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羅榮桓為妻辭「長」裡的治家風範

2020-12-25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46年夏天,羅榮桓赴莫斯科治病,一年後,妻子林月琴隨羅榮桓回國,東北野戰軍政治部組織部準備把她分配到野政組織部任副部長。羅榮桓聽說後對林月琴說:「你究竟做什麼工作合適,讓我再考慮考慮。」經過幾天深思熟慮,羅榮桓對妻子說:「你在山東曾做過組織工作,這崗位對你是適合的,但是,為什麼要去當副部長呢?我看就不要那麼些『長』字了。」

羅榮桓讓妻子去做組織工作,但是不當這個副部長,是因為她沒有這個能力嗎?事實上,林月琴同志在革命鬥爭早期就參加了各種起義遊行活動,顯示了不凡的組織才能,並擔任過多個領導職務。這不是羅榮桓第一次為妻子辭去「美差」。林月琴來到抗日前線後,羅榮桓考慮再三,認為基層比機關更適合她,可以得到更大的鍛鍊,而且晉西北根據地剛剛開闢,有許多工作等著女同志去做。林月琴也欣然接受了丈夫的提議,並認真努力工作,為抗日根據地在地方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職務越高意味著責任越大,黨性就應該越強,對身邊人的約束就應該越嚴格。羅榮桓雖身居高位,卻不爭名、不爭利、不伸手,他時常叮囑妻子,有了問題能自己解決的絕不麻煩組織,更不能佔組織一點「便宜」。在他看來,職務與名譽對於共產黨人來說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在合適的崗位上為黨做出更大的貢獻。羅榮桓為妻辭「長」,更多的是作為一名老革命戰士,對身邊人嚴加約束的治家風範。

反觀當下有些幹部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思想嚴重,遇事總愛給家裡人「開後門」「打招呼」,甚至縱容他們影響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幹預正常工作運行,默許他們利用特殊身份牟取非法利益。而這些幹部的家屬也養成了佔組織「便宜」的習慣,在工作職位選擇、福利保障甚至醫療服務等各方面撈盡了「油水」,這不僅是損公肥私的錯誤行為,更是權力濫用下的「毒瘤」。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家老調應越彈越嚴,對於黨員幹部來講,家風敗壞往往是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原因。注重家風,管好身邊人是修身正己、把好權力關的第一步,是忠誠擔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第一道關卡。因此,黨員幹部要在管家治家上下足功夫,管好手中的權力,不給公權私用開任何「口子」。要做到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培育良好家風,教育督促親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走正道;要時常教誨家人小心謹慎,做事、說話要講原則,決不能為所欲為、隨心所欲,對於苗頭性問題要早教育,早制止,早糾正,防止釀成大禍。作為黨員幹部的家屬和身邊人,更應該警鐘長鳴,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覺為黨員幹部築牢拒腐防變的第一道「防火牆」,讓家成為補充正能量的溫馨港灣。

相關焦點

  • 羅榮桓酷愛讀書:晚年不顧醫生勸告堅持學習
    出身鄉紳的羅榮桓性格內向,喜歡讀書,愛好書法。在幾十年革命生涯中,羅榮桓不僅在軍事指揮上聞名中外,而且在讀書治學上享譽全黨全軍,是黨員領導幹部學習的楷模。尤其是羅榮桓那生命不息、學習不止的治學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 抗日戰爭故事:羅榮桓兒時的故事,賀龍元帥「廁所裡的誤會」
    羅榮桓元帥自幼聰穎好學,還在呀呀學語的時候,他就把父親教的李太白的詩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背得滾瓜爛熟了。8歲那年,父親把他送到私塾讀書,他的求知慾望更加強烈,學習十分刻苦。
  • 羅湘所部被收編後,被任命為師副政委,羅榮桓:還是先去學習改造
    1949年,正擔任華中局第二書記的羅榮桓,聽到了一個消息。原來,是他的六弟羅湘率領的八千多人的部隊,被解放軍第46軍137師給收編了。第137師想要把羅湘任命為師副政委,情況報告到羅榮桓那裡,他當即下令:「先送羅湘去學習改造思想,以後再談分配工作的事情。」因此羅湘師副政委的職務泡了湯,對於自己的親六弟,羅榮桓要求是特別嚴格的。
  • 康錦苑小區黨員治家會「治家有方」
    得知邢師傅住院的消息後,小區業委會副主任、黨員治家會主任鄭柳斌決定號召小區業主,幫幫邢師傅。 7月31日下午,在小區業主群裡,鄭柳斌發起了捐款倡議:「為表達對物業一線人員的敬意和對邢師傅的慰問,經業委會會議決議支付5000元慰問金,同時倡議各位熱心業主、各界愛心人士,能伸出援助之手來幫幫這個善良的安徽老哥……」 當天下午3點多公布了捐款二維碼後,業主群裡大家都行動起來了。 「一分鐘後,第一筆捐款就到帳了。
  • 羅榮桓的用兵藝術--黨史頻道-人民網
    ;1932年3月,任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與軍團長林彪、軍團政委聶榮臻搭檔,成為一時佳話;1933 年6月,任紅軍總政治部巡視員、武裝動員部部長,為擴大紅軍積極奔走;1937年8月,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政訓處主任,又與林、聶搭檔,揮戈山西抗日;1938年冬,任一一五師政委,揮師挺進山東敵後;1943 年3月,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一一五師政委兼代師長,領導山東抗戰取得最後勝利;1945年10月起,又和林彪共事解放戰場
  • 羅榮桓:十大元帥中唯一大學生 曾想實業救國(圖)
    武漢大學原檔案館館長徐正榜曾經主編《老武大的故事》一書,其中一則講述羅榮桓在武漢讀書的經歷。徐正榜認為武漢經歷是羅榮桓革命生涯的轉折點。  羅東進說,「父親一直覺得自己是近視眼,不適合從軍,卻沒想到自己終究還是參了軍,也沒想到會在軍隊裡幹一輩子。」
  • 羅榮桓:革命22年,戰時摘腎,臨終遺言:搬出房子,不搞特殊
    1963年,毛澤東聽到羅榮桓病逝的消息,默默的嘆了一口氣。 他轉過身,提筆寫下: 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裡每相違。長徵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為大問題。 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
  • 羅榮桓抓軍工生產,半年打造55座兵工廠,爭取數十萬日制槍械
    1947年春季開始,東北民主聯軍在東北戰場節節獲勝,這年5月,羅榮桓從蘇聯養病回來,負責部隊的思想、組織、後勤建設,抓部隊擴充,物資供應,軍工生產等工作,為即將到來的東北決戰奠基礎。當然,光有部隊時不夠的,還需要大量的武器裝備,來滿足百萬大軍的訓練、作戰等各種消耗,這個任務自然也是羅榮桓負責,由於部隊擴展過快,原來日,偽投降時留下的武備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部隊所需的槍枝彈藥,一方面要靠大量繳獲,一方面要依靠自己的軍工產業,在這種情況下,羅榮桓在1947年10月主持成立了軍工部,並任命何長工為軍工部部長和軍械部長,大力發展東北軍事工業。
  • 羅榮桓去世,毛主席寫詩感嘆: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01引言早在1946年,羅榮桓就得了腎癌。多年來,一直在同病魔作鬥爭。1963年,羅榮桓元帥的病情加重,血壓不穩定,心臟也出了毛病,腎功能也急速下降,被送進了北京的一所醫院。即便如此,羅榮桓依然在病床上同疾病頑強地作鬥爭。
  • 中國歷代家訓,古人的治家智慧
    《增廣賢文》17、凡人皆有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曾國藩家書》18、京師子弟之壞,無有不由於驕奢二字者。爾與諸弟其戒之,至囑至囑。《曾國藩家書》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習氣,則難望有成。
  • 一代大儒曾文正的治家智慧
    那麼曾國潘在治家方面所展現出來的智慧,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呢?和以治家中國人常說:家和萬事興。曾國潘也說「家和福自生」,「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不可以馭下」等等(《全集家書》),都是淺白通俗的名言。
  • 慶三八|最美家庭建設「治家寶典」系列宣講第五講——家的四面牆
    來源: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婦女聯合會發布時間:2020-03-14 18:38:19今天為大家帶來最美家庭建設「治家寶典」系列講座第五講「治家寶典」簡介:治家寶典是由劉紅霞老師編訂並講述,集家風、家訓、家規、家教為一體的家文化系列課程,涵蓋自我修身、親子教育、夫妻關係、齊家、生命力學、養生、幸福學七大版塊1000個內容,意理通俗易懂,落實簡單易行,是新時代家庭文化建設的寶典。
  • 《顏氏家訓》治家智慧被譽為「家庭教育百科全書」
    顏子第78代孫顏廷淦為觀眾揭開了顏氏家族的「治家秘訣」。打開顏廷淦記憶的時光瓶,他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句話,便是父親說的「端端正正寫字,規規矩矩做人」。據他回憶,小時候自己練習書法的姿勢、態度均不端正,是父親的躬身示範和言傳身教,讓他逐漸養成了規範的好習慣。
  • 張氏「聖諭十六條」:百忍治家
    據張老介紹,河南壽張縣(今濮陽市臺前縣橋北張村)人張公藝以「忍」、「孝」治家,相傳九世同堂,全家900多口人在一起過日子,男耕女織,和睦相處。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冬十月,唐高宗偕皇后武則天,帶文武百官去泰山封禪,歸來路經壽張縣訪賢,當時張公藝已88歲高齡,當高宗皇帝問張公藝治家方法時,張公藝寫了一百個「忍」字,並詳細說明了「百忍」的具體內容:「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愛敬,兄弟不忍外人欺,娌妯不忍鬧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  高宗聽後備受感動,當即封張公藝為醉鄉侯,封張公藝的長子張希達為司儀大夫。
  • 傳承好家風之風範長存——伊春市「家和萬事興」家教家風線上展播...
    古今中外眾多家庭,都有傳世流芳的家教家風,大家族將其編簒成冊流傳後世,小家庭言傳身教為子孫後代樹立榜樣。今天,小編帶大家線上瀏覽一下伊春市「家和萬事興」家教家風線上主題展覽三部曲的第二部分——風範長存吧。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延續,無論是大家族的家風家訓,還是小家庭的言傳身教,「家」「國」二字始終密不可分。
  • 家庭教育經典朱柏廬《治家》賞析
    圖1古代有很多政治家、文學家、教育家、哲學家的治家名句、名篇。對我們現代人的個人修身、家庭教育都仍有重大啟示和指導意義。今天就選幾句清代著名教育家、理學家朱柏廬的《治家格言》做個簡略賞析。1、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在大家的經濟條件都很好了。吃穿已經根本不是問題。
  • 律己修身,《治家格言》精選20句
    朱柏廬一生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沒有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在日常生活中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讀書,他仔細揣摩前人建家立業的根本思想,總結前人的生活經驗和教訓,並聯繫自己的感受體會,提煉編寫出一部《治家格言》,流傳後世。《治家格言》,世稱《朱子家訓》,自問世以來流傳甚廣,被尊為「治家之經」,清至民國年間一度成為童蒙必讀課本之一。《朱子家訓》精闢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 石門縣夾山鎮:治家格言踐行獲省關工委領導肯定
    紅網時刻常德5月15日訊(通訊員 汪盛前)「治家格言接地氣,家庭文明檔案踐行更實際,不僅只規範了村民道德行為,更能起到教育下一代的作用。」「這個國學親子園,能讓孩子們在娛樂中接受經典,很有特色。」5月14日下午,湖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楊泰波、副主任武吉海等一行實地調研石門縣夾山鎮治家格言進校園、進社區、進農家後由衷的讚嘆。
  • 幸虧羅榮桓想出對策
    在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戰場上,東北野戰軍的參謀長劉亞樓,正和林總、羅榮桓坐在火車上,準備秘密搬遷指揮部。此時已是深秋的10月,東北的天氣已經開始逐漸變冷了。當火車經過鄭家屯車站時,劉亞樓立即命令火車停下來,讓通信員架起電臺與中央取得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