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業應該放在什麼時候完成

2020-08-28 超敏教育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之二十五(2)

25.想克服負擔過重現象,就得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

在《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的第二十五建議中,主要闡述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讓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二是什麼時候寫家庭作業。

這兩個方面看似矛盾的,單看要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讓人認為家庭作業就得少布置、不布置。其實不然。

上一篇文章,我主要結合蘇霍姆林斯基所建議的內容,並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歷、經驗,談了關於「自由支配的時間」的相關問題。

其實在我的教學實踐中,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的習慣,都是由學生督促我才得以形成的。因為別的老師都是天天布置家庭作業,學生形成了寫家庭作業的習慣,遇到了我這個不怎麼布置家庭作業的老師,學生倒是不習慣了,很多次學生以不同的方式提醒我布置家庭作業。

不怎麼布置家庭作業,一是因為學生對於當天的知識大都已經掌握得很好了,我只是安排那些掌握得不好學生,做些必要的練習;二就是想給學生一些自由支配的時間,我不想像其他老師一樣,想方設法地把學生的課餘時間完全擠佔,讓學生沒有了一點自由。

勞逸結合才是最好的教育,我始終堅持少布置家庭作業或不布置家庭作業的原則,讓學生玩得盡興,學得投入。比如課間,我會看學生玩遊戲,或和學生一起玩一些我會的遊戲,課堂上則對每一個學生嚴格要求。所以課堂學生是「怕」我的,而課下又很願意和我親近。

對於家庭作業和自由支配時間的關係,我認為是不矛盾,而卻是相輔相成的。只要善於安排,就能達到,玩得好、學得好。

現在就來說說家庭作業什麼時候完成好。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把家庭作業放在放學之後完成,因為幾乎所有的老師都安排、所有的家長都督促學生,放學回到家之後先完成作業——吃晚飯前寫不好,晚飯後繼續寫,寫完之後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這樣做的效果怎麼樣,就是導致很多學生討厭寫作業、討厭學習。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連續性的學習,學生的身體和精神得不到緩解、歇息,使他們每天的學習、寫作業都處於疲勞的狀態。

蘇霍姆林斯基說,他們花了多年的時間向家長解釋:讓孩子早睡早起,把緊張的腦力勞動安排在他起床後的前8個到10個小時的時間裡,這種做法已被科學證明是有好處的。

他的這段話意思是說,一應該讓學生把家庭作業放在早晨上學以前的時間裡完成,二是這種做法要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

在接下來敘述中,蘇霍姆林斯基大致介紹了他所在學校的作息制度,以及每個年級的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布置作業的量都會有一定的限度——也就是學生完成作業所需要的時間,要控制好,這點和我們所要求的給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老師每天布置的作業內容的書寫時間不同,是非常一樣的。

同時他還提到了其他方面,以說明學習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體現。在這一節的最後,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即使是最寶貴的經驗,也往往無法搬用,因為它被「移栽」到一種不利於生長的環境中去了。

看到這裡,有人會說,學生的家庭作業到底該什麼時候寫呢?對此,我認為有兩個時間可以選擇。

第一個時間就是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放在第二天早上,去學校上學之前,不過,選擇這個時候,學生應該能夠做到早睡早起。早晨的這個時候,因為休息了一夜,寫作業的記憶效果是最好的,是最佳的複習的時間。

第二,如果學生不能保證早起,最好也不要讓學生在放學後就立即寫作業,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這樣做對於「複習」的效果也不太好,不能起到很好的複習作用。所以學生寫作業的時間,此種情況,至少也應該等到晚飯後。

晚飯前的時間,可以讓學生自由支配,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休息一下疲勞的大腦,減少學習的枯燥之感。

總之,對於學生的學習、作業時間要合理安排,越是催、越是不讓玩,學生就越會產生逆反心理,越是不想學、厭學。

相關焦點

  • 家庭作業,應該誰輔導?
    一上學,就免不了要寫作業。作為學生,最頭疼的莫過於寫作業!不是不會,而是不想寫!記得我上學那會兒,就相當反感寫作業。光想著什麼時候,可以不用寫作業?現如今,當了家長後,更加害怕寫作業了。看著孩子們日益複雜的課程,很多時候真的是望塵莫及啊!自己輔導,有許多知識都忘了,許多時候也會講錯。
  • 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理想狀態
    有的家長不懂得讓孩子休息,做完了作業,還要安排別的學習任務。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選擇磨洋工,不配合,做作業的效率低。我們應該讓孩子形成這樣一種思想:每天放學回家我就高效率的寫作業,如果9:00寫完作業,大概還能有一個小時的放鬆時間。可以看看課外書或者其他放鬆性的活動,總之能讓他們體會到生活的樂趣。這樣,他們每天都會高效率的寫作業。
  • 家庭作業太多,孩子苦不堪言,所有的作業都要完成嗎
    素質教育的口號已經提出幾十年了,從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就聽老師說,現在提倡素質教育,不允許給孩子們留過多的作業。每次遇到上級檢查,老師就跟孩子們千叮嚀萬囑咐:&34;而實際上,我們在剛入學的時候寫家庭作業已經耗費了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
  • 孩子家庭作業老是很晚才完成,家長應該關注這幾個原因
    經過漫長的暑假,剛剛回歸校園,很多孩子的家庭作業都很晚才完成。不光是家庭作業,連老師都覺得頭疼,因為班上總有幾個孩子課堂作業不能按時完成。一旦孩子作業寫到很晚才完成,有家長就覺得是老師作業布置太多,有的的確是老師布置作業時沒有考慮作業量,但有的卻是孩子自身的原因。
  • 少即是多,家庭作業是個邪惡的存在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做家庭作業幾乎沒有什麼好處,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孩子十歲左右的時候,大多數孩子仍然在學習如何包容發展自己的興趣,以達到一些長期目標。目標越是從外部衍生出來,孩子就越難放下自己想做的事情,繼而把別人的要求當成自己的目標。
  • 如何讓孩子高效的完成家庭作業?
    這個時候,家長再怎麼說教他是聽不進去的,也是改不過來的。首先過問一下有多少家庭作業,然後叫孩子自己去做,我們輕手輕腳地做自己的事,不輕意打擾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以下方法檢查:(1)孩子低年級時,重點檢查字跡是否寫端正做完作業時發現有不正確的地方
  • 家庭作業最終成為「家長作業」,究竟是誰的錯
    像這種花樣百出的作業,還不止這一例。讓我們來看看網友們爆料的更多奇葩事:家長陪伴孩子,共同完成家庭作業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要是碰上更加新奇的作業,那遭罪的就不是學生,而是家長自己了。某幼兒園的一男生,因為老師布置的作業是連續一個月觀察天上的月亮,他便「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半夜12點的月亮,可是孩子小小的身體怎麼能禁得住這樣的折騰呢?
  • 幼兒園家庭作業「逼瘋」家長,寶媽機智完成,網友:別人家的媽媽
    陳女士去接女兒放學時,女兒告訴她老師布置了一個「水果動物」的作業,要爸爸媽媽和小朋友一起完成。陳女士一聽就有點懵了,這是個什麼作業呀?她想跟女兒問清楚點,但女兒估計也沒搞懂,說活斷斷續續的。作業交上去後,陳女士發現老師在微信群裡表揚了女兒帶來的「水果動物」,很多家長都不約而同地發出「點讚」表情包。陳女士很是得意,認為自己機智地完成了這一次的作業。她把發到網上後,有很多網友評論「厲害了!這是什麼神仙媽媽」「別人家的媽媽啊,我感覺我對不起女兒,我連個柚子都切不好呢!」
  • 如果取消家庭作業,所有作業必須在課堂上完成,可行嗎?
    如果發一紙調查函:取消家庭作業,所有作業必須在課堂上完成作為兩個學生的家長,我舉雙手贊成。原因有3:1、從減負的角度來說,給家長省去了許多時間,省去了許多負累。在我看來,像一至三年級的學生,家庭作業在2個小時以內能夠完成的,就相當不錯了。如果加上讀書、背書、背筆記,那三個小時就不一定夠了。這從孩子放學到家庭作業完成,最起碼要3——4個小時,家長不能離身。(1)家長為什麼不能離身呢?
  • 聊聊作業:家庭作業不是家庭學習的全部
    家庭作業,家長、學生對其愛恨交織。自覺性強的同學把完成家庭作業作為一種提升,自覺性較差的同學把家庭作業當成一種負擔。很多學生和家長認為家庭學習就是完成家庭作業,所以,有的孩子做完作業就覺得萬事大吉了,家長也覺得孩子既然完成了作業,也就不再過多過問孩子家庭學習的事了。其實,這樣做是不科學的,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時家長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 為了完成家庭作業,女兒特地早起做早餐,不料到廚房後卻被氣哭
    小婷兩口子一看,還是不應該打消女兒的積極性,於是爸爸拉著奶奶離開了,媽媽繼續幫著女兒完成這頓早餐。最終,在全家人的配合下,女兒還是順利地完成了這個任務。這才讓女兒開心起來,並快樂的跟家人們一起分享。1、信任並且積極配合孩子老師在布置這種任務的時候,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完成任務,更是想讓學生體驗一下生活,獲得更多的感悟。如果家長總是以孩子太小做不來等藉口,阻攔孩子去做,其實不僅僅是阻礙了孩子完成任務,更是阻止了一次孩子鍛鍊自己的機會。如果有這樣的作業,家長應該相信孩子有這個能力做到,因為孩子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家長的信任。
  • 為完成「親子作業」,兩個孩子失去爸爸,「親子作業」為難了誰?
    現在幼兒園都注重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的時候還會布置一些親子作業,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其實學校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讓家長多抽時間陪陪孩子。湖南有一位二胎父親就經歷了這樣的事情,老師給孩子布置了家庭作業,為了幫助孩子完成這個作業,父親便和他一起去河邊釣魚。
  • 為減輕家長與學生負擔:作業都在課堂上完成,不布置家庭作業?
    取消家庭作業或者說不布置課外作業,我肯定是沒意見的,大多數老師也不可能會有意見吧?所有作業都必須在課堂上完成,也不準布置很多課外作業,這很好呀!學生應該最高興,其次是老師;可是,家長們心裡會怎麼想呢?優秀的學生一樣會自覺完成手頭上所有作業,包括教輔資料上的,同時有剩餘時間還會主動找作業做,或加大課外閱讀量;優秀的家長一樣會督促自己的孩子多「刷題」,隨時檢查他的作業——尤其是理科的計算題、文科的探究題。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因為這樣才能熟能生巧,觸類旁通,同時也不讓孩子放養,歇懶心。完全不布置作業一定弊大於利。
  • 完成課後作業(家庭作業)的正確步驟
    「課後作業」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一座橋梁,橋梁建好、建穩固,學習才能有質的飛躍。那麼怎樣才算正確地完成課後作業呢?你需要明白以下幾個方面:一、做作業的注意事項1、確定好做作業的固定時間,並堅持不懈不管是什麼學段的學生,基本上是在課後時間做作業,對照學校的課程安排,就能確定做作業的時間。
  • 我希望孩子少寫一點家庭作業,以下是原因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做家庭作業幾乎沒有什麼好處,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孩子十歲左右的時候,大多數孩子仍然在學習如何包容發展自己的興趣,以達到一些長期目標。目標越是從外部衍生出來,孩子就越難放下自己想做的事情,繼而把別人的要求當成自己的目標。
  • 中小學生的課後作業,應該變為學生自願完成的一項任務!
    ——育人情境需要相對寬鬆)發愁的作業一般來說,中小學生課後作業的完成質量,直接決定著任課教師的教學進度,最終決定了學生整體的紙筆考試成績學生課後作業的完成質量,與其最終的考試成績,絕對是正相關關係。由於班主任和學生接觸的機會較多,管理學生的方法也多,學生們普遍對班主任有「懼怕感」,所以一般同學也不敢不重視班主任的作業。當然,也有一些比較強勢的任課教師,比班主任更像主任,他的課後作業也是學生首先完成的任務。然而,學生們的課餘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把過多精力放在一門課上,其它課必然無暇顧及。
  • 學習生涯的攔路虎:「家庭作業」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學習不僅僅存在於學校,而應該伴隨著一生進行。未來競爭力強的人,必定是學習力很棒的人。當然其它能力也應該一同具備。 今天只想就家庭作業對孩子的學習影響,作出一些分享,也希望能夠幫助到「迷茫」教育的家長。
  • 家長應該如何科學的輔導孩子做家庭作業?
    ,自己的事必須自己來完成,作業完成得快且好時,給予表揚和獎勵;第二,晚上做30分鐘作業,休息10分鐘;做作業時應聚精會神,講求效率,休息時要盡情放鬆.外婆還在安安的書桌上放了一隻小鬧鐘,讓他有時間觀念,讓他自覺養成抓緊時間的良好習慣;第三,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做的事儘量讓他自己完成,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 家庭作業引發的爭論——究竟該如何正確對待家庭作業這回事?
    家長篇下午快下班的時候,聽到一位家長正在厲聲批評孩子:「你這一天都幹什麼去了?!就做這麼點作業?!幹什麼去了?!啊?!」反正就一個:你沒有完成作業,我很生氣。我看那個情形,家長之前批評孩子快半個小時了吧。家長還沒先搞清楚原因,先把孩子數落到抬不起頭來。是誰都會產生厭煩心理吧。而且孩子已經四年級了,正是自尊心開始增強的時候,這樣不管不顧的數落,不止讓孩子的自尊心受挫,還會讓孩子更加不愛寫家庭作業。
  • 家庭作業的必要性
    家庭作業,從小學到高中都有,現在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國家從小學到中學都規定了學科作業量,嚴格控制作業時間。有人會提出,能不能不留家庭作業?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家庭作業必須要有。因為,適量留家庭作業對於學生學習來說,是十分必要的。一、家庭作業,是孩子課後回家鞏固學科知識的必要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