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於《青商》雜誌2018年第02期
文/記者 宦菁
小6水產網深入產業價值鏈,充分發揮平臺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逐漸改變傳統水產業的運作方式與服務模式,提升內部效率和對外服務能力。
2017年12月13日,2017中國產業互聯與數字經濟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公布了2017中國產業網際網路TOP100排行榜等獎項,小6水產網在入選TOP100的同時,被授予年度唯一的潛力企業獎,小6水產網首席品牌官雷默上臺領獎。
歷經20年的發展,網際網路幾乎已經覆蓋了每個人的消費生活,而對實體資源有充分把控能力的企業仍有很大探索空間,它們正開始嘗試將產業與金融、產業與網際網路融合,運用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整合、創新、放大傳統價值鏈和產業鏈,從而實現傳統產業的創新和升級,創造全新的價值經濟。小6水產網顯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小6水產網首席品牌官雷默介紹,平臺致力於打造水產生態圈,從信息、交易、支付供應鏈,甚至金融來構建整個水產電商的閉環,「將傳統落後的買賣變為時尚精英的事業」。
風起產業網際網路
在網際網路席捲商業、社會的今天,諸多領域已經改換了曾經的商業模式,甚至推動著人類生活習慣的改變。線上消費、行動支付的大行其道昭示著傳統的商業模式、供應鏈結構正被滾滾而來的網際網路所優化、改寫。
日用百貨、食品飲料等商品已經是線上消費的座上賓,曾經的產業鏈由廠家—多級批發經銷商—實體店—消費者轉化為廠家或供應商直接通過線上平臺面對消費者,經由物流完成交易閉環的模式。儘管標準化商品的電商化已經相當成熟,但生鮮領域因其非標準化的商品屬性讓其網際網路之路並不那麼平坦。
網際網路大潮不可逆轉,生鮮領域的網際網路產業化亦是大勢所趨。這其中,從改革開放到現在40年,水產市場是未被網際網路改造的3萬億級別市場。水產市場的網際網路化成為下一個市場與資本的風口。用逆向思維推導,福中集團敏銳地意識到水產這一垂直領域大有可為,最終將目光鎖定在水產之上
不過與許多電商大佬所不同的是,小6水產網走的是B2B的道路,而非B2C。雷默道出了其中的原委:生鮮電商B2C的風口遠未到來,線下零售仍將主導市場。這不僅與如今獲取新客的成本、物流成本的高企有關,還跟無法與高成本匹配的低客單價有著直接關係。雷默認為,C端的消費網際網路之路雖難以打通,但產業網際網路的變革卻在所難免。
「產業網際網路不同於消費網際網路,它是用網際網路給傳統產業提供一種變革的手段和一種新的思維模式,是企業內部以及整個產業鏈,包括研發、生產、交易、流通和融資等各個環節的網際網路化。」雷默表示,產業網際網路不僅能使傳統企業的運營和組織結構發生改變,實現企業的網際網路轉型升級;還會對整個產業鏈進行重組、優化,使產業鏈減少冗餘、實現高效。在雷默看來,「產業網際網路基本都是B2B,但反過來,B2B未必是產業網際網路。很多產業網際網路比B2B複雜很多」。
痛點下的格局重構
提到水產,人們的印象還多停留在批發市場和超市菜場的層面,深究其產業鏈條依舊停留在幾十年前——從農民養殖到多級商販轉手,再到水產批發市場,經由超市菜場到達各類消費群體。在此過程中,產業客戶痛點頗多。
首先是商戶分散,「基本上中小商戶在經營,特別大的企業、成規模的企業非常少」,很難形成規模效應。其次是中間環節多,一方面會造成高損耗、高物流成本的問題;另一方面則會引發連鎖的食品安全隱患。「運輸時間過長會引起水產鮮活度不夠的問題,有些不良商販可能就會為了讓水產看上去鮮活加入一些低成本的保鮮藥物,但有些藥物對人體是有害的。」雷默表示。第三是線下場景信息不對稱,生產商、養殖捕撈加工、產銷相互脫離。對於養殖戶而言,信息不對稱意味著無法知曉市場預期與議價空間小的痛點,而對另一端的消費者而言則意味著要為冗餘的中間環節多買單。
小6水產網則要優化傳統的水產產業鏈,重構水產產業格局。但這不是簡單地將交易搬到線上,而是建立水產供應端—小6水產交易平臺—各類消費群體這一新的水產產業鏈,解決傳統水產業養殖盲目、多級轉手、損耗過高、養殖戶收入無保障、水產市場髒亂差等問題。
具體而言,小6水產網為供應方與需求方提供水產信息的精準匹配,在平臺的保障下,雙方的交易更為快捷、安全。在此過程中,大數據、雲計算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某一水產品在不同地點、不同季節的價格是非常不穩定的,我們現在把供應大數據集合在平臺上,再把訂單放在需求端上,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為兩方做出匹配。」
這種模式將曾經冗餘且斷開的鏈路打通,使信息透明化,提升供應鏈效率。雷默介紹,通過縮短供應鏈鏈條,提高效率,可為行業平均節約成本10%,「對應3萬億的水產市場規模,就能節約成本3000億,這部分效率提升及成本降低是我們盈利模式的根源。」網際網路電商要能給客戶帶來價值才能獲取收益。在雷默看來,中國經濟需要轉型為效率驅動和創新驅動,而當前供給側改革的一個核心就是提高每個產業、每個環節的效率,這樣中國的經濟才能更加健康。
構建全產業鏈電商平臺
鏈路打通,格局重構只是小6水產網的第一步,利用平臺在產業鏈的各個節點賦能則是其重點。
小6平臺對水產流通流程進行拆分,逐一分析如何利用平臺賦能。在交易環節,平臺通過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為供需雙方信息匹配,使得供應鏈縮短,信息透明;在支付環節,利用信用交易支付保證買賣雙方資金安全,同時通過大數據、交易沉澱下來的數據,形成信用體系,為後續金融衍生打下基礎;在物流環節,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整合第三方物流以及閒置冷鏈物流資源,用物聯網構建質量全過程可追溯的物流體系,保證食品安全,通過冷鏈技術擴大市場的維度;在交易衍生部分,供應鏈金融則能使平臺為商戶授信,提供各種金融服務。
在此過程中,產業實現交易、物流成本減少、產品損耗降低,不僅水產品質量更有保證,產業效能亦有大幅提升;養殖生產戶不僅提高了收入,還可提前預知市場情況,預估出養殖數量,做到心中有數;而消費者則能吃到安全、便宜的水產品,可謂多方共贏。
目前,小6水產網在全國26個省、201個城市已經建立了運營團隊,覆蓋了6萬家商戶,構成了一張互聯互通的服務網絡。去中心化的網格系統使得小6水產網與水產養殖戶、合作社、加工廠、採購商等產業鏈環節實現零距離。一方面,此舉可及時掌握區域市場信息並快速共享到服務平臺,幫助養殖戶實現快速規模化銷售,買方、物流及其他產業鏈協同方也能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另一方面,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則能更高效地服務本地用戶,提供電商運營培訓服務。同時,小6水產網也在為水產養殖原產地提供「網際網路+水產+小鎮」的整體解決方案輸出,以「小鎮+農戶」「小鎮+合作經濟組織+農戶」「小鎮+生產基地+農戶」等方式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實現水產業的大生產、大流通,提高水產業的生產效率和養殖戶的收入水平
「小6水產網誌在江海河湖一網打盡,打造萬億級的水產供應鏈電商平臺」 雷默說。如今已經成為水產網際網路領域最大的平臺,小6水產網正朝著行業獨角獸的目標一步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