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酸檸檬
傳統的高中課程,語文、數學、英語是重中之重,高考成績每科佔150分。高考改革後,文理分科從政治、歷史、地理和物理、化學、生物,變為3+1+2模式,1是從地理、生物中選其一,2是從政治、歷史、化學和物理中選兩門,意在培養學生興趣和潛力。
雖然在課程科目上由學生自由選擇,但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還有一定的差距,高中課程還有待修改、完善。
最新高中課程方案:勞動課成「必修課」
教育部發布了最新的高中課程方案,第一點就強調,要把「勞動課」變成必修課程,共計6個學分。
外語課程也有很大的變動,不再是以英語為主導,而是英語、日語、俄語、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6門外語中,選其中一門作為主學的外語。當然,有條件的學校,鼓勵開設第二門外語課程。
把勞動課調整為「必修課」意圖明顯:
一是:增強學生身體體魄,遠離病懨懨的「書生」。
二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遠離「紙上談兵」。
三是:教育改革往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和農村孩子「談勞動」,是否有意義?
來自農村的學生,從小就會種菜、插秧、放牛、餵豬、犁地……勞動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還有必要上「勞動課」嗎?
放假我們在勞動,城裡的孩子在補習。在學校還要花時間去上勞動課,農村孩子傷不起!先把體育課變成「必須課」吧,勞動課感覺就是「大掃除」。
目前,勞動課存在的形式:
1、學校大掃除、整理宿舍內務
2、幫學校除雜草、整理圖書館
3、體驗飯堂日常工作
勞動最光榮,適當的勞動,學習之外放鬆放鬆也是很有意義的。班主任、語數英等老師,別佔用就好。
英語的危機來了?
6選1之後,英語不再是唯一的「外語課程」,有可能是日語、俄語或者法語。
需要注意的是,外語課程的選擇是學校統一選擇,並不是由學生選擇。學校依據本校的教學水平而定,英語依然是主流,懂其他外語的老師少之又少,教學水平有待驗證。
需要關注的是,重點中學的「生源」或將發生改變。
成績top100的學生中,若想學日語、俄語,重點中學設定外語語種是「英語」,那麼部分成績優秀的學生,將不會考慮這所學校。結果是,優秀學生匯集度減弱,各個中學都有拔尖的學生,都有可能產生「高考狀元」。
學生的一些顧慮
「勞動課」成必修課,6個分的學分怎麼評定,高考是否考勞動課?
高考不考體育,學校老師都不重視,經常佔用體育課時間講課。「勞動課」雖然是必修課,打分的依然是學校、老師,高考不考,勞動課的初衷或大打折扣。
日語、俄語、法語等外語,在中學教學中不普遍,高考也沒有先例,試問有誰敢於「第一個吃螃蟹」?
【註:本文為酸檸檬作者原創,歡迎轉發文章,訂閱關注,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