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關中民俗博物院,探尋拴馬樁的前生今世~

2020-12-12 西安文旅之聲

拴馬樁,顧名思義,就是栓馬的樁子

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走進@關中民俗博物院

一起探尋拴馬樁的前生今世!

走起~

關中民俗博物院搶救保護了歷代拴馬樁8600餘根,主要徵集於陝西關中地區渭北一帶,是關中地區數千年來多民族生存和文化交流融合的歷史見證。拴馬樁樁頂造型各異,有胡人、漢人、仕女和猴子、獅子等,神情並茂,惟妙惟肖。這些富貴人家用來鎮宅闢邪的拴馬樁,儼然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華表」,具有極高的瞻仰、觀賞和研究價值。

拴馬樁的雕刻手法精湛,藝術品味獨特,極大的豐富了我國民間石雕石刻藝術寶庫,為中華民族文化遺產填補了重要內容,反映中國寫意雕刻在世界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是石雕藝術的活化石,被國內外專家學者讚譽為「地上兵馬俑」。

拴馬樁材質以青石、沙石、大理石等為主,由於地域和石質的不同,雕刻工藝也有所區別。拴馬樁主體分為樁首、樁頸、樁體、樁足四部分。樁首為圓雕,常見的有人物、人物馴獅、獅子、猴子及其它動物;樁頸四面浮雕有動物、花卉及各種吉祥圖案。

關中民俗博物院中具有代表性的169根拴馬樁精品展廳,主要有:帶年款的、胡人、漢人、婦女、獅、猴、背背猴、胡人抱樂器、胡人耍鷹、漢人抱書卷、錢幣樁

下面和文旅君欣賞一組經典拴馬樁吧~

▲拴馬樁展室

▲拴馬樁展室

1、乾隆十九年獅子拴馬樁(如圖):這個獅子造型的拴馬樁雕刻線條簡潔、流暢,樁體雕刻有銘文「乾隆十九年」。有明確紀年款的拴馬樁非常少見,這為研究和鑑定拴馬樁的年代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乾隆十九年獅子拴馬樁

2、和合二仙拴馬樁(如圖):雙人樁首,相背而立,均袒胸露懷,絡腮鬍須,如雲遊仙人,相傳為唐代僧人寒山與拾得,兩人相交甚好,民間稱為和合二仙。象徵和睦友好、和合萬年。

▲和合二仙拴馬樁

3、唐代胡人馴獅拴馬樁(如圖):此樁首之上的馴獅胡人,戴高圓氈帽,高鼻大眼,留串臉鬍鬚,身著圓領窄袖長袍,肩背囊袋,腰佩彎刀、直劍與壺,腳穿長靴,左手置左腿上,握鐵鏈,鏈下拴一獅。右手上舉,抓頭上小獅,是典型的胡人馴獅造型。

▲唐代胡人馴獅拴馬樁

4、人物彈琵琶馴獅拴馬樁(如圖):馴獅人騎於獅子背上,頭戴圓帽,抿嘴,自彈琵琶出神;樁頸四面雕刻折枝花、花束、靈芝、奔馬。

▲人物彈琵琶馴獅拴馬樁

5、婦女馴獅拴馬樁(如圖):婦女一手抱如意,左肩上爬有一幼猴,喻為吉祥如意、多子多侯。婦女雕刻於樁首,反映出婦女在當時有比較高的社會地位。

▲ 婦女馴獅拴馬樁

6、 「六千三百文」人物馴獅拴馬樁(如圖):馴獅人戴高圓氈帽,大眼,高鼻,咧嘴,身著圓領窄袖長袍,兩手分別抓住一獅耳,左肩爬一幼猴,抓其耳拉其帽。獅子粗眉突起,大嘴長咧,搖身側頭,不服馴教。馴獅人上下無法顧全,場面真實生動。人物後背銘文:「道光二十九年置,增記,賈六千三百文。」。據專家考證,六千三百文銀當時可置換三畝土地。從此樁可判斷,拴馬樁自古乃大戶人家所用,並非普通老百姓可擁有。

▲「六千三百文」人物馴獅拴馬樁

7、背背猴拴馬樁(如圖):兩隻猴子相背而坐,或大猴身後背一幼猴,民間稱為背背猴,因「背」與「輩」,「猴」與「侯」同音,又稱「輩輩侯」,寓意輩輩封侯,世代為官。

▲背背猴拴馬樁

8、漢人騎獅拴馬樁(如圖):騎獅人細眉閉眼,長鬚飄然,騎於獅背,右手託腮,左手持書卷搭於左肩上,安詳有所思,是拴馬樁中少有的漢人形象。

▲人物彈琵琶馴獅拴馬樁

9、胡人撫琴拴馬樁(如圖):胡人頭戴尖頂氈帽,巨眉粗目,手抱胡琴自彈自樂,展現了西域人能歌善舞、性格豪爽的一面。

▲人物彈琵琶馴獅拴馬樁

10、錢幣拴馬樁(如圖):通體造型簡單,為長方形石立柱,無任何紋飾,僅在上部刻一銅錢,銘文「鹹豐九年」,即1859年,中部邊沿鑿一方孔,為拴馬孔。錢幣寓意吉祥如意、發財致富,古代錢莊門前用作招牌廣告。

▲錢幣拴馬樁

11、猴子騎獅拴馬樁(如圖):猴子口中吃桃,背上背一桃,騎於獅背之上。「猴」與「侯」諧音,桃子寓意長壽,表達多子、多侯、多壽的美好意願。

▲猴子騎獅拴馬樁

12、仕女抱瓶拴馬樁(如圖):仕女高髮髻,戴耳環,面目俊秀,雙手抱一瓶,似靜靜等候。瓶子的「瓶」與平安的「平」諧音,寓意吉祥平安。古代男子在外徵戰,女子守候在家,盼望家人能夠平安歸來。

▲仕女抱瓶拴馬樁

不要走開,下期文旅君

將繼續為大家介紹

關中民俗博物院裡的館藏哦~

編輯:王廣文

審核:魯雷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這裡是陝西】西安市: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以來,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不僅僅將珍貴的展品呈現給世人,更是盡心竭力地收集、搶救和保護著歷代石雕、木雕、磚雕、關中古民居和群眾生產、生活、習俗、風情等各類遺物。33600餘件名人字畫、40院近千間明清古民居、大批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飽眼福的時候到了,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的精彩,要親自來了才能體會到。
  • 中國年看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亮相央視科教頻道欄目
    >央視科教頻道《跟著書本去旅行》欄目組走進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實地拍攝「跟著書本去旅行」《跟著書本去旅行》是一檔體驗式文化教育節目。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的古建築群落、拴馬樁軍陣及歷代石雕、磚雕、木雕等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在節目中皆與廣大觀眾見面。節目中,同學們參觀了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的歷代磚雕、石雕、木雕等寶貴的民俗文化遺產。這種零距離、親眼、親身感受文化的印記,親耳聆聽歷史的迴響,對孩子們而言太重要了。
  • 西安博物館系列——秦嶺北麓的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
    ,也或許通過這些物件了解關中的數千年文化和民俗風情。我曾多次去過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但一期工程由於門票比較高,作為工薪族的我一直沒有近距離的欣賞過一期工程內的那些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的藝術佳品,所以只能從外觀上來拍些照片分享哈。
  • 搶救立下豐功、但文創開發有待深入—冬遊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有感
    2020年12月中旬的一個冬日午後,與幾位老師從長安區結束採訪工作返回西安時,恰好開車路過南五臺山,順便去參觀了坐落在山腳下的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之前只是聽說一、二,今終於有幸匆匆參觀了這裡古樸高雅的關中老宅建築和燦爛悠久的民俗文化展示。
  • 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館,明清關中民居
    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館,明清關中民居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坐落於隋唐佛教聖地南五臺山腳下,建築整體呈明、清園林風格,古樸典雅,氣勢恢宏。博物館本身就是一個關中古民居建築群40院古民居,連同數座高大的門樓,這些都是博物館創立者王勇超先生歷經二十多年,一磚一石精心編號,從關中各村鎮遷移復建起來的。
  • 遊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
    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位於南五臺山腳下,來到這裡,入口便是巍然屹立、磅礴大氣的趙家門樓。  趙家門樓分上下兩層,高低錯落,建成了中國漢字的品字型結構。我們走進一個又一個院落,布局講究、高牆深屋、廳堂肅穆、雕梁畫棟,令人目不瑕接,自以為要數閻敬銘府第和梨園最為難忘。
  • 總投資5.7億的私人博物館,它是關中民俗藝術的凝聚地,就在西安
    尤其是在民俗藝術這方面,西安始終遙遙領先。如果大家想領略有關這方面的文化,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絕對是你們的不二之選。它是由全國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王勇超先生歷經30餘年創辦,總投資5.7億,他也是中國民俗文化搶救第一人,也就成了傳統文化的守望者。
  • 公告|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於4月1日恢復開放!
    關於恢復開放的公告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將於2020年4月1日恢復開放。自恢復開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所有醫護工作者(持醫師證或護士證)實行免費參觀。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2020年3月22日參 觀 須 知依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全面統籌落實景區疫情防控與有序恢復開放,給廣大遊客提供安全、舒適、放心的遊覽環境,您在入院參觀時,請遵守以下事項:
  • 西安長歌行研學——感悟民俗民風 傳承優秀文化
    研學旅行,了解關中地區民俗文化,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2、課題設計:了解關中民居建築的基本特點;參觀拴馬樁;認識並學會使用勞動工具;欣賞秦腔。 3、研學拓展:(1)研學活動準備期間,舉辦以「關中民俗我來說"為主題的演講活動。(2)前往研學目的地的途中,由輔導員組織開展知識問答、導遊講解、節目表演等相關活動。(3)研學活動結束後,舉辦研學旅行徵文大賽,要求每名學生撰寫一篇跟本次研學旅行活動主題相關的作文。
  • 縱情臺灣 時尚西門町的前生今世
    西門町得名自日治時期,當時的西門町約為今成都路、西寧南路、昆明街、康定路之一部,但今日之西門町更為廣大,尚包括有昔日之新起町、若竹町等,並不全然相同。1930年代,西門町許多電影院、戲院林立,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電影業依然興盛,約在1980年代後期臺北城陸續往東發展之後才逐漸落寞。1990年代後期規劃了行人徒步區,周末和國定假日禁止車輛通行,讓許多青年學子可以來西門町恣意的逛街漫步。
  • 如何知道自己的前生今世、三世因果及六道輪迴?
    如何知道自己的前生今世、三世因果及六道輪迴?如果你抱有懷疑,那就去看看下面這個神奇的秘密,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的!
  • 華中科技大學的前生今世:一度讓武漢大學很沒顏面
    華中科技大學的前生今世:一度讓武漢大學很沒顏面!華中科技大學的基脈是華中工學院,華中工學院由建國前南方各大高校(武大,湖大,中正大學,廣西大學等)的部分工科院系合併而來。華中科技大學的前生今世:一度讓武漢大學很沒顏面!2000年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以及武漢城建學院合併成立華科,武大和武水、武測、湖醫合併還是叫武大(武水,武測都是行業內的頂尖學校)。不過在07、08年之前,華科的排名還是在武大前面。
  • tvN劉亞仁《芝加哥打字機》,不管是前生還是今世,讓我心臟跳動的人...
    另外,演員們無懈可擊的演技也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真的超級喜歡的~前世今生一直是很迷人而且話題熱度很高的題材,本作一直不斷交叉前生與今世的故事線,並且對應角色們的在現代的性格與缺點,讓整部戲劇的流暢度與敘事性十分強。簡單來說就是每一集都是有進展的,不像有些劇一個重點要講兩三集,看下去會有厭倦感。先來跟大家介紹一下,《芝加哥打字機》三位主角前世今生的角色和性格。
  • 一號講解員·第六站 | 西安博物院,千年文化的歷史徵程
    發掘千年文脈裡那些珍貴寶藏西安博物院 長安盛世的輝煌縮影西安博物院,集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遺產小雁塔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以展示珍貴文物,唐代千年古塔、雁塔晨鐘、園林景觀而聞名。薦福寺古建築 中國著名皇家寺院薦福寺,是唐代著名皇家寺院、重要的佛經翻譯場所。
  • 趣談反比例函數前生今世,探尋精巧結論,挑戰經典問題
    反比例函數前生今世如圖,用平面去截一個雙頭圓錐,圓錐和平面相交所得的曲線有圓、橢圓、拋物線、雙曲線。橢圓、拋物線、雙曲線統稱為圓錐曲線,公元前200多年,古希臘人阿波羅尼斯就發現了這一現象。正則圓,歪則橢,點點繁星,皎皎星光,發人深思,令人神遊,而太陽系永恆之舞的基本節奏與舞步卻是圓錐曲線。
  • 有沒有前生今世?林清玄的回答很簡單,看看佛祖、王陽明就明白了
    在佛教中,關於人的「前生今世」的說法很多,民間傳說中,孟婆湯更是老少皆知的典故,似乎,人真的有前世,那也就相應的有來生。——林清玄《前生今世》林清玄的回答非常值得我們深思,對於我們凡人來說,能夠把握的、能夠清晰感知的就是現在,就是當下。所以,活在當下,是我們要用一生去感悟、研究的課題。
  • 贛州古城釣魚臺的前生今世 號稱贛州美食一條街 吃貨好去處
    贛州古城釣魚臺的前生今世 號稱贛州美食一條街 吃貨好去處曾祥裕 曾海亮春光明媚時,我樂聞贛州古城釣魚臺改造工程竣工,便乘興走進釣魚臺,既熟悉,又陌生。
  • 【學術風暴】從黎曼猜想看數學難題的前生今世
    從黎曼猜想看數學難題的前生今世上一期學術君帶大家了解了世界級數學難題黎曼猜想以及阿蒂亞爵士證明黎曼猜想的事件始末。今天,繼續和學術君一起來透過黎曼猜想,看一看歷史上那些名聲斐然的數學猜想吧!點擊播放 GIF 0.0M後續.從黎曼猜想看數學難題的前生今世其實,歷史上很多著名數學定理的證明都傾注了幾代數學家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