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影評——國家鐵血,無關風月

2020-12-16 騰訊網

今天,老冉趕著早上頭一場去看了《攀登者》,回來又看了看相關背景資料,唉!一言難盡吶!

先給沒看過的電影的同學一個中肯的結論吧:

能看,能值回票價,但也僅此而已了

特效強,有淚目點,演員一流,表現一流,但是!

當我們進行評論的時候,總體永遠大於部分。

所以,讓我從總體上去看待這部電影的話,只能用「怒其不爭」來形容,總結起來是三個白瞎:

白瞎了這麼厚重的歷史,白瞎了史詩級的故事原型,白瞎了神仙一般的演員陣容

整部電影失去了一種張力!

本應是國家大義,鐵血情懷,卻刻意地書寫兒女情長。

不是說英雄就不能風花雪月,英雄當然也有愛情,只是把愛情寫得這麼刻意和俗套,與故事情節和歷史背景產生了如此強烈的違和感,只能說導演的功力差得很遠

本來以為能封神的電影,本來以為能給12分的故事,如今只能給7分,乃至6分,可悲可嘆!

本篇影評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談談我自己觀影的感受,第二部分則是相關的歷史背景

我本意是想用社會歷史批評給這部電影做一個剖析,把影片背後的人物原型和故事做一個梳理。

但是當我看完背景之後,我立刻發現,在那個如鐵一般宏大的真實歷史裡,這部電影本身的敘事顯得太不止一提了。整個電影被真實故事秒成渣,根本不能深刻地體現出那種家國情懷,那種為國為民,那種無私奉獻、置生死於度外的英雄精神!

這一切都被種種因素淡化了!要知道,這些先烈的故事可是僅憑單純對事件的描述就能令人熱淚盈眶的啊!

所以,我考慮了一下,還是讓電影回歸電影,我們權當它是一種再創作,以單純的個人審美角度,去看一看這部電影。

至於最偉大的背景部分,我們放在最後去講。

第一部分,個人向感受

首先要說的事,演員的表現真的好,有幾回我都想離場了,被老哥們的演技生生摁回了座位。

譬如說張譯那段扔酒瓶,那段哭,太牛逼了!

那段抱著吳京哭的場面是個人認為全場最佳煽情

其次,是風暴和雪崩等特效做得特別好,有那種氛圍

但是BGM太多太雜了,雖說不至於出戲,也營造了緊張感,但削弱了那種史詩感,或者說失去了一種厚重,顯得單薄。

故事主要兩條線,一條線就是國家任務,登山;另一條則是感情線,兩對人的感情。

感情線就像網友們說的,真就是個累贅

不是說沒感情線才好,是說得能駕馭得了感情線才對,但導演明顯駕馭不住,為了感情去感情,太刻意了。

吳京和章子怡在廢棄工廠那段,我覺得還行。

可是後來章子怡走丟了,然後吳京去找,人抗冰山那段……還有後面咳血,章子怡身死,吳京登頂那段……

emmmmm,無組織無紀律!落了俗套!真雞兒狗血!

可能是導演想展現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可惜了,沒看出來!刻意的像一個三流劇本!

還有另一對,藏族小姑娘在電影裡感覺就是個花瓶!真實歷史是這樣?這位小姑娘的原型超級強好吧!兩人那樣掉坑裡,小姑娘神經病一樣的人工呼吸是什麼東西啊?

插一嘴,藏族同胞是對國家有大貢獻的,可是在影片裡是像是工具人,沒有任何主要作用。

至於李國梁的犧牲,感覺真就是為了犧牲而犧牲,沒有那種震撼感。我從技術層面講不出什麼,但是感官上真就缺少了一種張力,太淡了,太意料之中了!

有一說一,登山線完成的還行

那種做人梯的堅毅,做隊長與指揮的責任與擔當,中國梯和飄蕩在山頂的國旗,讓人動容

但就是把吳京寫得太強了,超人似的,各種無敵操作。

其實就單純地把歷史上的先烈們互相扶持的平淡堅毅描繪出來就夠了,不用整這些花了胡哨的東西,反落了下乘。

第二部分 背景

中國人首次攀登珠峰是在冷戰氣氛最緊張的年代,當時西藏某些人蠢蠢欲動,和印度方面聯動,還想著某些迷夢。

中蘇決裂之後,面臨重大經濟困難的中國一個宣示有能力獨立解決問題、有能力憑藉自己的手段排除艱難的標誌。有關部門擠出寶貴的外匯採購重要物資並派專機運輸。為了幫助登山隊節省路途上的體力,西藏日喀則修築了一通向珠峰的現代意義上的行車公路(雖然很簡陋)。

登山活動並不太平。由於當地叛匪出沒,登山隊由一支150人的軍隊保衛,所有登山隊成員都攜帶槍枝防身,因為登山行動前夕剛剛有一批解放軍的醫務人員遭到匪軍襲擊犧牲。登峰醞釀期間,中國正與尼泊爾進行邊界談判。

中國提出平分珠峰,尼泊爾嘲諷:「貴國都沒爬上去過,憑什麼分一半?」同時,從當年開始操作了六十年「猴戲」的印度一直對西藏存在企圖,印度登山隊計劃攀登珠峰,宣示力量存在。

在新一輪中尼邊界談判前夕,聽聞印度登山隊即將取得成功的高層下令,「登山隊200人因為傷病只剩下19人符合登頂條件不要緊,只剩下一個人也要爬上去」。接到命令的時候,登山隊因為接連的惡劣天氣和意外遭遇重創。多名衝頂種子選手受傷,2名隨行進行冰川研究和氣象觀測的青年科學家遇難。

根據天氣預報,下一次惡劣天氣將在2天後襲擊珠峰,一行人決定下撤。接到了衝頂命令之後,登山隊召開動員大會,紅旗下宣誓,選擇4名尚保有實力的選手組成突擊隊,衝頂珠峰。突擊隊隊長突發身體不適,不得不離隊,又一名沒有準備的後備隊員補上缺額。這位隊員本來是執行攝像任務的。為了避免更多的犧牲,多名適應高山氣候的執行物資後援支持的藏胞隊員下撤,本來他們要跟隨登頂突擊隊前往海拔8200米處,幫助突擊隊搬運輜重。事實證明,這一決定是經驗不足導致的判斷失誤,登頂4人攜帶物資明顯不足,並消耗了大量體力搬運物資。攀登過程嚴重超時,物資消耗殆盡。在攻克障礙的過程中,隊員們不得不脫掉防寒靴,導致手腳嚴重凍傷、壞死。一位隊員甘當人梯,把隊友扛上障礙物,自己體力不支無法前進。另外三名隊員知道他可能犧牲在山路上,忍痛把他安置在避風處,並留下小隊攜帶的大部分食物和氧氣。這位隊員自認時日不多,沒有動用一丁點物資,寫下遺書靜靜等死。深夜,三名登山隊員氧氣耗盡。

他們決心「死也要死在山頂」,冒著風雪摸黑登頂。他們丟下了用盡的氧氣桶等負擔,但是仍然攜帶五星紅旗和一尊主席像。這是一場人類在嚴酷大自然面前註定失敗的不自量力。然而,三名隊員憑著頑強的精神力量,硬是實現了人類首次登頂珠峰北坡、人類首次夜間攀登珠峰、人類首次連續14小時不攜帶氧氣登頂珠峰的奇蹟。到了山頂,精疲力盡的三人想到,「如果我們死在山上,世界上就沒人知道我們來過這裡」。他們強打精神,留下了隨身攜帶的國旗和主席像,寫下了記錄登頂人員、登頂時間的字條,硬撐著下山。半路上,三人遇到了奇蹟恢復的隊友。

此時,登頂隊員已經24小時沒有進食了,靠吃雪解渴、壓飢,隊友節省下的食物和氧氣救了三人的命,四人相互攙扶下山,在暴風雪中返回營地,途中兩名隊員險些墜崖遇難。因為暴風雪,印度登山隊鎩羽而歸。之後的邊界談判異常順利,中國得到了半邊珠峰。

這四位登頂英雄,分別是地質工作者王富洲、解放軍炊事員貢布(藏族,農奴逃亡參軍)、伐木工人屈銀華、消防隊員劉連滿。從普通的勞動者成長為徵用人類第三極的勇士,他們只用了兩年左右的時間。他們原本平凡的命運,自從跟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就註定了他們的一生將抵達旁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看完這段簡單的描述,我們就可以發現電影裡缺少了很多內容

比如那個年代國家間的爭鋒,國家內部正處在三年自然災害的時期,賊匪與平叛,毛主席像的象徵等等,這些歷史激流的激蕩下,匯成先烈們頑強的攀登精神,這不才是這部電影應該表現的核心嗎?

本可以很厚重很豐滿的故事,卻硬生生單薄下來,靠著感情線去支撐,真讓人遺憾!

也許,電影最後面那段珍貴的紀錄片才是對共和國七十年的慶生吧。

最後,再說一說電影拍攝的背景吧:

《攀登者》這部電影的立項,大概是在18年年底,刨除一兩個月的審查時間,其實也只有半年多一點的時間去進行拍攝。

很多導演都不接,陳仁港導演接了,但拍成這個樣子,客觀上可能說是時間匆忙,電影裡甚至有的片段嘴型和語音不同步,但主觀上這位導演真的對那個年代的內涵和中國的家國情懷理解不深刻。

電影拍成這樣,他難逃其咎,以後看電影啊,還是得看導演,演員得往後稍稍。

國慶另外兩部電影的導演都不錯,嘿嘿,我都要去看。

明天十一,就《我和我的祖國》吧,七位導演聯合執導,大咖雲集,應該錯不了!

我和我的祖國,永遠都不能分割

相關焦點

  • 吳京帶夾板拍戲,《攀登者》預告驚險,卻被質疑炒敬業人設
    他在片中飾演英勇果敢的鐵血硬漢冷鋒,還帶火了張翰、盧靖姍。這部電影的成就再破新高,吳京徹底聲名大噪。最新電影《攀登者》同樣備受矚目,攀登者為國登頂,歷經艱辛。只要是吳京在的電影,就成為質量的擔保,他成為觀眾心目中最受期待的導演、男演員。吳京在電影屆的貢獻不可謂不大,然而他並沒有被名利所迷失,仍然投入在電影事業中。
  • 極限先鋒攀登筆記 自由攀登者的苦與樂[組圖]
    中國的攀登運動近幾年才發展起來,但都是些大眾的初級的攀登形式。人們只是剛剛了解攀登運動,很少有人理解攀登的真正內涵。無論是攀巖、攀冰還是登山,國家對這類運動並不是十分重視。民間的攀登者大多數都有其他的職業,攀登只是一項愛好而已。只有少數的特別喜愛攀登運動的人,才會以攀登作為職業,他們的收入很少,但他們卻忠愛著攀登運動。
  • 登陸網播平臺的《攀登者》,豆瓣評分下滑嚴重,加之大批「差評」
    11月22號,國慶檔期三駕馬車之一的《攀登者》正式登陸網絡播放平臺,當天即飆升至電影領域播放熱度第一位。票房成績上《攀登者》最終未能突破11億,但相較於電影本身的熱度以及電影的主演陣容而言,觀影人次要明顯落後於實際需求,所以對於眾多還未觀看該電影的朋友,以及明星自帶的吸引力,都讓《攀登者》在短期內迎來了一波播放熱潮。
  • 吳京新作《攀登者》未映先被差評,演員導演題材都遭吐槽
    答案:《攀登者》。 隨著《戰狼2》和《流浪地球》相繼創造出票房神話,「百億影帝」吳京也成為了網友眼中的「票房質量雙保證」,其新作品、建國70周年獻禮片《攀登者》更是未映先熱。然而,有網友發現,預定9月30日才登陸院線的《攀登者》,還未上映就在評分平臺收穫了5500多條網友評價,其中還有不少唱衰的聲音……
  • 《攀登者》首映:演繹中國登山者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
    記者 | 實習生 湯明明 編輯 | 朱潔樹 1 在昨日上海影城舉行的電影《攀登者》首映上,觀眾們一邊揮舞著五星紅旗,一邊喊出「我們都是攀登者,我們都是追夢人」,與電影內攀登者方五洲激動地喊出「報告大本營!報告北京!
  • 電影《攀登者》原型人物王富洲:從河南西華縣走出的國家英雄
    國慶期間,電影《攀登者》全國熱映,取得了上佳的票房成績,也讓當年珠峰攀登者的英雄事跡再一次廣為人知。然而,外界少有人知道,著名影星吳京在這部大片中飾演的登山英雄,原型人物其實是一位河南西華人——王富洲。
  • 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1960年5月,王富洲任突擊隊長的登山隊正在攀登雪山冰壁。圖/視覺中國 為什麼我們要攀登珠峰? 電影《攀登者》上映了,講述了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的故事。
  • 波司登羽絨服守護「攀登者」徵服珠峰
    最近,伴隨著電影《攀登者》票房的步步攀升,大家在感嘆影片中攀登者們堅毅不拔精神的同時,也不由得為中國國家登山隊造就的榮譽而自豪。其實,這群可愛、可敬的攀登者們背後有一企業在與之共同努力,陪伴著國家登山隊一次次超越自我,那就是——波司登。
  • 《攀登者》票房虎頭蛇尾,原來是情感戲突兀而生硬
    被寄予厚望的《攀登者》,在上映前幾天,與《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票房交替上升,但國慶節日臨近結束,卻被兩部大片的票房遠遠甩在後面,可以說與之前風風火火的市場宣傳,未上映預售兩個億的看好,形成鮮明對比,票房表現呈現虎頭蛇尾。
  • 做一個勇敢的攀登者
    攀登者、紮營者、放棄者的不同表現, 我對照一下現在的狀態不是攀登者的姿態,也可能是生活不斷打壓,使我失去了做攀登者的勇氣,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激發內心到達山峰的動力,2020年加油!趁著自己還能攀登,就努力做一位攀登者。相信風雨過後是彩虹,我們人生才會達到高峰,過上我們想要的生活。
  • 我身邊的攀登者|劉勇:致自在獨行的你
    「單人探遊世界」在超過25年的探險生活中,劉勇踐行著「單人探遊世界」的計劃,他通過極限探險的方式深入到許多渺無人煙之地,他的足跡踏遍了7大洲超過120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世界上最遙遠的南北極、喜馬拉雅、中東沙漠、熱帶雨林和許多叫不出名字的地方。
  • 「攀登者」地球的極限距離—19757米
    11月18日,2020戴爾科技峰會以「以科技之名,致敬攀登者」為主題召開,戴爾與產業各界的「攀登者們」,也在詮釋「攀登永不止步,攀登者的精神永不磨滅」。在戴爾科技峰會現場,有三種不同領域的攀登者,進行了一場面對面的精神碰撞。
  • 《攀登者》交棒《奪冠》 海外徵途如何攀上高峰?
    去年國慶檔,「獻禮三傑」之一的《攀登者》也在國內上映後同步登陸北美和英國院線,海內外觀眾得以在大銀幕上共同見證中國登山隊登頂珠峰的震撼歷程。在《攀登者》國內上映近一年之際,影片即將在9月25日登陸日本院線。至此,影片授權的海外地區將全部完成首輪院線發行。
  • 《攀登者》預售破億,為什麼登山,意義重大
    為慶祝祖國的七十歲生日,國內的電影人也是費盡心思,目前被稱為國慶檔「三駕馬車」的《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和《中國機長》稱霸了各大院線,目前來說,這三部電影的排片佔據國慶檔的98%,這讓其他電影還怎麼活。
  • 提醒所有使用grigri的攀登者[組圖]
    關於GRIGRIpetzl.com上面對grigri的描述如上,中文大意是:  第一段:grigri設計用於室內攀登與競技攀登,**不**能用於阿爾貝斯和探險攀登。grigri**不**能代替熟練與警覺的保護。  第二段:為保護攀登者,你穿過器材將繩子順暢的滑動。攀登者墜落時,突然的拉力將搬動凸輪,凸輪壓住繩子並制動。
  • 攀登者吳京:我不害怕重頭開始
    《攀登者》被理所當然地認為是正式的接檔。有人期待著見證輝煌。有人摩拳擦掌準備大噴一場。跟前面兩部影片有點類似,《攀登者》眼下不被看好。吳京自編自導自演的《戰狼》,一直到拍完的那一刻,還有很多人看衰。同檔期的還有《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不可能再一騎絕塵。也有人說,電影《攀登者》在影前的宣傳中過度消費吳京,毀譽繫於一人,對影片本身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很多人會衝著吳京去看《攀登者》,也有很多人會因為吳京去罵《攀登者》。
  • 賽諾致敬生活攀登者,開啟超級能量新生活
    2019年9月17日,太空棉家居領導品牌SINOMAX賽諾,在深圳灣萬象影城貴賓廳成功舉行「向生活攀登者致敬」品牌戰略發布會,牽手中國首部登山題材冒險電影《攀登者》,獲得《攀登者》聯合推廣合作夥伴的稱號,並於會上發布ENPOWER太空能系列新品,正式啟動超級能量季大促主題營銷活動。
  • 《攀登者》票房已近3億,匯聚的都是誰的努力?
    《攀登者》背後的專業細節《攀登者》從類型上是講是部登山片,這種攀登人跡罕至,自然條件惡劣的世界最高峰,也就需要大量專業的登山知識,和登山專業設備支撐。如同電影裡大量精彩的動作戲,觀眾驚嘆之餘,難免感嘆登山隊設備質量是真好。
  • 鄭州95後女孩出演《雪線》,曾參與電影《攀登者》拍攝
    這已經是她二度高原拍攝,在此之前,她還參演了電影《攀登者》。 △李婉媚飾演拉姆 據悉,《雪線》2019年9月入選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引導扶持專項資金劇本扶持項目名單。
  • 第22屆上海電影節開幕 吳京章子怡推介《攀登者》
    第22屆上海電影節開幕 吳京章子怡推介《攀登者》 時間:2019.06.1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喬駿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