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漢字,是中國文化的最小單元,又是中國文化的最高代表。漢字的創造、使用、演變、發展和無窮組合,造就了中國文化的輝煌燦爛和流光溢彩,造就了五千年一以貫之的中華文明。
一部中國書法史,是一部漢字的演化發展史,也是一部形象的中國文化史。中國書法,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基礎和縮影。中國書法之美,源於中國漢字之美。漢字和書法,互為表裡,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漢字因書法而有無限生動的形式之美,書法因漢字而有著無比豐富的內涵之美。
在眾多流芳百世、承載人類文明的書法中,有人選擇篆書的凝重圓潤,有人喜歡隸書的古樸率真,有人欣賞魏碑的遒勁渾厚,有人效法楷書的端莊嚴謹,有人心悅行書的流暢溫和,有人追求草書的自由豪放,有人崇拜甲骨文的古拙簡約……下面,我們一起通過幾幅作品感受一下不同書體的書法美。
楷書之美——是正大光明、儀態萬方的包容之美。
田英章親傳弟子孔德文楷書書法《誡子書》【作品來源:易從網】
孔德文,河北人,自幼對書法情有獨鍾,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更是有著深厚情感,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滄州市分會會員,世界孔子易學學會會員。學生時代的孔德文,就隨父親練習毛筆書法,並小有成就,後經楷書大家田英章大師點撥,並成為田英章入室弟子,多年來臨池不輟,潛心研習,作品也在不斷完善中逐漸得到業內人士及廣大書法愛好者的認可。
孔德文的楷書作品,用筆精嚴,一絲不苟,巧密精思,端莊勻稱,以工整為法,以功力見勝,以熟練為能,以尖度為尚,從而表現出一種端莊嚴肅的意境,具有深厚的藝術效果和收藏價值。
草書之美——是靈動流暢、千姿百態的變化之美。
毛澤東詩詞 石開草書書法作品《清平樂六盤山》【作品來源:易從網】
石開(別署魯人石開),原名張佩華,1946年生,山東人氏,書畫世家,從事教育及書畫創作四十餘年,在書法創作上對草書、工隸書有著很深的造詣。現為文化部中藝卿雲書畫院書畫家,中國國際書畫名家研究院院士,中藝名(北京)書畫院常務副院長,國家品牌戰略委員會理事,系文化部評定的一級美術師、一級書法師,國禮書畫家。
細品石開草書可感受到其書法章法行氣連綿不斷,筆勢流暢,過渡自然,斷與連相生相合,筆斷意連,一氣呵成;節奏控制猶如彈鋼琴,時而高昂,時而低沉,時而急切,時而舒緩,而節奏的變化有時體現在字串中,有時體現在黑色變化中,有時體現在通篇之中,讓人視覺感官到一幅作品有高潮部分,以打動人的內心,緊扣其心弦,心隨作品點線、運動軌跡產生共鳴,情緒隨之起伏跌宕,仿佛體驗石開創作草書書法時的狀態,因此,石開老師創作的草書書法堪稱經典大作,收藏價值極高。
隸書之美——是厚重凝聚、莊嚴典雅的寧靜之美。
中國書畫院會員於國光隸書書法作品《寧靜致遠》【作品來源:易從網】
於國光:字潤波,號東門客,是隸書名家劉炳森親傳弟子,1963年生於北京,現為中國書畫院會員,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國際名人書畫院理事,神州博古書畫會會員,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中華英傑國際交流中心藝術顧問。
欣賞於國光的隸書作品,總能給人一種基調高雅、氣象正大、風格莊重的感覺,全能多變而富有民族傳統感、時代感和歷史感,真正做到了思想性、藝術性與觀賞性的統一,是一位德藝雙馨、功底深厚、頗具大家風範的當代書法名家。
行書之美——是流暢溫和、行雲流水的瀟灑之美。
國賓禮書法家觀山行書書法作品《沁園春雪》【作品來源:易從網】
觀山,原名田觀潮,當代著名的書法家,國務院國賓禮特供書畫藝術家,北京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理事,中國書畫界聯合會會員,國家品牌戰略委員會副理事長。
觀山行書書法作品剛健清新,不染塵俗,這是一種境界,一種品格,一種技近乎道的大自在。從觀山老師的字中,我們可以看出其處世的方式,字寫得端莊典雅、不狂不顛又處處透著一種張弛力,就像是將一脈「慧根」加入體內,使得他所書寫的字有一種獨特的「和舒」之氣。這樣具有文化內涵的書法不僅贏得了書法愛好者和收藏者的青睞,而且更是受到書畫市場的歡迎。
啟功體之美——是洵洵儒雅、雅清簡靜的古典之美。
李傳波新品鬥方書法作品《天行健》【作品來源:易從網】
生而有節 竹節必露 李傳波精品紅竹畫系列《新竹》【作品來源:易從網】
李傳波,號東山墨人,年過五十,現為香港文聯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影視研修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理事,國窖1573品牌戰略顧問,北京軒易德書畫院副院長。以「啟功體」而著稱,可謂是當代收藏界的核心人物,近年來,作品升值趨勢表現不俗。
李傳波啟功體書法看起來清秀端莊、素雅高潔,風骨傲然,有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感染力,字裡行間傳達出先生特有的沉靜和智慧,與一種遺世獨立的品格追求,同時也散發著時代缺乏的極濃極重的文人氣、書卷味,實在是彌足珍貴,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李傳波老師的紅竹畫更可謂是別具一格,畫面清新唯美,加上李傳波老師採用「啟功體」書寫名家詠竹詩句,使其紅竹畫作品在當代竹子畫題材中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幅書法作品傳承的不僅是書寫技藝方面的內容,在歷經時代的滄桑後,它作為體現中華民族性格的文化符號發展至今,其魅力不僅在於外化的章法、結體與筆法的審美趣味,更多的是對於千年來中國文化傳統的吸納與凝聚,更為人們所記住的是它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
客戶定製書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