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真心話:我講話雖然中英文夾雜,但真不是故意的!

2021-02-19 啟德學遊

*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在線諮詢項目

你身邊有講話中英文夾雜的留學生嗎?比如:你Assignment寫完了嗎?明天我有一個Presentation要做。但是,還有留學生說話是這樣的:Tomorrow,我有個作業要寫。

難道出國讀書,大家講話都這樣了嗎?

20世紀語言學家維索爾倫提出了「順應理論」,人們會傾向以最舒服的形式來與人溝通,包含雙語的轉換,比如:「我明天要趕Due,我正在準備周五的Presentation。

當然還有一些,語言本身就有英語詞彙來表達的人群,或英語思維思考的人。這些中英文夾雜的講話,不會引起不適或者反感。但是,最令人忍受不了的,是那些為了凹造型,故意夾雜英文以來提升自己水平的人。

下面這樣的情況,或多或少,你可能都會遇到。

一次馬雲在演講的時候,臺下的一名留學生站起來提問,她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在XXX留學回來的。請問您創業這麼多年,最大的Challenge是什麼?你是怎麼Overcome 的?其實這段話完全可以好好用中文表達啊!

周同學在英國讀一年碩,一次小組作業,被分配到的小組成員都是中國留學生。討論的時候,某成員一直在中英文夾雜,同組的同學實在忍不了,直接讓他說英文,結果,他說:「其實,How to say 呢,我Definitely不Care。Just like,Emmmm……但是呢,我偶爾會Care Some People,不在乎別人的Feel。最後他說:那我們一起說中文吧。組員們當場懵掉。

《歡樂頌》舒展是送澳洲留學回來的,他日常的聊天是這樣的:「I studied in Australia,那邊不但有很多高端的restaurant,而且還遍布wineries,drinking,eating cheese and steak,每天與當地的廚子交流各種為什麼,久而久之嘛,俗話說 Practice makes perfect...」

自從明涵出國留學後,國內有些同學開始在背地裡諷刺她,因為她說話總是夾雜英文。她內心一萬個白眼翻上天。

有些時候說話的時候夾雜著due, downtown, deadline之類的單詞很正常,因為這是和同學的日常交流。不是所有的中英文說話都是為了裝啊!

匿名用戶:

和一些留學生群體一樣,很多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香港的華人,也經常中英夾雜。有一些是日常習慣,真的改不掉的。還是要看語言環境啦!當一個概念在大腦中與英文的連結度更強,它就更容易被人想到並第一時間說出來。

如果你以後工作了,你會遇到CEO,COO,CTO,CFO。難道你要翻譯成執行長,營運長,首席技術官,財務長嗎?

@Allen:

語言,代表著一種思維邏輯方式,這就導致使用不同語言的人看待和描述世界的方式大不一樣。留學生到了國外以後,會慢慢適應國外的生活,逐漸感受中英文翻譯中不自然的地方。

那些硬槓中英文夾雜是為了裝的同學,請問:Conference你怎麼翻譯?研討會還是學會?Presentation也是一樣的,一時間還真找不到特別合適的詞。其實中英文夾雜也可能僅僅是因為語言習慣和思維定式的不同。

我的同學本身在國外上高中,平時必須說英文,但我們平時交流也會中英文放在一起說,但是一定在國外特定環境中才有的。比如Assignment我們不會去特定翻譯,會去說什麼評估測試。難道你聽著不覺得奇怪嗎???

來自一名英語專業的學生:

純粹只是習慣,或者覺得某個單詞表達得更貼切,或者在表達的瞬間,確實沒想到什麼好的中文替代。像日常生活中的Iphone,Ipad,Wifi,Offer...這些詞我真的找不到合適的詞來代替,只能說英文了。

我確實喜歡說話中英文夾雜,不是非要夾雜,有時候要表達一個觀點的時候,就看英文還是中文哪個出的快。甚至有些意思用英語表達起來似乎更貼切。或者不顯得生疏。或者表達的不準確。

比如Offer這個單詞,如果要大家說,「錄用信」,也有人稱為「要約函」,顯得反倒生熟了。Offer這個概念一出,聯繫的畫面就是聘書+邀約+約談綜合意思。這個時候用Offer更恰當一些。

有些留學生覺得用英文表達意思會非常精準,這就視具體情況而定了。在美國讀完研究生,直接在外企工作的Kristin說她的工作環境是全英文。平時下班大家聊天,也不會中英文夾雜,都儘量用同一種語言來表達,除非很專業的詞,儘量做到中文和英文分開。

語言的交流終究是對人,和不同的人說話,要用不同的方式。其實,當我們掌握兩門甚至多門語言,並且對這些語言的掌握程度都達到比較高的水平時,某種程度上,需要刻意的做到思維上的語言轉換。

語言是一個複雜的學科,我們不能單純地定義為中英文夾雜的說話方式就是錯的,但是我們要考慮對方的感受。畢竟情商高的人,不會把自己弄到尷尬的境地,也不會讓對方聽著難受。

所以,這裡有幾個小建議給到大家哦。

首先,就是不要翻譯專有名詞。像NBA這種大家都熟悉的單詞,翻譯過來反倒感覺很奇怪。其次,一定要看清楚講話的場合,選擇最有效的溝通方式。

相關焦點

  • 留學生:我講話為什麼中英文夾雜? 真不是故意的
    你身邊有講話中英文夾雜的留學生嗎?比如:你Assignment寫完了嗎?明天我有一個Presentation要做。
  • 斯坦福學霸因太凡爾賽被「嘲」上熱搜:留學生中英文夾雜真不是裝
    尤其在回國後,講話中英文夾雜更是會被歸結於不好好說話,甚至裝逼,讓留學黨們不得不在每次開口前要麼深思熟慮地先把英文翻譯成中文,要麼就提前做好給對方認真解釋一番的準備。在最近熱播的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中,畢業於史丹福大學法律系的王驍,就因為說話中英文夾雜,以及濃濃的凡爾賽味兒,而被嘲上了熱搜。
  • 中英文夾雜講話—裝逼or習慣?
    學姐在去澳洲留學之前特別討厭別人說一句中文裡面夾雜一些英語單詞,如:我真的不是很care誒!當時的想法是:呵呵,直接說「不是很介意」你是不是會shi?。直到2013年學姐去了墨爾本讀研究生,接觸了當地的一些留學朋友,一開始見面的時候他們總會說: 「要不要去BoxHill吃東西呀?」
  • 如何正確地中英文夾雜講話?從此再也不怕被別人說裝逼了
    你可能要說了,中文英文轉來轉去,我聽著都費勁,說的人能得心應手嗎?還真能。當講話者要表達一個概念的時候,從他嘴裡說出的是中文還是對應的英文單詞,取決於這兩種語言中的哪一個能更快讓講話者想到,也就是哪一個對於講話者來說更熟悉。比如一個留學生,他整天被assignment、quiz、deadline這些要命的東西包圍,當他想表達這些概念的時候,當然就脫口而出英文單詞了。
  • 怎麼講話,才能讓「中英文」夾雜不令人討厭
    但在現實中,講話中英夾雜更多地被人歸結為不好好說話的代表,甚至在越來越多的場合引人反感。於是,中英夾雜的廣大用戶犯難了:這還叫人怎麼說話啊?人在江湖,誰還沒個蹦英文字兒的時候?今天就來說說,在如此險峻的環境下,如何不令人討厭地中英夾雜?
  • 有沒有辦法講話時中英文夾雜,卻不討人厭?
    中英文夾雜的說話方式,其實在國外學習或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都深有體會。比如「我的paper今晚要due了,但是final又要來了怎麼辦?」在說話者的語言背景和大環境下,這種英文夾雜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你說:「My論文tonight就要截止了,and then期末考又要come again了。
  • 留學生說話中英文夾雜,是在裝X嗎?
    看到上面這些詞,留學生們可能太熟悉了,以至於沒有注意到,這一句話中蹦出了好幾個英文單詞。一句話中英夾雜,似乎是留學生們的通病,也是被許多人詬病的一點。那麼,這種說話方式,真的是在裝X嗎?在最近熱播的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2》中,被選往南新威爾斯大學交換、畢業於史丹福大學法律系的學霸王驍,也出現了中英文夾雜的情況。從第一期的面試環節中,王驍就出現過中英文夾雜的表達方式:「我很小的時候,就很喜歡任何International相關的東西。」
  • 講話時中文夾雜著英文,真的不是我裝,you know?
    這一次她繪聲繪色地表演了那些故意說英文的英語小白的日常。我們先來看看視頻吧,反正小編看完已經給跪了2333……小編不禁想起了網上一個廣為流傳的段子:「這個project(項目)的schedule(進度)有些問題。另外,cost(成本)也偏高。目前我們沒法confirm(確認)手上的resource(資源)能不能完全take(用)得了。
  • 那個中英文混著say的留學生,這篇文章是不是在說you?
    這些中英文夾雜的講話,不會引起不適或者反感。但是,最令人忍受不了的,是那些為了凹造型,故意夾雜英文以來提升自己「水平」的人。下面這樣的情況,或多或少,你可能都會遇到。一次馬雲在演講的時候,臺下的一名留學生站起來提問,她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是XXX留學回來的。請問您創業這麼多年,最大的Challenge是什麼?你是怎麼Overcome的?
  • 留學生講話時中英文夾雜,到底是不是在裝逼 ?
    如何正確辨別留學生?只要聽他說話是不是中英文混在就好了。留學生這個改不了的毛病一直被人視為高逼格/裝逼的行為。尤其是在大家都懂英語的今天,好像這麼說話也不會有人聽不懂。不過如何正確地識別這是裝逼還是真牛逼呢?
  • 「最噁心中英文夾雜,沒有之一」
    目前我們沒法confirm手上的resource能完全take得了。anyway我們還是先pilot一下,再follow最終的output,更重要的是evaluate所有的cost能不能完全被cover掉……這個屬於典型的中英文夾雜現象,於這類說話方式「多了就二了,一兩個還可以!」 「最討厭這種人……又不是中文沒有詞組可以表達。
  • 我說話中韓文夾雜真的不是因為裝B.......
    之前就有不了解的人發朋友圈DISS留學生這種中韓文夾雜的交談方式。圖片來源:微博看完江一燕拿中英文混雜寫的文章,會讓人有種很不舒服的感覺,因為你能明顯感覺到這上面的英文單詞是故意塞進去的。#江一燕體就是一個故意用中文夾雜交談,秀自己英文水平的典型例子。
  • 斯坦福學霸因太凡爾賽被嘲上熱搜:留學生中英文夾雜,真是在裝嗎
    「我的assignment明天就是Deadline,後天還要midterm。大大大大後天還有presentation,可是我連PPT都還沒做……」一年四季都在國外學習的國際學生應該都經歷過這種情況:有時候總會不自覺的中英文夾雜,然後被各種親戚和朋友認為自己在裝Bi!
  • 中英文夾雜說話大賞:這樣say真的好好笑哈哈哈哈!
    中英文夾雜說話大賞:大家這樣子say真的真的好好笑cr:我們就要中英文夾雜著說▼▼▼▼▼▼▼▼▼@七七先生啊:醬樣子講話真的這樣speak難道不覺得very internationalization嗎@亦谷咕以:hhhh 這樣say好好笑@我的愛豆怎麼這麼帥氣
  • 留學生中英文夾雜就是秀優越??其實英國人也愛用雙語夾雜表達
    大部分留學生並不是故意中英混雜地說話,而是因為有些詞可能國外留學時會經常用到,在國內反而很少用到(對應的中文),以至於在某個場景下,英語會比中文更快出現在腦中並脫口而出了。來源:知乎,用戶@ggevip再比如留學生口中經常出現的Pre,當你想把翻譯成中文時時會出現卡殼的......
  • 講話夾中夾英究竟為何 留學生表示很委屈
    「 真裝X!」今天快訊菌不是來火上澆油吐槽的,我們來聊聊這背後的科學道理:為什麼有人喜歡講話「中英夾雜」?事實上,講話中英夾雜不是個例。這種現象非常廣泛,例如講粵語的同學講著講著就會蹦出來幾句普通話、一些非洲人民買東西和聊天時很可能是用不一樣的語言……全世界的人都存在這個問題。在語言學上有個名詞叫「語碼轉換」或者「語碼混合」,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 中英文夾雜著說話是不是裝逼?
    中英文夾雜著說話是不是裝逼?(以下精選部分紙條)請叫我大師:身邊就有大段英文夾著一兩個中文詞的人,聽上去老高端了/微笑楓颯(Alex):當然不是啊,否則你告訴我像tailgate party 這樣的詞我要怎麼用中文說?車後擋板聚會?very creamy 要怎麼翻譯?很奶油?
  • 說話中英文夾雜真的會顯得人很高級麼?I don't understand……
    我只想說,我從你的身上看到了張全蛋~事先聲明,我並不是指只要在中英文夾雜就一定是裝B喲,像是DNA之類的專有名詞,假如你說「脫氧核糖核酸」人家才會當你裝逼嘞,除非你是謝耳朵我也不是講一說英文就是裝B喲,妹紙我也常蹦出but(巴特)、fashion(懷深)、interesting(一顆賽艇)等路人皆知的英文單詞,不過是為了大家的溝通更口語化,but!
  • 中文夾雜外文字母:好事,壞事?
    幾年前,人民日報高級記者傅振國在工作中發現了中英文夾雜的現象,並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他認為,目前的中英文夾雜亂象已經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只有中國知識界,特別是新聞出版界,以及各級政府和立法、執法部門對此達成共識,保持警醒,才能逐步消除中英文夾雜現象,保證漢語依法而來的規範使用權利。
  • 留學生成凡爾賽文學重災區,可我真的習慣了中英文混雜啊!
    尤其在回國後,講話中英文夾雜更是會被歸結於不好好說話,甚至裝逼,讓留學黨們不得不在每次開口前要麼深思熟慮地先把英文翻譯成中文,要麼就提前做好給對方認真解釋一番的準備。在最近熱播的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中,畢業於史丹福大學法律系的王驍,就因為說話中英文夾雜,以及濃濃的凡爾賽味兒,而被嘲上了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