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學術造假小學生」再被扒:擁有美國國籍,父母兩頭鑽空子?

2020-12-20 海盜君

文/海盜君

標題:涉嫌「學術造假小學生」再被扒:研究員父母赴美生子,有美國國籍

雲南昆明一個小學6年級學生涉嫌學術造假的事情,引發關注。這名小學生疑似把父母的研究成果,以自己的名義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並獲獎。這一事件被曝光之後,很快引起熱議。

昆明一個叫做陳靈石的小學生,以一篇「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的研究,成功摘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然而,這篇論文的含金量遭到很多業內學者的質疑。

一名網友哭著表示:如果是真的,我敬佩並且想哭,我本科兩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課題簡直撞人家小學生槍口上了,然而我兩個課題一直到順利結題都沒開展到動物實驗。

這名小學生之所以遭到質疑,是因為研究課題實在是太高大上了,並且實驗設備昂貴,一般的高校窮學生可負擔不起。不少人開始猜測,是不是男童的家長拿別人的研究成果給自己的孩子鍍金?

很快,男童的父母被扒出來。看到父母的身份,所有人都恍然大悟,原來他的父母都是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原來,是把父母的研究成果拿來給孩子參賽,獲得了獎項,以後就會拿到升學加分甚至保送。一個美籍華人網友更是扒出,男童父母遠赴美國生下的兒子,這個孩子是美國國籍。陳靈石的本名其實是叫Alex。

這名網友是一名美籍華人,他對於這一家的做法非常反感。

該網友分析這一家:鑽美國落地國籍的空子,生一個美國公民寶寶;鑽中國競賽的空子,給自己六年級的美國公民寶寶申請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的金獎。

隨後以此作為敲門磚,進入國內的重點中學,然後在他的同齡人在埋頭準備高考之際,他會以此獎項申請美國的大學,回到他的祖國——美國。

該網友表示:我所真正反感的是這一家子這樣做兩棲華人,兩頭通吃般地投機取巧,佔了美國赴美生子的便宜,又在國內鑽競賽的空子,將來陳靈石,啊不,Alex Chen小朋友又會來美國讀大學,並被當地以付出很大努力的學霸為名義報導。

該網友之所以選擇曝光,是因為他覺得:這樣的兩棲華人,以後會和他們這樣把大半輩子都貢獻在美國的老華人的子女搶名額,爭工作,搞不好還要吃福利呢!

這件事被曝光之後,很快引起熱議。當然我們不排除出現天才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不是天才,硬要塑造成天才,並享受這個名號帶給自己的紅利,那就別怨恨網友的氣憤了。

對於這件事,你有什麼想說的呢?

相關焦點

  • 「學術造假小學生」事件後續,當事人有美國國籍,更多大料被爆出
    雲南昆明的小學生陳靈石,以一篇「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的文章,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了三等獎。這研究水平真是非常高,不過卻引發了很多質疑聲,因為這實在不是一個小學生能做到的。隨著這件事情影響力的不斷發展,被網友們扒出來他的父母都是某研究所的教授,完全就是利用職務之便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按在了孩子身上
  • 小學生被指「學術造假」,為何父母難脫關係
    一邊是轟轟烈烈的「學術打假」,另一邊是父母牽涉其中的輿論熱點。一個小學生能完成這樣的課題嗎?究竟是醫學界的「天才」,還是一場典型的「學術造假」鬧劇?在網民的激烈討論中,一則官方聲明似乎給出了「答案」。事實上,父母將自己的學術成果安到孩子身上,助其發論文、參賽拿獎、升學加分的現象屢見不鮮。今年6月,曾引發社會關注的「西南交通大學取消一學生保研資格」的事件就是其中典型。
  • 昆明研究癌症獲獎小學生家長發致歉信,網友扒出了小孩的國籍
    前幾天,本頭條號報導了一遍《雲南小學生「癌症研究」獲全國大獎引質疑,究竟是神童出世,還是父母包辦鋪路?》同時他言下之意又表示,你們別再追究啦,這事給我家孩子造成了極大的精神壓力,你們寬容點吧。網友B:從小教孩子造假、虛榮、冒名就是健康的成長環境?短短一個「過度參與編撰過程」,就把學術造假,弄虛作假的帽子給摘得一乾二淨,滿篇的搪塞和推脫。既然你兒子從小就接觸相關知識,為什麼一開始還要去百度搜索,5天就寫出成果?
  • 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獲大獎,或涉嫌學術腐敗,按照這10點處理如何
    【小學生堪比博士生,研究癌症基因獲全國大獎,或涉嫌學術腐敗,如果按照這10點進行處理如何?】六年級小學生陳某某,中科院研究人員之子,短短的時間內,就拿下難度堪比博士生的課題——「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從而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
  • 論文造假要從小學生抓起
    公眾網議的矛頭不對準評委,卻刺向一個無辜的小學生,正義公理何在? 更有甚者,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肆無忌憚地對該小學生進行人肉搜索,進行毫無底線可言的刨根挖底。有的人從該小學生私人日記中,扒出他從對基因概念一無所知到對基因技術完全掌握僅用了4天時間的所謂真相;有的人進一步挖出其父母的身份,挖出其父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該獲獎成果與其父的成果高度重合的所謂內幕,云云。
  • 6年級小學生研究結腸癌獲獎,「後浪神童」美國出生
    ,還發表了論文,但是仔細一扒才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7月13號,一則「6年級小學生憑藉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獲獎」的消息登上熱搜,一個小學生,研究結腸癌,基因敲除,這些高大上的東西一個小學生就能研究,難道是天才兒童,就是傳說中的「神童」,要知道這樣的論文,在碩士,博士級別才能研究一二的東西,這個小學生竟然能研究出成果,並且還獲得了3等獎,但是他居然在研究前不知道基因是啥
  • 為了不輸在起跑線,學術造假都開始從娃娃抓起了,這也太拼命了!
    這段時間,橫空出世的中國「神童」真不少,不禁讓網友直呼,再過二十年,中國人包攬諾貝爾獎有望!中國物理天才尹希面對為什麼不回國,選擇加入美國國籍的問題,他說:「我很享受和同事合作的狀態,這裡有一流的物理學家,如果有不明白的事,走到隔壁辦公室討論就好了,這對科研來說尤為重要。」
  • 北大副校長涉嫌論文造假、中學生利用父母專利獲獎!這是怎麼了?
    中科協回應中學生疑用父母專利獲獎:已成立調查組7月22日,重慶中學生段某某連續3年在青創賽獲獎引發質疑。該專利的發明人段某凱、王某丹疑為段某某父母。有網友質疑,段某某以父母研究成果參賽獲獎。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回應稱,已就此事成立調查組。
  • 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陷入學術造假風波,主動辭去院長職務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李紅良辭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述職自稱「清清白白做人」》,大體意思如下:因為前年受到同一個學校同事的舉報,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陷入了學術造假風波,直到今年才開始陸續辭去多項行政職務,最新消息是,李紅良主動辭去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
  • 美國杜克大學生物學家涉嫌學術造假 校方或需賠償40億
    與此同時,校方也開始圍繞康德的「學術誠信」進行調查。結果明顯不能再糟:她的大量實驗數據無法被驗證,以至於過半學術著作都被學術期刊「表示關切」甚至直接撤稿。「幸運」的是,事態沒有繼續發展下去。杜克大學稱康德女士的離職是因為正常人事變動,全然未提堪稱巨大的學術汙點。
  • 美國學術造假進監獄,中國呢?
    美國負責調查NIH基金學術不端的科研誠信辦公室,更禁止他在未來三年接收聯邦基金資助。對於學術不端行為,美國《聯邦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政策》規定了三種行政處罰方式,其中最重的是終止資助、禁止申請國家課題項目。換言之,韓東杓所受懲處是研究誠信辦公室對普通造假騙資金行為所給予的最重處理。然而,事情還未結束。
  • 小學生在創新大賽中頻頻獲獎,是少年天才,還是學術造假?
    愛貝睿編輯說近日,網絡出現了不少「神童」,這是真·神童,還是學術造假?我就事件進行了深入了解,並與一些從事科研工作的家長交流看法。你又如何看待這些事件呢?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的觀點。學術造假,從小學生抓起?
  • 那個獲得全國獎項小學生的父親:搶奪論文?網友:中國學術環境這麼差...
    這名叫做陳某石的小學6年級學生因為涉嫌學術造假,並以此獲得全國獎項引發熱議。專家表示這個課題博士順利的話也要2年才能完成,實驗過程需要進行解剖、涉病毒操作,不少該領域的學生表示,其到畢業都沒資格展開動物實驗。 很快,陳某石的父母身份被扒,兩人都是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員,而陳某石獲獎的研究課題正是父母研究的方向。
  • 今日話題:美國學術造假坐牢,中國呢?
    美國負責調查NIH基金學術不端的科研誠信辦公室,更禁止他在未來三年接收聯邦基金資助。對於學術不端行為,美國《聯邦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政策》規定了三種行政處罰方式,其中最重的是終止資助、禁止申請國家課題項目。換言之,韓東杓所受懲處是研究誠信辦公室對普通造假騙資金行為所給予的最重處理。然而,事情還未結束。
  • 沒有美國的命,卻得了美國的病(二):學術造假
    講學術造假是美國病,有點冤枉了美國。學術造假美國有,歐洲有,日本有,哪裡都有,是個普遍現象。而論嚴重程度,科研工作者應該都心裡有數,中國比其他任何國家都病得嚴重。2017年4月,同在武漢大學基礎研究院工作的霍文哲校內舉報李紅良論文涉嫌造假並寫信給《自然-醫學》編輯,歷經9個月無果後,霍文哲以匿名形式通過媒體曝光舉報事件。自2018年1月18日開始,由饒毅等人主編的「知識分子」開始發表對李紅良的調查報導。由於彼時李紅良在學術界頗有地位,其學術論文隨後受到多方重新審查。
  • 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紛紛陷入涉嫌學術造假風波,這個網站這麼強?
    前段時間網上熱議的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曹雪濤院士涉嫌學術造假事件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其中被質疑的少部分論文給予了及時回應,大部分論文至今沒有任何消息。而緊隨南開大學之後,北京大學又被盯上了。網站上公開質疑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周德敏教授的6篇文章涉嫌學術造假。
  • 繼南開大學校長之後,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被質疑涉嫌學術造假
    前段時間,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因為被質疑涉嫌學術造假而被推至風口浪尖。質疑者通過將其發表的論文進行圖片比對,累計發現幾十篇存在問題,並提出質疑。其中部分文章已經獲得曹雪濤院士回應,然而還有部分文章截至目前沒有進行任何回應。
  • 學術造假——利字當頭換當頭一棒
    近些年,論文、學術、比賽「造假」一直備受爭議。科技部官網16日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不久前的11歲「神童」陳同學研究癌症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新聞,這可能就是學術造假從娃娃抓起的全國典型。
  • 六年級小學生獲國家級大獎引質疑 是學術不是「拼爹」
    日前,一則「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的新聞引發網友熱議。原因無他,正如題目所言,因為該名獲得者是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的一名六年級的小學生!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下。在陳同學的實驗記錄中,不斷提及到中科院的兩位老師「陳老師」「楊老師」,而且明確表示,兩位老師對自己的科研成果幫助很大,然而在一眾網友的扒皮下,二位老師的身份很快水落石出,原來,這二位老師不是別人,正是這位天才小學生的父母。陳勇彬和楊翠萍。至此,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不是科研,這不正是「拼爹」嗎?
  • 針對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涉嫌學術造假問題,中國工程院回應
    近日,因為涉嫌存在學術造假,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曹雪濤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而這一切的起因來自於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的Elisabeth Bik博士在PUBPEER網站上發布的一篇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