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聊新疆之「敦煌大盜」斯坦因和西域考古探險家斯坦因爵士 上

2020-12-19 貪吃的駱駝

駝聊新疆,就是不一樣。(敬請關注:貪吃的駱駝)

不是開始的開始

斯坦因這個名字我曾在餘秋雨老師的《道士塔》中錯過,後來因為生於新疆,離開後反而更想了解它,於是讀了一些書,慢慢知道了一些在那片土地上,留下過痕跡的人和事。

而了解越多,斯坦因這個名字出現的頻率越高,但最初的印象他只是一個盜竊我國文物,破壞歷史遺蹟的"敦煌大盜」,不過手頭的資料越多,看得越多,發現這位「身居帳篷而統領世界」的外國人,也並非一無是處。所以把他和新疆的羈絆,略說一二,既非為他平反,更非歌功頌德,只作為對一段歷史的摘錄,僅此而已。

斯坦因是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的簡稱,他於1862年11月26日,出生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是猶太人。他從小具有極高的語言天賦,如果按法蘭克偉大的國王查理曼大帝所說:」掌握一門新語言就等於擁有另一個靈魂。」那麼斯坦因的靈魂多的一隻手已經數不過來了。

匈牙利語和德語算是出生之日的母語,小學時他又學習了希臘語、拉丁語、法語和英語,梵語和波斯語在他21歲前就學會了,不過雖然他語言天賦過人,但他在中國漢語面前一直沒有什麼突破。(不知道為什麼,駱駝怎麼也驕傲不起來,畢竟人家21歲時就拿到了博士學位。)

斯坦因對於中國的了解,可能源自於他的中學時期。在這一時期,他接觸到了匈牙利地質研究所所長洛克齊,這位所長曾經去過古老的東方。

另一個故事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曾說過「我們的祖先來自亞洲」。據歷史學家考證,匈牙利人的祖先,確實曾在公元五、六世紀左右,由東方西遷至歐洲大陸。

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時期,在匈牙利國內曾經掀起過一場尋根熱潮,根在哪裡呢,根在東方。所以當時很多人不遠萬裡,前往神秘的東方來探尋祖源,當時最著名的要數科洛什·喬瑪·山多爾,他在隻身尋求祖源的過程中,曾經經由印度到達過西藏。然後餘生就沉浸在對西藏的研究中無法自拔。

世界上最早的《藏英辭典》和《(英文)藏語語法》就出自他的手,他本人也因為對藏學的深入研究,被視為這一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

18世紀匈牙利迫於壓力,和奧地利組成了奧匈奧匈二元帝國,不過匈牙利在這個帝國中的各種地位,和名字一樣靠後,事事都受到奧地利的掣肘。而到了19世紀的下半葉,匈牙利為了自身的利益考慮,決定藉由奧地利的東亞計劃,向東方開拓發展。

不過在愛國詩人阿拉尼·亞諾什(2019年6月3日,由我國天津外國語大學與匈牙利德布勒森夏季大學共建的阿拉尼·亞諾什中心正式揭牌)提議,塞切尼·貝拉伯爵的支持下,這次本該以經濟為目地的計劃轉向了科研。

塞切尼·貝拉伯爵的支持至關重要,因為他的影響在當時的匈牙利,不容小窺。他的爺爺是費倫茨·塞切尼伯爵,父親是「最偉大的匈牙利人」伊斯特萬·塞切尼。伊斯特萬·塞切尼自己出資籌建了匈牙利科學院,並積極復興匈牙利語,推動科學研究和社會進步,為匈牙利的復興做出了很大貢獻,他的頭像被印在了2008年匈牙利5000福林紙幣上,以示他對匈牙利的貢獻。

塞切尼·貝拉伯爵於1877年,親自組織了一支科學考察隊,對東亞各國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考察,當然中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站。伯爵的科考隊沿著長江,沿途考察了陝甘青川滇諸省,並去過莫高窟,回國後,塞切尼伯爵又自費組織編寫了厚達兩千餘頁的《塞切尼·貝拉東亞科考成果》三卷本。

而匈牙利地質研究所所長洛克齊,正是考察隊中的一員,斯坦因對於東方的認識就是從他這裡開始,在匈牙利科學院的亞洲藏中又得到了加強。

謝謝大家,今天就聊到這裡了,如果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想法,請留言給我,貪吃的駱駝。

新疆是個好地方,讓我們明天接著聽駱駝聊不一樣的新疆吧。

相關焦點

  • 被斯坦因盜掘的西域文物
    不過在他的三次探險考察中,其騙購巨量中國敦煌文物,盜掘新疆和田、尼雅、樓蘭遺址等惡劣行徑,已足以讓中國人觸目驚心,永世難忘。   擁有260多年歷史的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這家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珍品,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大英博物館有專門陳列中國文物的永久性展廳。
  • 那些被斯坦因盜掘的西域文物,你們想家了嗎?
    斯坦因本是匈牙利人,他是一個猶太人後裔,由於當時猶太人在歐洲人受欺負,於是他信了基督教,並考取了德國大學和匈牙利大學,後來斯坦因嚮往英國,就到英國的倫敦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學習。由於斯坦因迷戀上《大唐西域記》和《馬克波羅遊記》等古籍,所以在英國主攻東方語言學和考古學。
  • 斯坦因:文物大盜的坦率野心
    在印度平凡工作了10年後, 一系列關於新疆的考古發現震驚了西方學術界,在辦公室裡的斯坦因再也按捺不住了,他看到了一種出名的方式——發現未知的文明,而新疆正是一個圓夢的地方。於是,他開始奔向中國西部,開始了他毀譽參半的探險人生。
  • 那個發掘了敦煌千佛洞的斯坦因,在新疆發現了什麼?
    關於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新疆壁畫殘片,主要由斯坦因在1906至1908年間的第二次中亞探險時所獲。其中的一組壁畫殘片是來源於焉耆的錫格芯地面寺院的裝飾帶。是斯坦因直接從一禮拜窟裡獲取的,他還為此遺址以當地維吾爾語「Ming-oi」(千佛洞,明屋遺址)取名。其地點是在距離今日的克茲沙爾60公裡左右的村莊北面山脊上。
  • 斯坦因:文明與野蠻之間一線之隔,學者與掠奪者之間徘徊不定
    這極大激發了斯坦因西域考古熱情。1896年,瑞典的斯文-赫定又搶先一步進行西域探險,斯坦因終于于1898年向英印當局申請去新疆作「考古考察旅行」,經費高達6800盧比,一度受阻,但中途得到印度總督寇松支持,於1900年獲批准。
  • 如何看待偷經「大盜」斯坦因?
    作者梳理了絲路上從長安到撒馬爾罕的七座綠洲,以及那裡聚集了商人、使節、朝聖者和旅客的國際化氛圍。其中第六處便是中國的敦煌藏經洞。出賣經書的「王道士」和經書「大盜」斯坦因,在中國傳統的敘事裡,一直都是令人痛心和切齒的存在。但在韓森的敘述裡,她認為,應該儘量「避免用現代的標準來評判斯坦因」,她也觀察到,中國人對斯坦因的行為正在逐漸地「軟化」。
  • 英國的高等爵士、中國的盜墓賊,斯坦因如何盜掠上千件中國文物?
    在斯坦因15歲那年,他接觸了他今後一生為之奔走,卻讓中國文物流失海外的學科——東方學。他的第一位老師便是曾於1879年考察過敦煌千佛洞的匈牙利地質研究所所長洛克齊。斯坦因聽過洛克齊對中國的介紹之後,對於中國的新疆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為了更好地了解中亞,之後便又學習了梵語和波斯語。
  • 西域探險家眼中的哈密,西陲鎖鑰鎮咽喉,萬裡絕塞客心愁
    哈密自古都是進出新疆的東大門,而星星峽就屬於哈密,所以西域探險家們進出新疆東邊的必經之地,往小了說是星星峽,往大了說就是哈密,那麼他們當時眼中的哈密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普爾熱瓦爾斯基,是第一個行經哈密的西域探險家,他曾說哈密綠洲是「由幾條天山流下的溪水灌溉的土地」。
  • 30年時間,10萬頁檔案,他是中國研究斯坦因第一人
    美國學者珍妮特·米爾斯基(Jeannette Mirsky)撰寫的《考古探險家奧萊爾·斯坦因爵士傳》(Sir Aurel Stein: Archaeological Explorer),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於1977年出版的西方世界第一部斯坦因傳記。米爾斯基根據檔案資料將斯坦因的生平做了完整的交代,王冀青在大學時期就讀到了這本英文原著。
  • 新書|是考古探險家也是第一大盜!斯坦因100多年前是如何探尋樓蘭...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1900至1901年、1906至1908年、1913至1916年,英籍匈牙利人、20世紀上半葉享譽世界的考古探險家奧雷爾斯坦因(1862—1943),曾先後到我國新疆及河西地區進行探險考古,並先後出版了這三次探險考古報告:《古代和田——中國新疆考古發掘的詳細報告》《西域考古圖記》《亞洲腹地考古圖記》。
  • 斯坦因怎樣騙取了王道士的信任,盜走敦煌石窟的1萬多卷經書,500多...
    餘秋雨有一篇著名的散文《道士塔》,寫的是敦煌石窟的罪人王道士,他發現了藏經洞,卻因為不懂文物的價值,被西方探險家斯坦因竊取了大量的財物。令人扼腕嘆息。圖為王道士斯坦因究竟怎樣騙取了王道士的信任?他盜走了敦煌石窟的多少文化瑰寶?
  • 斯坦因與敦煌佛教繪畫
    一九OO年的一天,道士王圓在敦煌清理一處洞窟時,發現了隱藏千年的藏經洞。洞內堆滿魏晉至隋唐五代的文書和繪畫。令人痛心的是,藏經洞中的珍寶很快遭到劫掠。第一個到達藏經洞的外國人是英籍考古學家斯坦因,現藏倫敦的諸多敦煌文物,便系經斯坦因之手入藏。
  • 一幫中國農民,合夥編造梵文書籍,為啥能騙倒斯坦因與季羨林?
    斯坦因在西方學界的地位極高,被譽為「同代人中集學者、探險家、考古學家和地理學家於一身的最偉大的一位人物」;而在中國人眼中,因其先後多次掠走莫高窟中遺書、文物一萬多件,斯坦因又有著盜竊中國文物的「強盜」之名。在學術上,有著「強盜」之名的斯坦因,卻又是國際敦煌學研究的開山鼻祖之一,他的許多著作至今仍是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者的案邊必備之書。
  • 斯坦因在伊朗(上):涉險西亞考古的「空白」
    對於東西方的絲綢之路研究來說,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A.Stein,1862~1943)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名字。他出生在匈牙利,求學在德國,加入英國國籍,又長期在印度西北地區工作,因其在中國新疆和敦煌的探險考古而一舉成名,晚年他考察伊朗,最後病逝埋葬在阿富汗。
  • 斯坦因騙盜的眾多敦煌藝術珍品,終於開放高清大圖了
    大英博物館所藏敦煌文物多為20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的「哄騙」獲得,他兩次來到敦煌,獲取藏經洞文物共計萬餘件。目前在大英博物館網站搜索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可獲得14731條條目,斯坦因在中亞和中國新疆、敦煌等處獲取的文物在大英博物館均以「MAS」編號。
  • 悅讀|西域考古記(英)斯坦因
    西域考古記書店見到ta,勾起了某人對新疆的惦記,迫不及待就給抱回來了。可憐某人錢不少花幾分,每每總是落得幫書店清存貨的待遇——只怪自己選的書太冷門,總是沒得多一本未拆封的可選。尤其是新疆平叛,讀完心裡莫名衝動,一定要去看看曾紀澤、左宗棠死命保下來的新疆。至於無意中在書店角落裡發現的這本《西域考古記》,講述的是英國作者斯坦因於二十世紀初在新疆及周邊探險考古的經歷。當時的大背景是眾所周知的敦煌莫高窟的發現及文物流失、日俄歐美對西北的探險考古發掘及文物掠奪。讀書的過程中,敬佩作者的勇氣與執著。
  • 揭秘雙面斯坦因 是文物大盜還是考古專家?
    當然,斯氏自誇的三次探險考古活動中,其騙購巨量中國敦煌石室遺書,盜掘新疆和田、尼雅、樓蘭遺址等惡劣行徑,也讓中國人觸目驚心,永世難忘事業。斯坦因的第四次「中亞考察」始於1930年,他到新疆于闐、若羌等地挖掘古物,結果受到中國學術界、文化界的強烈反對,最終被中國政府驅逐出境。
  • 斯坦因帶去歐洲的敦煌藝術珍品,在大英博物館高清圖片庫重見天日
    目前在大英博物館網站搜索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可獲得14731條條目,斯坦因在中亞和中國新疆、敦煌等處獲取的文物在大英博物館均以「MAS」編號。澎湃新聞特選刊此次大英博物館公布的藏經洞文物的高清圖像,可以說,每一幅圖片都見證著一個巨大的屈辱。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五月二十六日。
  • 「敦煌大盜」伯希和與中國的微妙關係
    將一個學者推上某一領域至高無上的地位似乎不可能,但若是列舉一人來代表一個領域的成就,伯希和之於漢學、敦煌學,無異於愛因斯坦之於物理學。伯希和與中國的淵源肇始於一次由其本人倡導(在敦煌探險前他也曾到過中國),由法國公共教育部、金石和美文學科學院、科學院、自然史博物館等機構贊助和支持的中亞探險。
  •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探秘尼雅考古
    1900年,英籍探險家斯坦因第一次踏足尼雅,發現了這處沉睡在大漠深處千年的古城遺址。由於國家貧弱,無數珍貴的文物被斯坦因帶走。 1988年,一批考古工作者再一次來到尼雅,他們是改革開放後新疆首個對外合作文物考古項目——中日共同尼雅遺蹟學術考察隊的成員。在將近10年的考察中,考古學家們深入塔克拉瑪幹沙漠,發現了無數震驚世界的歷史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