可能受到家長的傷害,家長也儘量不要通過這種方式去教育孩子,時間長了會出現很多的問題。
  • 家長應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關愛教育,培養孩子的團結意識
    孩子進入學校後,是否能生活愉快,學習順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同學之間的關係能否融洽相處。這是他們踏入社會的開始,處理好這一問題,不僅對學習生活有益,也影響人的一生。學生來自四面八方,家庭與環境各異,性格脾氣不同,各有各的興趣愛好,各有各的生活習慣,但這並不妨礙交友。要學會關愛別人,學會寬容大度,這樣才能搞好團結。
  • 真正毀掉孩子的,往往是父母這幾種錯誤教育方式
    家長們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可謂是亮出了十八般武藝,尤其是出生寒門的家庭,更是希望娃能一躍龍門,從此「麻雀變鳳凰」,但最終往往不過是一場空。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其實比起跨越階層的難度,真正讓孩子難以翻身的往往是父母幾種錯誤的教育方式
  • 暑假,一定要讓孩子遠離這幾種危險!(家長記得看)
    ,安全始終要放在首位。  由於安全教育工作沒有做到位,關於暑假安全事故的新聞層出不窮。  這篇文章意在提醒各位家長,和學校一起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防患於未然。  暑假期間,一定要讓孩子遠離這幾種危險,希望家長再忙也要看一看。
  • 如何培養孩子有良好的品行,不妨試試以下建議
    我是一名80後母親,對於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我心中最牽掛的事。今天和好朋友閒聊,得知朋友有件苦惱的問題向我諮詢。她兒子九歲了,不懂得尊重老人,由於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奶奶對孩子過於溺愛,孩子稍不如意就拿東西摔,問我怎樣去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
  • 孩子的安全教育越早越好,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式開始教育
    家長見這招管用,也就經常用警察嚇唬不聽話的孩子,久而久之,在孩子的腦子裡形成了警察是恐怖的,警察是來抓他進監獄不給飯吃的,所以看到警察就要跑的思維。在孩子的安全教育當中,可以採用以下方式:第一、不要太強調「壞人」的概念,而是應該強調什麼是危險。
  • 教育孩子,情感培養是第一位
    但我最看中的只有一點,那就是情感的培養,我覺得這是人為什麼為人,之所以高尚的最重要原因。如果孩子長期缺乏情感,那麼孩子的人性就會有一些缺陷。因此,作為現代家長,對孩子的情感培養應該始終放在教育的首位。在這一階段,需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即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對他人的不幸和痛苦建立一種同理心,並表達對他人的問候、關心、支持、同情和幫助等親社會行為。
  • 家長必知:孩子說謊 別扯上品行
    本報訊(記者毛茵)最近心理會客室接到幾位家長的求助,都是訴說孩子突然變得愛扯謊了。  今年已經12歲的小齊一直是爸爸媽媽心中的乖乖仔,懂事可愛,成績優秀。但最近一年以來,爸媽發現孩子越來越厭煩對他的管束和教育。上個周末小齊給爸爸打電話要錢,說要買書和文具。回家後父母沒有看到他買的文具,他才坦白是弄丟了同學的籃球賠了錢。
  • 孩子完成作業後,養成檢查的習慣,家長應從小這樣有意識地培養
    原因是平時作業完成後,老師要讓家長籤字,讓兒子養成了習慣。當然這裡並不指責老師讓家長籤字這件事,讓家長籤字主要目的是看孩子是否完成當天的作業沒有?很不錯的方法。我這裡談的是孩子的作業要讓孩子自己養成自己檢查的良好習慣。
  • 幼兒學前教育培養英語需具備兩個條件,重視教育的家長都應明白?
    幼兒學前教育培養英語需要具備兩個條件,重視教育的家長都應明白? 英語這門國際語言,在孩子的學前教育中,被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但是很多家長不明白培養英語也是有一定的條件的。  研究表明,兒童的早期發展和教育需要科學的計劃。家長應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特點實施不同的案例教育,否則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 幼兒撒潑耍賴哭鬧,家長鬧心,這幾種方法幫孩子改掉壞毛病
    幼兒撒潑耍賴哭鬧,家長鬧心,這幾種方法幫孩子改掉壞毛病請點擊右上角關注【頭條】夢雨幼兒教育那麼孩子以後在想要達到什麼要求,就會想想媽媽會同意嗎,然後孩子會用商量的口氣和家長說,而不會無理取鬧如果家長一昧的滿足,那孩子就會提出更多的無理要求,不滿足就會用哭鬧來要挾家長達到目的。從而助長了無理取鬧的行為會更加嚴重!在家裡一會要吃這一會又要那,到了睡覺的時候哭鬧不睡,成了小霸王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 暑假裡家長應引導孩子做什麼?應該培養孩子哪些習慣?怎麼培養?
    孩子放暑假,家長們忙得不可開交,給孩子報課程輔導班,各種興趣班......暑假確實是孩子查缺補漏,趕超別人的最佳時機,但若是讓孩子進行超前學習,那只能是抹殺孩子學習興趣,衰減孩子學習動力!暑假裡家長們更應引導孩子做這些:俗語道:「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 《人民日報》:教育好孩子,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現如今,很多家長忙著工作,忙著生活,關於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長常說:「把孩子交給學校,讓老師好好管管他!」對於老師來說,您的孩子只是幾十個學生中的其中一個,可對於您來說,孩子就是唯一。無論多好的學校,多好的老師,關於孩子的教育,父母的位置永遠替代不了。《人民日報》曾發文指出:教育好孩子,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 孩子的物權意識如何培養?家長學會這幾種方法,讓孩子更好成長
    文/小熊育兒日記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如同一張潔白無瑕的紙張,需要在家長的幫助下,建立起對外界的基本認知。而物權意識的覺醒,則是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一課。合理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能夠更好的規範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意識的物權的概念,成長為更加優秀的人。
  • 家長應該怎麼培養孩子?不要讓錯誤的方式毀掉孩子的一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培養孩子、塑造孩子是每個家長義不容辭的職責。於是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重視孩子好習慣的養成,而怎樣的習慣才能算是好習慣,好習慣要怎麼培養,這是父母們所關心的問題,也是本書將要告訴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