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之二十五(2)
25.想克服負擔過重現象,就得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
在《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的第二十五建議中,主要闡述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讓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二是什麼時候寫家庭作業。
這兩個方面看似矛盾的,單看要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讓人認為家庭作業就得少布置、不布置。其實不然。
上一篇文章,我主要結合蘇霍姆林斯基所建議的內容,並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歷、經驗,談了關於「自由支配的時間」的相關問題。
其實在我的教學實踐中,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的習慣,都是由學生督促我才得以形成的。因為別的老師都是天天布置家庭作業,學生形成了寫家庭作業的習慣,遇到了我這個不怎麼布置家庭作業的老師,學生倒是不習慣了,很多次學生以不同的方式提醒我布置家庭作業。
不怎麼布置家庭作業,一是因為學生對於當天的知識大都已經掌握得很好了,我只是安排那些掌握得不好學生,做些必要的練習;二就是想給學生一些自由支配的時間,我不想像其他老師一樣,想方設法地把學生的課餘時間完全擠佔,讓學生沒有了一點自由。
勞逸結合才是最好的教育,我始終堅持少布置家庭作業或不布置家庭作業的原則,讓學生玩得盡興,學得投入。比如課間,我會看學生玩遊戲,或和學生一起玩一些我會的遊戲,課堂上則對每一個學生嚴格要求。所以課堂學生是「怕」我的,而課下又很願意和我親近。
對於家庭作業和自由支配時間的關係,我認為是不矛盾,而卻是相輔相成的。只要善於安排,就能達到,玩得好、學得好。
現在就來說說家庭作業什麼時候完成好。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把家庭作業放在放學之後完成,因為幾乎所有的老師都安排、所有的家長都督促學生,放學回到家之後先完成作業——吃晚飯前寫不好,晚飯後繼續寫,寫完之後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這樣做的效果怎麼樣,就是導致很多學生討厭寫作業、討厭學習。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連續性的學習,學生的身體和精神得不到緩解、歇息,使他們每天的學習、寫作業都處於疲勞的狀態。
蘇霍姆林斯基說,他們花了多年的時間向家長解釋:讓孩子早睡早起,把緊張的腦力勞動安排在他起床後的前8個到10個小時的時間裡,這種做法已被科學證明是有好處的。
他的這段話意思是說,一應該讓學生把家庭作業放在早晨上學以前的時間裡完成,二是這種做法要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
在接下來敘述中,蘇霍姆林斯基大致介紹了他所在學校的作息制度,以及每個年級的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布置作業的量都會有一定的限度——也就是學生完成作業所需要的時間,要控制好,這點和我們所要求的給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老師每天布置的作業內容的書寫時間不同,是非常一樣的。
同時他還提到了其他方面,以說明學習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體現。在這一節的最後,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即使是最寶貴的經驗,也往往無法搬用,因為它被「移栽」到一種不利於生長的環境中去了。
看到這裡,有人會說,學生的家庭作業到底該什麼時候寫呢?對此,我認為有兩個時間可以選擇。
第一個時間就是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放在第二天早上,去學校上學之前,不過,選擇這個時候,學生應該能夠做到早睡早起。早晨的這個時候,因為休息了一夜,寫作業的記憶效果是最好的,是最佳的複習的時間。
第二,如果學生不能保證早起,最好也不要讓學生在放學後就立即寫作業,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這樣做對於「複習」的效果也不太好,不能起到很好的複習作用。所以學生寫作業的時間,此種情況,至少也應該等到晚飯後。
晚飯前的時間,可以讓學生自由支配,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休息一下疲勞的大腦,減少學習的枯燥之感。
總之,對於學生的學習、作業時間要合理安排,越是催、越是不讓玩,學生就越會產生逆反心理,越是不想學、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