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了窮人家和富人家的子女教育,我有了驚人的發現

2020-08-26 鐵匠鋪的筆

曾經有人說,富人家的孩子都是用錢砸出來的,上的幼兒園、小學、中學都是頂級學校,這樣的條件下,只要不是天賦太差,一般都可以上個不錯的大學;就算上不了好大學,還可以出國留學。

曾經看到一則新聞,上海一位兩歲半小朋友為了上某知名幼兒園,同時上五個培訓班,導致頭髮不斷脫落。細思極恐!雖然這是一個極端案例,但是我們卻能看到重教育的父母和不重教育的父母差別有多麼大。

富人家和窮人家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真是天壤之別。

1.富人非常重視子女教育。如果把富人對孩子的教育比作那一彎明月,那麼窮人家對孩子的教育只是月亮旁邊的小星星。

繁星比皓月的既視感,就是兩個不同階層教育最生動的反映。

皓月是什麼?光芒四射,既閃耀又照得遠,來源於富人家那些具有真知灼見的家長;而繁星就好比那些來自普通家庭家長的短視行為,或者他們對教育的成見,偶爾會有光芒,但是卻不夠有滲透力,也照得不遠。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的孩子剛出生,他就迫不及待的讓孩子讀書,而他在自己主頁上曬出來的啟蒙讀物是什麼?《寶寶量子物理》(Quantum Physics for Babies)。他讓孩子在啟蒙階段接觸的就是人類最先進的知識和發現。

扎克伯格

我們普通家庭的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在幹什麼呢?玩泥巴、玩石子兒。

這反差多麼大,大得足以驚掉我們的下巴。

2.不少窮人家往往虛榮心更強,會想法設法「富養」孩子,可是富人家卻常會反其道而行之。

曾國藩在家書中說道:「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幾可以成大器。」其意思就是,越是富家官宦子弟,越會勤儉自律,越會在物質生活上主動跟貧寒之士一樣,這樣的孩子將來才有可能成大器。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常常以為富人都會給孩子錦衣玉食,他們的孩子只會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可是事實卻是他們的父母因為經歷多、看得遠,會用各種方法來教育孩子。我的一位上司就是這樣,寒暑假,他們會把孩子送到夏令營或者冬令營,還會花大價錢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包括國學、鋼琴、舞蹈、英語,關鍵是孩子也不哭不鬧,還挺喜歡上那些培訓班的。

所以,我們不能一味認為孩子不喜歡培訓班,不喜歡學習,如果僅僅只是放任孩子不管不顧,讓他們去瘋玩,那也挺可惜。

我的一位朋友就曾經說過,小孩子天性愛玩,童年最重要的是玩得開心,這樣他們長大了才不會感覺童年有遺憾。這裡面,其實有點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意味,如果孩子一邊玩,一邊還能學習音樂、繪畫、舞蹈來陶冶一下情操,也為以後的成長打下基礎那不是更好?

現在有的家庭本來就不富裕,可是當孩子向家長提出要買手機、買遊戲裝備時,家長卻打腫臉充胖子非得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這種錯誤行為只會助長孩子的厭學情緒,不利於孩子成長。

3.富人家更重視孩子的金錢教育,會教孩子理財。

我們大多數人從小到大,沒人教育我們怎么正確看待金錢,更沒人教我們怎麼理財。在學校更是這樣,似乎賺錢和讀書是一對矛盾體。

以前的文學作品會談到「視金錢如糞土」,會覺得談錢很俗,談錢會傷感情,談錢可恥,社會主流意識也是這樣,以致於我們對金錢沒有很充分和正確的認識。

富人家的孩子從小耳濡目染,知道父母的錢是怎麼來的,知道怎麼理財,會建立自己的儲蓄罐。

我們來看看猶太家庭財富教育時間表:

3歲:父母開始教孩子辨認硬幣和紙幣;

4歲:孩子要學會簡單的計算;

5歲:讓孩子知道錢幣可以購買的東西、錢是怎樣來的;

7歲:看懂價格標籤,培養「錢能換物」的觀念;

8歲:教他們去打工賺錢,把錢儲存在銀行裡;

9歲:孩子要能制定一周的支出計劃,購物時知道要比較價格;

10歲:懂得每周省下一點錢,以備大筆開支之需;

12歲:看穿廣告包裝的假象,設定並執行兩周以上的開銷計劃,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的術語。

看到這個表,我們會不會覺得很羞愧,學校老師、家長可從來不會教這些。在我國,很多人就算大學畢業了,其實在金錢上也只是「小白」,所以他們在人生道路上要走多少彎路可想而知。

國外有個經典案例。英國BBC曾經出過一個紀錄片,導演選出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每隔7年拍攝一次,直到他們近60歲。不長的紀錄片中,人生一晃而過,到最後,精英的孩子還是精英,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讓孩子受教育,不就是希望他們過上幸福生活麼?那麼窮人還有沒有翻身的機會呢?難道真的只能一輩子受窮嗎?

這裡我提一些建議:

(1)提高財商。財商指個人、集體認識、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包括觀念、知識、行為三個方面。回頭看看猶太人的金錢觀,其實我們需要破解心裡的金錢木馬。什麼是金錢木馬?就是我們對金錢的恐懼、無知,以及阻止我們擁有更多財富的一些心理障礙,它就像病毒一樣會在我們的心裡和大腦裡滋生。

(2)提升逆商。逆商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有的富人家庭為了防止兒女成為紈絝子弟,會故意給他們設置一些困難、障礙。他們深切知道,年輕時,吃虧是福。

多年前,湖南懷化學院有個叫洪戰輝的男生深深地感動了我們,他從12歲起,擔當起照顧妹妹和父親的重任,為求學和照顧家人,一直打零工維持學業和生計。現在他已經是長沙市湘華中等職業學校校長了。

洪戰輝

人生一輩子不長不短,會經歷挫折,會遇到困難,只有逆商高的人才能夠破繭成蝶,逆襲翻盤。

(3)重視孩子閱讀能力

猶太家庭能培養出這麼多精英人才?在猶太人家裡,小孩子稍微懂事,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儀式是告訴孩子,書本是甜的。

來看下國內。調查顯示,2018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7本,與2017年的4.66本基本持平,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3.32本,比2017年的3.12本增加了0.2本。可以說,我國國民閱讀量少得可憐。財富來源智慧,可是智慧的一大來源就是通過閱讀。

再來對比下以色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次調查表明,在以猶太人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在人均擁有圖書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讀書的比例上,以色列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為世界之最。

現在我們大概知道為什麼諾貝爾獎得主有20%是猶太人了吧。

富人也有不少教育失敗的案例,而窮人家也有很多教育成功的案例,教育成敗不是絕對的。現在是網絡時代、資訊時代、自媒體時代,我們可以在網上看到不少國內外名牌大學的公開課,還有其他形形色色性價比較高的知識付費課程,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教育資源,許多直播平臺也給了我們普通人很多逆襲的機會。所以,我們普通人都應該對未來充滿希望。

所以,知道了富人和窮人教育子女的不同之處,作為普通人,甚至是窮人的我們,要更加重視子女的啟蒙教育,減少虛榮心、實事求是,教孩子正確認識金錢,並多讀書,增加見識,這樣才有逆襲翻盤的機會。

相關焦點

  • 富人家的孩子比窮人家的孩子更容易有出息,最主要的原因不是錢
    而像他這樣出生於中產階級的家庭,從小吃穿不愁,家長也是知識分子,生活在大城市,享受到的教育資源得天獨厚,有很多捷徑可以走,所以更容易取得優異成績。這段話,在網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有人把熊軒昂當成富人家孩子的典型代表,然後拿來論述,富人家的孩子比窮人家的孩子更有出息,原因是因為錢。當然,有錢,能讓孩子獲得好的學習資源。不過,要我說「錢」絕對不是富人家孩子更有出息的主要原因。
  • 國內教育現狀:富人家孩子在吃苦,窮人家孩子卻在「富養」
    文|文兒不知道你家在教育孩子時,使用的主要方法是什麼?「富養」,富人家孩子卻在吃苦提起富人家養兒,我不由得想到霍啟剛和郭晶晶一家。憑藉霍家的家產,怎麼著也算是富人一族,甚至可以說是貴族。這樣的家庭是如何養娃的呢?難道菲傭好幾個,家裡配有豪華遊泳池?還真不是。
  • 窮人家與富人家的孩子很好辨認?李玫瑾教授:身上這3點藏不住
    貧窮和富貴之間的差距,很多時候並不只是財富上的差距,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不同,所以有人會說窮人家與富人家的孩子很好辨認,畢竟很多特徵是瞞不住的。窮人和富人看似好像只是身份與財富的不同,其實心裡、性格、氣質上的差距更大.有些人可能好面子特意去打扮成有錢人的樣子,一身名牌,用著昂貴的物品,但可能他一開口,「窮人」的身份就暴露出來了。
  • 富人對子女的教育和普通階層的「流放」教育的差異
    我國是教育大國,幾乎所有家庭都都對孩子的教育不惜成本,希望孩子能夠通過學習完成鯉魚跳龍門,改變家庭的現狀,這也成為了很多學子希望通過學習能夠改變自己人生道路,走出家庭,打破階級固化的手段。學習也成了我們謀生存的一種方式,對於學習的方式我們也司空見慣,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在歐洲的為了能夠讓能夠學習,需要把孩子扔到別的家!
  • 「窮人家」和「富人家」的孩子,這3點區別很顯眼,想藏都藏不住
    很多人會覺得,窮人和富人的孩子差距只是在提供給孩子的物質條件上,只是衣食住行的差別而已。其實,最根本的差距並不是流於表面的物質條件,而是掩蓋在物質表面下的精神層次以及孩子的眼界,這些潛藏在深處的東西才是真正影響孩子以後的路會怎麼走,又能走多遠的關鍵。而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到底在哪些方面有所區別呢?
  • 令窮人家孩子真正深感無力的,並不是錢和自卑,而是「它」
    在研究中他發現,面對棉花糖時,幼兒可以選擇立刻得到獎勵,例如棉花糖,也可以選擇等待一段時間後得到相同的兩樣獎勵。在研究結束後,心理學家發現,能夠堅持等待的小孩通常有更好的人生表現,例如上課更加認真,教育成就高、身體自律等其他方面的成就。
  • 窮人家的娃和富人家的娃,一眼便可看出區別,掩蓋不住
    如果放在以前,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很好區分,光是從穿著上就可以看出來。可是現在不同了,人們的生活普遍提高,貧窮差距也沒有那麼大,光是憑藉穿著已經無法進行分辨,不過,卻可以從孩子的教育環境和生活習慣上進行分辨。
  • 俞敏洪:高考不考英語,窮人家孩子損失最大!網友:睜眼說瞎話!
    學習英語環境和啟蒙條件最重要!而好的英語環境,往往是大城市,或者是國外才有!我們也經常看到一些孩子去參加「某某英語夏令營」遠赴國外,感受純正的英語學習環境!而這些,想必「窮人家的孩子」絕對是消費不起!再來說說啟蒙條件,要知道現在好的小學已經開始使用「外教」進行孩子的英語口語啟蒙!而「外教」上課意味著什麼?學費貴唄!想必「窮人家的孩子」也消費不起!
  • 為什麼窮人無法和富人玩到一塊!
    為什麼窮人無法和富人玩到一塊,人家說周末去越野,人家開jeep,你開神車五菱宏光,能一起嗎?人家說這個假期到歐洲遊,你說你要回家搬包穀,有趣嗎?人家說喝茶聊聊天,你硬是要喝酒談人生,能談下去嗎?……父母當官的子女也在當官,富人的子女也是富人,李嘉誠的兒孫在娘胎裡就擁有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擁有的財富,而窮人家好不容易培養出一個大學生,出來可能找一份工作都困難,一輩子苦的錢又被開發商給弄進口袋,還背負著一大筆負債……富人從小見識就比較廣闊,看待問題或事物的眼光也很獨到,做什麼事總是大膽嘗試,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我們窮人總是局限在自己的世界裡
  • 原來富人教育孩子,和窮人教育孩子的主要區別是這十二條
    相反,是你父母創造的環境指導和引導著你的基因每天你與不同類型的人見面和互動。我敢說,他們之所以會變成現在的樣子,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對他們的影響。這讓我想到了那些統治經濟的大人物,他們的父母在他們如此驚人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 富人的保姆房還沒他們家廁所大,《寄生蟲》住宅設計分析3
    我是@設計師傑西卡,與你分享有溫度的家居美學。哪怕在同一個空間裡,階層的劃分也是涇渭分明的。下層不能「越界」,否則會破壞了富人的規矩,因此而被逐出富人的空間。下面以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裡的豪宅為例,聊聊富人的住宅空間劃分,以及其與窮人階層的對比。
  • 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最大的區別是這個
    有人說富人家的孩子是因為有錢,所以也才比窮家的孩子有出息,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富人家的孩子可能有一個規劃的更好的未來。然而事情也不是絕對的,有時候窮人家的孩子也能夠規劃的非常的好,以後也會有出息。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最大的區別就是人生規劃。
  • 燒錢的素質教育,富人的遊戲,窮人的鐐銬
    素質教育,是富人用金錢堆砌起來的教育堡壘,這件事沒什麼可爭議的。隨便舉個例子,這兩年超過五千萬孩子在學習鋼琴,這一結果是非常典型的鼓吹素質教育的產物。孩子學得高興不高興我不知道,賣鋼琴的商家和鋼琴輔導班的老師絕對很高興。家長們覺得很委屈,我這是素質教育呀,為了孩子能綜合全面的發展,不要輸在起跑線。
  • 為什麼富人家的孩子學習文史哲的多,窮人家孩子學習理工科的多?
    甚至還有的家長為了幫孩子做出好的選擇,帶著孩子去參加各種試聽班,當進行文理分科之後,大家有沒有發現富人家的孩子大多數都會選擇學習文科,而窮人家的孩子則是多數會選擇學習理科,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吧!1.
  • 美國富人轉移子女監護權 騙取助學金
    多家媒體報導,芝加哥大約40個富裕家庭通過父母轉移子女監護權的方式,使得子女的經濟狀況不再與父母收入「掛鈎」,從而能夠以貧困生的身份申請多項助學金和獎學金。由於美國各項助學金和獎學金的資金規模有限,富裕階層爭取到這些資金,勢必意味著真正貧困的學生無法拿到資金,甚至有可能被迫放棄學業。這一醜聞曝光後,招致廣泛的口誅筆伐。
  • 教育減負的結局是什麼?窮人的孩子在減負,富人的孩子學藝術
    教育減負的結局是什麼?窮人的孩子在減負,富人的孩子學藝術!教育的一切都是為了受教者,所以說教育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是根據孩子的成長規律來進行制定的。由於現在孩子們學習壓力大,從小就要上各種補習班,所以教育局決定要為孩子進行減負。但是這樣的減負卻造成了很多的孩子,因為家庭的物質水平不同。
  • 為什麼窮人家的孩子,一眼就能被看出來?這3點原因現實又扎心
    導讀:為什麼窮人家的孩子,一眼就能被看出來?這3點原因現實又扎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窮人家的孩子,一眼就能被看出來?這3點原因現實又令人扎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一線小學老師:最愛教窮人家孩子
    窮人家孩子,和富人家孩子,有什麼區別呢?區別是非常明顯的。從入學的第一天起,這兩類孩子,就會給老師留下不同的印象。大體來看,窮人家的孩子,抗挫能力比較強,動手能力也比較強。但是反觀富人家的孩子,則比較嬌氣,不願意動手,依賴心理比較強。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窮人家孩子,和富人家孩子,有著本質的區別。
  • 窮人孩子學理科 富人孩子讀文科,你身邊有這種情況麼?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社會學家金·威登總結了全美的教育數據研究後發現,美國大學學生父母的收入水平確實與學生所就讀的專業有關聯,即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更傾向選擇歷史、文學、表演等文科專業,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出於就業回報等考慮,則更多選擇實用性更強的計算機、物理等理工科專業。不過,統計數據也表明理工科出身的學生將來的年平均收入會比人文專業出身的學生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