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有一篇著名的散文《道士塔》,寫的是敦煌石窟的罪人王道士,他發現了藏經洞,卻因為不懂文物的價值,被西方探險家斯坦因竊取了大量的財物。令人扼腕嘆息。
圖為王道士
斯坦因究竟怎樣騙取了王道士的信任?他盜走了敦煌石窟的多少文化瑰寶?近日,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西域遊歷叢書》(共15冊),全面記述了斯坦因備受爭議的西域考古探險歷程。其中《斯坦因和王道士不為人知的故事》,詳細地講述了斯坦因盜寶的過程。
奧雷爾斯坦因(1862—1943),英國人,原籍匈牙利,20世紀上半葉享譽世界的考古探險家和東方學者。在英國和印度政府的支持下,先後三次到新疆及河西地區進行考古探險。根據其考古探險經過及成果,先後撰寫出版了《古代和田——中國新疆考古發掘的詳細報告》《西域考古圖記》《亞洲腹地考古圖記》等。
敦煌石窟的經卷引起斯坦因極大的欲望
1907 年 3月,斯坦因曾在敦煌縣城停留了一段時間,儘管「來去匆匆,但敦煌石窟的佛教造像和洞窟壁畫仍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們的藝術價值和考古學價值使我大為折服」。在那裡,他從一個被流放到敦煌的土耳其商人扎希德伯克那裡聽來一個重大傳聞,「莫高窟藏經洞裡偶然發現了大批古文寫卷」,「這批無價之寶據稱當時已由官府下令封存,由一個道士負責看管」。這激起了斯坦因極大的欲望,於是和蔣師爺一起「作了周密審慎的計劃,準備用最為妥善的辦法去獲取這些寫卷」。
不巧的是,這時王道士正好同他的兩個助手外出化緣去了,兩個月後才能回來。斯坦因感到這時將他的盜取計劃「付諸實施顯然是不明智的」。但蔣師爺還是從幫助看守道觀的那個年輕的唐古忒和尚那裡套出一些藏經洞的有關內情。年輕和尚還提到他外出化緣的師父從王道士手裡借了一個卷子。蔣師爺說服年輕和尚把卷子從師父房裡拿出來看看。「這是一個保存很好的卷本,直徑約 10 英寸,展開來的長度足有 15 碼。捲紙呈淡黃色,看上去很新,也很堅韌。」對這個卷子初步鑑定以後,斯坦因認為密室所藏寫卷主要應是佛經。在中國,書籍裝幀成冊多是宋以後的事,更早的多是卷子形式,因此「可以斷定它的時代應當是很久遠的」。這樣,扎希德伯克的傳聞得到了確證。
有一大批古代寫卷等待著去被發現的念頭,像一塊巨大的磁石一樣吸引著斯坦因。但他從當地得到可靠的消息,保護著這批珍寶的王道士是一個恪盡職守、非常用心的人。藏經洞所在的那個寺宇看上去有些破舊,但它仍是當地人朝拜的一個聖地, 容不得有任何的粗魯舉動。這使得斯坦因感到「有必要在開始時應採取審慎、緩慢的行動」。於是他開始和蔣師爺商量到時「如何逐漸博得敦煌當地人的好感,利用斯坦因的學者身份,使當地人對我的研究目的和方法不會提出什麼異議」。
王道士是個什麼樣的人?
1907年5 月 21 日,斯坦因重返敦煌石窟,準備將他早已擬好的計劃付諸實施。
令斯坦因滿意的是,這時莫高窟已過了朝聖的節日,除了王道士和他的兩個助手,以及一個身份卑賤又不懂漢文的喇嘛,「整個遺址別無他人,一片荒涼,仿佛是一個被人們忘卻了的地方」,有利於實行他的盜取計劃。
但是跟王道士見面後,斯坦因就感到他「是一個不好對付的人」,「他看上去有些古怪,見到生人非常害羞和緊張,但臉上卻不時流露出一絲狡猾機警的神情,令人難以捉摸」。斯坦因為了不使王道士看出他的真實意圖,採取了迂迴的戰術。
第二天,他先考察了幾個主要洞窟,並對一些壁畫拍照,「以此來掩飾此行的主要目的」。當他路過最北端的藏經洞入口時,看到洞口已被磚頭封閉了。這讓斯坦因感覺有些不安。斯坦因的第一步主要目標就是想看一下全部經卷的原始堆積、存放的情況。為了設法讓王道士同意他的請求,於是:「我特地派蔣師爺到他的住處同他進行交涉。儘管蔣師爺費盡心機,但談判的進展還是非常緩慢。在我們答應給王道士修繕廟宇進行捐助以後,他終於說出封堵密室入口的目的本是為了防範香客們的好奇心。最近幾年,每到朝拜的時候,前來朝拜的香客往往數以千計,把整個遺址擠得水洩不通。但是, 由於對我們心存疑忌,他始終不答應讓我們看一下全部經卷保存狀況的請求。他唯一應允的是讓我們看一看他手頭的幾份卷子, 而且還加上許多限制條件。」
不過蔣師爺急於拿到一兩個卷子的要求使王道士心煩,斯坦因擔心他的「全盤計劃一下子面臨告吹的危險」。
但是通過和王道士的接觸,斯坦因發現:「這位古怪的王道士是一個很複雜的人,虔誠、無知而又很執著。他使人不得不聯想到中國古代的那位克服千難萬苦赴印度取經的朝聖者。」 因為王道士是個虔誠的教徒,光用錢不能買通,這會傷害他的宗教感情,必須得投其所好。蔣師爺打聽出王道士最大的願望是修繕廟宇,幾年來,他將化緣得來的錢都用在重修洞窟了。斯坦因就提出要參觀王道士經手修繕的洞窟和塑像,這一招果然奏效,王道士欣然同意。他帶領斯坦因和蔣師爺穿過新修的廟宇前廊和高大的殿堂,欣賞了增補的泥像和壁畫。雖然比起其他舊有的塑像和壁畫粗俗遜色很多,不過王道士為此所付出的辛勤努力還是給斯坦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並產生了一絲感動。可惜這份感動並不足以阻止他的下一步計劃。
利用玄奘的故事博取王道士的信任
把王道士的底細摸清後,斯坦因知道他是一個虔誠、愚昧、迷信而又相當頑固的人。對於中國古代文化知之甚少,沒有必要去和他談論考古學的價值、談論利用第一手的材料進行史學和考古學研究的意義等,但是可以同他談論玄奘。他是王道士心目中的偶像,玄奘的經歷讓王道士感同身受,因此他很喜歡聽玄奘的故事。這樣,斯坦因開始利用玄奘的故事博取王道士的信任。
「於是,在周圍滿是佛教神像的氛圍裡,我開始向王道士談起我對玄奘的崇拜:我是如何沿著玄奘的足跡穿越人跡罕至的山嶺和沙漠,又是如何去追尋玄奘曾經到達和描述過的聖跡,等等。儘管我的漢語很差,但這是一個我所熟悉的演講題材,而且一旁往往還有蔣師爺適時的補充,所以我總是能把我所知的有關玄奘的可靠記載和他漫長旅途的風土人情描述得細緻入微。儘管王道士的眼光中還有一絲不自在,但我已從他發亮的眼神中捕捉到我所想要的東西,最終他露出了一種近乎入迷的表情。」
王道士聽著聽著漸漸入了迷,眼睛開始發亮。他熱情地帶領他們走到大殿外面一條新修的長廊上,向他們炫耀那些描繪玄奘西行景色的壁畫。其中一幅畫給斯坦因帶來了啟發:「畫面上,玄奘站在一處急流前,旁邊是他的忠實的坐騎,滿載著經卷。一隻巨大的烏龜正向他遊過來,準備馱他渡過這一劫。這裡所描繪的正是這位朝聖者滿載著 20 捆佛經準備從印度返回中國時的情形。擺在他前面的困難將是需要跨越千山萬水。這些都在他的遊記中作過描繪。」斯坦因希望王道士能夠理解這畫中的情節,讓他把這些古代經卷重又取回印度,這是命運的指引。他留下蔣師爺,讓他去催要王道士答應借的經卷。
到了深夜,蔣師爺悄悄走進斯坦因在莫高窟旁搭的帳篷,喜洋洋地抱著一小捆經卷,這是王道士答應給他們看的第一批經卷,是他藏在大黑袍子底下剛剛給蔣師爺送去的。
第二天一早,蔣師爺帶著激動和喜悅的心情過來告訴斯坦因,那是經玄奘親手翻譯的他從印度帶回的佛經,經卷邊上有玄奘的名字。斯坦因立刻感到他的好運氣來了!他們充分利用王道士的宗教迷信,將王道士無意中抽出的玄奘翻譯的經卷,說成是神的旨意。蔣師爺對王道士說,正是唐僧在天之靈將密室藏經託付給王道士,以等待唐僧的忠實信徒斯坦因從印度到來。王道士隨手拿出唐僧翻譯的經卷,正是上天催促他將密室藏經立即展示給斯坦因的表示。蔣師爺的一番鬼話,哄騙得王道士信以為真,他走到密室門口,開始拆除堵門的磚塊。幾個小時以後,斯坦因進入了他夢寐以求的藏經洞。
最後,斯坦因用了37個夜晚,在敦煌的這個洞窟,以4錠馬蹄銀為代價運走了1萬多卷經書寫本,500多幅繪畫,230多捆手稿,斯坦因將他在莫高窟的收穫全部放進帶來的空箱子裡,裝上五輛三駕馬車,悄悄地和王道士告別了。4個月以後斯坦因在安西,又收到了用四峰駱駝馱來的230多捆漢文和藏文的經卷,這都是在蔣師爺的幫助下王道士送給他的,而我們國家的文化瑰寶就這樣被斯坦因盜取了。
(燕都融媒體記者 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