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賠償金」啥標準? 律師:應有司法解釋

2020-12-20 搜狐網

  近幾年,人身損害的賠償案件日趨增多,而在司法實踐中,許多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例,由於死亡賠償金的諸多問題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原告人提出的巨額索賠款,最終只有小部分得到法院的支持,結果導致受害人家屬怨聲載道,牴觸情緒很大。

也常有人在宣判現場哭鬧法庭,矛頭直指判案法官「不公」。

  法律界人士指出,死亡賠償金在附帶民事訴訟中不再支持的「法律規定」,源於最高法有關領導第五次全國刑事審判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原意是為了解決執行難的問題,要求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儘量使案了事結。遺憾的是,講話被片面地理解為死亡賠償金不再支持,全國各地法院均遵照執行。法律專家建議,最高法應該儘早制定統一的司法解釋,規範判決結果,讓廣大律師及民眾都能準確找到法律依據。  

案例回放

  案例1:索賠死亡賠償金遭法院拒絕

  2007年6月30日晚,小釗等農民工到燒烤攤吃燒烤時,因爭搶座位,與食客周某廝打在一起。周某抓起燒烤攤上的刀具朝小釗腹部猛刺一刀後逃離現場。後小釗經搶救無效死亡,周某則投案自首。周某涉嫌犯故意傷害罪在法院受審時,小釗父母提出包括20萬元死亡賠償金、10萬元精神損害撫慰金、33萬元被扶養人生活費、1萬元喪葬費等共計67萬餘元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賠償請求。庭前調解時,周某家人願意賠付3萬元並交至法院。法院審理後,對小釗家屬提出的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失費,認為於法無據,不予支持。最終,法院一審以故意傷害罪,判處周某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承擔小釗家人提出的合理賠償請求2.38萬元。鑑於周某自願賠償金額超出了法定數額,法院予以準許。宣判後,小釗家人對判賠數額極度不滿,認為判決不公,拒絕籤收判決書。法官對此釋疑:「籤收法律文書不代表生效,你若不服,還可以上訴。」小釗家人這才籤字,後提出上訴。兩個月後,上級法院審理後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例2 :案由不同判決出現巨大反差

  2007年12月3日,新疆男子阿昌因佔道行駛,將路人王老漢撞倒在地。後經醫院搶救無效,王老漢於10天後身亡。隨後,王老漢的遺屬將阿昌訴諸法院,提出醫療費、死亡補償費、精神損失費、誤工費、喪葬費、扶養費等總計16.5萬餘元的民事賠償請求。法院審理後,對上述費用中有證據支持的予以認定。因精神損害賠償費和死亡賠償金屬於重複訴請,最終判賠3.9萬元死亡賠償金等總計12萬元。就在賠付期間,王老漢的兒子小王將阿昌打成重度顱腦損傷而亡。小王立即被捕,並因涉嫌犯故意傷害罪被提起公訴。但阿昌的遺屬對該故意傷害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索賠時,死亡賠償金卻最終未獲法院的認定支持。(郭玉紅)  

專家說法

  主持人(郭玉紅):如今,各地法院在審理人身侵權傷害的刑事案件時,將「死亡賠償金」這項訴請均剔除在外,使得賠償權利人的獲賠數額急劇下降,引發了許多爭議。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法院不支持「死亡賠償金」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梁紅(甘肅世紀陽光律師事務所律師):這要從我國對有關「死亡賠償金」的立法歷史談起。《民法通則》規定有:「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雖然這是賠償性質的規定,但算起來,一個人傷了,可能獲賠數萬元,而如果死了,其親屬卻只能得到非常少的賠償數額,所以社會上曾流行「要撞就撞死,撞不死麻煩太大了」這樣的話。其後,為了彌補這一法律漏洞,在陸續出臺的《國家賠償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中,均列有單獨的死亡賠償金,也就是老百姓所稱的「命價」。直到2001年3月10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以下方式:(一)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二)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三)其他損害情形的精神撫慰金。從此條款的立法精神看,死亡賠償金是被納入精神損害賠償範圍的。

  倪鵬飛(甘肅正鼎律師事務所律師):其實,早在2000年12月及2002年7月,最高法先後公布的《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範圍問題的規定》、《關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覆》中均規定有:「對於刑事案件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在該刑事案件審結以後,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很顯然,上述司法解釋,已經明確了因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害的,將無法獲得司法救濟。

  餘春生(甘肅正天合律師事務所律師):後來,2004年5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對死亡賠償金作出明文規定,「按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的二十年計算。」即死者正常生存未來二十年創造的財富。這一規定使得賠償金成為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賠償項目。自此以後,死亡賠償金作為經濟損失受到了法院的支持。

  主持人:為何現在法院又不支持關於「死亡賠償金」的主張了呢?

  梁紅:這是因為絕大多數刑事附帶民事案件死亡賠償金因為加害人無錢而無法執行,成為法律白條,引起了受害人家屬對法院執行局的不滿。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在第五次全國刑事審判工作會議上,最高法院一位副院長講「確定附帶訴訟的賠償數額,應當以犯罪行為直接造成的物質損失為基本依據,並適當考慮被告人的實際賠償能力。死亡補償費不能作為人民法院判決確定賠償數額的依據」。

  倪鵬飛:最高法副院長的講話精神,迅速以會議紀要或刑事審判業務工作要求的形式,傳達到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並在刑事審判中被不折不扣遵照執行。自此,各級人民法院有關故意傷害和故意殺人的刑事附帶民事判決,均只支持對受害人的直接經濟損失,由被告人賠償,對受害人主張的死亡賠償金不予支持。

  餘春生:該講話作出後,作為各地高院審理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的一個精神,對受害人提出的死亡賠償金的附帶民事訴訟不再支持,我省法院也不例外。然而,這又引起了新的矛盾。因為,在人身侵權傷害的刑事案件中,將「死亡賠償金」剔除後,出現了將被扶養人生活費以賠償權利人未成年或沒有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為限,在喪葬費、誤工費等其他賠償所定的金額都不高,很多情形下賠償權利人得到的賠償金額微乎其微了。案例1中,小釗父母是具備勞動能力,且有收入來源的成年人,故對被扶養人生活費未予支持。而案例2中,單純民事訴訟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出現的巨大反差,則取決於司法實踐中對解釋適用的不同。

  梁紅:即便法院積極進行判前釋法、判後答疑,但「講話」作為法律依據的說法,又怎能令當事人息訴服判。且助長了故意或過失造成他人死亡抱有不負責任的客觀性,導致那些無視他人人身權和人格權尊嚴的侵害人不承擔責任風險,這完全與《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的精神背道而馳。

  主持人:可以說,該規定在審判實務中的矛盾日益凸顯,有沒有好的辦法能盡力將爭議化解到最小呢?

  倪鵬飛:目前,立法與司法越來越能充分地體現人文關懷,是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趨勢。刑事案件中被害人人格權益及其親屬人格權利所受傷害的嚴重程度,是民事案件中所受傷害無法比擬的。關於死亡賠償金,無論是以物質損失予以賠付,還是作為精神損失進行判賠,都是象徵性地體現一種司法的公正。

  餘春生:從適用法律的角度而言,刑法作為「公法」,體現的是對犯罪嫌疑人的懲罰和對被害人心理上一定程度的撫慰功能,而民法作為「私法」,體現的則是對被害人人格權益和被害人親屬人格權利的保護功能,通過賠償,使其能夠得到撫慰。如果兩者並用的話,則加重了對罪犯的處罰。

  事實上,這次會議還對「妥善處理民事賠償問題。結合當地經濟狀況、被告人賠付能力以及案件的具體情況,儘量使附帶民事部分經調解達成協議」作了要求。不難看出,副院長的原意是為了解決執行難問題,要求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儘量使案了事結。遺憾的是,在實際執行時該講話被片面地理解為死亡賠償金不再支持,全國各地法院均遵照執行。

  梁紅:因此,我們強烈呼籲,全國人大及最高法要對此問題引起重視,及時糾正地方法院對法律的曲解。如果是最高法的意思,應該儘早制定司法解釋,規範判決結果,讓廣大律師及民眾都能及時找到法律依據。(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 (來源:新華網甘肅頻道)

(責任編輯:黃芳)

相關焦點

  • 秦皇島死亡賠償金
    一、秦皇島死亡賠償金計算標準計算標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死亡賠償金採取定型化賠償模式,即賠償數額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客觀標準以二十年固定賠償年限計算。
  • 死亡賠償金法律問題分析
    (二)現行立法規定分析:對死亡賠償金稱謂和定性的探討   從二十多年來的立法進程,可以看出我國在死亡賠償金規定方面的逐步發展,1986年的《民法通則》中只是提及了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等費用,「等」字表明死亡賠償的項目並不限於法律規定的部分,在適用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為其後制定司法解釋及實踐中法官自由裁量權留有適用的餘地。
  • 死亡賠償金不算遺產 女兒無需拿這筆錢還父債
    27日,就此事中的「賠償金」、「債務」、「賠償金分配」等幾個焦點問題,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採訪了長期關注婚姻家事和財產繼承問題的全國律師協會民委委員、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研究會委員、四川明炬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承鳳,北京金誠同達(成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中華遺囑庫成都高端登記中心負責人盛楓律師,以及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周冬平律師。
  • 醫療事故死亡賠償金是怎麼進行計算的
    在生活中醫療事故造成人員死亡的,醫療機構應該賠償死者家屬死亡賠償金,所以,針對醫療事故死亡賠償金是以定型化賠償模式來確定死亡賠償金的賠償標準和賠償年限,那麼醫療事故死亡賠償金是怎麼進行計算的,接下來由小編為您解析。
  • 答友問第二百二十一期:「關於死亡賠償金的分割問題?」
    近日有網友諮詢:我父親因為意外死亡獲得40萬賠償金,目前我的哥哥說因為他是長子而且他還有兒子要扶養要分割其中25萬剩餘15萬給我;哥哥已成家,但是因為沒有房子還是和父親和我居住在一起,家裡所有支出都是由我的父親來出(已退休),請問這筆賠償金我哥哥的妻子還有兒子
  • 男子工作時墜亡 法律援助律師索要5%死亡賠償金
    悲劇發生後,電器店老闆玩起了「躲貓貓」,哭訴無門之後,死者家屬來到阜寧縣法律援助中心求助,不料,坐堂的律師卻對援助設立了一道「門檻」:「可以法律援助,但你要給我5%的死亡賠償金。」可是,坐堂律師葉為笑的一番話卻又給她潑了一盆涼水,讓她剛燃起的希望再次沉入谷底。聽完張芹的訴求後,葉律師給出了兩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採取調解的方式為張家服務,他作為見證人,張芹必須支付1萬元的出場費。第二種方案則是通過訴訟的方式進行,他作為死者家屬的代理人出庭,但張家在拿到死亡賠償金後,必須向其支付全部死亡賠償金的5%。
  • 刑事案件中死亡賠償金、殘疾賠償金司法適用現狀
    因此,在司法實踐中,部分法官依照上述規定認為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雖然並不屬於實際損失,但應屬必然遭受的損失,即屬於間接物質損失的範疇,而刑事訴訟法解釋中的相關條文雖未明確將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納入刑事被害人獲賠的賠償項目範圍,但亦未明確將其排除在賠償項目範圍之外,也即目前相關法律並未規定間接物質損失不列入賠償範疇。
  • 淺析民事案件中死亡賠償金的分配
    【評析】:  一、民事案件中死亡賠償金的定位  司法實務中一直存在兩種觀點,一種是認為死亡賠償金屬於精神損失類賠償,另一種認為屬於物質損失賠償。筆者贊同後一觀點,司法實務中也普遍將其作為物質損失賠償。
  • 淺析死亡賠償金的性質及分配
    由於我國相關法律對死亡賠償金的分配沒有做出明確規定,司法實踐中,法官對於死亡賠償金的性質及分配也存在分歧,導致判決結果的不統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法院判決的公信力。本文試圖通過對死亡賠償金性質的分析,闡述死亡賠償金分配的權利主體及分配原則。希同大家共勉。  一、死亡賠償金的性質   1993年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首次使用了「死亡賠償金」這一法律概念。
  • 死亡賠償金是不是遺產?
    作者:饒為為,法學碩士研究生,湖北利楚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律師,著有長篇小說《撫養權是我的》。在長期的執業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專業特色,執業方向為婚姻家庭、高淨值人員財富傳承等,對離婚財產分割、財產繼承有深入研究。
  • 死亡賠償金是否屬於遺產?如何分割?終於講明白了!
    在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當事人死亡情形下,親屬可以獲得死亡賠償金。那麼死亡賠償金是否可以作為遺產進行分割?死亡賠償金可以參照撫恤金的分配原則,以主要照顧、優撫、救濟死者生前扶養的親屬、兼顧其他親屬的原則進行分割。 來源:雲南法院網 司法觀點 一、死亡賠償金不屬於遺產 法院在審理中對死亡賠償金如何分配存在三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死亡賠償金就是死者的遺產,應由死者近親屬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繼承。
  • 聶樹斌案精神賠償創歷史,「破例賠償」體現司法公正
    對於經再審改判無罪,但被告人已被執行死刑的案件,根據《國家賠償法》規定,賠償範圍涉及四部分: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生前被羈押期間的限制人身自由賠償金,死者生前扶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的生活費,精神損害撫慰金。▲ 聶樹斌父親痛哭其中前三項明確按照統一標準計算金額。
  • 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司法解釋(2021)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等二十七件民事類司法解釋的決定》修正)為正確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
  • 什麼,離婚還有離婚精神賠償金?那該怎麼確定賠償金數額呢
    受害人本人死亡後其近親屬有權向侵權人要求損害賠償。那麼,2020年的離婚精神賠償標準是什麼?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原則是什麼?接下來律師就來為大家解釋一下。2020年離婚精神賠償金標準是多少雖然我們不能有離婚精神損害統一的指標,但是我們也許可以建立一些的精神損害估計離婚補償的基本原則,因此對於精神損害賠償離婚在具體實踐的一般標準。最高人民法院《精神損害賠償司法解釋》提出了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六個因素:1、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侵權人的過錯程度2、侵害的具體情況,如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
  • 受傷、死亡賠償金標準,農民和市民一樣了
    但是具體賠償多少錢,市民和農民的賠償標準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就導致出現了一個非常尷尬的社會現象,人們戲稱這種現象,叫同命不同價。這種形容,雖然不太貼切,但是話糙理不糙。確實是這麼個道理。政策出臺2019年底,最高人民法院發了一個文件,名字叫《關於授權開展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城鄉統一試點的通知》,要求各地法院,在本省立即開展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城鄉統一試點工作。說白了,就是要求各省法院,儘快統一市民和農民在受傷或死亡後的賠償標準。
  • 最高法公布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的賠償金標準
    最高人民法院於5月29日下發通知,公布了2012年作出國家賠償決定涉及的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的賠償標準,具體數額為每日162.65元。國家賠償法規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級人民法院在審理國家賠償案件時按照上述標準執行。
  • 老人被狗繩絆倒身亡 律師:家屬至少可得24萬元賠償金
    通報顯示,8月17日下午,順德區杏壇鎮羅水村民羅某(女,12歲)把另一村民羅某拴養在家門口的狗只牽出來玩,途徑羅水市場時狗只掙脫約束繩,在奔跑過程中狗繩意外將本村村民麥某(女,88歲)絆倒,導致麥某受傷,經送醫院救治無效死亡。該事件被初步判斷為意外事件,目前相關善後工作正在進行。老人在街上突遭橫禍,人們在為其感到惋惜與心痛的同時,也對此事件中相關個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討論紛紛。
  • 父母能否分配子女死亡賠償金?
    今年4月份,女兒騎自行車外出時不慎被違章駕駛的小轎車撞倒後搶救無效死亡,經協商肇事司機賠付了五十多萬元了結,然而女婿領到賠償款後不僅沒有分給她一分錢。她多次找女婿理論,女婿以死亡賠償金與她沒有關係為由拒絕分配。宋老太在報紙上看到了山東新亮律師事務所「免費為濟南市100位貧困老年人維權打官司」報導,找到了陳正斌律師,請求律師提供幫助。
  • 司法解釋首次明確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的定罪標準
    原標題:瀆職致死亡1人以上即可定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瀆職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昨天對外發布。司法解釋首次明確,以「集體研究」形式實施的瀆職犯罪,應當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國家機關負有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 死亡賠償金的分配原則及考量因素
    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法院認定被害人鬱某近親屬的經濟損失為736005.22元,包括死亡賠償金680240元、喪葬費31781元、處理事故人員誤工費838.62元、被扶養人生活費22845.60元、交通費300元。該部分款項已經全部賠付到位。沈某、鬱某甲、鬱某乙、鬱某丙、趙某因死亡賠償金等分割未達成一致意見,沈某訴至法院,要求依法分割賠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