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深圳北站中心公園開園暨人才綠道示範段開通儀式在深圳北站中心公園主入口廣場舉行。
深圳北站中心公園是一個集展示龍華區風貌、創造交流空間、體現龍華區活力為一體的區級綜合性城市公園,與深圳北站西廣場隔路而望,總佔地面積約17.5萬平方米。
人才綠道始於深圳北站中心公園,途經亞寄山,下穿至玉龍立交,接牛咀水庫棧道,全長約6.6公裡,其中主線4.7公裡,支線1.9公裡,目前已建成人才綠道示範段1.3公裡,是我國首條以「人才」為主題的綠道。
綠道環城,山水相融。為一個摩天樓棟林立、高架立交密集的城區鋪設綠色基座,顯示的是一個快節奏產業大區營建慢生活宜居氛圍的決心和氣魄。
北站新城: 瞄準「先行」打造樣板
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是深圳都市核心區的重要組成,也是深圳「十字方針」中優戰略的核心節點;在龍華區重點打造的「三城兩鎮一商圈」布局中,這個片區屬於「三城」中的「一城」——北站新城,是「重點片區」的「重中之重」。
「一園一道」都處於正在建設中的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這個片區承載了市、區兩級對未來發展的諸多期許,在深圳邁向「率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新徵程中,北站新城責無旁貸地應承擔「樣板」使命。
片區規劃:西至福龍路,北至布龍路,東至五和南路,南至梅林關南坪大道,總面積17.34平方公裡,其中核心區範圍西至福龍路,北至人民路,東至梅龍路,南至玉龍路和民豐路,總面積6.10平方公裡。
發展目標:將聚焦總部、金融、消費等核心功能,重點發展總部經濟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合理配套生活服務,打造成——高層建築超百棟、建築規模超千萬平方米、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會客廳」。
核心區建設規模:規劃總建築面積950萬平方米,其中商業建築規模535萬平方米,居住建築規模400萬平方米,新型產業建築規模15萬平方米,規劃就業人口規模為25萬人,居住人口規模為11萬人。
開發特點:按照打造「國際會客廳」的要求,片區從規劃伊始,就堅定堅持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制定開發方案,突出立體開發、綠色低碳開發的特點。其中亮點包括:
在全市17個重點區域中率先開展空中連廊規劃設計,井配套制定科學可行的實施方案。規劃空中連廊系統總長12.4公裡,包括空中連廊8.9公裡,地面綠廊3.5公裡,預計在未來8-10年建成,建成後總長度將為全球第三、亞洲第一。
開展高水平的國際競賽,整合片區內的262公頃綠地面積,147塊零散綠地,通過構建城市綠谷網絡,實現與周邊大腦売山、羊臺山、塘朗山和紅木山水庫等優越的自然山水資源的無縫對接,營造出「9公裡動感紐帶」串聯片區內10大主題公園的生態格局,通過綠廊的滲透,使周邊豐富的山水景觀資源融入城市生活中。
建設成效:深圳北站商務中心片區從2015年至今,在市重點區域開發建設綜合考評中,連續4年蟬聯第一。片區2019年推進重點項目共71項,重點聚焦民生配套提升,強力推進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和市政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其中:
規劃建設6所學校,目前已投入使用4所(玉龍學校、實驗學校、深圳市高級中學北校區、深圳外國語學校龍華校區),其他2所計劃三年內全部完成。
積極推進新華醫院和市第二兒童醫院兩所市級三甲醫院建設。
規劃建設4個文化場館,分別是市美術館新館和市第二圖書館、區規劃展覽館和演藝館。
重點開展北站中心公園(建成)、逸秀公園(建成)、玉龍公園(在建)、南園公園(建成)、紅木山公園、紅山文化廣場的建設。
「一園一道」開園開通,既是北站新城建設的重要成果,也是北站新城傳達生態理念、人才理念的耀眼亮點,從這個窗口透望龍華,可以盡賞「美麗龍華」的生態之美。
宜居宜業:綠色幔卷鋪陳龍華
今年以來,龍華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踐行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以「城市環境品質提升工作」為總體目標,以打造「世界著名花城」為根本任務,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公園之城、著名花城、特色片區、四大綠色地標等一系列建設工作成效顯著,宜業宜居宜遊的城區畫卷正在175平方公裡的大地上不斷鋪陳。
打造世界著名花城:據介紹,龍華區今年以來開展花城建設項目21個,包括北站中心公園,深華快速示範段花景大道、環城綠道羊臺山北段水岸花廊,壹成中心花漾街區、格瀾郡特色商業街等6個花漾街區,上塘街心公園、綠谷街心公園、建設路街心公園等12個街心花園。目前環城綠道羊臺山北段水岸花廊、格瀾郡特色商業街、「來了就是深圳人」街心花園、建設路街心公園等10個項目已完工,其他項目也在有序推進中。
加快建設公園之城:據介紹,龍華區現有公園126座。包括自然公園6座,分別為羊臺山森林公園、觀瀾河人工溼地公園等;綜合公園10座,分別為龍華公園、清湖文化公園、白石龍音樂主題公園等;社區公園110座,分別為:德逸公園、龍塘社區公園等。為繼續加快提升公園景觀品質,建設公園之城,今年以來龍華區以打造具有特色的主題公園為重點目標,完成建設提升深圳北站中心公園、大浪消防公園、企坪公園等一批特色公園。同時持續推進建設提升民法公園、玉龍公園等公園項目。
持續打造特色片區:據介紹,為加快提升區域化特色片區景觀,龍華區今年開展深圳北站商務中心片區、鷺湖科技文化片區等重點片區景觀提升工作。深圳北站商務中心片區作為深圳商務中心,重要的交通樞紐區域,其周邊景觀對展示深圳形象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已完成北站中心公園。人才綠道、北站綠廊、環城綠道綠谷公園段等項目正在有序開展建設工作。
四大地標:生態龍華風光無限
園在城中,城在園中。依據「一水繞城,山水相依」的自然稟賦,龍華區「四大生態地標」工程正在175平方公裡的大地上精細刻畫。
135公裡環龍華綠道。根據龍華區四面青山環繞的特點,結合公園、水庫、河流、綠地,龍華區正在高標準打造一條環繞龍華區的「綠環」,環城綠道總長135公裡,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綠道修建、沿線區域場地處理、植物林相改造、景觀節點打造、標識系統完善及公廁等相關市政便民設施等,項目建成後將為市民提供優質的環線型生態休閒走廊。目前建成環城綠道大水坑段及羊臺山段,實現啟動段38公裡全線貫通,人才綠道也已開通。同時觀瀾北段、綠谷公園段等項目建設正在加快推進。
北站綠廊。龍華區面向全球進行國際規劃設計諮詢,形成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城市綠谷景觀規劃成果。通過整合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零碎綠地,打造「綠之長廊」「花之長廊」「生態之長廊」「健康之長廊」四大主題,努力建設成具有「慢行連通、綜合利用、公園特色、雨水利用、智慧管理」五大亮點的現代都市綠地景觀。目前北站綠廊已累計完成41萬平方米建設目標。
玉龍濱水城市公園。玉龍濱水城市公園,位於龍華區、福田區和南山區三區交界處,龍華區民治街道梅觀路與南坪快速交匯處西南側,是深圳城市南北軸線的中心、中心城區生態環境的綠心及城市360°全景最佳觀景平臺。項目佔地面積480萬平方米,玉龍濱水城市公園以旅遊和休閒文化為主題,擬將打造成深圳中軸線上生態休閒的新名片。目前正在有序開展前期工作。
觀瀾河景觀提升工程。觀瀾河景觀提升項目總體設計面積約160萬平方米(含水面),規劃提升內容包括:園建工程、綠化工程、園林小品、排水工程、電力工程等。觀瀾河現狀部分河岸已種植鳳凰木及大腹木棉,逐漸形成初具規模的紅色帶狀景觀。現進一步對觀瀾河沿線進行整體規劃,通過在河岸兩側有條件種植的區域,適當增加鳳凰木和大腹木棉,對沿線景觀進行整體提升,打造成壯觀的「紅飄帶」景觀。目前觀瀾河景觀提升工程正有序開展前期工作。
本版文/圖:孫波 於興華 葉志 餘敏 林金霞
深圳北站中心公園
深圳北站中心公園定位為區級綜合性城市公園,北鄰規劃商業用地,南接住宅小區,周邊分布有熙園山院、龍悅居、白石龍村等大型居住區,西側與亞寄山脈一脈相承,東側緊鄰致遠中路,與深圳北站西廣場隔路而望。按照公園地勢和遊客需求合理劃分區域,讓公園動靜皆宜。
北站中心公園劃分形象展示區、交流活動區、活力運動區、自然山林區。
形象展示區位於場地東側,正對北站西廣場,為公園形象展示窗口。正中間為入口形象廣場,採用異形臺階消化場地高差,鋪裝材料與北站西廣場合理銜接,與之形成整體。兩側保留原有山體,對其進行地形整理,並在廣場與山體之間利用現有地形進行景觀跌水營造。廣場西側直通現有中部山體,在此處設置環形花瀑,形成熱烈的迎賓入口。
交流活動區位於場地南側,靠近熙園山院小區。設計擬定在此設置花海,並通過地形整理形成開敞大氣的花海景觀效果。與山體銜接處則利用現有地形,打造蜿蜒迂迴、層層跌落的景觀跌水空間,達到步移景異之感。
活力運動區位於場地西北側,此處結合原有地形設置陽光大草坪,並在草坪周邊地形平坦處設置兒童活動場地。西側則利用場地高差,設置一處足球場、兩處網球場,方便遊客來此休閒運動。
自然山林區位於場地中部,利用現有山體改造而成。整體通過環山步道進行銜接,並在中部區域與主入口的環形花瀑相連打造架空棧道,從而形成復層式的遊覽體系。最高處設置具有圖書閱覽、休閒功能的雲建築,形成景觀焦點,與深圳北站遙相呼應。
在植樹配置上, 深圳北站中心公園建設將以景觀性、經濟實用性為原則,為合理保持植被密度,根據不同區域的景觀與功能需求,充分利用地形與原有植被,合理選擇樹種,組建豐富植物帶,喬-灌-草、喬-草、喬-灌等多種復層混交植物栽培群落,突出主要花卉喬木鳳凰木,營造夏日熱烈向上的植物景觀,同時片區種植宮粉紫荊和黃花風鈴木等開花喬木,形成四季有花景。園內計劃設計植物特色徑,如藍花楹道、金焰道、香花小徑、宮粉紫荊道等,同時,還將有梅香竹影、火舞鳳凰、芳桃碧柳等特色林。
人才綠道
「人才綠道無疑是龍華區環城綠道上一顆最耀眼的明珠。」龍華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相關工作人員說。
人才綠道以打造「串景連山城,育人才享自然」的環城綠道典範段。綠道集聚人才要素、嵌入人才內涵,將自然景觀與人才元素有機結合,連接綠色公共空間,處處體現人文底蘊,營造生態自然,以人為本,城市-自然-人才共生的文化氛圍。
人才綠道將群賢廣場、求知花園、拼搏巖嶺、奉獻之路、蝶變溪谷5大人才精神景點串聯,並在登山道沿線建有成才臺、攬賢臺等景觀節點。綠道以打造尊重人才、服務人才、激勵人才的永久陣地為目標,彰顯了深圳愛才、聚才、惠才、育才的態度與決心。重要景點包括:
聚賢坡。節點依附較高的地勢而建,可在閒暇之時攜親友登高遠眺,望山望水,談笑風生。
成才臺。節點視線佳,木質的雙層平臺形態提取於「人才」二字,平臺坐落於靜謐的登山道,與深圳北站兩兩相望。人們可在此休憩觀景、稍作停留。
攬賢臺。穿行於登山道休憩調整時,不覺中來到一處開闊之地。朝北俯瞰人才廣場,向南一覽成才花園,「攬賢」便是得來於此。
求知臺。節點是觀看南山的佳地,遠處的大學城隱約可見。懸挑的平臺設計,增強了臨風遠眺的體驗。
古榕臺。林間偶遇一棵古榕,深深紮根於土地,叫人驚嘆其頑強的生命力。借勢在古榕旁建一臺階式平臺,為遊客提供一處夏日蔭涼、休憩停留的好去處。
攬勝臺。節點坐落於山頂,登臨平臺有一覽眾山小的氣勢。觀景平臺滿足了遊客登高望遠的需求,極目遠眺,南山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