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因怎樣騙取了王道士的信任,盜走敦煌石窟的1萬多卷經書,500多...

2020-12-11 燕趙都市報

餘秋雨有一篇著名的散文《道士塔》,寫的是敦煌石窟的罪人王道士,他發現了藏經洞,卻因為不懂文物的價值,被西方探險家斯坦因竊取了大量的財物。令人扼腕嘆息。

圖為王道士

斯坦因究竟怎樣騙取了王道士的信任?他盜走了敦煌石窟的多少文化瑰寶?近日,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西域遊歷叢書》(共15冊),全面記述了斯坦因備受爭議的西域考古探險歷程。其中《斯坦因和王道士不為人知的故事》,詳細地講述了斯坦因盜寶的過程。

奧雷爾斯坦因(1862—1943),英國人,原籍匈牙利,20世紀上半葉享譽世界的考古探險家和東方學者。在英國和印度政府的支持下,先後三次到新疆及河西地區進行考古探險。根據其考古探險經過及成果,先後撰寫出版了《古代和田——中國新疆考古發掘的詳細報告》《西域考古圖記》《亞洲腹地考古圖記》等。

敦煌石窟的經卷引起斯坦因極大的欲望

1907 年 3月,斯坦因曾在敦煌縣城停留了一段時間,儘管「來去匆匆,但敦煌石窟的佛教造像和洞窟壁畫仍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們的藝術價值和考古學價值使我大為折服」。在那裡,他從一個被流放到敦煌的土耳其商人扎希德伯克那裡聽來一個重大傳聞,「莫高窟藏經洞裡偶然發現了大批古文寫卷」,「這批無價之寶據稱當時已由官府下令封存,由一個道士負責看管」。這激起了斯坦因極大的欲望,於是和蔣師爺一起「作了周密審慎的計劃,準備用最為妥善的辦法去獲取這些寫卷」。

不巧的是,這時王道士正好同他的兩個助手外出化緣去了,兩個月後才能回來。斯坦因感到這時將他的盜取計劃「付諸實施顯然是不明智的」。但蔣師爺還是從幫助看守道觀的那個年輕的唐古忒和尚那裡套出一些藏經洞的有關內情。年輕和尚還提到他外出化緣的師父從王道士手裡借了一個卷子。蔣師爺說服年輕和尚把卷子從師父房裡拿出來看看。「這是一個保存很好的卷本,直徑約 10 英寸,展開來的長度足有 15 碼。捲紙呈淡黃色,看上去很新,也很堅韌。」對這個卷子初步鑑定以後,斯坦因認為密室所藏寫卷主要應是佛經。在中國,書籍裝幀成冊多是宋以後的事,更早的多是卷子形式,因此「可以斷定它的時代應當是很久遠的」。這樣,扎希德伯克的傳聞得到了確證。

有一大批古代寫卷等待著去被發現的念頭,像一塊巨大的磁石一樣吸引著斯坦因。但他從當地得到可靠的消息,保護著這批珍寶的王道士是一個恪盡職守、非常用心的人。藏經洞所在的那個寺宇看上去有些破舊,但它仍是當地人朝拜的一個聖地, 容不得有任何的粗魯舉動。這使得斯坦因感到「有必要在開始時應採取審慎、緩慢的行動」。於是他開始和蔣師爺商量到時「如何逐漸博得敦煌當地人的好感,利用斯坦因的學者身份,使當地人對我的研究目的和方法不會提出什麼異議」。

王道士是個什麼樣的人?

1907年5 月 21 日,斯坦因重返敦煌石窟,準備將他早已擬好的計劃付諸實施。

令斯坦因滿意的是,這時莫高窟已過了朝聖的節日,除了王道士和他的兩個助手,以及一個身份卑賤又不懂漢文的喇嘛,「整個遺址別無他人,一片荒涼,仿佛是一個被人們忘卻了的地方」,有利於實行他的盜取計劃。

但是跟王道士見面後,斯坦因就感到他「是一個不好對付的人」,「他看上去有些古怪,見到生人非常害羞和緊張,但臉上卻不時流露出一絲狡猾機警的神情,令人難以捉摸」。斯坦因為了不使王道士看出他的真實意圖,採取了迂迴的戰術。

第二天,他先考察了幾個主要洞窟,並對一些壁畫拍照,「以此來掩飾此行的主要目的」。當他路過最北端的藏經洞入口時,看到洞口已被磚頭封閉了。這讓斯坦因感覺有些不安。斯坦因的第一步主要目標就是想看一下全部經卷的原始堆積、存放的情況。為了設法讓王道士同意他的請求,於是:「我特地派蔣師爺到他的住處同他進行交涉。儘管蔣師爺費盡心機,但談判的進展還是非常緩慢。在我們答應給王道士修繕廟宇進行捐助以後,他終於說出封堵密室入口的目的本是為了防範香客們的好奇心。最近幾年,每到朝拜的時候,前來朝拜的香客往往數以千計,把整個遺址擠得水洩不通。但是, 由於對我們心存疑忌,他始終不答應讓我們看一下全部經卷保存狀況的請求。他唯一應允的是讓我們看一看他手頭的幾份卷子, 而且還加上許多限制條件。」

不過蔣師爺急於拿到一兩個卷子的要求使王道士心煩,斯坦因擔心他的「全盤計劃一下子面臨告吹的危險」。

但是通過和王道士的接觸,斯坦因發現:「這位古怪的王道士是一個很複雜的人,虔誠、無知而又很執著。他使人不得不聯想到中國古代的那位克服千難萬苦赴印度取經的朝聖者。」 因為王道士是個虔誠的教徒,光用錢不能買通,這會傷害他的宗教感情,必須得投其所好。蔣師爺打聽出王道士最大的願望是修繕廟宇,幾年來,他將化緣得來的錢都用在重修洞窟了。斯坦因就提出要參觀王道士經手修繕的洞窟和塑像,這一招果然奏效,王道士欣然同意。他帶領斯坦因和蔣師爺穿過新修的廟宇前廊和高大的殿堂,欣賞了增補的泥像和壁畫。雖然比起其他舊有的塑像和壁畫粗俗遜色很多,不過王道士為此所付出的辛勤努力還是給斯坦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並產生了一絲感動。可惜這份感動並不足以阻止他的下一步計劃。

利用玄奘的故事博取王道士的信任

把王道士的底細摸清後,斯坦因知道他是一個虔誠、愚昧、迷信而又相當頑固的人。對於中國古代文化知之甚少,沒有必要去和他談論考古學的價值、談論利用第一手的材料進行史學和考古學研究的意義等,但是可以同他談論玄奘。他是王道士心目中的偶像,玄奘的經歷讓王道士感同身受,因此他很喜歡聽玄奘的故事。這樣,斯坦因開始利用玄奘的故事博取王道士的信任。

「於是,在周圍滿是佛教神像的氛圍裡,我開始向王道士談起我對玄奘的崇拜:我是如何沿著玄奘的足跡穿越人跡罕至的山嶺和沙漠,又是如何去追尋玄奘曾經到達和描述過的聖跡,等等。儘管我的漢語很差,但這是一個我所熟悉的演講題材,而且一旁往往還有蔣師爺適時的補充,所以我總是能把我所知的有關玄奘的可靠記載和他漫長旅途的風土人情描述得細緻入微。儘管王道士的眼光中還有一絲不自在,但我已從他發亮的眼神中捕捉到我所想要的東西,最終他露出了一種近乎入迷的表情。」

王道士聽著聽著漸漸入了迷,眼睛開始發亮。他熱情地帶領他們走到大殿外面一條新修的長廊上,向他們炫耀那些描繪玄奘西行景色的壁畫。其中一幅畫給斯坦因帶來了啟發:「畫面上,玄奘站在一處急流前,旁邊是他的忠實的坐騎,滿載著經卷。一隻巨大的烏龜正向他遊過來,準備馱他渡過這一劫。這裡所描繪的正是這位朝聖者滿載著 20 捆佛經準備從印度返回中國時的情形。擺在他前面的困難將是需要跨越千山萬水。這些都在他的遊記中作過描繪。」斯坦因希望王道士能夠理解這畫中的情節,讓他把這些古代經卷重又取回印度,這是命運的指引。他留下蔣師爺,讓他去催要王道士答應借的經卷。

到了深夜,蔣師爺悄悄走進斯坦因在莫高窟旁搭的帳篷,喜洋洋地抱著一小捆經卷,這是王道士答應給他們看的第一批經卷,是他藏在大黑袍子底下剛剛給蔣師爺送去的。

第二天一早,蔣師爺帶著激動和喜悅的心情過來告訴斯坦因,那是經玄奘親手翻譯的他從印度帶回的佛經,經卷邊上有玄奘的名字。斯坦因立刻感到他的好運氣來了!他們充分利用王道士的宗教迷信,將王道士無意中抽出的玄奘翻譯的經卷,說成是神的旨意。蔣師爺對王道士說,正是唐僧在天之靈將密室藏經託付給王道士,以等待唐僧的忠實信徒斯坦因從印度到來。王道士隨手拿出唐僧翻譯的經卷,正是上天催促他將密室藏經立即展示給斯坦因的表示。蔣師爺的一番鬼話,哄騙得王道士信以為真,他走到密室門口,開始拆除堵門的磚塊。幾個小時以後,斯坦因進入了他夢寐以求的藏經洞。

最後,斯坦因用了37個夜晚,在敦煌的這個洞窟,以4錠馬蹄銀為代價運走了1萬多卷經書寫本,500多幅繪畫,230多捆手稿,斯坦因將他在莫高窟的收穫全部放進帶來的空箱子裡,裝上五輛三駕馬車,悄悄地和王道士告別了。4個月以後斯坦因在安西,又收到了用四峰駱駝馱來的230多捆漢文和藏文的經卷,這都是在蔣師爺的幫助下王道士送給他的,而我們國家的文化瑰寶就這樣被斯坦因盜取了。

(燕都融媒體記者 宋燕)

相關焦點

  • 如何看待偷經「大盜」斯坦因?
    其中第六處便是中國的敦煌藏經洞。出賣經書的「王道士」和經書「大盜」斯坦因,在中國傳統的敘事裡,一直都是令人痛心和切齒的存在。但在韓森的敘述裡,她認為,應該儘量「避免用現代的標準來評判斯坦因」,她也觀察到,中國人對斯坦因的行為正在逐漸地「軟化」。
  • 小朱說書|哭泣的敦煌,貪婪的斯坦因,藏經洞千古浩劫
    整個遺址別無他人,敦煌莫高窟一片荒涼,仿佛是一個被人們忘卻了的地方。斯坦因準備實施早已擬好的盜取計劃。......今天我們追溯歷史真相,斯坦因如何一步步騙取王道士的信任,盜取敦煌莫高窟萬卷經書無價之寶?
  • 敦煌守護神!父女兩代人紮根西北大漠,守護千年藝術
    ▲王圓籙-斯坦因攝-1907年王圓籙挑出一些佛經寫卷和絹畫,送給附近的官紳和士大夫們,但沒有人對這些經書感興趣。藏經洞裡的這一堆殘書故紙沒有給王道士帶來什麼好運。不僅如此,藩臺政府還責令王道士對其代為看管,而一分錢也不給。
  • 敦煌莫高窟,你所不了解的一段悲慘歷史內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屬於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也俗稱為「千佛洞」。它的歷史可追述至前秦時期,歷經一千多年的興建,兩千年的歷史傳承。使得莫高窟成為世界上所存在的規模最為宏大,內容最為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
  • 從五次歷劫,到數字敦煌
    1907年3月21日,斯坦因首次來到敦煌,先在敦煌附近的長城沿線掘得大量漢簡。當他聽說敦煌莫高窟發現了一批古文獻時,就迫不及待地趕到敦煌。斯坦因利用王道士的無知與對宗教信仰的感情,廉價騙購藏經洞出土敦煌寫本24箱、絹畫和絲織品等5箱,隨後又從王道士手中得到了230捆手稿3000多卷寫本,一併運到倫敦,入藏大英博物館。
  • 攝影 | 伯希和:1908年的敦煌石窟
    有一張伯希和盜竊藏經洞遺書的自拍照:他蹲在洞窟裡,面對堆積如山的經卷,正在蠟燭下一件件、一頁頁地翻檢……他在藏經洞裡待了3周,"不單接觸了每一份文稿,而且還翻閱了每一張紙片"。他純熟的漢語基礎和中國歷史知識,使他選走藏經洞裡的全部精華。所以,他盜走的經卷是最有價值的。比如有關道教經典的卷子幾乎全被伯希和盜走了,大約有六七十件全部收藏在巴黎。敦煌遺書最大的價值是保存了許多古代學說,保存了古注。
  • 伯希和:1908年的敦煌石窟
    有一張伯希和盜竊藏經洞遺書的自拍照:他蹲在洞窟裡,面對堆積如山的經卷,正在蠟燭下一件件、一頁頁地翻檢……他在藏經洞裡待了3周,"不單接觸了每一份文稿,而且還翻閱了每一張紙片"。他純熟的漢語基礎和中國歷史知識,使他選走藏經洞裡的全部精華。所以,他盜走的經卷是最有價值的。比如有關道教經典的卷子幾乎全被伯希和盜走了,大約有六七十件全部收藏在巴黎。敦煌遺書最大的價值是保存了許多古代學說,保存了古注。
  • 一百多年前伯希和敦煌「劫經」,是強盜行為還是學術研究?
    法國的漢學研究水平很高,在百餘年間,法國學者對敦煌和絲路研究的成果甚豐,始終居歐美之首位。伯希和,法國探險家、語史學家、東方學家和漢學家,1908年他抵達敦煌。不像斯坦因那樣,帶有明顯的掠奪性質,他一口流利的漢語,很快得到了王道士的信任。
  • 大漠盡頭的敦煌守護人
    為了在伊斯蘭教勢力入侵後還能保存佛教文化,當地僧人將經書藏進莫高窟,並將這裡封存起來。莫高窟從此沉睡了將近900年。直到一個叫做王道士的歷史人物,開啟了敦煌劫難的故事篇章。1900年5月26日,中國甘肅敦煌莫高窟藏經洞被發現。
  • 斯坦因與敦煌佛教繪畫
    敦煌藏經洞和擺在洞窟甬道上的經卷-斯坦因攝-1907年 大英博物館很少展出的藏品中,有一批來自中國甘肅敦煌的唐五代佛教繪畫。二十世紀初,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公元一八六二~一九四三年)在中亞探險時曾收集大批文物,這些佛教繪畫即為其中一部分。
  • 那些被斯坦因盜掘的西域文物,你們想家了嗎?
    說到英國對中國的「文化掠奪」,不得不提一個曾經從中國盜取騙取大量文物的人,此人就是斯坦因,一度被人標榜為「考古學家」「文物專家」,他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竊賊和騙子。該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各個藝術類別,遠古石器、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卷、唐宋書畫、明清瓷器等標誌著中國歷史上各個時代藝術巔峰的國寶。然而,這僅僅是該館收藏的兩萬三千件中國歷代稀世珍寶中的一小部分,另外的9/10都存放在藏室中,其中就包括斯坦因在中國盜掘的大部分文物,除非得到特別許可,一般遊客是無緣謀面的。 歌德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敦煌莫高窟文物流失的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他在清理洞窟裡的荒沙時發現了藏經洞,發掘出許許多多經卷文物,莫高窟由此而引起世界關注。因為條件艱苦,他四處奔波,省吃儉用,用於清理洞窟。僅僅清理第16窟的淤沙就花費了兩年的時間。清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這一天,王圓籙揭開了藏經洞這個秘密。
  • 一幫中國農民,合夥編造梵文書籍,為啥能騙倒斯坦因與季羨林?
    中國文盲偽造印度古書,騙倒多國專家,國學大師季羨林也中招!一幫中國農民,合夥編造梵文書籍,為啥能騙倒斯坦因與季羨林?1/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世界考古界,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下文簡稱斯坦因)是個令人矚目的矛盾人物。
  • 被斯坦因盜掘的西域文物
    該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各個藝術類別,遠古石器、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卷、唐宋書畫、明清瓷器等標誌著中國歷史上各個時代藝術巔峰的國寶。然而,這僅僅是該館收藏的兩萬三千件中國歷代稀世珍寶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藏室中,其中就包括斯坦因在中國盜掘的大部分文物,除非得到特別許可,一般遊客是無緣謀面的。   歌德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敦煌,一座走向消亡的城市
    裡面存放著從4世紀到11世紀的歷代文書和紙畫、絹畫、刺繡等文物5萬多件,後來經他之手,上萬件流失海外。 他不知道,英國人斯坦因謊稱自己是印度人,騙王道士為了把玄奘當年取得的真經,重新帶回印度發展。
  • 尋找敦煌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1908年2月,法國探險家伯希和用500兩銀子從王道士那裡換取了大約7000件文物,其中包括200多件繪畫品,於1909年11月運達巴黎。寫卷部分入藏法國國家圖書館,藝術品部分最初入藏羅浮宮美術館,後來陸續收藏進吉美博物館。
  • 斯坦因:文明與野蠻之間一線之隔,學者與掠奪者之間徘徊不定
    斯坦因的掠奪性發掘,是對中國和東方文化的巨大損失。尼雅古城遺址:與樓蘭齊名,漢代絲綢之路重鎮,有」東方龐貝「之稱離開丹丹烏裡克,他又奔向尼雅古城遺址(今新疆民豐縣),隨即得到兩塊佉盧文木簡。他眼前一亮,隨即展開發掘,又發現100多塊木簡。
  • 斯坦因口述:我是如何獲得藏經洞文物的
    據稱打開密室時,裡面塞滿了用漢文書寫的、但是讀不通的大量經卷,其數量之多,據說可以裝滿幾輛馬車。石室發現經卷的消息傳到了距敦煌很遠的蘭州,當地長官曾命令送些樣本去。
  • 伯希和在敦煌:以「開車的速度」每小時翻100冊寫卷
    瓦揚記述道:「穆斯林從未到過這裡,虔誠的佛教徒在這片四十多米高的山崖上開鑿佛窟,窟內壁畫未遭到破壞。」直到當時,還沒有人對這些石窟進行過「認真」研究,包括先前來過的斯坦因。伯希和馬上開始工作,瓦揚負責繪製地圖,努埃特拍攝照片。伯希和給洞窟編了號,共有182個值得研究。隨後,伯希和列出清單,對千佛洞進行系統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