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有家長關於讓孩子學「語法」的爭論,有的家長認為,學英語就應該從語法開始,不學語法的英語不叫英語學習。還有的家長認為,語言就是一個工具,說都說不好還學語法幹什麼,再說老外不也不學語法嘛!
那麼,上面這兩種觀點,究竟哪個才是正確的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到底要不要學語法?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下,什麼是「英語語法」。
英語語法是針對英語語言進行研究後,系統地歸納總結出來的一系列語言規則。英語語法的精髓在於掌握語言的使用。可以說,我們雖然看不見、摸不著「英語語法」,但它卻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它在我們英語學習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它可以確保我們表達的準確、可以讓我們的語言表達更高級,能夠讓我們聽得懂和看得懂。所以,英語語法是非學不可的。
那麼,有人會問,老外根本不學語法,不是也說得很溜嗎?
這個說法是完全錯誤的,美國的孩子也是需要學習語法的,在初高中以及大學的教學中都有大量的閱讀材料和各種大小論文要寫,如果不經過專業的語法訓練,在後期的高等教育中就會犯語法錯誤,影響學習成績。
當然,對於小孩子來講,初期啟蒙英語時家長沒有必要將語法規則灌輸給孩子,孩子早期開始接觸語言時最重要的是培養語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語感的增強,孩子對語法也會越來越熟悉。
幾歲學語法比較好?
正如上所述,語法是抽象的規則,看不見摸不著,得靠感知、進而靠認知能力去歸納總結。所以,如果孩子年齡太小,還沒有形成對抽象規則的總結歸納能力,就會限制孩子對於語法的理解。
一般來說,10歲以前孩子靠直接感知來學習英語,10歲以後才適合學習抽象的語法規則。對於10歲以前的孩子,多給機會去對話、欣賞繪本,聽音樂,看英文動畫片,用英語感知英語,這時候「用」是核心,流利是目標。
10歲以後,可以加入語法學習,這時候「用」仍然是核心,除了流利之外還需要提升準確度,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語法能力不能一下子提升到很高的水平,需要逐漸提升。
應該如何學習語法?
1、體系化
很多孩子之所以覺得語法難,是因為學的知識都很雜亂,沒有章法,都要靠死記硬背來解決。其實,語法的最終作用在構建句子,其次才是具體的詞的運用。所以,首先搞定5種基礎句型,句型成分的意義,位置是最重要的,後面複雜的句子都是在5個基礎句型中演變而來的。
2、勤閱讀、查字典
語法只學概念是很痛苦的,在閱讀中遇到不懂的句子要學會勤查字典,看單詞的例句,切割句子成分,找到主謂賓,基本就可以理解句子的意思了。
長期的閱讀積累有助於幫助孩子熟悉語法結構,以後碰到類似的結構就能很快識別了。同時,在閱讀的語境下,詞彙的意思也更容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