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呈老師(原創),轉載請標明。
我們中國有這樣一句古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見,培養一個優秀得孩子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如今絕大多數的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為了讓孩子將來能有出息,家長們真是費盡心思,這對於孩子的成長確實很有意義,但是有很多的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而忽視孩子的品行、人格教養,總是認為教育就指的是孩子的學習,只要學習成績好,那麼所有的都不是問題,這樣的觀念是非常片面的。
人的一生主要經歷三種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以「育人」為核心的教育,也是影響人最深的基礎教育,直接決定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俗話說「先做人、後做事」,確實是這個道理,要想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才,成為為對家庭,對社會有價值的人,這就需要家長重視家庭教育,把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及良好品行放到首要位置。
1、教孩子恰當表達情緒。
有些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習慣使用威脅恐嚇的方式,讓孩子害怕自己,認為只有害怕才能管得住孩子,但其實這樣帶給孩子的傷害,遠遠要大於教育的意義,那些經常生活在恐懼當中的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總是壓抑著自己的情緒,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孤僻、自卑,不願與人去交流,或者有的孩子會變得敏感,情緒暴躁,總之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恰當表現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在情緒的支配下,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別人。
所以,父母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把握自己的情緒,每天回家面對孩子時,要把自己的消極情緒全部釋放乾淨,別因為一些瑣碎的事情,就拿孩子當做出氣筒,更不要為了讓孩子聽話就去嚇唬孩子,父母情緒和性格平和,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愛,而孩子也會因此變得情緒平穩,更加積極自信。
2、跟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互動。
在孩子小的時候,都非常依賴父母,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第一時間去跟父母傾訴,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父母經常敷衍、不回應,或者以訓斥的態度對待孩子,那麼就會逐漸封閉自己的內心,當遇到問題或者麻煩時,也不再主動尋求父母的幫助,親子關係就會越來越糟糕,有很多家庭當中,孩子遭遇了重大挫折後,寧願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主動向父母坦露心聲,這真的是家庭教育當中非常可悲的事情。
好的教育都是建立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之上的,父母要學會去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孩子傾訴的時候要及時回應,並提供必要的引導和幫助,親密的親子關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父母為人處事的方式,及對待孩子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到親子關係的質量,只有跟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心理互動,孩子才會願意聽你說話,並接受你的建議和指導,這時候教育的理念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
3、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個人行走在社會,規矩是無處不在的,而良好的規則意識,既是個人的良好修養,即是對自我的最佳保護,和對他人的尊重,懂得約束自己行為的人,往往具有良好的自律能力,這種能力會為孩子在人際關係的發展中,提供強大的能量。所以,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至關重要,家長可以在家中設立必要的規則,唉,要求孩子遵守的時候,家長也要以身作則的,給孩子做好示範,共同遵守規則,提高孩子的規則意識。
4、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有很多父母在關愛孩子的時候,往往不懂得把握必要的界限,都是習慣去替代和包辦,把孩子的所有事都安排的妥妥噹噹,其實這樣就是在扼殺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失去了責任心。聰明的父母,在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的讓孩子自己去動手,尤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最好不要幹涉,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成就感,也可以很好的提高孩子的責任心。
孩子成長的過程是不可逆的,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健康成長,錯誤的管教,卻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
1、以育人為核心的教育。
很多父母都希望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就會嚴格地去控制孩子,掌控著孩子的衣食住行,以及所有的時間和空間,真話有哪一點一放鬆,孩子就落後於人,不可否認的是,父母的這種出發點是好的,但孩子不是流水線的產品,牢牢地掌控,只會讓孩子失去自我成長的能力,成為一個沒有自主意識和能力的木偶,教育孩子一定要以人為核心,缺少了愛的體驗,違背了人性的規律,這並不會有好的結果,教育,只有遵循了孩子是「人」,堅持以人為本,去關注引導孩子的喜怒哀樂等內在情緒,這個孩子才能成長一個有感覺、懂得愛、會愛、內心充盈的人!這樣的教育才有可能成功。
2、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如今社會節奏快,競爭壓力大,很多父母忙於工作,忙於應酬,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但結果卻恰恰相反,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內心變得愈發冷漠和自私,其實對孩子來講,他並不在意住多大房子,開多好的車,再多的物質條件都不如用心的陪伴,能夠讓孩子感到幸福和滿足,在孩子的心中,父母的陪伴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所以不管你有多忙,都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
3、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維去限制孩子。
孩子的世界是單純而簡單的,他們的思維總是天馬行空充滿想像,對於生活也是充滿好奇心,這正是孩子創造力的源泉,而很多家長總是覺得,孩子的行為和想法很荒唐,就會不經意地去嘲諷打擊孩子,那其實就是在扼殺孩子的創造力,當一個人逐漸失去了想像和思維的能力,那麼他的一生就會去平淡,很難做出大成就。
4、教會孩子愛與責任。
在童話故事《小王子》中,玫瑰馴服了小王子,小王子馴服了狐狸。它們教會了彼此愛與責任。
「你要對你馴服過的一切負責到底,你要對你的玫瑰負責。」
「如果你馴服了我,我們就會互相需要。對我來說,你是世界上唯一的;對你來說,我也是世界上唯一的。」
很多父母總是抱怨孩子不體諒自己,珍惜自己的辛勤付出,但其實很多父母從來都沒有教會了孩子如何去愛別人,你回想一下,孩子最初想要主動去為你分擔一些的時候,你是不是果斷拒絕了?一次次的拒絕,孩子習慣了被愛,也習慣了享受父母的付出,而愛與責任往往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教會了孩子如何去愛,才能培養出孩子的責任心。
著名作家冰心說:「愛在左,責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莘莘學子,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流,卻覺得幸福。」
孩子未來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跟其成長的環境,以及早期所受的家庭教育,有著直接的關係,不管你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首先一定要把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以及良好品行放在首位,要讓孩子心中有愛,眼中有光,敢於擔責,才會在未來的社會當中變得越來越優秀。
讓更多家庭和諧幸福,幫更多孩子健康成長,歡迎關注、轉發,有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可留言或私信,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家庭教育智慧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