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孩子學英語起步很早 長大卻還是不出眾

2020-12-11 網易教育

很多人從小就參加英語培訓班,參加各種國內外英語考試,但長大後,他們發現自己的英語始終「久學不成」、最終是「贏在起點,終點卻很平凡」。這是為什麼呢?

本期作者李岑

網易教育訊 很多90後孩子,從小家長就十分重視他們的英語學習,長期讓他們參加培訓班,參加各種國內外英語考試,但他們的英語始終「久學不成」、最終是「贏在起點,終點卻很平凡」。

很多家長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孩子沒有語言天分嗎?還是孩子不夠努力?其實都不是根本原因。

其實孩子在"兜圈圈"

我想用一個比喻,解釋這個現象。

面對全球化教育趨勢以及就業競爭壓力,未來的中國,孩子只有把英語學到精通,才有意義。孩子精通英語的過程,仿佛一次橫跨太平洋之旅,好比一段從北京到紐約的行程。

行程最初,孩子先要從家裡趕到飛機場。兒童甲乘坐計程車去機場。兒童乙步行走到機場。計程車比走路快得多,兒童甲提前到達機場,媽媽高興,心想:「孩子贏在起跑線了」。

「潑冷水」的問題是,到了首都機場,不等於到了紐約。一個人想要去哪裡,和最終能去哪裡,中間的鴻溝是巨大的(就像80後的調侃: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很多孩子提前到了機場,卻遲遲沒有登上飛機,反而一個勁地在機場「兜圈圈」。

什麼叫「兜圈圈」呢?我用北京小朋友的學習經歷,加以說明。

北京許多小朋友的英語學習方式大致是這樣:幼兒園聽英語兒歌,練習簡單的英語口語,學一學 Phonics(自然拼音)。小學英語太簡單,孩子「吃不飽」,於是每周末繼續參加培訓班,學習劍橋少兒英語、背誦新概念英語,學習 Phonics(自然拼音),學習美國原版課本。為了在「小升初」的時候,能有一些證書,於是參加一些英語等級考試,並且為了參加考試,又參加了考前培訓班。

孩子進入初中以後,由於理科學習負擔越來越重,所以英語學習幾乎退化成在卷子上做劃勾題、背單詞、啃語法,由於感覺英語進步慢,於是又繼續參加培訓班,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嫌棄大班教學不好,給孩子報了費用更高的「一對一」家教輔導(在北京,一小時 200 元,只是非常普通的價格)。

以上描述,都屬於在機場「兜圈圈」,典型的「低水平重複」。

學英語,最害怕的是「低水平」重複,因為這種重複會磨滅孩子對英語的興趣與信心。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 10 歲以上孩子的家長,總反映孩子對英語「沒興趣」。

讓閱讀化為孩子的生活方式

可見,比別人家孩子提前到達機場,並非「核心優勢」。孩子能否比別人提前搭上飛機,才是「核心優勢」!如果孩子不儘早搭乘飛機,別人遲早會追上來。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起步早」的孩子,剛進小學,英語有明顯優勢,進了初中,慢慢開始「吃老本」,進到高中,感覺英語「上不去,下不來」。

甚至在一些人的印象裡,一說到語言學習,就想到吃苦。這是因為,我們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枯燥的機械訓練上,導致學語言變成了一件乏味的「苦差事」。

故此,季羨林先生談到外語學習時,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入門不是問題,問題是入門之後怎麼辦?無論在中國大陸,還是在中國香港、新加坡,英語真正出色的孩子,都是早早入門(早早到達機場),接著很快接受系統嚴格的英語文學訓練(早早登上飛機)。19 世紀德國最重要的語言學家威廉·馮·洪堡特說過:「沒有文學根基,我們不可能深刻理解一門語言」。

有的家長問,怎麼能看出孩子是在「機場兜圈圈」,還是「搭上飛機」?

最簡單的判斷標準如下:如果孩子總把英語當作一門「學科」,孩子總在「學英語教材」、「學語法知識點」、「學怎麼考好試」、「年復一年學輔導班」,那麼孩子就是在「兜圈圈」。「兜圈圈」,是英語學習失敗的預警信號。

學語言雖然離不開機械操練。但是,語言學習的著力點,不是「背單詞」、「學語法」這些事情,而是大量閱讀,語言學習的關鍵,是讓孩子「捧起書,讀下去」。

孩子學英語,會讀書很重要。孩子只要每天能讀書,就算不上英語課,英語力照樣很強。如果孩子每天臨睡前,津津有味地閱讀二、三十頁純文字的原版文學書籍;如果閱讀原版書,化為孩子的生活方式,那麼我恭喜您!孩子搭上了飛往紐約的航班。

如何讓孩子一直保持英語學習

希望孩子 5 年後有什麼樣的姿態,孩子現在就開始這樣的姿態。如果希望孩子將來通過閱讀英語原版文獻,獲取知識,享受愉悅,那麼好,從現在開始,孩子就要開始閱讀英語原版文字。

有的媽媽說,是不是等孩子學完小學英語教材,或者等孩子參加過一年課外培訓班,再開始培養孩子閱讀原版書的習慣呢?其實不是的。閱讀英文,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能力,這種習慣或能力,是在課堂以外培養的。進一步講,孩子最核心的優勢,都是在課堂以外培養的。育人,就像植樹,必須有生活的土壤。培養孩子的英文優勢,必須讓孩子生活在英語的生活裡,而不是僅僅把英語當做一門學科,或是一門培訓課。

孩子的閱讀能力,是從小到大,通過每天的閱讀實踐積累,日益強大的。如果沒有從小開始的閱讀生活,僅僅讓孩子長期參加英語培訓,每天讀豆腐塊的教材文章,然後希望孩子學到初二,或者學到高二,孩子就能自如閱讀原版書,這是不可能的。

孩子平時多讀書,再進一步「以讀帶其他」。「以讀帶其他」的學習方法,既強調閱讀的「主體」地位,也強調閱讀的「帶動」作用。

之所以強調閱讀的「主體」地位,是因為閱讀本身,就是樂趣與智慧的源泉,也是提高孩子語感的最佳路徑。小孩子,都愛看故事。讀一本好書,能激發孩子最真實的情感。孩子對書籍的喜愛,才是最持久的英語學習動力,效果遠遠勝過家長苦口婆心地嘮叨。

在高質量閱讀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強調閱讀的「帶動」作用。在閱讀有趣故事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孩子開展語言上的積累和運用。比如,通過閱讀,幫助孩子充分理解英文表述,幫助孩子覺得越來越多的單詞都很眼熟。接下來,我們讓孩子把自己想像成故事裡的主人公,朗讀原版書裡的文字片段。

再者,小孩子讀原版英語書不要怕慢。胡適(1891—1962)說過: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沒有一樣是不變的,但只能 「漸變」,那種看起來的 「突變」, 亦是漸漸來的。

小朋友每天慢慢地積澱英文,靜下心,一點一滴積累,就會發現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一直會保持在英語上的進步。

(本文由網易外語達人李岑撰寫,家長提問請發:cuixiaoling#corp.netease.com「#號換@」,點擊查看更多文章>>)

(本文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頻道專稿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為啥英語國家長大的孩子,到中國英語卻拿不到滿分?
    於是,她問我,是不是得給孩子找個中國老師輔導英文呀!其實,她孩子英語水平很高,能模仿莎士比亞寫出十四行詩,也能寫出很嚴謹的Essay,據外教的評價,已經相當於英國孩子高中水平了。  為啥英語還不能考滿分呢?
  • 學英語有訣竅,四招解決孩子起步難
    孩子學習英語有一個起步期,不少孩子在這個時期摸索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越學越沒信心。慢慢的,就失去了學英語的興趣。起步期的孩子接觸到的都是短句,這個難度正常是符合孩子的水平的。但是孩子常常讀得磕磕巴巴,有的地方還得重複多次。讀得順的孩子往往又欠缺美感,即使是家長不懂英語,也覺得聽著「不對味」。
  • 英語到底重不重要?真要死逼著孩子學英語嗎?
    確實,中國人從小說中文,有些從小說家鄉話,連普通話都說不好,上了大學之後突然要考英語,這不是折磨人嗎?當然,對於成年人來說,英語講得好與不好都已經定型了,也很難改變了,但我們還有孩子,學不學英語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那麼,英語到底重不重要?真要死逼著孩子學英語嗎?
  • 三年級起步,學什麼英語對小升初有幫助
    三年級了,有的家長開始為小升初做準備了,那麼三年級起步的孩子到底學什麼英語,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以及小升初有幫助呢?看看下面這位家長的困擾吧:   孩子馬上三年級了,想報個英語班,主要是想提高考試成績,準備小升初,不是提高聽力口語。   不知道學什麼好一些,什麼教材的班級對小升初幫助比較大?是三一口語?新概念?BETS?
  • 孩子6歲起步學習英語,是不是晚了?
    我英語學得還不錯,現在仍在用英語工作。不過以前是外語學習法,對母語學習法,缺乏足夠了解。和英語老師取過經,還是輸入量不夠。去年,仔細翻看了幾個北外牛媽輔導孩子學習英語的記錄,對6歲英語起步的路線圖有了一定的認識。
  • 孩子6歲起步學習英語,是不是晚了?
    上了一年多英語,跟著學校的節奏按部就班,感覺課堂吸收率很一般。我英語學得還不錯,現在仍在用英語工作。不過以前是外語學習法,對母語學習法,缺乏足夠了解。和英語老師取過經,還是輸入量不夠。去年,仔細翻看了幾個北外牛媽輔導孩子學習英語的記錄,對6歲英語起步的路線圖有了一定的認識。看了英語牛媽們的經驗,才知道母語學習法,學前至少要掌握2000-3000的聽力詞彙,才能比較好的銜接。
  • 英語學習起步晚的孩子,輸掉了起跑線,還有機會追上去嗎?
    辦好孩子的入學手續之後,朋友才獲知老家小學三年級才開始學習的英語,這裡一年級就已經導入了。換言之,孩子的英語起步比班上別的同學晚了兩年。沒想到還沒開始學習,孩子的英語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今後的英語學習能不能跟上老師的進度?成績趕不趕得上去?朋友很是為孩子擔憂。
  • 學少兒英語的孩子比較活潑開朗
    孩子早期教育重不重要呢?看小樹苗在剛萌發成長的時候,要不要細心呵護呢?等長大了估計誰都不會去關心,反而長大之後的去關心還在成長的。萬事開頭難,為什麼要說開頭難呢?而重點就是在這個「難」字上,難易相成。小朋友都喜歡在家裡和家長在一起,從小就在家裡,如果突然離開家去幼兒園或者培訓班,就會不適應;需要家長的幫助。很早的時候看過一個動畫;從小是家長牽著家長的手向前走,走著走著,孩子和家長並肩走,等孩子長大了孩子跟著家長後面走,再接著孩子走在家長前面,逐漸的孩子長大了,而家長變老了,孩子牽著家長的手走。那早教是什麼呢?早教要教會孩子做什麼呢。
  • 學了那麼多年的英語,英語為啥總是學不好?
    一直學英語,英語卻不怎麼好,為啥?自己也說不清,或者說理由太充分,沒有外語環境,工作太忙沒時間等等。但在一線可就不一樣了。一線城市普遍對英語有要求,而且要求還不低,正是因為在一線城市有了對英語的感觸,感觸還蠻深,因為自己英語不好在一線城市處處碰壁。在一線城市受了刺激,有了切膚之痛,才開始在英語學習上下狠功夫。
  • 俞敏洪:孩子應該在公立學校長大還是在國際學校長大?
    做父親的過程,是一路給孩子的教育尋找出路的過程,也是一路在中西方文化中間進行掙扎的這樣一個過程。所以我就從孩子最小的時候開始講起。孩子應該在國內長大還是國外長大?這是家長經常問的問題之一。從我本人來說,最開始我認為我的孩子應該到國外長大,因為我後來發現我學了這麼多年英語,從高考開始學英語,北大學英語,北大出來當老師教英語,到現在還沒有那麼好,跟西方文化有隔閡。我認為我孩子應該從西方文化當中長大,很自然對西方這一切比較接受。為了避免我的孩子長大了跟我一樣英文不行,最後對西方社會不熟悉,我就送出去了。
  • 邦元英語:孩子,你長大後想要做什麼?
    那時候網際網路才剛剛起步,還沒有智慧型手機,警察、醫生、科學家幾乎是所有80/90後的夢想。因為他們堅信只有這種鐵飯碗職業才能出人頭地,才能不被社會淘汰。邦元英語讓孩子好奇的「遊戲」啟印是個活潑陽光的孩子,英語零基礎的他起初並不喜歡英語,因為他覺得就算會英語也遇不到外國人,學來也沒有用。
  • 你給孩子設定英語KPI了嗎?
    前陣子,有一位讀者朋友問我:英語啟蒙和未來英語學習有什麼關係?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其實這個話題很早就想寫了,因為明確一下我們正在幹的事,很有必要。話不多說,上乾貨。所以英語啟蒙不講語法、不講句式,這也是很多人質疑英語啟蒙「無用」的原因:明明等孩子長大後告訴孩子「這裡有」可以用there be句型就可以,但我們非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對她說幾千幾萬遍There is a blue car/There is a kitten······有意義嗎?有意義。
  • 正經吐槽,那些年我們學過的英語,為啥那麼難
    全世界有十億人在學習英語,其中大多數人都學英語時苦苦掙扎,輾轉反側。 一想到有這麼多人和我一起受苦,我也就放心了。這些人當中既有母語者,也有非母語者。今天就作為非母語者來吐槽一下,我們學了這麼多年的英語到底為啥對這麼不友好。
  • 孩子年齡很小就學英語有好處,但英語學習關鍵不是時間,而是興趣
    那麼,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到底該不該學習英語呢? 所以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小孩子或許還不認識多少漢字,單詞也不認識幾個,但是英語卻能說得非常流利。 而且,同時學習兩種語言,對孩子的智力來說,也是個很大的挑戰。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孩子會非常頻繁地動用大腦的語言區域,這對於孩子的智力發展來說,是很有好處的。
  • 幼兒園不學拼音一年級很難熬? 提前學的孩子起步早?
    原標題:幼兒園不學拼音一年級很難熬? 提前學的孩子起步早? 「過來人」家長:怕不上的孩子不自信 「我很慶幸給女兒報了幼小銜接班,上學期學拼音,她就很順利。」孩子在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上一年級的家長朱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沒有給孩子上專門的幼小銜接班,但是在大班畢業暑假的時候給孩子報了一個「拼音夏令營」。「那個拼音班要上一個月,一天一次,一次1個小時,費用要2000塊錢左右。」朱女士告訴記者,一年級語文一上來就學拼音,對一些孩子來說會比較繞,所以女兒學過了就會有心理準備,學起來也比較有信心。
  • 女子只讓孩子學英語不讓學拼音 引發家庭矛盾
    「我兒媳啥都好,就是愛較真兒,成天在網上看這學那,說學漢字不用學拼音、拼音會和英文字母搞混。」李女士告訴記者。11月28日下午,李女士去接小孫女放學,聽幼兒園老師說兒媳囑託老師不要教小孫女學拼音,原因是小孫女最近正在學英語。雖然幼兒園還沒有開拼音課,但同齡的孩子都在接觸漢字,學拼音是早晚的事兒,難道學英語就不能學拼音了嗎?」李女士生氣地說。
  • 彈鋼琴和學英語
    先從我的英語老師說起吧。估計這篇還寫不到老師,下一篇裡寫。我又給自己挖了個坑) 作為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對於我來說,能學英語,並且靠著學英語來謀生,真的是因為遇到了一位好老師。 ☆☆ 彈鋼琴和學英語 就跟學鋼琴一個道理。估計90%的學鋼琴的孩子都不是什麼音樂天才,考試還不能加分了,但是父母還是讓學,為什麼?
  • 孩子為啥要3歲學英語?因為當學渣太辛苦
    在這個區間競爭,英語屬於能夠拿分的科目,屬於優勢學科。那麼,需要瘋狂努力的科目比學神多了一門,就是語文和數學。自選3門中,也一定有自己不那麼擅長的科目,所以時間和精力的分配,肯定捉襟見肘。其實,數學這門學科,小學那點兒東西實在是簡單(不應該叫數學,應該叫算術),真正拉開差異的是中學——區分代數和幾何,且二次函數和圓這兩章,基本上是高中數學的基礎。
  • 如何給孩子英語啟蒙?學了一年嘰裡呱啦,學英語腦子還是懵的?
    為啥要特別提坐標呢?因為,我們這裡普遍不怎麼雞語數外。孩子一年級前,大多會報個興趣班,比如鋼琴、舞蹈、美術、跆拳道之類的。至於語數外,私立幼兒園的大班會有幼小銜接課程;公立園的娃,就在一年級前的暑假,報個幼小銜接班過渡一下。
  • 富養長大的王詩齡,英語出色、能力出眾,父母陪伴讓孩子有安全感
    老話常講:「窮養兒富養女」,給予孩子不同的經濟會對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帶來不同的影響。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更多關注的不是兒女分別該怎麼樣,而是到底應該「窮養」孩子還是「富養」孩子。不過最開始大家注意到的都是王詩齡父母給他帶來的奢華生活,動輒上萬的服飾飾品,豐富的日常生活和昂貴的愛好,有時一個月的花銷甚至高達65萬元,很多人不禁感嘆著這不就是嬌生慣養的大小姐麼,長大以後也只會當一個敗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