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二要選科,小三門如何選擇?

2020-09-09 十六年教育


1.興趣VS特長

無論是高中選科還是未來填報大學志願、畢業後擇業都會遇到關於興趣和特長的選擇。高二的興趣孩子自己清楚嗎??

我們在這時候談「興趣」可能並不適用於絕大部分學生。小編認為,選什麼科目,最主要還是看學生對哪些科目比較擅長。選自己擅長的科目,考得更高的科目,才能讓自己在高考中更具競爭力。

2.學科競爭力

所謂學科競爭力,就是指我們選科有一個很大的限制因素就是高考後填報志願,很多學校對於選科都是有要求的。舉個例子,你想去的某個學校某個專業組,他的選科要求是必選物理,如果你沒選物理,那麼連報都報不了。因此,學科的競爭力是我們選科時必須考量的因素。

一般都會有一本選科要求的書給到你作為一個參考,新高一的家長可以買最近年份的選科要求翻翻,不過每年都可能會有變化,比如今年最大的變化就是很多456(物理、化學、生物選一門即可)都改成了4(必選物理)。至於以後還會怎麼變,這個現在誰也說不準。

不過按照數據來看:

1.今年大幅度增加必選物理的專業366個,14個物理化學雙選的專業(多集中在復旦、交大醫學院),並且2020年依舊有14442人選考物理。

2.今年選物理的考生人數有1w4,必須選物理才能填報的招生計劃涉及4780人,今年新增了大量僅限物理選科的專業;同時,如果選科中有物理,則可以參與總計18412人的招生計劃。

因此,小編建議:

1)如果對物理這門學科學得不算太吃力的,建議選一門物理,填報志願選擇基本不會受限,專業覆蓋率高達92%。特別是想去理工類專業的學生,今年的理工類專業除了一些化工、材料等專業要求必選化學以外,其餘幾乎全部都要求必選物理。

2)物理學起來實在吃力的,建議把化學選上。原因同樣是為了在填志願的時候有更多選擇,打開專業面。

3)意向報考復旦、交大醫學院的,物化兩門要雙選

3.不建議選考的組合

「物理+化學+歷史」

除去報考復旦交大醫學院的同學(這部分同學是一定要把物理化學都選上的,明年不知道,但今年就是這麼要求的),其他同學並不建議這麼選。

因為太難+競爭太強烈

1)備考難度高。

高一的時候生物和地理就有合格考了,所以大多數學生在高二就可以參加生物和地理的等級考。如果選擇其中的一門或者兩門,就可以大大減輕高三的備考壓力。而物理是理科中公認比較難的一門,歷史又是文科中公認發揮餘地比較大的一門,所以選了物理、化學和歷史這三門組合的學生,倘若不是能力超群,輕鬆hold住的,那高三應該會很吃力了。
2)競爭強烈。

我們都知道,小三門學業水平考試給到你的是一個等第而不是實打實的分數,我們最後計入高考的分數是通過等第換算而來的。而這個等第是通過比例來判定的,比如前百分之五的考生可以拿到A+,往下一檔拿A,以此類推。

選物理的考生,大多都是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如果競爭不過那些學霸,其實對自己是不佔優勢的。舉個通俗的例子來說,比如100個人裡有50個都是平時的高分選手,但沒辦法啊還是要看比例,所以你這50個人裡必然還要分出一些人變成B檔、C檔。

另外,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高中,從師資配備上來說,是不是一般物理、化學、歷史這幾門學科的教師配備會更強一點,更別那些頂尖名校了。因此,很大可能這些頂尖名校的學霸會由於師資力量去選擇這個高難度搭配,那我們剩下的孩子和他們一起競爭,也就是去做炮灰了。

「歷史+政治+地理 (純文科)」

有部分學生可能會選擇這種純文科的組合,給自己設定的就是走文科的道路,未來理工類專業等等也抱著「與我無關」的態度。

可以是可以,但是小編認為不必在這個時候就把自己未來的路設定得很窄。雖說未來一切皆有可能,但處於高中這個時期應當是給予自己更多的選擇空間。更何況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高二高三的年紀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很清晰的規劃的,這是事實。

一個數據告訴你,一旦選擇這個純文科組合的,填報志願時可選專業的比例僅僅是52.9%,也就是說你比別人少了一半的機會,填報志願的難度直線上升。


「生物+政治+地理」

這個組合,最大的特點就是冷門。前面說了,物理化學歷史這幾門熱門學科,競爭也比較大,那有同學可能就想,既然競爭大,那我避開就好了,從而選擇了這個組合。

冷門的學科,很難和大學裡的學習內容作一個銜接。比如理工科專業,大學幾乎都是要求必修大物、大化的,如果高中沒有一個基礎知識做鋪墊,大學的學習任務是非常吃力的。不要覺得大學的事情進了大學以後再說,小編作為一個過來人,深以為大學的學習崩潰程度遠大於高中,不好好學習的話時刻面臨著掛科、重修和延長學年的壓力。而缺少高中知識鏈的儲備,就不只是好好學習這麼簡單了,很有可能是想好好學習都無能為力。

附上各個選科組合的選科覆蓋率數據以供參考:

總而言之,小編將幾點重點提煉一下:


1)選自己考得好的幾門。

2)能選物理的選物理,實在學不好物理的儘量把化學選上。

3)理科實在吃力的,不限選科的專業以及招生人數也是非常巨大的,大家也不用太慌。

4)為了減輕高三負擔,生物和地理至少選一門,在高二的時候考掉。
5)必須兼顧填報志願時的專業選擇餘地,參考當年選科要求,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相關焦點

  • 數據分析:上海高考小三門選考攻略
    自2014年上海高考「3+3」不分文理改革發布至今,已有4屆考生通過新高考完成了畢業升學。對於高考小三門科目的選擇,也從試探博弈逐步過渡到較為科學理性的選擇。高考小三門怎麼選?如何才能優勢最大化?本文將結合近年升學數據、政策趨勢以及作者的一些思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輔助大家梳理小三門科目的選考過程,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留言交流。
  • 「高考」上海高考綜評政策及小三門選科指導!
    2019年上海綜評錄取佔比數據二、「3+3選科」新形勢▲高考新政後的「3+3選科」,不僅是選考試科目,還直接影響高考後的專業選擇▲2019年在上海招生的1400多所高校中,有70%的高校對選考科目有要求。
  • 高考政策掃盲:小3門選科怎麼選?20種組合大數據
    上海的考生進入到高二就要選科了,怎麼從6門科目裡選出三門把自己的考學優勢最大化,是家長和考生自己都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好好考量的一個問題。3)意向報考復旦、交大醫學院的,物化兩門要雙選。(參照2020年選科要求)3.
  • 2017-2020六門選考數據大對比:這樣選科更容易上985!
    五、地理科目重難點深度解析一、上海新高考選考黃金定律經過對上海市2017~2020連續四年的高考選科情況的對比研究和數據分析,我們在趨勢中發現了上海市小三門的選考黃金定律許多2019年對選科不加限制的專業到2020年改為了必選物理,物理專業的覆蓋面是六門學科當中最廣的,高達92%,而且其中相當多一部分的專業是必選物理一門。根據上海教育考試院老師的建議,選考物理的同學一定要充分發揮自己選物理的優勢,通過合理的專業選擇減少競爭。04.
  • 5月等級考具體時間安排、等第換算及大學選科要求
    總共有11個等第,對應不同的分數計入高考成績,那麼等第是如何劃分出來的呢?2.  第二行的「佔比」是指每個等第對應的學生佔比,舉個例子:考生的卷面成績在全市排名中如果排在前5%,則他這門學科的等級考成績就是A+;如果在全市排名中排在前14%,則對應的等第是A,因為A+有5%,A有10%,只要排位在前5%-15%,對應等第就是A;以此類推,卷面成績排名與等第進行一一對應。
  • 【葉·論】(之三)「三加三"時代,高中生如何選科
    我有些問題想問您,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邏輯是選擇「一個半小時做數學一門」還是選擇「一個半小時做數理兩門」。學生高二考掉生物和物理是為了給高三更多的複習餘地,不是為了給小三門拿更多的分,而是給大三門和剩下的學科添磚加瓦。我想對於一個壓力不小的市重點高中學生來說,如何把有限的時間高效利用也是很有必要的。我認為相比高三,高二的緊張程度要低不少吧。所以我認為從學生角度來考慮,提前選生地是合理的。
  • 新高考「3+3」下,新高一該如何規劃小三門
    新高考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個性化發展,並且在學科考察以及選科方面都有較大的變化,特別是選科,科學性的選科對學生們志願填報、職業定位有非常大的幫助。選科方面高考改革後,就不再是傳統的文理綜固定套餐。小三門如何選擇,不單是決定的是高考成績,還會決定高考志願填報,甚至影響未來人生發展。
  • 江蘇準高二學生如何應對選科
    目前2019級高一學生也面臨如何選科的問題。一、打好高一基礎,提升素質效果 2018級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一些學校在分科中,出現了過早分科搶跑現象。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必修課程由國家根據普通高中培養目標和學生全面發展需要設置。高一年級主要修習必修課程內容,如果提前分科,勢必會壓縮必修課程的修習,影響學生素質培養效果。
  • 2020年上海中考改革,關於小三門建議,上海國際學校排名
    同時,這也是2020年學科選擇調整後的一年。很多家長都很關心這三門課的選擇。首先,他們擔心這些變化是否會導致每個家長的學科選擇策略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每個學科的申請人數;其次,他們擔心孩子選擇的科目組合對志願學校高考填報專業的影響。今天,編輯就這兩個問題與大家一起探討2020年改革後如何選擇課題。
  • 看重點高中尖子生如何選科、如何學習?
    看重點高中尖子生如何選科、如何學習?在上圖中,我們將傳統的三門理科標記為藍色,傳統的文科標記為紅色。看重點高中尖子生如何選科、如何學習?在3門選考科目中,如果某位學生選考了理科或者文科中的2門,就認為該生具有理科或者文科的特徵;進一步,我們通過學生是否選考理科或者文科當中的第3門,來衡量該學生對於該門科目的偏好程度。
  • 「高一」新高考來臨,如何選科?等級賦分規則是什麼?
    取消文理分科,選考科目「6選3」直接關係到高一高二的同學。高一的選擇會對以後的大學專業的選擇造成影響。新高考下,選考科目的成績不是按卷面分數算,而是這科成績在省內的排名,如果你的排名在全省前1%,哪怕實際分數不是滿分,你也是滿分,這就是按等級賦分。
  • 在江蘇,新高考如何確定自己的選科?哪些組合佔優勢?答案在這裡
    江蘇正式實行新高考3+1+2的模式,這一模式下,選科成了重中之重,學生該如何確定自己的選科,哪些組合又佔據優勢呢選科時間據江蘇省教育廳發布的相關文件來看,高二才會進行選科分班,嚴禁高一結束前選科分班。並且在學習了一段時間後,還可以在高二上學期末重新選擇選考科目。
  • 面臨文理分科時,究竟該如何選擇?
    隨著高考改革政策的公布,文理分科就變成了一個熱門的話題,並且近兩年來,對於什麼時候取消文理分科這項制度的討論也是一直持續。我們要知道任何的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定的緩衝期,雖然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經取消了文理分科,其他省份也在陸續取消這項制度,但是大部分省份的考生目前仍需面臨文理分科這個艱難的抉擇。面臨著決定將來人生方向的文理分科,我們究竟該如何選擇呢?
  • 新高考制度下,時間表、考試特點,選科6選3的20種組合模式!
    自高考試點改革以來,近兩年幾個省份率開始實行新政策,比如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現在考生和家長都很關心新高考制度下怎麼選擇學科呢?選考的科目如何選呢?今天,小編就選科的問題做個分析,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 高二女生選科化地生,目標法學專業方向,將來想當律師。可以嗎?
    高二女生選科化地生,目標法學專業方向,將來想當律師。筆者當年本科畢業拿的就是法學學士學位,後來做了老師,沒有參加司法考試去做律師,但是一直兼職法律服務行業,並且已經是連續第三屆被聘為人民陪審員了,經常與法官和律師打交道,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對政法這個職業的門道還是比較清楚的。
  • 高中選科方案有很多,哪幾種方案是高中選科最佳方案?如何選擇?
    隨著高考改革步伐不斷加快,除了原有的文理分科模式外,還有「3+1+2」模式、「3+3」和「6選3模式」不同模式的選科,如果根據這些模式來確定高中選科方案有幾十種,哪幾種方案是高中選科最佳方案?如何選擇?下面,我根據工作實踐分2個方面進行分析。
  • 看重點高中尖子生如何選科、如何學習?
    在3門選考科目中,如果某位學生選考了理科或者文科中的2門,就認為該生具有理科或者文科的特徵;進一步,我們通過學生是否選考理科或者文科當中的第3門,來衡量該學生對於該門科目的偏好程度。例如,某學生選擇了生物和化學2門科目,我們就認為他具有偏好學習理科的特徵,如果他同時選擇了物理,那麼就認為這個理科特徵的學生偏好物理。
  • 高一學生該如何選科?
    這幾年,浙江省高考「7選3」,選到家長頭大,孩子手麻,校長膽顫,老師心傷,但無論如何,該選的還是要選。又到暑假,高一升高二的口子上,孩子又要選科了,有幾點想法,寫出來,也許只是嘮叨,但是幾年的心思,也是幾年的心病。
  • 新高考實施後選科情況如何?北京、天津、山東2020年選科數據揭秘
    對於2021屆及高一高二的低年級考生來說,首年新高考的寶貴經驗有很高的參考價值。那麼,作為第一年實施的新高考政策,各省份選科情況如何?哪些科目選考人數更多?我們整理了相關分析介紹,一起來了解一下!01北京2020年高考選考數據目前,北京暫未公布2020年高考各科選考人數官方數據。
  • 新高考「3+1+2」模式,考生要怎麼選科?
    「3」是三門主科,分別是語文、數學、外語,這三門科目是必選的。「1」指的是要在物理、歷史裡選一門,按原始分計入成績。「2」指考生要在生物、化學、思想政治、地理4門中選擇2門。但是這幾門科目不以原始分計入成績,而是等級賦分。等級賦分指的是把考生的原始成績根據人數的比例分為A、B、C、D、E五個等級,五個等級分別對應著相應的分數區間,然後再用公式換算,轉換得出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