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八題源-國外版「編年體」父女合影:連續15年不間斷的儀式感,意義...

2021-01-11 騰訊網

英語專業八級考試(TEM-8)的選材主要來自英美報刊雜誌、廣播電臺或網站。其中一個包括:TED演講,2018和2016年專八聽力講座(Mini-lecture)就來自TED演講。建議大家平時多看多聽TED演講。

演講者:Steven Addis

演講題目:A father-daughter bond, one photo at a time

中英文對照翻譯

Photography has been my passion ever since I was old enough to pick up a camera, but today I want to share with you the 15 most treasured photos of mine, and I didn't take any of them.

自從我能拿起相機以來,我一直熱衷於攝影,但我今天想和你們分享15張我最珍愛的照片,它們沒有一張是我拍的。

There were no art directors, no stylists, no chance for reshoots, not even any regard for lighting. In fact, most of them were taken by random tourists.

沒有藝術指導,沒有造型師,沒有重拍的機會,更別提燈光效果。事實上它們大多數是隨機找來的遊客拍的。

My story begins when I was in New York City for a speaking engagement, and my wife took this picture of me holding my daughter on her first birthday. We're on the corner of 57th and 5th. We happened to be back in New York exactly a year later, so we decided to take the same picture.

我的故事源起於有一次我獲邀到紐約市演講,我的妻子拍了張照片,我抱著我的女兒,那天是她的一歲生日。我們站在第57大道和第5大道的交界處。碰巧一年後,我們又回到了紐約市,所以我們決定拍一張同樣的照片。

Well you can see where this is going. Approaching my daughter's third birthday, my wife said, "Hey, why don't you take Sabina back to New York and make it a father-daughter trip, and continue the ritual?" This is when we started asking passing tourists to take the picture.

你可以猜到事情是怎麼發展的。接近女兒三歲生日時,妻子說,「嘿,你為什麼不帶薩比娜回紐約,來個父女之旅,繼續這個小傳統?」也就是從這次起,我們開始會找路上的遊客幫我們拍照。

You know, it's remarkable how universal the gesture is of handing your camera to a total stranger. No one's ever refused, and luckily no one's ever run off with our camera.

你們知道,把相機遞給一個完全陌生人拍照是多麼普通而又不尋常的事。沒有人會拒絕,幸運的是也沒有人拿著我們的相機跑掉。

Back then, we had no idea how much this trip would change our lives. It's really become sacred to us. This one was taken just weeks after 9/11, and I found myself trying to explain what had happened that day in ways a five-year-old could understand.

那時,我們並不知道這樣的旅程會深深改變我們的生活。對我們而言,它漸漸變得神聖起來。這張是在911的幾周後拍的,我那時嘗試採用一種能讓這個五歲孩子明白的方式,去解釋911那天發生的事。

So these photos are far more than proxies for a single moment, or even a specific trip. They're also ways for us to freeze time for one week in October and reflect on our times and how we change from year to year, and not just physically, but in every way.

所以這些照片遠遠不止是記錄了一個瞬間,或一次特別的旅程。它們是我們保藏時間的方式,記住10月的某一周,讓我們回想歲月,以及我們年復一年是如何變化的,不止是身體上的變化,而是各方面的變化。

Because while we take the same photo, our perspectives change, and she reaches new milestones, and I get to see life through her eyes, and how she interacts with and sees everything. This very focused time we get to spend together is something we cherish and anticipate the entire year.

因為,我每年們拍同樣的照片,我們的視角並不一樣,女兒她到達新的裡程碑,我透過她的眼睛看待生活,看她如何反應,如何看待一切。這是我們親子相處的時間,是一年裡面我們最珍惜也最期待的時間。

Recently, on one trip, we were walking, and she stops dead in her tracks, and she points to a red awning of the doll store that she loved when she was little on our earlier trips. And she describes to me the feeling she felt as a five-year-old standing in that exact spot.

最近一次旅程,我們在路上走著,她突然停了下來,她指著一間玩偶店的紅色外棚說她小時候非常喜歡那外棚,也就是從我們之前的旅程開始。她向我形容5歲的時候,她站在那個拍照點時的感受。

She said she remembers her heart bursting out of her chest when she saw that place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nine years earlier. And now what she's looking at in New York are colleges, because she's determined to go to school in New York. And it hit 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we all make are memories.

她說她記得第一次看到那個地方時她的心快要跳出來,那是9年前的事了。現在她去紐約關注的是大學校園,因為她決定要去紐約讀書。我突然明白:我們創造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我們的記憶。

So I want to share the idea of taking an active role in consciously creating memories. I don't know about you, but aside from these 15 shots, I'm not in many of the family photos. I'm always the one taking the picture.

所以我希望分享這種主動且有意識去創造記憶的想法。我不知道你們的情況,但我個人而言,除了這15張照片,我不會經常出現在家庭照片裡面。我總是那個拿相機拍照的人。

So I want to encourage everyone today to get in the shot, and don't hesitate to go up to someone and ask, "Will you take our picture?" Thank you. (Applause)

我希望鼓勵今天在座的各位,爭取到照片裡面去,別猶豫,走向前問路人, 「可以幫我們拍照嗎?」 謝謝。

聲明:除特別註明原創授權轉載文章外,其他文章均為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如有侵權,請後臺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英語資源合集

相關焦點

  • ...國外版「編年體」父女合影:連續15年不間斷的儀式感,意義非凡
    其中一個包括:TED演講,2018和2016年專八聽力講座(Mini-lecture)就來自TED演講。建議大家平時多看多聽TED演講。接近女兒三歲生日時,妻子說,「嘿,你為什麼不帶薩比娜回紐約,來個父女之旅,繼續這個小傳統?」也就是從這次起,我們開始會找路上的遊客幫我們拍照。 You know, it's remarkable how universal the gesture is of handing your camera to a total stranger.
  • 父女連續三十五年同地點拍照留影 「編年體」見證時代變遷
    2015年2月7日訊,35年前,華允慶26歲,他的女兒華華只有1歲,兩人在鎮江金山塔影湖邊留下來第一張合影;此後,除了1998年因女兒出國沒能拍照外,父女倆每年都會在老地方合影;現在華允慶年近花甲,華華也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近日,這些合影被發到了微博上,「編年體」的父女照片讓眾多網友不勝唏噓。
  • 父子連續35年國慶同地合影,留存美好本身就挺美好|新京報快評
    瀋陽一對父子就挺有心:從1985年開始,每年國慶節期間,他們都會在瀋陽中山廣場拍一張照片作為留念,至今已堅持了35年,年已64歲的父親王彥說會「拍100年」。那些頗具時間跨度的合影照片傳上網後,他們瞬間火了。美好的事物,總能撥動人們的心弦。
  • 那個與女兒拍"編年體"合影的父親 已成了空巢老人
    (原標題:還記得與女兒拍「編年體」合影的父親嗎?我和女兒從1979年開始,每年都在鎮江金山塔湖邊合影。前幾年,三十多年的父女合影被媒體曝光了。好多網友問:怎麼都是父女合照,媽媽呢?其實每年我們都是一家三口高高興興去拍照的。
  • 連續40年在同地點合影的父女,如今怎樣?溫馨之下暗藏遺憾
    說起與父親之間的照片、合影,當屬這對父女做的最好。整整四十年來,他們都會在同一地點進行合影。到底是因為什麼?讓這對父女四十年來初心不改。 1980年8月,華允慶的掌上明珠剛滿一周歲,在外出遊玩時,華允慶看到塔影湖旁邊的金山寶塔,覺得背景很漂亮,就跟女兒合了張影。在當時的華允慶看來,與女兒合影是他一生中最為快樂的時光,包括當時華允慶在內,他也沒有想到,之後的幾十年裡,他都會跟女兒在同一地方合影。
  • 連續40年在同一地點合影的父女,現狀如何?溫馨之下暗藏遺憾
    父親對孩子的愛,皆是目送孩子勇敢前行,之前備受關注的一組老照片,連續40年在同一地點合影的父女二人,現狀又是如何呢?由於女兒現在定居日本,使得這份溫馨之下暗藏些許遺憾。華允慶家的相機,全部放在乾燥箱裡面保管,每一臺背後都有著不一樣的故事,沿途路過的風景,感人的畫面都是他相機記錄的素材,華允慶的10幅攝影作品還參加了我國舉辦的極地科學考察30周年攝影大展。不過對於他而言最為珍貴的相片,莫過於和女兒每年在鎮江塔影湖前的合影,這個習慣已經持續了40年之久。
  • 父女倆連續40年在同一地點合影,如今怎樣了?獨生家庭的普遍遺憾
    何為成長的意義,那便是等到年老色衰時,能夠回望年輕時候的模樣。而如何回望,照片便是很多的紀念物。每一幀的記錄,都是時光的痕跡。前段時間,網上風靡曬舊時照片的風潮。一個名叫華允慶老人曬出了自己與女兒兩人在塔影湖的合影,並且幾十年如一日,都在同一地方合影。很多人看到華允慶老人曬出的照片之後,稱其為"編年體"1980年華允慶心血來潮便帶著自己蹣跚學步的女兒在影塔湖邊留下了第一張合影。照片當中的女兒還非常的稚嫩,依靠在爸爸的腿邊,感覺就好像是從童話故事裡面走出來的小公主。
  • 木村拓哉46歲生日 15歲女兒首曬合影父女情深仿若情侶
    木村拓哉46歲生日 15歲女兒首曬合影父女情深仿若情侶時間:2018-11-14 15: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木村拓哉46歲生日 15歲女兒首曬合影父女情深仿若情侶 今天是日本「萬人迷」木村拓哉的46歲生日,木村的15歲女兒木村光希零點準時在社交網上祝爸爸生日快樂
  • 帶給孩子儀式感,究竟是帶給孩子什麼?
    堅持閱讀的習慣,不正是《為愛朗讀》中女兒的坐標嗎?以至於,儘管這樣一種習慣帶來的儀式感與成就感,在她漫長的成長中逐漸趨於平淡,但在其人生的每一個節點,都有閱讀為歲月寫下註腳。因為生活本就平凡,儀式感正是在於,用心體味平凡的快樂。01早在兩千多年前,拜於孔夫子門下的學生,就要攜「束脩數條」上門。
  • 儀式感不只是一種形式,更是親子情感的紐帶
    很多的父母對於「儀式感」這個詞語都會感到很陌生,他們也不知道,在生活中,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儀式感到底有多麼的重要。我們經常聽到「儀式感」是在感情生活中,很多人覺得儀式感能夠為愛情保鮮,但是在家庭生活中,「儀式感」同樣很重要。
  • 為什麼說孩子需要儀式感?
    01村上春樹說:「儀式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現在,我們都在討論給孩子「富養」和「窮養」,但其實任何一種養育方式,都比不上父母的「愛養」。用愛滋潤孩子的心靈,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家庭的儀式感。儀式感不是來源於花多少錢,買多少東西,折騰多大的事,而在於我們真心想賦予一段時光特別的意義。
  • 聽聽丨家裡的儀式感,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01儀式感,讓孩子更有幸福感。網上曾有個《父女情緣,一年一拍》的TED演講,主講人是攝影師史蒂芬·阿迪斯。阿迪斯每年都會在女兒生日的時候,帶她去紐約的57大道,在同一個地點,擺同一個姿勢拍照留念。原來,女兒1歲生日時,父女倆在紐約遊玩,順手拍了張合照。第二年恰巧又去了紐約,於是就有了第二張照片。快到女兒三歲生日時,他決定來個父女之旅,延續這個儀式。這一堅持,就是15年。
  • 高考作文猜想一:濃濃親情,30年父女合影戳淚點
    一、作文素材 近日,一個叫大萌子的網友將自己與父親的30張照片放到網上,這30張照片是一個北京姑娘從1歲到30歲和爸爸的合影,每張照片都有那一年的故事,觸動心靈!兒女們茁壯成長,父母們日漸老去。有誰知道這些照片背後會有多少辛酸坎坷?
  • 父女在同一個地方堅持合照40年:火遍全網,我卻看哭了……
    2015年時,網上曾曝出一對父女連續35年在同一地方的合影。時至今日,他們仍然保持著當時的習慣,每年在同一地方,留一張合影。看著這組照片,心莫名地就被觸動了,不禁感慨:原來,最珍貴的時光,就是最尋常的和親人「在一起」的日子。
  • 爸爸抱花束到校門口接女兒:有儀式感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爸爸卻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懂得給孩子創造「儀式感」,實屬難得和可貴。「儀式感」讓這對父女活的如此不同。也讓這位爸爸成了萬千少年渴望擁有的父親模樣。 《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它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它時刻不同。 關鍵考試,孩子生日,一頓特別的早餐,睡前的晚安等等,在一個家庭中,這都是儀式感。
  • 2008年英語專四專八考試熱點問答
    1、現在的專四專八考試分別有哪些題型?具體時間應該如何分配?   答:專四考試主要題型有聽寫、聽力理解(對話、短文、新聞三種)、完形填空、語法與詞彙、閱讀理解及寫作(分為作文、便條)。
  • 英語專四專八新政:2016增加演講聽力
    業內討論多時的英語專業四級、八級新政有考試題型調整方案終於塵埃落地, 新東方在線專四、專八專試教研組後第一時間進行了對比、解析,廣大考生必須仔細看。   對於廣大考生來說,有一個新政有個好消息,也有壞消息。先說好消息!!
  • 【班幹部聘用儀式】海學文化集團領科教育專插本各校區面授班班幹部聘用儀式圓滿落幕!
    在2019年12月15日,海學文化集團領科教育培訓中心舉辦了一場精彩的班幹部聘用儀式。
  • 連續7年穿同件衣服擺同款姿勢 強迫症還是儀式感 ?
    連續7年穿同件衣服擺同款姿勢 強迫症還是儀式感 ?時間:2020-02-08 14: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華晨宇更博慶生!連續7年穿同件衣服擺同款姿勢 強迫症還是儀式感 ? 現在進入娛樂圈中的新人也越來越多,只要發布一首新歌就可以被大家稱為歌手,與此而來的就是超級大的競爭力。
  • 李亞鵬「父女戀」修成正果?與小19歲女友家人合影,大佬氣質十足
    以前還經常能看到李亞鵬和王菲一起和女兒們在一起的報導,但自從王菲和謝霆鋒的感情再次被曝出後,就很少看到他們一家一起合體的消息了,李亞鵬和王菲也離婚有些日子了,李亞鵬被曝出有新戀情也是正常情況了,但讓人想不到的是李亞鵬竟然談的是「父女戀」,李亞鵬新女友要比李亞鵬小19歲。如今也是被曝出李亞鵬「父女戀」似乎要修成正果了,與小19歲女友家人合影,大佬氣質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