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5歲的小孩子,不管再怎麼叛逆,也翻不出什麼浪花來。但事實上,小孩子無論是從創造力還是破壞力上來看,都能夠讓家長瞠目結舌。
小於的兒子軒軒今年5歲,是個非常好動的孩子,調皮程度讓小於夫妻倆很無奈,可是兩人卻不敢嚴加管教,因為管得嚴了,軒軒的暴脾氣上來啥事都敢做。
有一回軒軒打了隔壁家的孩子,人家家長找上門討公道,小於低聲下氣道歉賠償之後,越想越氣不過,逮著小軒軒就打了幾下。
小於邊打邊罵道:「我讓你不聽話,天天管也管不聽,打也打不怕,把你丟回鄉下爺爺奶奶那裡吃苦你才能怕嗎!」
軒軒被打得哇哇大哭,但是堅決不認錯,小於看著孩子哭得一抽一抽的很心疼,便停手了。誰知,哭泣的軒軒反倒發起脾氣來了,轉頭走向家裡的廚房,拿起家裡的鍋碗瓢盆就往地上摔,基本上摔了三分之二。
小於怎麼攔都攔不住,也不敢再罵,生怕孩子拿起菜刀。軒軒摔夠了便一屁股坐在地上,對著小於喊道:「你把我送回去啊!我再也不想待在這裡被你罵,爺爺奶奶比你們疼我,你們就知道天天打我罵我,還能做什麼?」
說完邊哭邊起身,拿起小拳頭就想打小於,小於一看愣住了,這孩子才5歲就敢打父母了,這要是再大一點那還得了!於是,小於就把軒軒鎖在了小房間裡,讓他自己反省。
可是沒過多久,小房間裡傳來「噼裡啪啦」的聲音,小於打開一看,好傢夥,軒軒這是要拆家啊!
小於不得已,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便放著軒軒不管了。小於認為,軒軒性情這麼暴躁,是不是心理出現了問題,便去問了醫生,這一問,讓她後悔不已。
原來,軒軒的這麼容易情緒化、脾氣暴躁的原因,在於自己一直以來的管教方式。
比如說,當小於自己覺得沒面子,便會通過打罵軒軒來發洩;當軒軒做錯了事情,小於第一反應就是先罵一頓,再打一頓,她以為這樣孩子就老實了。
小孩子從來都是有樣學樣,軒軒習慣了這樣的教育方式,所以遇事也習慣用這樣情緒化、發脾氣的方式反抗,甚至不會覺得打人是一件不對的事情。
與此同時,軒軒的脾氣好像也變得越來越執拗,性格越來越偏執,當他情緒化的時候,他想不出其他的發洩口,所以就摔家裡的東西,甚至要通過打家長來洩憤,這對一個孩子的性格發展和人格培養來說,都是充滿負能量的東西。
所以,當孩子性情暴躁,情緒化表現很極端的時候,家長應當反省自己平時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把目光聚集在孩子發脾氣做了什麼事情上。
家庭教育與其說是教育孩子,不如說是一場父母的修行,只有父母不斷進步不斷反思,採用正面管教的方式,孩子才能夠正面回應所有的情緒,才能夠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培養出好性格。
但是,孩子第一次做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成為父母。父母因為缺少系統的、理論的經驗和方法論指導,所以難免會走很多和小於一樣的「彎路」,為了避免少走彎路,父母就得不斷學習。
這套家庭教育書籍是很多家長的選擇,它能夠為家長提供很多的具有實踐意義的理論和建議,讓父母能夠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並學會用正面管教的方式教育孩子,通過控制自己情緒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情緒控制力以及好性格。
它是很多家庭教育專家20年的育兒經驗總結,裡面含有很多經典的育兒案例,結合案例為家長提供有效的育兒理論和經驗、方法論以及教育建議,讓家長更加 學會控制控制自己的情緒,從而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養成好脾氣和好性格。
這套書一共有5冊:《好父母不吼不叫》、《正面管教》、《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好性格讓孩子受益終生》、《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任老師,父母平時喜歡怎麼做,孩子也會喜歡跟著怎麼做。家長只有先改變自己,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好榜樣,孩子才能夠學會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做事不情緒化。這套書能夠幫助家長成為更好的父母,成為孩子的榜樣,學會溫和育兒,教孩子控制情緒和脾氣,培養孩子好性格。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