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書記載,燒烤可以追溯到猿人時代,一群直立行走的靈長類動物,手持刀叉釺子之類工具,將捕獲到的各種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動物置於篝火之上進行燒烤,盡享自然之美味。在《詩經》裡,有描述周朝貴族如何開燒烤派對的文字:「肆筵設席,授幾有緝御,或獻或酢,洗爵奠斝,醓醢以薦,或燔或炙,嘉餚脾噱,或歌或萼。」(裡面冷僻字好多,話說中意軒不查字典也不認識幾個)「或燔或炙」就是大規模燒烤的前奏,而且燔是指在火裡燒,炙是在火上烤,「燔與火相著,炙與火相離」,那時的燒烤除調料外,跟今天的已經無大區別。
在串都濟南,各種燒烤自然是泉城人民的摯愛,中意軒粗略數了數:明火的木炭的電爐的各式烤串,巴西烤肉,土耳其式烤肉,日本料理裡的爐端燒和燒鳥,東南亞的「沙爹」……各種各樣的烤肉,數不勝數。其中作為吃貨的中意軒吃的最多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韓國烤肉料理。
著名美食家蔡瀾曾在一篇文章裡寫道「韓國人吃的肉,燒烤居多。最初是用一個龜背的銅器,四周有道槽,把醃製過的牛肉就那麼在龜背鍋一放,不去動它,讓燒熟肉的汁流進槽中,用根扁平的湯匙舀起來淋在飯上,送肉來吃。 韓國人生活質素提高後,就發明了一個平底的火爐,把上等肉切成一小片一小片往上擺著燒。」——蔡瀾先生說的,便是韓國鐵板烤肉了。
寒冷的冬天就想吃烤肉,於是和朋友一起去了一家韓式烤肉店。
面積挺大的,時尚的設計風格,暖色系的木色調和紅磚風,既有兩三人的黑色圓桌餐桌,也有四到六人長方形的木餐桌,中意軒注意到店內還溫馨周到的設有寶寶椅。
白色的牆面是手繪卡哇伊韓式漫畫,以及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體現韓國風情的掛圖,配上店內輕柔歡快的韓國流行音樂。韓味盡顯。
【餐具】水杯、小菜碟和筷子都是不鏽鋼的,烤肉用的夾子,剪肉塊用的剪刀,白色藍蓋的大水瓶……是自助式韓式鐵板燒,所有的烤肉用不粘鍋的液化氣鍋烤,幾乎是看不見油煙的。烤盤是有斜度的,多餘的油會流到專門的碗裡。
韓式蘸料設計的很別致像眼影,韓國鐵板燒的肉事先並末煨好,其味道主要來自於所蘸的汁,不同的燒烤要用不同的汁,吃燻肉、有燻肉的汁;吃烤肉,有烤肉的汁……每種汁都是由十幾種調料精心配製而成。
爽口小菜裡面辣白菜很好吃。
【烤肉】生活艱辛,唯有食物治癒人心,在各種治癒系食物中,對於食肉動物的中意軒來說,沒有什麼比烤肉更能溫暖我的心啦。
據說鐵板燒是15、16世紀西班牙人發明的。後來被日本人引進日本加以改造而得名。被韓國人加以發揚光大。如今是一種很流行的美食。以前鐵板燒只有在星級餐廳能吃到的一種高級美食,只有一些高貴的人才可以去消費得起。如今已經得到了很普遍了。周末的冬夜裡,中意軒就可以輕鬆的坐在謙珍和小夥伴們一起烤肉。
看到周圍其他小夥伴不太會操作,吃過幾次鐵板烤肉的中意軒,自告奮勇,擔當了首席烤肉師。
其實烤肉的樂趣之一,也在於親自燒烤的過程,看著一塊塊新鮮的肉塊,在烤盤裡,開始滋滋冒煙,變得生動靈動起來,散發出令人垂涎欲滴的肉香,等肉變得金黃微微焦脆的時候,中意軒拿起夾子和剪刀,把肉剪成一個個小塊,然後分發給四周的吃貨夥伴,雖然最後自己並沒有吃到幾塊,但是成就感滿滿的。
【三色五花肉】肥瘦相間,店內特色,三種醬料醃製,保持了肉質的鮮嫩可口。在高溫的烤盤裡,隨著鐵板高溫的慢慢烤制,五花肉裡面的油滋滋往外冒,散發出烤肉裡面醃製調料和肉的香氣,色澤也越發的油光鮮亮起來。聞著撲鼻肉香,中意軒簡直控制不住我自己。
烤出油後一定要用生菜卷著吃,瞬間感覺置身於韓國的烤肉店中。
【黃油煎牛】看上去就很好吃的樣子,先將小塊黃油在烤盤中熱化,塗抹在烤盤中,然後放入精品韓牛,牛肉色澤鮮豔,經過烤制後肉質鮮嫩多汁
【精品肥牛】非常細嫩的肉,稍微一烤,變顏色就可以吃啦
【黑椒牛柳】肉質飽滿,黑椒醃製入味,味道鮮美。
【海捕大蝦】挺大個的大蝦,一人一個剛剛好。
豆腐烤出來口感和味道也不錯
【蔬菜拼盤】種類豐富,生菜、杏鮑菇、金針菇、香菇、豆腐、地瓜片、土豆片等
【小吃拼盤】各種油炸小吃,酥脆可口
小吃拼盤酥脆可口
辣白菜和豆腐,辣白菜很好吃,豆腐是軟的那種豆腐
【沙拉拼盤】清口,中意軒看了一下,有紅果、茼蒿、胡蘿蔔、紫甘藍、玉米粒、黑芝麻,沙拉醬
【綜合評價】謙珍烤肉料理,品嘗韓國鐵板烤肉好去處,在鐵板的滋滋冒油聲裡,在烤肉的噴噴香氣中,讓那顆寒冬裡奔波疲憊的心慢慢治癒,漸漸溫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