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地中英文夾雜講話?從此再也不怕被別人說裝逼了

2021-02-12 INSIGHT視界


留學生們出國之後,很容易都會變成中英文夾雜專業戶。尤其是資深出國黨們,大概一時也反應不出來presentation,essay,project這些詞用中文該怎麼合理表達了。但是回國之後,這種中英文夾雜的形式可能有時候會讓人反感。那麼怎樣說話時加英文才是正確的表達方式呢?一起來看看留學生應該如何說話吧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LinkedIn中國

微信ID:LinkedIn-China

LinkedIn領英是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管加入。領英中國現已推出專為職場年輕人服務的社交App「赤兔」,年輕、鮮活、有趣、有溫度。

「客戶希望build一個比較nice的image.」 「Please把這個folder給rearrange. 這樣就improve了你的efficiency」……

一句話裡蹦出N個英文單詞的4a腔、外企白領腔已經被無數人寫進了段子,拍進了廣告,錄進了小視頻。但在現實中,講話中英夾雜更多地被人歸結為不好好說話的代表,甚至在越來越多的場合引人反感。於是,中英夾雜的廣大用戶犯難了:這還叫人怎麼說話啊?人在江湖,誰還沒個蹦英文字兒的時候?今天我就來說說,在如此險峻的環境下,如何不令人討厭地中英夾雜?

我們先來弄清楚為什麼有人會中英夾雜?額,先拋開裝bigger這個不可控因素。其實這個問題也不是簡單一個裝bigger就能解釋的,新加坡人的語言切換是出了名的厲害,一些非洲人民更神奇,聊天的時候和買東西的時候用的都是不同的語言,這種現象在世界範圍內都存在,學術上被稱為「語碼轉換」。產生「語碼轉換」的原因是,這個會說兩種及以上語言的人要用最不費力、最得心應手的方式表達自己。你可能要說了,中文英文轉來轉去,我聽著都費勁,說的人能得心應手嗎?還真能。當講話者要表達一個概念的時候,從他嘴裡說出的是中文還是對應的英文單詞,取決於這兩種語言中的哪一個能更快讓講話者想到,也就是哪一個對於講話者來說更熟悉。比如一個留學生,他整天被assignment、quiz、deadline這些要命的東西包圍,當他想表達這些概念的時候,當然就脫口而出英文單詞了。外企員工、4a員工、香港人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一個概念在大腦中與英文的連結度更強,它就更容易被人想到並第一時間說出來。說到這裡,雖然中英夾雜有它的道理,但使用不當容易被翻白眼,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哪些中英夾雜的講話方式是合情合理、不冒犯人的。

1. 不繞遠路是最大的合理

有些英文單詞很難在中文裡找到意思完全匹配的詞彙。比如英文裡的「presentation」。如果非要杜絕中英夾雜,那每次表達這個意思的時候,大概要說的是「每個人拎著幻燈片上臺先講一通20分鐘的,然後再來一通10分鐘的自由問答、5分鐘的導師點評,然後下臺」。這句話講到最後一個字,對方可能已經忘了你前面講了什麼。


錢鍾書先生在《圍城》裡說過,若不是表達中文裡沒有的新意,則實在沒必要夾英文來講。

張先生跟外國人來往慣了,說話有個特徵——也許在洋行、青年會、扶輪社等圈子裡,這並沒有什麼奇特——喜歡中國話裡夾無謂的英文字。他並無中文難達的新意,需要借英文來講;所以他說話裡嵌的英文字,還比不得嘴裡嵌的金牙,因為金牙不僅妝點,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縫裡嵌的肉屑,表示飯菜吃得好,此外全無用處。

錢先生講話是重了些,如若不慎躺槍,收起玻璃心,來看下一條。

2. 中英夾雜,切忌生硬

像「如何把我們的team build的更加strong一點」這類就真的別說了,再怎麼著也說一個「build a stronger team」吧。同理,像「你care不care啊」「我們今天eat together,你later過來找我」這種在很奇怪的點上用英文,生硬地把明明用中文很順口的詞扭成毫無難度的英文,很可能讓對方感到莫名其妙。

3. 看清楚對象,再說話

在雙方都期待中英夾雜的語境下,這種講話方式不會讓人感到突兀,比如講話雙方都為留學生,都為外企員工,或者同行同專業人士之間(有些專業術語的中譯名特別繞,在專業人士看來,把3PL說成第三方物流公司,就跟我們把Window說成視窗作業系統一樣奇怪),雙方都習慣於這種講話方式,自然不會覺得奇怪。但假如對方不怎麼在生活中用到英文,即便他能聽懂「plan」什麼意思,也很可能感到不適——在他的意識裡,要表達「plan」這個概念,很可能中文詞彙比英文詞彙更容易被想到,所以你在做一件你自己感到爽、對方感到費勁的事,中英夾雜的講話方式被誤解也就在所難免了。更不用說眼前這個人如果基本沒有英語技能,中英夾雜有多令人煩了。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費勁,也要儘可能地切換為全中文模式。比如現在不管英文水平怎麼樣,幾乎人人都會用offer代替錄用信的說法,事實上現在的局面是,錄用信這個說法顯得很生僻——遵循不繞路原則,前者比後者在長度上更為簡單,表達更為簡便。但在長輩面前,你還會偷這個懶嗎?要麼就用「發了錄用信」代替「發了offer」,要麼直接換一種語序,「這公司已經錄用我了。」其實這也沒耗多大功夫,就好比在工作中講「請問你在幹什麼」,回到家說「你弄啥咧」一個道理,稍微適應一下就能圓滿解決。

4. 如果能不中英夾雜,那是最好的

最理想的情況是,根據具體的交談語境,要麼純講中文,要麼純講英文。如果一個人的英文或中文足夠好,他是不會總出現本來在說一種語言的時候,遇到某個概念用這種語言表達不出來、要尋求第二種語言幫助的情況。生活用語中一個意思很難用中文表達只能用英文的情況畢竟不是多數,即便你認為在表達某些概念時,對應的中英文有微妙的差別、英文更加貼切精準的情況下,那也要是在話語雙方都期待這個語境、並都能明白這其中差別的條件下,這個對話才達到了交流的目的。不少人在學習了口譯以後,中英夾雜的講話方式也隨之沒有了。如果已經養成了中英文夾雜的講話習慣,又不想被認為是「不好好說話」,那就先從減少一句話中英文字出現的頻率開始。比如三句話內,就允許有一句裡夾雜了英文;一句話內,中英文切換不要太過跳躍,舉一個極端的例子,my論文tonight要交,but期末考要come again了,就跟體內設好了程序似的,中英文必須相鄰,隔太久不切換就不舒服,長此以往,英文水平有沒有提高就不說了,中文水平都會受到影響。話又說回來,所以,誰能給我個好的建議,presentation咋用中文表達沒那麼膈應?

本文系授權發布,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 CHINA 誠意推薦

對於留學黨來說,語言可是一段一輩子的修行,回復[修行]主頁君帶你了解身在美國怎樣才能不斷提升英語

不過想要學好英語,還得單詞過關才靠譜,回復[單詞]主頁君教你如何在短期內將詞彙量提升到2萬,甚至3萬以上

歡迎免費訂閱

INSIGHT CHINA

出國黨們最給力的夥伴

請按如下的一種方法關注我們:

1)搜索並關注微信號:weinsight

2)點擊並關註標題下方的藍色小字

INSIGHT CHINA",如下圖所示

相關焦點

  • 中英文夾雜講話—裝逼or習慣?
    學姐在去澳洲留學之前特別討厭別人說一句中文裡面夾雜一些英語單詞,如:我真的不是很care誒!當時的想法是:呵呵,直接說「不是很介意」你是不是會shi?。直到2013年學姐去了墨爾本讀研究生,接觸了當地的一些留學朋友,一開始見面的時候他們總會說: 「要不要去BoxHill吃東西呀?」
  • 留學生講話時中英文夾雜,到底是不是在裝逼 ?
    如何正確辨別留學生?只要聽他說話是不是中英文混在就好了。留學生這個改不了的毛病一直被人視為高逼格/裝逼的行為。尤其是在大家都懂英語的今天,好像這麼說話也不會有人聽不懂。不過如何正確地識別這是裝逼還是真牛逼呢?
  • 中英文夾雜著說話是不是裝逼?
    中英文夾雜著說話是不是裝逼?(以下精選部分紙條)請叫我大師:身邊就有大段英文夾著一兩個中文詞的人,聽上去老高端了/微笑楓颯(Alex):當然不是啊,否則你告訴我像tailgate party 這樣的詞我要怎麼用中文說?車後擋板聚會?very creamy 要怎麼翻譯?很奶油?
  • 怎麼講話,才能讓「中英文」夾雜不令人討厭
    但在現實中,講話中英夾雜更多地被人歸結為不好好說話的代表,甚至在越來越多的場合引人反感。於是,中英夾雜的廣大用戶犯難了:這還叫人怎麼說話啊?人在江湖,誰還沒個蹦英文字兒的時候?今天就來說說,在如此險峻的環境下,如何不令人討厭地中英夾雜?
  • 中英文夾雜說話,怎麼說才不算裝逼?
    不知道你們的外語水平怎麼樣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張對話截圖到底怎麼說,才算裝逼?簡單的來說中文常用的語言,非得用英文講,就是裝逼!而中文沒有準確表達的,用英文,就是正常!像這種It means...你非要把這些詞都換成英文,那你絕對是在為什麼很多人說話都中英夾雜?
  • 有沒有辦法講話時中英文夾雜,卻不討人厭?
    中英文夾雜的說話方式,其實在國外學習或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都深有體會。比如「我的paper今晚要due了,但是final又要來了怎麼辦?」在說話者的語言背景和大環境下,這種英文夾雜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你說:「My論文tonight就要截止了,and then期末考又要come again了。
  • 留學生真心話:我講話雖然中英文夾雜,但真不是故意的!
    難道出國讀書,大家講話都這樣了嗎?20世紀語言學家維索爾倫提出了「順應理論」,人們會傾向以最舒服的形式來與人溝通,包含雙語的轉換,比如:「我明天要趕Due,我正在準備周五的Presentation。當然還有一些,語言本身就有英語詞彙來表達的人群,或英語思維思考的人。這些中英文夾雜的講話,不會引起不適或者反感。
  • 留學生:我講話為什麼中英文夾雜? 真不是故意的
    難道出國讀書,大家講話都這樣了嗎?那些年,你聽到過的話20世紀語言學家維索爾倫提出了「順應理論」,人們會傾向以最舒服的形式來與人溝通,包含雙語的轉換,比如:「我明天要趕Due,我正在準備周五的Presentation。當然還有一些,語言本身就有英語詞彙來表達的人群,或英語思維思考的人。這些中英文夾雜的講話,不會引起不適或者反感。
  • 斯坦福學霸因太凡爾賽被「嘲」上熱搜:留學生中英文夾雜真不是裝
    尤其在回國後,講話中英文夾雜更是會被歸結於不好好說話,甚至裝逼,讓留學黨們不得不在每次開口前要麼深思熟慮地先把英文翻譯成中文,要麼就提前做好給對方認真解釋一番的準備。在最近熱播的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中,畢業於史丹福大學法律系的王驍,就因為說話中英文夾雜,以及濃濃的凡爾賽味兒,而被嘲上了熱搜。
  • 「最噁心中英文夾雜,沒有之一」
    目前我們沒法confirm手上的resource能完全take得了。anyway我們還是先pilot一下,再follow最終的output,更重要的是evaluate所有的cost能不能完全被cover掉……這個屬於典型的中英文夾雜現象,於這類說話方式「多了就二了,一兩個還可以!」 「最討厭這種人……又不是中文沒有詞組可以表達。
  • 留學生講中文夾雜著英語到底是不是在裝逼?
    一說到中文裡夾雜著英文這個話題,學霸君就想起了那些年看過的港劇,阿sir阿sir的然後說著中文突然夾一英文單詞,咱就不能好好說話麼
  • 如何正確而優雅地中文夾英文?我literally笑cry
    如何?這個Bigger是不是更有層次感了呢。在生活中,就是有這麼些人對中英夾雜的說話方式愛不釋手如影隨形,最常見的三個群體是海歸、外企、香港人。其實,這本沒有誰對誰做之分,只是中英文夾雜應有正確的打開方式,才不至於「裝逼遭雷劈」。不信接著看。
  • 留學生說話中英文夾雜,是在裝X嗎?
    一句話中英夾雜,似乎是留學生們的通病,也是被許多人詬病的一點。那麼,這種說話方式,真的是在裝X嗎?在最近熱播的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2》中,被選往南新威爾斯大學交換、畢業於史丹福大學法律系的學霸王驍,也出現了中英文夾雜的情況。
  • 留學生,一開口就是老凡爾賽人了:出國後中英文混著說,真是在裝*嗎?
    尤其最近熱播的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裡,畢業於世界名校史丹福大學法律系的王驍,就因為說話中英文夾雜,還帶著濃濃的凡爾賽味兒,直接被送上了熱搜,還被網友封為「凡爾賽王子」。來看看他的「凡言凡語」「我之前沒在律所實習過,我之前都是在一些國際組織實習。」
  • 說話中英文夾雜真的會顯得人很高級麼?I don't understand……
    我只想說,我從你的身上看到了張全蛋~事先聲明,我並不是指只要在中英文夾雜就一定是裝B喲,像是DNA之類的專有名詞,假如你說「脫氧核糖核酸」人家才會當你裝逼嘞,除非你是謝耳朵雖然小S是笑星,有故意放大的成分。Anyway,每一集都有中英文夾雜,簡直不要太多……
  • World天World地World世界真美麗?哈哈哈......
    不管這是段子還是真事,我只能說,這種故意說話中英文夾雜(而且是簡單詞彙複雜化)的裝bigger真的特別low.你瞧,一不小心,我自己都要被帶溝了去了呢!下面這段視頻,看了後,也是如此大概的感受吧:(視頻內容來源於騰訊視頻,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那說起這個話題,你還可能第一個反應的是他
  • 中英文夾雜說話大賞:這樣say真的好好笑哈哈哈哈!
    中英文夾雜說話大賞:大家這樣子say真的真的好好笑cr:我們就要中英文夾雜著說▼▼▼▼▼▼▼▼▼@七七先生啊:醬樣子講話真的
  • 講話時中文夾雜著英文,真的不是我裝,you know?
    這一次她繪聲繪色地表演了那些故意說英文的英語小白的日常。我們先來看看視頻吧,反正小編看完已經給跪了2333……小編不禁想起了網上一個廣為流傳的段子:「這個project(項目)的schedule(進度)有些問題。另外,cost(成本)也偏高。目前我們沒法confirm(確認)手上的resource(資源)能不能完全take(用)得了。
  • 留學生中英文夾雜就是秀優越??其實英國人也愛用雙語夾雜表達
    如何區分對方中英夾雜是裝X還是無意識,其實很簡單。舉個最簡單的例子。(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指的是在一句話表述完成之後,轉而使用另外一種語言,或者是在一段對話之間變換多種語言,比如說:I dong't agree with you, 我這樣說話並不是在裝逼。
  • 那個中英文混著say的留學生,這篇文章是不是在說you?
    這些中英文夾雜的講話,不會引起不適或者反感。但是,最令人忍受不了的,是那些為了凹造型,故意夾雜英文以來提升自己「水平」的人。下面這樣的情況,或多或少,你可能都會遇到。一次馬雲在演講的時候,臺下的一名留學生站起來提問,她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是XXX留學回來的。請問您創業這麼多年,最大的Challenge是什麼?你是怎麼Overcome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