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第一篇科研論文常犯問題總結

2020-09-03 Sci投刊指導李老師

在過去幾個月裡面,我幫助不少研究生修改過學術論文。其中有一些人的論文的研究內容和結果非常好,但是,在他們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現在回國了,我想應該是時候把這些問題總結一下,希望將來研究生們能夠避免這些問題,提高科研論文寫作效率。

摘要與結論幾乎重合

這一條是我見過研究生論文中最常出現的事情,很多情況下,他們論文中摘要部分與結論部分重複率超過70%。

當然,我自己在評審論文時,見過重複率超過90%的人。就原因而言,個人認為是他們對摘要和結論的「作用」沒有太多認識。

對於摘要而言,首先要用一小句話引出為什麼做這個研究,然後,簡單地概述採用了那些研究方法,然後,直接了當地說出這篇論文的最重要結果,而不是所有的結果,最後說說在這些工作之外重點討論了一個什麼現象就可以。

對於論文的結論部分,不再需要把為什麼做這個研究、怎麼做這個研究說一遍了。正常情況下,應該直接明白地概述所發現的現象、結果(1)、(2)、(3)。讓人一看就知道論文發現了哪些現象、提出了哪些觀點。

至於摘要中說道的最重要結果與結論部分可能重複,作者需要採用不同的句子去描述,而不能夠直接拷貝。

關鍵詞過於隨意

幫助研究生修改論文過程中,幾乎每一篇論文的關鍵詞我都會要重新選定與修改。

最常見的問題是:關鍵詞不是實詞、關鍵詞由很多單詞組成、關鍵詞中包含不少縮寫、關鍵詞在前言中沒有出現過。

其實,關鍵詞是非常簡單的,把前言或者論文中出現頻率非常高的實詞挑選出來即可,不需要太多,一般情況下,寫4、5個都會滿足要求。

前言引文不科學

國際學術論文,對引言其實是非常重視的。通常情況下,引言可以佔到論文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比重。在引言中,作者需要告訴論文評審人、讀者這篇論文的意義,讓人們看完引言,就能夠對作者為什麼開展這個研究有大致的了解。

引言常出現的問題主要包括:

1)引言過短。見過短小精悍的情況,他們只用幾句話略微介紹研究背景。個人覺得,除了通訊之類的論文,引言需要寫一定的篇幅。

2)重要文獻缺失。這一條很少有人注意,天下論文如此之多,少引一篇不會出現什麼問題的。其實不然,有時候多引一篇重要文獻,論文就可能會被順利錄用了。

3)文獻引用只是簡單的羅列,而引文之間沒有太多邏輯。引用部分是一個完全用來講故事的階段,講故事最重要的是邏輯,而不是羅列,所以,每一篇引用的文獻放在那個位置都要體現出他的作用。

4)引言中同一位置引用文獻過多。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況,「……工作[1-20]」。正常情況下,同一個位置放兩至三篇引文即可,多了,讓人覺得你可能沒有讀文獻。

5)引文中否定前人工作。正常情況下,我們可以說某某做了某些工作,但他們沒有做另外一些工作。但是,如果去說某某做的工作可能是錯誤的,這就會比較麻煩了。即使有這樣的論文,可以不引用,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實驗描述過於簡單

在一篇論文中,實驗描述的比重雖然不是很大,但是還是需要儘可能地表達清晰。

一方面,讀者看到這篇論文的時候,如果他們想重複做一次,他們能夠按照步驟重複出來。另一方面,實驗條件變化一點,結論就可能完全不一樣。

關於這一部分,個人發現主要問題如下:

1)有時候可能實驗描述太多,而似乎他們又不願意多寫,有一些朋友直接說實驗描述情況論文[**]。而他們引用的文獻有一些還是研究生畢業論文。

對於這樣的情況,理論上講是沒有太多問題,但是,這無疑會增加讀者的難度,誰有興趣和心情去把你引用的這篇文章找出來,再認真研究一番呢?

2)實驗方法名稱不統一。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在摘要裡實驗方法用名稱A,到了前言裡面,就變了名稱B,到了研究方法裡面,又變成了名稱C,到了結論部分,又回到了A。而這A、B、C其實說的是同一件事情。

結果部分邏輯比較混亂

很多人寫學術論文,認為只要結果好就好。其實不然,好的結果有時候也是會被拒稿的,至於主要原因是論文的邏輯結構比較混亂,讓人不知道論文裡到底在說什麼。

具體常見的問題包括:

1)研究結果只是簡單的羅列,而沒能把裡面的關係弄清楚。我見過非常極端的情況,就是為了把一篇論文寫的很長,把完全不相關的兩個內容放到一起,最後弄得我不知道他到底想說哪一件事。

2)到底先寫哪一部分,作者沒有計劃。有一次看到這樣一篇論文,作者先寫了部分力學性能結果,然後寫一部分組織觀察,突然他又列出一部分力學性能,又來一部分微觀分析,和我寫博文一樣,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

3)實驗部分說做了某某研究,但是,在研究結果中就完全沒有看到這些結果。還有的情況是在結果部分寫了某一些結果,但是就是不知道這些結果從哪裡冒出來的,在研究方法中沒有提及。

圖表製作比較粗糙

作為審稿人,我在評審一篇論文之前,通常是先看看摘要,然後就會大致地看看論文的結構,然後,很大一部分時間會花在論文的圖片上。

如果論文圖片漂亮,至少我第一印象是非常好的。相反,如果圖片質量很差,心情就沒有那麼愉悅了。

論文圖表常出現的問題如下:

1)圖片中字特別小,要用放大鏡才能夠看清晰。有一些研究生為了簡單,只是把機器照的圖片給出來。

這些圖片在一個屏幕上看時,是都能看很清楚,但是,壓縮到一篇論文裡面,就很難分辨了。

2)多個圖片放在一起,一按回車,圖片格式就全亂。經常幫助他們修改論文,他們給我的時候,還是能夠看的不錯的,但是,如果我修改裡面的問題,圖片就亂動,讓人找不到北。

3)實驗曲線,不增加誤差棒。有些研究生在論文裡面說自己對實驗進行了多次重複,但是在圖片中只有一個數值。

4)圖片比例值不統一。有時候一組照片,其中一張放大倍數是100倍,而另一張又變為了200倍。放在一起,本來是方便人們觀察差別的,但由於倍數不一樣,讓人無從比起。

5)表格格式不統一。有一些地方,表格採用三線,而另一些地方,則是全部實線。

論文幾乎沒有任何討論

論文的討論其實是很重要的,但是,據我的觀察,研究生寫論文對討論部分幾乎是不重視的。

一開始我幫助研究生修改論文的時候,都會提出這一條,後來逐漸不說了,因為,說了也沒有用,他們不知道如何去增加討論部分。

如果大家去看好一點期刊的論文,討論部分佔論文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有一些人說,討論部分也應該佔到三分之一左右。當然,寫好這一部分確實需要一定的水平,需要經驗的累積

結論部分羅列過多

正常情況下,一篇學術論文只需要圍繞一個核心問題即可。也因此,論文的結論寫上3-4條就很多了。

然而,我見過一些學生的論文,他們恨不得把論文的每一個段落都挑選一句話放到結論部分。

特別是我曾經評審一篇論文,某一個作者一共寫出了十多條結論,我第一次建議他減少一些結論,結果他略微刪掉一部分。

第二次審稿的時候,實在沒有辦法,直接告訴他應該整理到5條,他這才繼續提煉。

參考文獻格式混亂

這一條,是讓我最為頭疼的事情,有時候幫研究生修改論文,我在最後寫了一條「請統一參考文獻格式」,第二次來看,還是一樣,問題多多。

就這一條,具體問題如下:

1)同一篇參考文獻多次出現。這樣的問題,說實話,我自己也發生過,如果一篇論文引用50篇文獻,自己是很難發現某一篇論文是否重複引用。但,無論如何,在投稿之前,還是需要多看兩次的。

2)引用論文信息不全。正常的情況下,引用一篇論文基本上都會包含作者、期刊、年、期、頁碼。而有時候,他們只是寫了部分信息。

3)格式混亂。有一些論文是根據A期刊的格式寫的,有一些期刊是根據B期刊的格式寫的。讓人初看的時候,即使從別的地方直接拷貝過來的。

4)期刊名稱錯誤。對於這一點,我也不知道說什麼好。比如「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和「Journal of Iron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作者不小心就把第二個期刊名稱的International給省略掉了,結果這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期刊……

相關焦點

  • 研究生第一篇學術論文常犯問題總結
    >這一條是我見過研究生論文中最常出現的事情,很多情況下,他們論文中摘要部分與結論部分重複率超過70%。引言常出現的問題主要包括:1)引言過短。見過短小精悍的情況,他們只用幾句話略微介紹研究背景。個人覺得,除了通訊之類的論文,引言需要寫一定的篇幅。2)重要文獻缺失。這一條很少有人注意,天下論文如此之多,少引一篇不會出現什麼問題的。其實不然,有時候多引一篇重要文獻,論文就可能會被順利錄用了。
  • 研究生第一篇學術論文常犯的9個問題!你中招了嗎?
    現在回國了,我想應該是時候把這些問題總結一下,希望將來研究生們能夠避免這些問題,提高科研論文寫作效率。問題(1):摘要與結論幾乎重合。這一條是我見過研究生論文中最常出現的事情,很多情況下,他們論文中摘要部分與結論部分重複率超過70%。當然,我自己在評審論文時,見過重複率超過90%的人。
  • 科研榜樣:研究生期間,他以一作二作發表6篇SCI論文,優秀!
    刻苦學習、潛心科研,他用自己的方式書寫青春,用不懈努力豐富自己的閱歷;他將學習和科研作為自己的第一要務,不斷積累不斷成長,面對生活和科研中的困難,他總是以樂觀的心態和堅強的毅力去克服難題……他是計算機與軟體工程學院2018級研究生李波。
  • 研究生寫不好科研論文的原因分析
    科研論文是根據有價值的生產實踐或科研課題寫作的,具有原創性和獨到性的論文。對研究生而言,科研寫作是他們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展現給大家最佳途徑,也是他們能否順利完成學業的基本要求。但很多研究生由於寫作能力不足,以至於論文寫作存在著很多問題。
  • 985高校博士生發表21篇SCI論文!總結保持高效寫作的科研心得
    而每一項科研成果背後,都離不開矢志科研的專家學者以及即將擔起交通事業發展的青年人的努力。而我們今天的主人公郭子健,正是這批青年人之一。郭子健,交通運輸工程學院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專業2018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中南大學與伯明罕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研究方向——列車空氣動力學。今年26歲的郭子健,已經共發表SCI論文21篇,總被引123次。
  • 四川農大這位學長的科研成績單:發表SCI論文8篇,其中5篇TOP期刊
    在校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其中5篇發表在SCI TOP期刊,累計影響因子27.089,尚有外審英文論文2篇,獲得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物理排名第七);研究內容涉及動物抗逆生理及大口黑鱸健康養殖等領域;目前已通過海南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成為一名光榮的科研工作者。
  • 佩服:他從科研小白逆襲科研大神,2年發23篇SCI論文,12篇TOP期刊
    據浙江農林大學消息,該校一名碩士研究生在過去的兩年讀研時間裡,竟然發表了23篇SCI,其中12篇TOP期刊!這種成果是什麼概念?相信大家都明白。這樣的成績,不僅超過很多厲害的博士,就連很多有多年科研經歷的高校老師可能也不能比——你說厲害不厲害!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只是僅讀了兩年的碩士研究生!
  • 研究生如何寫第一篇小論文
    小論文,應該是研究生跨不過的一個話題了,大部分學校的研究生畢業都是需要一篇見刊或者錄用的小論文才予以畢業。第一篇論文總是難以出稿的,今天,就來小編來給大家說說怎麼從頭到尾來整理一篇文章吧!一、明確自己論文的核心思路論文的思路是最重要的環節,在結合項目工作的同時,一定要將小論文的核心思路捋明白,這將貫穿論文前後的整個過程,一個清晰的思路將會使你在實驗中少走很多彎路。
  • 他是交大直博生,發表多篇論文:科研就是探索,專注會更享受科研!
    目前,王耀作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已經發表三篇(PRL 2篇,Optica 1篇),作為共同作者發表論文三篇,作為主要完成人提交專利申請一項。「科研就是探索」「我是做物理的,我認為科研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無論你的專業是什麼,無論你將探索哪些地方,其實都是在解決未知。
  • 寫首篇科研論文需要注意事項
    科研工作實際上就是:尋找問題和解決問題。對於研究生而言,導師對你的第一項科研工作往往會有些具體的安排,但也可能只提供一個大的方向。下面分別討論:(1) 有具體的題目和實施方案: 一般認為這種情況更簡單一些,但並非總是如此。
  • 研究生學術論文普遍存在的9個問題
    我曾經幫助不少研究生修改過學術論文。其中有一些人的論文的研究內容和結果非常好,但是,在他們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現在我想應該是時候把這些問題總結一下,希望將來研究生們能夠避免這些問題,提高科研論文寫作效率。
  • 科研論文的寫作 科學研究的方法 (六)
    科研論文的寫作(1、2節請見本系列第一篇)(3節請見本系列第二篇)(4節請見本系列第三篇)(5節請見本系列第四篇)(6節請見本系列第五篇)一項科研工作,只有在文章發表後,才算告一段落。對於研究生及年青的科學工作者來說,在科研論文的寫作及投稿過程裡,與科研過程中一樣,會遇到不少困難。我多年來,除了從事科研,還幫助國際主要的視覺科學和光學雜誌等審閱過許多稿件。所以本文想從一個審稿者的角度,談談科研文章的寫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期望能幫助到年青學者。一篇好的論文,首先是要基於好的研究工作及結果,如何達到這一點,不是本文的討論範圍,今後有機會當另寫文章講述。
  • 傑青教授分享科研思維:如何寫好首篇科研論文、做好首項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長時間的投入、認真的學習、思考和準備,還需要較強的邏輯推理、材料組織、宏觀把握和獨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中英文書寫的能力等。科研工作對一個人的成長和能力培養與鍛鍊具有非常好的作用。不管以後會不會將科研作為自己的職業,把第一項研究工作做好、並將之形成研究論文發表是非常有用和有意義的。
  • 科研榜樣:他發表學術論文13篇,SCI8篇,說,科研一定要腳踏實地
    彭知南,男,中共黨員,自動化工程學院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2016級博士研究生,師從胡江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多智能體系統控制、增強學習與自適應優化、機器人應用研究。獲得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學業一等獎學金、優秀研究生等獎勵和榮譽。
  • 這所普通高校法學院的碩士研究生科研成果喜人:9篇核心期刊!
    2020年法學院有15位同學考取碩士研究生,考研率9.09%。本科生積極參加科學研究,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篇。目前法學院發表論文19篇,其中一類核心4篇,二類核心8篇。科研成果獲副省級領導領導批示2次,出版專著2部。
  • 第一篇 SCI 順利錄用及經驗總結
    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後,研究上遇到了瓶頸;在 2012 年 7 月 16 日,我抱著試試的心態將自己一篇不是很成熟的文章投搞到一 SCI 期刊,結果正如自己所料被拒,但給我很寶貴的 5 頁審稿意見,在研究審稿意見的過程,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解決了一直困擾我的問題。
  • 老師的3句話,影響了他的科研生涯:7篇SCI論文、50多次獲獎……
    這句話,為鄒棟掃除了科研路上的困惑迷茫,肯定了他的努力成果,同時也增強了他的自信心。「作為工科博士,學術科研不僅僅只為了發表幾篇論文,這樣很沒有意義,工科的學生,做科研必須要面向工程應用,解決實際問題,這才是一個合格的工科博士。」他的導師範益群教授的這句話,一直影響著他。
  • 研究生做科研如何做到步步為營?
    要解決什麼問題?讀文獻可以和做實驗、寫論文結合起來,在不同的階段穿插進行,而不是非得讀了1000篇文獻才能開展實驗。不要同時做幾個課題。有能力的學生的確可以同時做幾件事情,但對於普通的學生來說,還是一步一個腳印為好,避免忙中出錯。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工作重心。如果眼下的研究體系經過一番「狂轟濫炸」,能產出一篇論文,那為什麼不「勁往一處使」呢?
  • 24篇疑似造假論文,讓清華大學多名研究生和博士後接受學術調查!
    醫學院院長遭受質疑國際學術交流平臺PubPeer成立後,就成為國際學術集中打假的園地,無論身份,不論地位高低,只要發現相關論文出現問題,都可以拿來被討論,再由國際學術圈內的專業人士進行判斷,因此很多知名學者都害怕自己的論文被拿來討論,國內已經有很多知名學者的論文被拿來討論
  • sci論文寫作中常犯的6個語言錯誤
    一篇sci論文可能只要解決了語言上的不足,就可以被錄用見刊,足見英語語言對我國作者發表sci論文帶來的不利影響。關於sci論文寫作中常犯的6個語言錯誤,闡述如下。sci論文寫作中常犯的6個語言錯誤1、存在簡單的漢英互譯現象我國科研工作者或畢業生發表sci論文,通常都是先寫中文,再翻譯成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