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80後母親,對於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我心中最牽掛的事。
今天和好朋友閒聊,得知朋友有件苦惱的問題向我諮詢。她兒子九歲了,不懂得尊重老人,由於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奶奶對孩子過於溺愛,孩子稍不如意就拿東西摔,問我怎樣去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
我便安慰她,同時也幫她分析了原因。如果不希望孩子將來會變成這樣,你必須付出精力改變孩子的成長環境,糾正孩子的思想行為。我給她分享了鄰居家孩子的成長故事,鄰居因為工作原因孩子從小跟爺爺奶奶住,爺爺奶奶對孩子過於溺愛,孩子總是眼裡無長輩,且生活自理能力很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她把孩子接到了工作的地方生活,周末才回家看望老人。雖然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孩子非常辛苦,但是看到了孩子的一種翻天覆地的改變。孩子與父母一起生活,看到父母的辛苦付出,在潛移默化中變得乖巧懂事起來,開始幫著做家務,甚至周末回到爺爺奶奶家,也懂得照顧老人。
我認為每個孩子天性並不壞,只要我們給予正確的指導,孩子就會朝著太陽的方向生長。老人寵溺孩子,把孩子捧得過高,導致在孩子面前沒有形成一定的權威性。我們改變不了老人的思想,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思想,正確地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質。
孩子的成績好壞與否,品行是關鍵。道德可以彌補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卻難以掩蓋道德的缺陷。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與他的家教有關。老師只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怎樣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個人覺得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在家裡,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充滿愛的環境。一家人相親相愛互幫互助的氛圍,從小讓孩子產生一種溫馨的感覺,尊老愛幼、樂於助人的品質也就是這樣產生的。現在大部分獨生子女自私,只會接受別人的愛,而不會去愛別人,包括愛自己。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的培養,一言一行的引導。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沒有愛心的人永遠不會懂得尊重別人,更不懂得感恩。五一假期最後一天,我身體不舒服沒起床。女兒起床後看我不舒服就幫著收衣服,折衣服,打掃房間衛生,還煮餃子端給我吃,讓我心裡特別的溫暖。
家庭中,我們要有意識的教給孩子一些任務。讓孩子明白自己也是家中一份子,要教導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鼓勵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孩子獨立做事情過程中難免犯錯,比如:做家務洗碗的時候打碎盤子,不小心把杯子打碎,把作業寫錯,不經意地撒謊等等。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不要去責備孩子,應該鼓勵孩子勇敢地承擔錯誤的一種責任,將功補過。我們願意諒解一個做錯事的人,不會原諒一個掩飾錯誤的人。因為做錯事可能是無意的,但迴避譴責一定是有意的,敢於懺悔和承擔認錯的人是永遠值得尊敬的。
做父母的要做到明辨是非,獎罰分明,還是要慎重行事。小孩子理解對錯沒那麼深刻,我們要制定獎懲制度更有些。特別在誠信這個問題上,孩子第一次撒謊,一定要給予嚴厲的懲罰,讓孩子深刻記住自己所犯的錯誤,以免日後再犯,若孩子能主動地承認錯誤說明原因,我們應該給予表揚,幫助孩子找到彌補錯誤的方法,多一些鼓勵和支持。孩子日後也不會隱瞞錯誤,不會欺騙家長。漸漸地在孩子心中就會樹立起一定的是非觀念,進行自我約束。
一個誠信的社會,一個誠信的民族,我們要以身作則,在要求孩子誠實的前提下,父母自己一定要言而有信,做不到的事情不要隨便承諾孩子,一旦承諾了就一定要做到。如果父母答應孩子的事情做不到的話,就要和孩子解釋清楚。我們答應孩子的大小事情要儘可能地去辦到,不能敷衍孩子,孩子只知道今天父母說話算話,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變得言而有信。同樣道理,父母說謊,孩子也會跟著說謊。
我們要正確地引導孩子誠實守信,多和孩子分享一些誠實守信的故事,讓孩子理解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孩子從每件小事做起,在家做一個誠信的好孩子。在校做一個誠信的好學生,在社會做一個誠信的好公民。讓誠信紮根於孩子的心靈,讓誠信遍布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我們也要以身作則,做一個有影響力的父母。 歡迎留言指導,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