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一定也有你熟悉的媽媽味道。
媽媽的菜,是深藏舌尖的味覺密碼,無論離家多遠,總是令人懷念。對烹盡天下美味的廚師而言,這份來自媽媽的味道更是尤為特別。
名廚試用在母親節當天上線了「媽媽最愛的一道菜」活動,邀請廣大廚師致敬母愛,將最好的味道呈現給媽媽。而這其中,又有無數個動人場景值得回味。
那麼,在廚師眼中,媽媽菜的味道究竟是怎樣的?他們與媽媽之間有著怎樣的故事和經歷?下面我們一同來品味這份美好。
童年記憶的滋味,從未遠去
童年的經歷足以對人們造成一生的影響,而那些令你我記憶深刻的美味,更能激發出菜式創意的寶貴靈感。
辛勤勞作,平凡紅薯的養育情深
在四川農村走出來的姚斌,兒時家境並不算好,泡菜配稀飯是一日三餐最常見的組合。米麵吃完了,媽媽就挖來自家地裡的紅薯,切絲煮製,用最為平凡的食材將兒子們拉扯大。
20 年後的姚斌仍然清晰地記得這道媽媽菜:煮好的紅薯絲以鹽、味精、蒜苗等簡單調味,熟悉的滋味便躍然舌尖。雖然媽媽會隨歲月老去,但兒子心中的味道不曾改變過。
臨海而食,現撬生蠔的極致鮮甜
對於在海邊長大的黃曉榮而言,媽媽的味道很大程度也是海的味道。她常自己磨製紅薯粉,並將生蠔開殼取肉,製成一道鮮味十足的「潮汕蠔仔烙」,潛移默化地塑造著兒子的味覺記憶。
這種不加過多調料、注重食材本味的烹法,也深深影響著黃曉榮對烹飪的理解。由他復刻的這道媽媽菜鮮香味美,再搭配一碟汕頭辣椒醬,更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節慶滋味,農家豬腳的美好憧憬
兒時的周祖旺時常期盼著過節,熱鬧只是一方面原因,媽媽燒制的豬腳才是勾起饞蟲的重點所在。農家豬腳僅需姜、蒜、生抽等簡單烹調,撲鼻的香氣便能連鄰居家都嗅聞得到。
這份令周祖旺難以忘懷的滋味,在母親節被他重新搬上餐桌。以慢火煲至變軟起膠的豬腳格外入味,色澤也頗為誘人,默默講述著對於美好生活的憧憬與期待。
彌補遺憾的味道,永遠不晚
廚師職業的特殊屬性,讓很多人難以擁有陪伴家人的機會,心中的遺憾與愧疚也常伴左右。
聚少離多,一碗雞湯的溫暖牽掛
在上海打拼多年的張萬順鮮有機會回家陪伴父母,尤其是逢年過節,更是異常忙碌。從小懂事的他,知道媽媽雖然身體不好但總是堅持上班來支撐小家,對此,他心中總抱有心疼與不舍。
在這個母親節,相比鮮花和禮物,他更傾向用一道以雞湯和貝柱製作的菜餚一表曾經的遺憾與繁忙的虧欠,希望這碗熬煮了 3 個小時的暖心雞湯能讓辛勞的媽媽在未來健康長壽。
攜手同烹,童年渴望的南瓜排骨
陳美華至今仍記得媽媽跟她講過的一個故事,因為家裡窮,一道別人家的「南瓜排骨」就能令童年時期的媽媽格外羨慕。即便後來生活改善,媽媽仍然對這道菜懷有深深渴望。
孝順的陳美華明白媽媽心中的期待,選擇在母親節當天與媽媽一同製作這道美味。以蒸製方式處理的食材盡顯本味,攜手完成兒時的味覺夢想,更將母女情深展現得淋漓盡致。
濃縮情感的表達,匯聚五味
對於媽媽菜的味道,每個廚師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有人知其喜好,順勢而為,有人重視內涵,含蓄表達,但他們的出發點始終一致。
感恩支持,事業順遂有你相伴
入行十餘年的潘家聲從事著日料與西餐的烹飪教學,他的媽媽同樣對日料和魚生情有獨鍾,並在工作和生活上給予他諸多支持。這份藏於心中的感恩,也自然成為了他在母親節的創意靈感。
選用本地脆皖魚的魚腩,以 1:5 比例的的日式出汁、薑蓉、小米辣、香草、紫蘇等調味,口感鮮嫩軟滑,複合調料更是激活了魚肉原本的鮮甜滋味,用簡單的形式傳遞著濃濃的情意。
酸甜苦辣,一切歸於樸實內涵
在龔禹看來,母愛是樸實無華、偉大含蓄的,送給媽媽的菜也無需過分的修飾和花哨的擺盤,更應該注重內在的食材搭配。由他創作的母親節菜品同樣遵循這一邏輯。
龔禹、KOBe 張萬順、武世松、智文龍、陳美華、潘家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