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朱說書|哭泣的敦煌,貪婪的斯坦因,藏經洞千古浩劫

2020-12-11 松蘭書社

整個遺址別無他人,

敦煌莫高窟一片荒涼,

仿佛是一個被人們忘卻了的地方。

斯坦因準備實施早已擬好的盜取計劃。

......

蘭秋香風遠,松寒不改容,

這裡是「松蘭書社」。

我是你的好朋友小朱,

給您推薦幾本好書,

聊聊中西方文化藝術珍藏。

今天我們追溯歷史真相,

斯坦因如何一步步騙取王道士的信任,

盜取敦煌莫高窟萬卷經書無價之寶?

敦煌古代工匠研究 馬德 著

本期推薦:《敦煌古代工匠研究》馬德著,文物出版社

推薦理由:敦煌工匠是敦煌歷史的創造者,同時,敦煌工匠又是敦煌歷史的縮影。《敦煌古代工匠研究》將敦煌工匠置於古代社會的大背景下,就敦煌工匠的特色等問題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同時,通過對敦煌歷代工匠藝術活動、社會地位等一系列的考察和對他們的作品分析,探討了普通工匠與藝術大師的關係!通過研究敦煌古代工匠,向世人介紹敦煌歷史文化的創造者的情況,展示中華民族的創造與奉獻精神。

馬德,甘肅會寧人。歷史學博士,敦煌研究院研究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敦煌遺書資料庫建設」首席專家;兼任蘭州大學敦煌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導師,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等。1978年起從事敦煌歷史文化研究工作至今,出版專著《敦煌莫高窟史研究》《中古敦煌佛教社會化論略》等10部,發表論文《敦煌工匠與敦煌石窟營造》等150餘篇;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重大項目1項、參與完成國家重大項目5項。

小朱說書上期推薦:

《敦煌藝術中的人與自然》胡同慶著,文物出版社

閱讀是終身習慣,

分享讓生活更快樂,

藝術與智慧值得永久珍藏。

「小朱說書」與您相約~

【小提示】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僅為配圖表達。如有問題,請聯繫【松蘭小學士】說明,萬分感謝。轉載文章需經【松蘭書社】授權。

相關焦點

  • 斯坦因與敦煌佛教繪畫
    一九OO年的一天,道士王圓在敦煌清理一處洞窟時,發現了隱藏千年的藏經洞。洞內堆滿魏晉至隋唐五代的文書和繪畫。令人痛心的是,藏經洞中的珍寶很快遭到劫掠。第一個到達藏經洞的外國人是英籍考古學家斯坦因,現藏倫敦的諸多敦煌文物,便系經斯坦因之手入藏。
  • 斯坦因騙盜的眾多敦煌藝術珍品,終於開放高清大圖了
    大英博物館所藏敦煌文物多為20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的「哄騙」獲得,他兩次來到敦煌,獲取藏經洞文物共計萬餘件。目前在大英博物館網站搜索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可獲得14731條條目,斯坦因在中亞和中國新疆、敦煌等處獲取的文物在大英博物館均以「MAS」編號。
  • 斯坦因帶去歐洲的敦煌藝術珍品,在大英博物館高清圖片庫重見天日
    大英博物館目前尚處於關閉狀態,但其網上項目則不斷推出,包括近日新開放的下載190萬張文物高清圖像,而其中就包括眾多敦煌文物。大英博物館所藏敦煌文物多為20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的「哄騙」獲得,他兩次來到敦煌,獲取藏經洞文物共計萬餘件。
  • 斯坦因怎樣騙取了王道士的信任,盜走敦煌石窟的1萬多卷經書,500多...
    餘秋雨有一篇著名的散文《道士塔》,寫的是敦煌石窟的罪人王道士,他發現了藏經洞,卻因為不懂文物的價值,被西方探險家斯坦因竊取了大量的財物。令人扼腕嘆息。圖為王道士斯坦因究竟怎樣騙取了王道士的信任?他盜走了敦煌石窟的多少文化瑰寶?
  • 敦煌藏經洞出土的最古老圍棋棋經
    當人們追溯這些圍棋子的來源時,又發現了一份敦煌藏經洞出土的珍貴文獻,而考證的對象則是深藏在異國的中國最古老《碁經》(碁通「棋」)。 ……敦煌郡貢棋子廿具」。敦博58號-敦煌市博物館藏-《地誌殘卷》卷首部分(魏建鵬 供圖) 又據《唐地誌》(天寶初年(公元742年)的寫本,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現存敦煌市博物館)記載:「
  • 如何看待偷經「大盜」斯坦因?
    其中第六處便是中國的敦煌藏經洞。出賣經書的「王道士」和經書「大盜」斯坦因,在中國傳統的敘事裡,一直都是令人痛心和切齒的存在。但在韓森的敘述裡,她認為,應該儘量「避免用現代的標準來評判斯坦因」,她也觀察到,中國人對斯坦因的行為正在逐漸地「軟化」。
  • 30年時間,10萬頁檔案,他是中國研究斯坦因第一人
    他白天抄寫,晚上翻譯,逐漸積累了10萬頁原始檔案,包括斯坦因的日記、帳本等手稿。作為研究成果,他整理出版了《國寶流散:藏經洞紀事》《斯坦因第四次中國考古日記考釋:英國牛津大學藏斯坦因第四次中亞考察旅行日記手稿整理研究報告》與《斯坦因與日本敦煌學:英國牛津大學藏斯坦因考古檔案日本敦煌學史文獻研究》。
  • 一幫中國農民,合夥編造梵文書籍,為啥能騙倒斯坦因與季羨林?
    斯坦因剛到敦煌時,從商人薩希伯克處首次聽說了莫高窟發現藏經洞的消息,他就匆匆忙忙地訪問了一次莫高窟。當時,執掌藏經洞門鎖鑰匙的道士王圓篆外出不在,斯坦因從另一年輕和尚處看到了一件寫本佛經,引起他的極大興趣,決定對這裡的寫本進行系統調查,於是在考察完敦煌周圍史跡後,再次來莫高窟。
  • 被斯坦因盜掘的西域文物
    因此,他越過帕米爾高原和喀喇崑崙要隘進一步研究希臘藝術,喚醒了沉睡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文化寶庫,第一個接觸到延伸進入大沙漠的漢長城,首先叩開敦煌莫高窟藏經洞。諸多舉措,震驚世界。   斯坦因把一生中最好的年華都花在了亞洲腹地的探險考古活動。
  • 斯坦因口述:我是如何獲得藏經洞文物的
    匈牙利裔英國人斯坦因 扎希德伯克是一個精明能幹的土耳其(Turki)商人,他當時被從新疆驅逐到了敦煌地區,成為當地一小群穆斯林商人的頭目。
  • 敦煌藏經洞流失文物以數位化方式加速回歸
    新華社蘭州11月7日電(記者張玉潔)流失海外的敦煌藏經洞文物正在通過數位化方式加速回歸,首個由中方主導的數位化回歸項目正在籌備之中。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羅華慶在11月7日於敦煌莫高窟舉辦的「紀念藏經洞發現12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介紹,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敦煌研究院計劃開展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數位化回歸項目。這一項目將通過國際合作,系統調查整理海外收藏的藏經洞文物。在對文物數位化採集的基礎上,建設敦煌藏經洞文物資料庫,在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前提下實現資源全球共享。敦煌研究院在文物數位化方面已有30餘年的經驗。
  • 敦煌藏經洞:古代學術的海洋 - 東方網-文化新聞
    今年6月是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100周年。莫高窟藏經洞發現的意義在於:打開了豐富多採的敦煌文化的視窗、促進了敦煌學的誕生、為中華古代文化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中西方之間架起了一座學術研究的新通道。曠世寶藏無與倫比河西走廊西端,甘肅省敦煌縣(今為敦煌市)東南25公裡的莫高窟第16號窟北壁後面,隱藏著一座封閉千年的暗窟。
  • 敦煌藏經洞流失海外文物數位化 「歸期」可盼
    中新社敦煌8月23日電 (記者 馮志軍)今年是敦煌藏經洞被發現120周年,當時出土的6萬餘件文物中有三分之二被保存於十多個國家的數十家博物館中。為讓流散於世界各地的敦煌學文獻較完整地被全球共享,敦煌研究院今年發起了「數字敦煌——藏經洞文物項目」。
  • 對話|方廣錩:為什麼主張敦煌遺書「廢棄說」
    敦煌莫高窟敦煌藏經洞澎湃新聞:本書的《敦煌遺書與敦煌藏經洞》論述了敦煌遺書的研究價值,對敦煌藏經洞的封閉原因,您主張「廢棄說」,認為藏經洞所藏是當時廢棄的經卷。方廣錩:最早提出「廢棄說」的是斯坦因。1900年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後,肯定做了翻撿,但藏經洞內文物基本保存。1907年斯坦因進入藏經洞時所看到的,應該與藏經洞剛發現時的原狀相差不大。當時給他的感覺,這是一批神聖的廢棄物。這句話寫在他的著作中。所以斯坦因最早提出「廢棄說」。後來伯希和進洞,考察後提出 「避難說」。認為這些文物因躲避西夏進犯而藏匿。
  • 敦煌遺書驚現第二件南朝寫經,1500年前它如何從南方抵達藏經洞
    敦煌寫經中的漢文寫本多為捲軸,這是紙張發明後到印刷書籍誕生之前一直沿用的方式。當年,法國漢學家伯希和進入藏經洞,第一次見到三面牆上都堆滿一人多高的書卷,每面牆都有兩三層卷子,驚呆了。而敦煌地處西北,當時屬於北朝,敦煌在北魏統治下實有93年(442-534)。所以,目前現存南北朝寫卷中若有題記者,幾乎都是北朝紀年,有南朝紀年款自然是寶中之寶了。依據題記,本卷寫經寫於南梁。南朝的寫經,竟然保存在敦煌藏經洞,真可謂是異數。
  • 敦煌莫高窟文物流失的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他在清理洞窟裡的荒沙時發現了藏經洞,發掘出許許多多經卷文物,莫高窟由此而引起世界關注。因為條件艱苦,他四處奔波,省吃儉用,用於清理洞窟。僅僅清理第16窟的淤沙就花費了兩年的時間。清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這一天,王圓籙揭開了藏經洞這個秘密。
  • 從五次歷劫,到數字敦煌
    第一批到達敦煌的外國盜寶者是英國的探險家斯坦因。1907年3月21日,斯坦因首次來到敦煌,先在敦煌附近的長城沿線掘得大量漢簡。當他聽說敦煌莫高窟發現了一批古文獻時,就迫不及待地趕到敦煌。斯坦因利用王道士的無知與對宗教信仰的感情,廉價騙購藏經洞出土敦煌寫本24箱、絹畫和絲織品等5箱,隨後又從王道士手中得到了230捆手稿3000多卷寫本,一併運到倫敦,入藏大英博物館。
  • 那些被斯坦因盜掘的西域文物,你們想家了嗎?
    斯坦因本是匈牙利人,他是一個猶太人後裔,由於當時猶太人在歐洲人受欺負,於是他信了基督教,並考取了德國大學和匈牙利大學,後來斯坦因嚮往英國,就到英國的倫敦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學習。由於斯坦因迷戀上《大唐西域記》和《馬克波羅遊記》等古籍,所以在英國主攻東方語言學和考古學。
  • 行遠至深 敦煌不孤——紀念藏經洞發現120周年學術研討會綜述
    行遠至深 敦煌不孤——紀念藏經洞發現120周年學術研討會綜述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 蘇家英11月7日舉辦的2020敦煌論壇——紀念藏經洞發現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與往年有些不同。浙江大學教授張湧泉以《敦煌藏經洞之謎發覆》為題,探尋三界寺僧人道真與藏經洞封閉之間的關係。藏經洞的封閉時間在11世紀初,其封閉原因至今是謎,眾說紛紜。後來施萍婷、榮新江等專家學者提出藏經洞文獻應與道真修復佛經有關。通過大量普查業已刊布的敦煌文獻,張湧泉和他的學術團隊猜想,藏經洞的封閉,與道真去世和他主持的修復工作結束有關。驗證猜想需要幾個步驟。
  • 敦煌守護神!父女兩代人紮根西北大漠,守護千年藝術
    ——國學大師陳寅恪 敦煌●遺恨當朔風和黃沙蝕盡最後一絲榮光,敦煌也無法跳出盛極而衰的宿命,漸漸被遺忘。直到公元1900年,道士王圓籙在莫高窟發現了藏經洞。▲王圓籙-斯坦因攝-1907年王圓籙挑出一些佛經寫卷和絹畫,送給附近的官紳和士大夫們,但沒有人對這些經書感興趣。藏經洞裡的這一堆殘書故紙沒有給王道士帶來什麼好運。不僅如此,藩臺政府還責令王道士對其代為看管,而一分錢也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