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孫式太極拳的3個階段和3項原則

2021-03-03 太極大課堂

                                        

  生命在於運動,日常生活中應該多運動,才能起到養生的功效,孫式太極拳是太極拳流派之一,常練習孫式太極拳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能提供身體的穩定性和協調性,那麼如何學習孫式太極拳呢?

學習孫式太極拳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初級階段的學習掌握基本要領、中級階段的學習熟練套路又能全身放鬆、高級階段的學習重點掌握內外相合等,只要領悟了這個三個階段才能達到練習效果。下面就跟著太極拳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孫式太極拳的三個學習階段

                                          

  學習孫式太極拳可分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要領及其特點,學習太極拳貴在堅持。

  (一)初級階段的學習


  首先要把基本要領,基本方法搞清楚,如手形手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以及眼法等,在此基礎上還要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如站樁,踢腿、壓腿,控腿等。

  能夠做到姿勢正確、心靜體松、動作開展柔和,且能熟練套路就可以了,但要注意關鍵在於「松」,要整體放鬆,而不是軟。這一階段主要是外型求正。

  初學太極拳要學會放鬆,只有學會放鬆才能掌握好拳架姿勢,保持每個動作的準確性。

  (二)中級階段的學習


  當你能熟練套路又能全身放鬆,架型也拉開了,這時,再學習掌握每一個動作的變化規律和轉換時的過渡,尤其要把握前一個動作和下一個動作相連接時的過渡。

  在過渡中要注意每個動作的連貫協調,上下相隨,虛實分明,由初級階段的松,逐漸使動作柔和自然,從而達到由松入柔。這一階段主要是內意求勁。

  (三)高級階段的學習


  通過由初級到中級階段的長期學習,就需要重點掌握內外相合,聯繫意念和勁力的運用,使自己的動作飽滿,勁力完整。

  練太極拳要用意念帶動肢體,在練習中,身體要保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這樣才能達到練習效果。

  最後達到意到、氣到,力到,動作輕靈沉著,周身上下協調一致,運用自如,隨心而動,得心應手,由柔積剛,剛柔相濟。這一階段是內外求合。

  孫式太極拳修煉的三原則

  要練好孫式太極拳,必須把握「三原則」,一是高度協調,在孫式太極拳訓練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動作,都要全身高度協調,而且身體和心靈也要高度協調。

  在練習孫式太極拳的過程中,最主要的運動方式是掌控好自己身體的協調性,練習中身體要保持中正安舒。

  一旦調性達到高水平,那就會出現德國當代著名學者哈肯的《協同論》中所說的「協調產生新的力量」,在孫式太極拳的修煉中才能產生不可思議的整勁力量。

  二是和合凝聚,和合凝聚是一種感覺,從一開始,練習者就應該把握這一點,所有的動作都必須體現和合凝聚。

  和即和諧,合即合作,凝聚是力量、感覺、精氣神,都要有一種凝聚在一起的感受,絕對不能分散,特別是感覺不能分散。

  三是向內收斂,收斂和分散是對立的,所有的動作都產生一種感覺,向內收斂,而不是向外發散。

  協調、凝聚、收斂,我認為這就是修煉中國各種功夫,特別是孫式太極拳功夫的根本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練成功夫。

  1.「打空」解


  古拳譜中說「輕比重來重比輕」,又說「打重不如打輕,打輕不如打空」,說的都是一個意思,高明的打法是打宅。

  所謂「空」有兩層意思,一是「引進落空」,使對方進入「空」的狀態,即對方所有的力量全部落空,任你千般力,瞬間全落空;二是把對方打空,比如對方一隻手過來,我抓住其手,翻轉其手,並託其肘,下壓,一個「白鶴亮翅」,對方立刻被打翻在空中。

  廣義地講,孫式太極拳的75個招式中的任何一個招式都可以瞬間把對方打在空中,把對方凌空發放出去。能同時做到這兩點,就達到了「空」的境界。

  2.「中正」解


  「中正」為陰陽平衡之意,在孫式太極拳的練習中,表現為在任何情況下,身體都不能失去平衡,重心不能歪斜,身形不能破體,力量不能出身形之界限。

  虛領頂勁,肩身正直,不能歪斜;頭項正直,不能歪斜;整體正直,不能歪斜。特別要注意的是,手隨身轉,手到身到,手能超越身形之中線。

  在推手與散手中,唯有中正,才能保證自己處於順勢,而背勢往往因為違背中正原則。


  3.論「無為」


  「無為」並非無所作為,而是順「其 自然,捨己從人」。

  在清朝時,許多高手都已經認識到 「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拳無拳,意無意,九意之中見真意」,古人的見解絕非空穴來風,而是有其實踐中的深刻體會,只有當練到一定的水平之後才能體會到。

  我認為,練到十幾年後,就會感覺到,已經有一種隨心所欲的境界,無所謂練也無所謂打,練就是打,打就是練,正所謂「無為方能無不為」。

溫馨提示:《太極大課堂》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投稿郵箱:78860839@qq.com  小編微信號: taijiyanglaoshi 

相關焦點

  • 練習孫式太極拳十六種拳勁及三種境界
    ,還可以修身養性,如果你想要練好孫式太極拳就必要要知道她的一些拳勁及三重境界,學習孫式太極拳注重循序漸進,不要心浮氣躁,需要一步步來,相信大家掌握了這些內容對於學習孫式太極拳會有很大的幫助,並在日後能夠運用自如,下面就跟著太極拳小編來詳細閱讀孫式太極拳十六種拳勁及三種境界吧!
  • 梁涵淵示範二十四式太極拳
    【簡介】太極拳起源於中國,是綜合曆代各家拳法,結合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吸取古典哲學和傳統中醫理論而形成的一種圓活連貫、剛柔相濟、內外兼練的拳術。二十四式太極拳又稱「原地簡化太極拳」,是第一套由國家統一規定的太極拳套路,是太極拳教學的必修套路,太極拳愛好者的必學套路。傳統太極拳主要有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孫式、趙堡六大流派。
  • 練習吳式太極拳8大入門基礎及3大要訣
    練習吳式太極拳是非常不錯的選擇,想要練好吳式太極拳就要了解其吳式太極拳入門基礎,還有初學者更應該了解吳式太極拳的3大要訣。那麼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吳式太極拳入門基礎,還有練習吳式太極拳的三大原則,希望這些要領對大家有所幫助哦!吳式太極拳入門基礎想要將吳式太極拳練好,我們首先做的就是要充分了解吳式太極拳的基礎,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練習吳式太極拳。
  • 自成一家的邢臺沙河孫式太極大有奧妙!
    孫式太極拳的魅力。孫式太極拳是由當年享有孫氏太極拳的行拳總綱只有八個字17歲開始接觸孫式太極拳,到現在已經47年了。他說,孫式太極拳是進階式的修為,越練越感覺裡面有內容、有內涵,雖然那麼幾個動作看似簡單,但往往簡單的事情,包含著很深層的意義,只有長期練的人,才能體會到。而這並不是用腦子想的,是身體從量變到質變,再反映到自己的腦海中,這叫體悟。
  • 我的師爺張玉琮先生演示的孫式、88式楊式太極拳、吳式太極刀
    他在二十三歲時(1954),在唐山市師從孫祿堂大師得意弟子--有定興「雙絕」之譽的孫振川(1885-1945)、孫振岱(1888-1955)二位大師的傳人張玉書、欒福桐二位先生學習形意拳,八卦拳,太極拳、刀、劍以及太極拳推手,並被納為入室弟子。期間並得到孫祿堂先祖次子孫存周大師的多年指導,為孫氏武學第四代傳人。多年來精心研習孫氏武學之精髓。
  •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老人健身的好幫手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是漢族傳統拳術之一,而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推行出來的一種簡易太極拳的套路,也是為了方便廣大群眾推廣的一種太極拳。同樣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是一種簡易的套路,它是一種漢族民間健身的拳術,具有著由簡入繁的特點,具有著循序漸進的特點,具有著易學易記的特點,大家在練習的途中,大概只需要5分鐘便可以將一套練完,主要的動作包括了「野馬分鬃、摟膝拗步、倒卷肱棚、捋擠按、單鞭、雲手、左右蹬腳、獨立穿梭、海底針、閃通臂、搬攔錘等」。
  • 2020年成都市職工太極拳比賽落幕 學太極拳強身體展職工精神風貌
    該比賽分為個人項目和團體項目2類,其中個人項目包括傳統楊氏太極拳24式、傳統陳式太極拳、傳統吳式太極拳、傳統孫式太極拳和傳統武式太極拳5類,團體項目為傳統楊氏太極拳24式。此次職工太極拳比賽自今年7月開始,分為線上初賽和線下決賽兩個階段舉行,初賽由參賽選手錄製視頻上傳至成都職工APP,經專家評審通過後,31支團體和近130名個人進入了線下決賽。
  • 「全國武術太極拳公開賽」明起舉辦
    明天上午9時,由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中國武術協會、江蘇省體育局、徐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由江蘇省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省武術協會、徐州市體育局、市武術協會承辦的「全國武術太極拳公開賽」,將在湖北路體育中心體育館鳴鑼開戰,來自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的太極高手齊聚我市,在為期3天的比賽中競相獻藝、一決高低。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在中國臺灣展現崢嶸後……(連載)
    為紀念吳鑑泉之友霍元甲,並自名其吳式太極拳為「精武迷蹤太極拳」。四是孫式太極拳。在臺灣傳播孫式太極拳的主要有李燦(女士)、趙錫民、張英建、張世榮等人,均系鄭懷賢一系,均學拳於四川省成都,為孫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鄭懷賢(1897~1981年),又名鄭德順,河北省安新縣新安鎮北辛村人,中國聞名中醫骨傷科專家、武術家、教授。
  • 太極拳為什麼行? ?
    此後,太極拳在陳家溝世代傳承,又逐漸衍生出楊式、武式、和式、吳式、孫式等多家流派。  今天的研究認為,太極拳的創編與時代的變遷關係密切:當熱兵器在戰場上愈加廣泛地使用,武術逐漸退出戰場。  和今天人們修習的明顯帶有表演性質的太極拳相比,早期的陳式太極拳更具備技擊攻防的特點。  不過,這種拳法最初只是作為陳氏家傳武術,及至18-19世紀,其傳人在進一步精煉歸納拳法的同時漸漸打破門規局限、開枝散葉。
  • 2015年全國武術太極拳公開賽在徐州舉行
    、教練員參加為期3天的角逐。 據了解,這次大賽是繼2012年至2014年,徐州市連續3年舉辦「全國傳統武術暨全國農民武術比賽」、「全國武術段位制國家考試大賽」之後,在該市舉行的又一次全國武術大賽。徐州市武術協會副秘書長陳偉介紹,根據國家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安排,今年將在全國四個地方舉辦「全國武術太極拳公開賽」,徐州是第一站。
  • 太極拳,需要有目的的練習
    我把這件事複述一下:威奇託大學音樂教育專家史蒂夫.奧爾(Steve Oare)曾經提供一則假想對話,假設對話在一位音樂導師和年輕學生之間進行。這種對話,音樂導師經常會跟學生講。在這個例子中,導師試圖搞懂為什麼學生一直沒有進步。導師:從你的練習清單可以看出,你每天練習1小時,但你每次測試的時候,總是只有C的成績。
  • 練習太極拳的三個誤區,我全中了,你中了幾個?
    可是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走入練習的誤區,我也是這樣,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走過的幾個彎路,也希望大家以我為戒,避免這幾個誤區,讓大家都能夠練得身心愉悅,練出健康的體魄。第一個誤區是練拳的時間上,每天早晨起得很早,天不亮就開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要練武得吃苦,這個想法是不錯,但是呢,我們吃苦要吃得明白。我以前就是不明白,因此出了問題。
  • 太極拳第一勁法「掤」,其的讀音和本義其實是另一個!
    太極拳,前幾代人多稱之為「十三式」,因其練的是八門五步,加一起為十三式,並非指十三個動作。所謂八門置太極拳的八個勁,即掤、捋、擠、按、採、挒、肘、靠,稱為八門,是手上的勁。進、顧、退、盼、定,是腿上的勁。
  • 楊式太極拳拳架練習程序
    筆者依照自己學習楊式太極拳拳架的過程將學習程序做簡單總結,以期拋磚引玉給初學者學習拳架一個科學的途徑,使大家在練習楊式太極拳拳架時做到進步有階,循序漸進。拳譜寫道「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指出了練習太極拳的程序首在「著熟」,外在拳架按照太極拳的規矩練習純熟了,內在意識形態就會有所體現並慢慢的發生變化。
  • 太極拳大師李經梧之子李樹峻口述領悟太極
    因為已經有了3年太極拳基本功的練習,就這樣,我早早地學會了太極內功從調息、吐濁氣到凝神、採物、吐納的初級練法。經過不間斷偷偷的練習,命門處也有了強烈的氣感。後來到北京後,父親見我的太極拳基本功已經很紮實,且小有所成。就要傳授我太極內功,我告訴父親我已經練到吐納階段,父親很是吃驚,我就將事情的原委說了一邊,父親聽後哈哈大笑說,那你吐納我看看。
  • 初習太極拳,這樣練才能把太極拳練得更好
    太極拳是一個需要長期訓練的才能打好的拳種,看似柔和緩慢,但卻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逐漸地練好學好太極拳。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想要練好拳你還是需要經過幾個層次才能掌握太極拳的練習要領。第一層次 先學好拳架學習太極拳,我們之前說過,先要練好下盤的功力,把腿上的勁練出來之後,再開始練習太極拳的拳架。在練習太極拳拳加要的過程中,不要著急,如果可以的話,先練習簡化太極拳24式,從24裡尋找練拳的感覺。
  • 彙編 吳式太極拳的行氣法、五字訣、致學十要、練習要領和勢和勁
    太極拳的動作,手、眼、身法、步法,都介於有力無力之間,呈現將展未展之勢,虛實宜分清楚,才能構成「太極勁」,懂得這個勁,則是練太極拳高級階段,只有在長期鍛鍊中,默識揣摩,才能從心所欲。  慢  練太極拳要慢,但不是停頓。慢是相對快而言,慢的原則是要求「貫串」,不能有斷績。
  • 太極拳練習漸入佳境的一個特徵
    這讓我有個機會一窺加拿大的教育。這裡的小學,三年級開始學乘法,不過學校裡是不教乘法口訣表的。這裡的小朋友知道乘法的原理,譬如,3X4就是有3個4相加,所以他們做乘法很慢,就是慢慢加,雖然做得慢,但也能做。只是小朋友很長時間裡都在做一位數的乘法,看得我都急。
  • 太極拳入門的幾點建議,初學者必讀!
    因此步形步法的練習有利於下盤動作的穩定性及培養身形、步法的協調性,可為進一步學習太極拳打下基礎。初學太極拳時不要貪多求快,潦草從事,如果貪多求快造成錯誤的定型,再進行糾正就困難了。錯誤的姿勢如臀部外凸,就會牽連出現腰和胸的前挺、腹肌緊張等問題,不但對身體無益,對將來提高拳藝也是大敵。因此,初學者應該從基礎學起,從單個動作一招一勢地認真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