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教養的人,從不輕易評價別人(深度好文)

2020-12-17 賈叔曰

01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個最壞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中,科技高度發展,我們見證了太多20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用句之前很流行的話來說:「我們一直活在未來之中」。

在這樣一個網際網路為王的時代中,信息就像是雪花一般撲面而來。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早已不是夢想,現在的我們只要拿出手機,打開各種社交軟體,所有你想要的信息,你想知道的事情,統統一目了然。

但這世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存在著雙面性的。

信息雖然多,但也雜,我們總是習慣性的從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拼成一個自認為是事實的「真相」,並且對著這個「真相」肆意評價。

但碎片化的信息真的可以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嗎?

當我們選擇用這樣碎片的信息「讀」人時,我們真的看清楚了嗎?

而在最新一期的《奔跑吧》給出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有的時候,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實。

更多的時候,你以為的事實不一定是真相。」

02

在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中,有一個衍生的詞語叫「標籤」。

標籤是什麼?其實就是一種固有的思維。

「我要我覺得,不要你覺得」這句最近很流行的話,就是對這種「固有思維」的最好解釋。

但「你認為的」終究只能是「你認為的」,它永遠都無法改變真相。

最近,因為熱播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獲得更多關注的伊能靜,卻因為在一次訪談節目中的「口不擇言」成功把自己從「眾捧」作到了「眾嘲」。

訪談中,伊能靜談到了「幸福」這個概念,也許是婚姻生活美滿,對目前的生活也很滿意。

伊能靜自信滿滿地問道:你不覺得我很幸福嗎?

她直言道:「我就覺得我真的很幸福,因為通常在完成了愛之後,再去完成自我價值,你就再也丟不掉什麼東西。」

這些話也確實是實話,但接下來伊能靜卻在佐證自己的幸福時,和梅豔芳做了對比。

「如果你先完成自我價值,那很慘,因為你的事業已經到頂。就會像梅豔芳,因為她一輩子都在尋找愛。」

我們無意去討論她的幸福是不是真的幸福,但用自己幸福的標準去評價別人的生活,就是一種愚蠢。

真實的梅豔芳,作為和「哥哥」張國榮享有同樣盛譽的歌手,她被香港人親切地稱為「香港的女兒」。

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她也堅持舉辦演唱會與歌迷道別,曾說自己即使倒下,也必須倒在舞臺上。

而在最後一場演唱會中身著婚紗,也是想表達自己對舞臺和演唱的赤誠之愛,並且規勸歌迷要珍惜當下。

梅豔芳從沒有否認過她對於未婚的遺憾,但她也說了:「我有你們的愛,已將這遺憾填補,我將自己嫁給了音樂,嫁給了你們。」

其實不僅僅是伊能靜,我們都曾經對這個世界有著太多的偏見:

認為女人只有結婚生孩子才是幸福;

認為單親家庭的孩子一定不夠好;

認為車技不行的,一定是女司機;

認為所有用了「流量小生」的電影或者電視劇,一定是爛劇......

即便我們所存在的這些固有思維,在真相的面前真的不堪一擊,我們還是習慣性的依賴那些片面的聲音,對著一個多面的事件做著評價。

這就是偏見的威力,它一旦有了開始,就會一直偏見下去。根本就沒有什麼時候有,什麼是會沒有之說。

就像是《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申公豹說的一句話:「偏見是人心中一座大山,任憑你怎樣努力都休想搬動」。

人人都厭惡偏見,但現實卻是,我們在痛恨被別人貼上標籤的同時,也在不停地給別人貼上標籤。

我們總以為自己在網絡上隨意敲下一句自以為是的評價,不過是對眼前看到的景象作出的自我的判斷。

殊不知幼小的蝴蝶煽動著翅膀,發酵而來的颶風早已不是當初隨手敲字那個人能控制的了的了。

03

偏見是刀,刀刀致命。

有些人說,偏見不過是一種無知罷了,不去理會就好了。

但偏見猛於虎,所有的偏見都是會在一個人身上長長久久地存在的,就像是一個傷疤,會結痂,但永遠不會消退。

最近看到一個視頻。

視頻中出場的嘉賓有三個,且打扮個性十分鮮明,一個渾身紋身,一個穿著暴露性感,一個身穿cos服。

隨後,二十個觀眾開始對嘉賓肆意評價,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屏幕上出現了無數嘲諷不屑甚至是侮辱性的詞彙。

給予嘉賓一的評價:黑社會,癮君子,暴力狂,不敢嫁,古惑仔。

對嘉賓二的評價:綠茶婊,陪酒女,心機深,不正經,交際花。

對嘉賓三則是:裝可愛,腦殘,可約,和攝影師睡過,二次元很亂等。

三位嘉賓轉身看到評論,情緒都十分不穩,三號嘉賓更是直接崩潰離場。

但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呢?嘉賓一是個紋身師,平時雖然不愛說話,但是很熱愛生活,喜歡和朋友一起做美食;

嘉賓二的職業是夜間看護,她之所以打扮的時尚性感,是想以最好的自己去迎接即將和她共度一生的他;

嘉賓三是小學音樂老師,動漫和cos只不過是她的業餘愛好。

後期在接受採訪時,他們說:「很難受,就像刀子扎在心上一樣,也許這些對別人來說,只是幾個字,但我們卻真的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消化那些言論。」

是啊,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你所說的所有話,都是不近人情的。

有些人有些事,就像冰山一角,眼見都不一定為實,更何況「聽說」。

人性最大的惡意,就是一直認為自己是正確的,肆意評價別人。

那些肆意的評價,無論是真心還是假意,很多時候都化成了傷害對方的利劍。

人言可畏,請務必善良!

從不輕易的評價他人,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04

哲學家柏格森曾說:

「行動是必需品,而思辨則是奢侈品。」

在這樣一個追求速度的時代中,思考,確實是一種很珍貴的品格。

網上有一張很著名的反轉照片。

從側面這個角度看,那個溫文爾雅的英國王子威廉竟然對著記者比起了中指。

這個照片一經曝光,就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就在很多網友都以為馬上要爆出一個英國王室的驚天醜聞時,事情反轉了。

正面拍攝的照片顯示,威廉王子做出的手勢並不是中指,而是一個「3」。

他也不是正在嘲諷記者,而是在和記者分享好消息,「我們馬上要迎來第三個孩子啦」。

老話說:「未知全貌,不予評價。」

越是在外部混亂的時候,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從表面上看,我們的網際網路高度發達,信息傳播速度極快,但實際上,在這樣的情況下,信息的真實度很多都沒法求證。

固然,網絡給了我們表達觀點的筆,但同時它也豎起了一堵厚厚的牆,讓我們隨意評價別人的代價太低,所以在各種聲音中的狂歡,就成了我們所有人的消遣方式。

但複雜的世界,本身就要以複雜的眼光去看待,一味地從眾,只會讓我們在眾多信息中迷失。

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能從生活中和書本裡汲取的養分也不同。

如果你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偏見,就應該去反省下自己的世界是不是太局限了。

你我皆凡人,凡人皆有偏見,但這從不是你挾持偏見隨意傷人的藉口。

所以,在各種的聲音中,請一定要保持理智。

身為一個成年人你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哪怕你不能感同身受,也要想明白你這句話會造成怎樣無法挽回的後果,更要清楚這個後果是否是自己可以承受的。

05

真相永遠是真相,任何一意孤行的偏見都是很難凌駕於真相之上的。

但很多的時候,我們從這些「碎片化」的信息中所提取的只是自己想要看的東西。

因為這樣的「偏見」,讓我們一次次的不顧真相,對別人的生活進行肆意的攻擊,更有甚者,明明已經知道真相,還要無理取鬧的堅持自己的看法。

這個世界需要的只有真相,一種去掉偏見之後乾乾淨淨、純純粹粹的真相。

所以,當一件事情你並不確定時,別急著發表自己的看法,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

願我們都能保持著最基本的善意,能夠摒棄偏見,理性真實地去發掘他人的本質,讓這個世界多一些溫暖和理解。

相關焦點

  • 高情商的人,從不輕易對別人品頭論足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關係,是很微妙的,這也是社交的難度所在。 那麼,在人際交往方面有哪些禁區呢?或者說,有哪些行之有效的遊戲規則呢? 我認為,不隨意評價別人,不輕易對別人品頭論足,這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
  • 教養(深度好文)
    但他們倆住一屋時,阮青從來沒有抽過煙,他對南山說:「讓你吸二手菸不好,要是我一個人還行。」就這樣,當菸癮犯了,他就下樓,在院子裡抽上幾支。臨走那天,南山因為有任務,得晚點走。阮青把自己的床鋪清理得如剛入住時一樣,拖鞋、椅子、桌上的用品擺得整整齊齊。那認真勁兒,讓南山很感動。
  • 真正的教養,是不輕易拆穿別人的難堪
    真正有教養的人,會讓人感到無比舒服,他們會在出去時悄悄把門關上,不會吵醒你。他們會在接到電話時跑到圖書館外面,不會打擾你看書。有教養的人,仿佛春雨,在每一個角落溫暖世人,總在不經意間讓你舒暢無比。有人說:「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了。看到了別人的難堪和狼狽,不去拆穿,這是一個人身上最基本的教養。」
  • 千萬別活在別人的評價裡(深度好文)
    人與人之間像隔了一塊透明的玻璃,我們以為自己看得清楚,但其實看到的只是表象。世上哪有什麼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酸甜苦辣鹹,只有吃到嘴裡的那個人才知道。人與人之間像隔了一塊透明的玻璃,我們以為自己看得清楚,但其實看到的只是表象。一個人的成熟不在外表,而在心智。成熟的人,從不輕易評價別人。
  • 真正有教養的人,與人交往會有這3種表現,你知道嗎?
    有教養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知道這個世界是大家的世界,不是他一個人的世界,所以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他會考慮周圍人的感受,而不是把自己放在這個世界的中心,她們的追求是與別人和諧共處,在他們眼裡,這個世界是一個美好的世界,她們發自內心的尊重別人,替別人著想。
  • 真正有教養的人,不會去指責別人沒教養
    教養一詞,不僅涉及到個人的道德品質,還涉及到家教,如果隨便罵別人沒教養不僅僅是罵了當事人,還連他們的父母長輩都一起罵了。因此,真正有教養的人,是不會隨便說別人沒教養的。站在道德的高處,隨便給人貼標籤,這事很簡單,還能給人帶來控制的快感,難怪有些人很喜歡做這種事,在生活中隨便給人帶上「沒教養」的帽子,好像不斷罵別人「沒教養」能證明自己是一個很注重教養的人一樣。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他們這是有病,得治!
  • 什麼是教養?(深度好文)
    不責人小過宋朝的呂蒙正,不喜歡與人斤斤計較,他剛任宰相時,有一位官員在帘子後面指著他對別人說:「這個無名小子也配當宰相嗎?」呂蒙正假裝沒有聽見,大步走了過去。他從不隨便表示自己的喜怒,辦事公正,主張守口如瓶,防意如城。秘密不可出口,出口也就不成秘密。為別人遵守秘密,必將贏得他人的尊重。曾經有一個人去某跨國企業應聘,來求職的人很多。面試一輪之後,進入筆試環節。這些題對他來說都不難,他快速寫著,卻被最後一題難住了。
  • 不了解真相,惡意的評論,真正有教養的人,從不妄議他人
    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裡有這樣一句話: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我一句話,我至今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他對我說,「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 教養(好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聽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真正的高貴,不是出身,也不是擁有多少財富,而是教養。胡適說:「教養是一個人生命的層次,更是一個人靈魂的模樣。」
  • 真正聰明的人,從不走捷徑(深度好文)
    精闢閱讀中國人必備閱讀寶庫,涵蓋人生哲學、職場智慧、教育經驗、情感文學,每日奉上有思想深度的營養套餐。來源:哲學閱讀(ID:zxyd22)真正聰明的人,從不走捷徑,從不投機取巧,遇到問題只知硬鑽過去,一點一滴,一磚一瓦建設起自己的高樓。
  •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從不在意別人的評價
    作者:江小羽(富書專欄作者)哲學家叔本華曾說過: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活在別人的評價中,希望從別人口中說出,你是優秀的,是無可替代的。而一個真正成熟的成年人,不在意別人評價。所以,不需要為了取悅別人,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更不需要在他的評價裡,找尋自己的存在感。成熟的人,懂得堅持做自己在《不要用愛控制我》書中講,愛控制別人的人有很奇怪的邏輯:我知道你是誰,而你不知道你是誰。
  • 真正有教養的人,大都有這四個表現,讓人舒服
    人可以沒學問,但不能沒教養。人生最大的缺憾,不是沒有財富地位,而是沒有教養。好的教養是人一生的財富。教養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養成的。教養的核心,是心裡裝著別人。和沒教養的人共處,如坐針氈;和有教養的人一起,如沐春風。真正有教養的人,大都有這四個表現,讓人舒服。1不揭人短。
  • 不佔便宜是教養,人情往來是修養!(深度好文)
    其實,與人交往,行事作風,是一個人的隱形標籤。很多當時佔的小便宜,有可能成為日後的絆腳石。實際上,只想別人對自己慷慨,自己始終一毛不拔的人,就算守著眼前的一些好處,最後也會成為孤家寡人。別人可以讓你佔點小便宜,憑什麼一直讓你佔便宜?老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來有往的人,朋友越來越多,自私自利的人,自然孤獨終老。我們很早就聽過,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道理。
  • 為什麼當今社會有教養的人反而受不到尊重?(深度好文)
    慢慢的我明白,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優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別人。對人恭敬其實是在莊嚴自己。」三毛是個經歷了許多磨礪的人,他走過很多國家,見過很多人吃過很多次虧後寫下了《西風不識相》。她說:「這個世界上,有教養的人,在沒有相同教養的社會裡,反而得不到尊重。
  • 過來人的經驗:真正聰明的女人,從不輕易幫婆家娘家
    所以,與其落得個兩面不是人的局面,還不如做個聰明的女人,不輕易幫婆家娘家。真正聰明的女人,從不輕易幫婆家娘家償還債務真正聰明的女人,從結婚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深深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她們知道,既然已經嫁做人婦,那就不僅僅是娘家的女兒了,還是婆家的兒媳婦。
  • 和守規矩的人在一起(深度好文)
    規章制度是規矩——法律法規、組織紀律、村規民約,你同樣得遵守了,這是不可輕易觸碰的社會規矩高壓線。《韓非子·解老》云:「萬物莫不有規矩。」人生在世,與人交往,修身養性,處處都離不開規矩。周國平先生說:「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人際交往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有分寸感的人,說話得體,做事留有餘地,讓人感到親切但又不失尊重,自在卻又並不疏遠,達到一種「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境界。
  • Uncover inner secret 看不見的教養(深度好文)
    用好習慣換別人高看一眼?很多人還做不到。  有一次跟同事一起搭飛機出差,吃完飛機餐,看見他把餐盒、紙杯、廢棄物都一樣一樣整理好,鋪平,然後把擦過手的餐巾紙攤開,均勻的蓋在餐盤上,再交給空姐。我坐在鄰座,瞬間覺得自己之前是多麼的粗魯。垃圾本身不是美好的東西,但在丟棄時卻可以有教養。  看得見的教養是容易的。因為懾於群體的壓力,但凡有些自覺力的人,都能發現自己跟文明的差距。
  • 真正厲害的人,在和別人交談時,往往喜歡說這三種話(深度好文)
    真正厲害的人,在和別人交談時,往往喜歡說這三種話(深度好文)在我們的印象中,會說話的人一直是特別有魅力的。他們知道在什麼時候該說什麼,他們不把聊天當作一個簡單的交流,而是一個互相增強感情的方式。有時候我們能聽到有些長輩會評價一個人會說話說是有心機,到那時這裡說的心機並不是我們日常理解中的那種對別人使詐,勾心鬥角的心機,而是在很多時候,這種人知道自己該說的話,他們將自己所想埋在心理,經過自己的思考和考究,組織自己的語言,讓聽的人覺得這個人很高明,十分舒服。
  • 真正有素養的人,都有這六大特徵,你擁有幾個?
    現代社會中,有教養的人在事業、生活中表現出良好的個性,受到人們的歡迎,他們往往具有以特徵:一、不炫耀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從不會炫耀自己。真正聰明的人從不炫耀才華,只有蠢材經常賣弄學問。炫耀自己的人,從來都是優點打折,而缺點卻暴露無遺。二、不輕易評價他人每個人的生活軌跡不同,不必把你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不評價別人的生活,因為生活不是你的;不操心別人的生活,是因為別人的路由他們選擇。不評價別人的生活,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他對兒子說:「人的一生很長,不差這一個柿子吃。而這隻喜鵲這輩子頂多吃這麼一個柿子。看它有東西吃,也是種快樂。」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會聽到很多父母這樣教育孩子,要做一個有教養的人,那樣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言傳身教,眾人皆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給孩子做出表率。一、不要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傳遞負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