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人的命,天註定」,這句話對某些人來說,也真是無可奈何的事。
來自廣西的亮亮,可謂一出生就命運多舛。
2年前,他剛出生一個月,一拉粑粑,肛門就露出兩個桑葚大小的息肉。
於是進行了手術切除,術後順利出院。
然而半歲時,亮亮肛周又有數個息肉脫出,還伴有便血,腹痛,無奈再次做了腸鏡檢查。
結果發現,亮亮的整個大腸,有多個巨大息肉!
於是,決定在內鏡下將所有息肉切除。
由於亮亮腸道內息肉數量多,而且基底寬大,無法一次性完全切除,因此在1~2歲期間,可憐的孩子先後共做了6次腸鏡、分批次切除息肉。
隨著亮亮慢慢長大,亮亮開始出現反覆腹痛、便血的情況。
半年前因為「劇烈腹痛」先後做了兩次急診開腹手術,術中發現「腸套疊、腸梗阻」,切除了部分空腸。
可是亮亮的息肉仍在不斷新增、不斷變大,還將面臨反覆腸套疊、腸梗阻的風險,多次外科手術切除息肉、病變腸段對患兒創傷非常大,而僅僅依靠腸鏡又難以切除。
於是,亮亮父母帶他來到中山六院求治。
10月22日上午,經口小腸鏡結合剖腹探查,切除了息肉。
看到這裡,相比朋友們會問,亮亮到底得的是什麼病?讓一個2歲大的孩子經受如此巨大的痛苦?
2歲的亮亮,嘴唇長有黑斑
什麼是黑斑息肉症候群?
原來,亮亮得的是一種遺傳性疾病——P-J息肉症候群,也叫「黑斑息肉症候群」。
顧名思義,就是黑斑與息肉同時出現;往往患者面部、口唇周圍和頰黏膜的色素沉著,類似黑斑,胃腸道卻長有很多息肉。
這是一種少見的家族遺傳性疾病,男女均可發病,發病率約為1/20萬,有較高的癌變風險,如不積極加以幹預,一生中可能有93%的機率罹患癌症。
該病的息肉於0~9歲形成,10~30歲發病。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色素沉著(以口唇、手、腳黏膜黑斑常見)和胃腸道多發息肉。
亮亮的爸爸也是嘴唇上長有黑斑,在少年時就發現有胃腸道息肉。
以下是我近兩年發現的兩例孩子,他們的父親也是P-J症候群患者。
病例1,女孩,6歲
病例2.女孩,4歲
病情輕者可無自覺症狀,嚴重者可出現腹痛、腹瀉、黏液便、便血、便秘、嘔血、息肉脫出等消化道症狀。
辨別本病,有3個典型特徵:黑斑+息肉+遺傳性
1、黑色素沉著
可以出現在嬰兒或少兒時期,並且容易發生在口唇及其周圍、面頰部、鼻孔內壁、手、足或會陰部。
2、胃腸的息肉
幾乎所有的PJS患者都有胃腸道多發性息肉,可發生在整個胃腸道,以小腸多見,在胃、大腸、闌尾腔也有生長。
3.遺傳: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由單一多效基因傳遞,同一家族中常有多人發病,也可散在發病。
癌變風險大:一生約有93%的風險罹患腫瘤
研究表明,本病患者一生中各種癌症風險會明顯增加,一生約有93%的風險罹患腫瘤。
常見腫瘤依次為結直腸癌、胃癌、小腸癌、宮頸癌、卵巢癌、骨肉瘤等,而胰頭癌、膽管癌、乳腺癌也屬於PJS腫瘤譜。
最經常發生在胃腸道:
胃腸道惡性腫瘤的風險為57%左右,
大腸癌的風險約為39%,
胰腺癌的風險約為11-39%。
其他惡性腫瘤,包括腎癌、肺癌和甲狀腺癌。
女性患乳腺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輸卵管癌的風險會增加;
幾乎所有的女性患者都患有一種良性的卵巢性索腫瘤—環狀小管狀性索腫瘤。
男性患者患睪丸良性腫瘤的風險增加,同時還可能增加罹患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風險。
治療、檢查和預防
本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根治辦法,治療主要以對症治療為主,切除胃腸道息肉是治療的關鍵。包括內鏡治療和外科治療。
皮膚黏膜色素沉著極少惡變,一般不需處理,除非有美容需要者。
胃息肉及大腸息肉以內鏡下治療為主,配合手術治療。
小腸息肉以手術治療為主,輔助內鏡下治療;小腸息肉不論數量多數,如無急腹症,可不必急於手術治療,以免影響消化和吸收功能,手術一般僅適用於腸梗阻、腸套疊等併發症及惡變者。
術後,應根據具體情況,遵醫囑進行定期隨訪。
建議對10歲以上患者常規每年行大便潛血檢查,每1-2年行全消化道造影檢查,20-25歲以上的患者,每1-2年還應接受胃腸鏡檢查,25歲後每年還需接受包括腹部、盆腔的全面體格檢查,重點是排查消化道腫瘤、性腺及肺部腫瘤;
女性患者應行乳腺檢查、宮頸塗片和盆腔B超檢查,男性患者還應定期檢查睪丸;
因家族成員惡性腫瘤發病率明顯高於正常人群,對患者直系親屬,特別是有家族史者,也應定期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