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對於很多上過大學的人來說,四六級是他們心中永遠的噩夢。確實,中國人從小說中文,有些從小說家鄉話,連普通話都說不好,上了大學之後突然要考英語,這不是折磨人嗎?當然,對於成年人來說,英語講得好與不好都已經定型了,也很難改變了,但我們還有孩子,學不學英語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那麼,英語到底重不重要?真要死逼著孩子學英語嗎?
反對英語的人說,英語對我的生活,對我的工作沒啥用處,社會上大部分領域都是用不到英語的,對國家的發展也沒啥用,比如韓國人、日本人他們的英語說得比我們還爛,但韓國、日本照樣能成為發達國家。
但也有一些人說,韓國人、日本人英語確實說得很爛,但新加坡人英語就說得很好,而現在新加坡的經濟比韓國、日本都要強。
那好,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新加坡。
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新加坡70%以上的家庭是說華文的,但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為了提高新加坡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而大力倡導英文,終於,經過了一代人的時間,現在新加坡70%以上的家庭都是講英文的了,這幾十年間新加坡成為了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新加坡也取得了經濟發展的奇蹟。
但李光耀晚年也對英文教育進行了反思,英文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是比較冷漠的,為啥呢?因為通過學習英文你能應付日常的生活、學習、工作,卻不能通過英文了解自己的民族,了解自己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你總不能用英文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吧」,你總不能用英文來解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吧。
因此李光耀告誡新加坡人,應該在家裡多跟孩子講華語,新加坡是一個英文社會,孩子長大後英文是一定能夠學得好的,讓孩子在小的時候多接觸華語,這能夠提高孩子將來的競爭力,孩子大了再讓他學華語,這個難度跟中國人考四六級是一樣的。
語言是傳承文化的紐帶,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完全不了解自己的民族,自己民族的文化,因此,學好本民族的語音一定是最重要的,但對於李光耀這位智慧老人的告誡,我們也應該好好放在心上,中國是一個中文社會,孩子長大後中文是一定能夠學得好的,不需要擔心,因此,英文的學習就顯得格外重要,即使不用死逼著孩子學英文,也應該讓孩子從小就多多接觸英文,在家裡跟他多說英文,這對將來提高孩子的競爭力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