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聊新疆,就是不一樣。
駱駝近期準備和大家聊聊新疆的名人,今天讓我們從知名度最高的阿凡提開始。
阿凡提蓄著一嘴山羊鬍,鷹鉤鼻,頭纏色攔頭布,帶著小帽,騎著小毛驢的經典形象家喻戶曉;用他的聰明才智,幫助弱小,戲弄權貴的故事婦孺皆知。他是沒有登上廟堂的東方朔,他是沒有離開新疆的紀曉嵐,他是智慧和正義在人間的幽默化身。
但是對於他的來歷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就是有人知道,往往他們的意見也並不統一。
讓我們先從名字說起,阿凡提這三個字,有人認為來自突厥語「Efcndi」(意思是老師,有知識人的統稱),也有人認為他的名字是納斯爾.埃德.丁,這樣可以連讀為納斯爾丁或納斯列丁等。他在世界上最常見的名字有:土耳其的名字是霍加.納斯列丁,阿拉伯的名字是霍加.納斯列丁.阿凡提.朱哈,巴基斯坦的名字是毛拉.納斯爾丁,和我國新疆的阿凡提。
即使是在新疆的一地,不同民族稱呼也不盡相同,哈薩克族一般叫叫霍加納斯爾,柯爾克孜族則叫納斯爾丁.阿潘提,到了塔吉克族又被稱為阿方提,而納斯爾丁.阿凡提這個名字主要是維吾爾族在用,在漢族中流傳最廣的阿凡提三個字,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是一個簡稱。
至於他的形象,最早存在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的一家博物館裡,那裡保存有一張18世紀霍加.納斯列丁的畫像。留著長長的白鬍子,頭上戴著很大的伊斯蘭教傳傳統頭飾色攔,騎著一頭弱小的毛驢。在阿克謝希爾城還存有他的陵墓,墓碑上除了寫著他的名字和生卒年月,還寫著「他是一個十分善於雄辯、善於講故事、善於講笑話的人」。除了當地人,很多世界各地喜歡他的人,也會去專程祭拜他。
他的故事最早的記錄來源於10世紀的阿拉伯,那時巴格達的學者納迪姆編纂的《圖書目錄》中就有了《朱哈笑話集》,12世紀阿拉伯的馬尹丹尼,編譯的阿拉伯諺語中也開始出現朱哈的名字,13世紀身在土耳其的詩人傑拉列丁.魯米的詩歌裡,開時出現有關朱哈的名字,生活在10世紀的朱哈,和生活在13世紀的霍加的故事開始了融合,到十五世紀隨著伊斯蘭教,傳入我國新疆的喀什地區,又和本民族的一些經典故事再次融合,經過歲月的打磨,最終成為了我們熟知的阿凡提的故事。
1955年最早的阿凡提漢語版故事《納斯爾丁.阿凡提》,由李元玫翻譯在了《民間文學上》,阿凡提開始出現在了全中國人民的視野中,1958年,趙世傑編譯的《阿凡提的故事》開始把把口耳相傳的故事,變成了紙質版的文字, 「阿凡提」和他的故事開始風靡起來,1981年戈寶權的《阿凡提的故事》收錄故事393則,為當時最全的版本,隨後衍生出來的圖書不下三百部。
阿凡提的故事在1980年,分別以木偶動畫電影和古裝喜劇電影的形式走上螢屏,並通過一個個構思巧妙,妙趣橫生的故事,把詼諧機智的阿凡提,永遠的留在了一代人的心裡。
到了今天,關於阿凡提的來歷仍然眾說紛紜,但他的形象和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也必將還會一代代的傳頌下去。
今天就聊到這裡了,如果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想法,請留言給我。
新疆是個好地方,讓我們明天接著聽駱駝聊不一樣的新疆吧。 貪吃的駱駝
「萬象打卡」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