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朝陽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一起百餘名家長針對一所雙語幼兒園的退費維權案。經法院調解,退學家庭繳納的費用全退,其餘家長繳納費用的70%順延。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涉案的雙語幼兒園是朝陽區一家連鎖幼兒園,是某國際教育集團下設的民辦園,在讀兒童202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幼兒園響應北京市疫情防疫政策和教育主管部門要求,一直未開園。4月底,幼兒園單方制訂退費政策引發家長不滿。
「當時學校給的退費政策不合理,態度比較強硬,家長們維權難,在網絡平臺上都有相關新聞。」負責審理該案的法官喬瑞介紹,該民辦幼兒園半學期的費用在7萬元至10萬元之間,全校涉及的學費就高達1600多萬元,但按照幼兒園的退費政策核算下來,每名家長拿到手的退費只有3萬多元。
最終32名家長將幼兒園起訴至法院,要求退還保育費、餐費等費用共計253萬餘元;剩餘170名兒童家長亦準備通過訴訟維護自身權益。
受理案件後,法院在全面了解家長的核心訴求的基礎上,綜合考量因疫情給幼兒園造成的資金壓力和運營困難,決定引導當事人調解協商。經過調解,促成本批案件根據家長的不同訴求分別達成和解方案,家長要求幼兒退學的,解除入學合同並退還已繳納的費用;幼兒繼續留校的,已繳納費用的70%自然順延。
32位家長籤署和解協議後撤訴,尚未起訴的其餘170名兒童家長均參照和解方案,與幼兒園籤署和解協議。
據朝陽法院介紹,疫情期間,幼兒園等教育機構連續數月無法正常經營,加之房租、員工工資、防疫用品採購等開支,經營十分困難。對兒童家長的退費要求,如果雙方無法有效溝通,極易引發群體性訴訟,可能導致幼兒園破產停辦,地區學前教育資源也將陷入匱乏。
因此針對此類案件,為高效化解相關糾紛,幼兒園、教育機構應結合自身經營實際做好相關退費或順延工作,儘量降低疫情造成的損失。
家長也應充分體諒幼兒園短期內經營困難和長期的發展需求,積極協商解決糾紛,儘量給予園方緩衝空間,避免幼兒園陷入更深的經營困境,為其順利復園複課奠定基礎。
由於疫情關係,不少培訓機構或暫停營業,或轉型線上課程。對於家長來說,為孩子報班,都是一筆額外的支出。一方面,家長擔心重壓之下,教育機構突然「跑路」,另一方面,為了減少孩子外出機會,但是又不信任線下教學成果,因此,大部分家長變不願意繼續為培訓機構買單,更不要說是為了尚未開學但仍在運營的機構付費。
而另一方面,培訓機構在疫情期間卻也是夾縫生存。
疫情讓諸多教培機構收入慘澹,或關閉或暫停經營,或裁員.....家長為了孩子健康,亦或者其他原因,孩子不到培訓機構上課,招生及續費都受到極大影響。
雖然不少機構開始自救之路,比如前段時間,幼兒園開起燒烤店、培訓機構出租場地等等,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生存危機,但長期下來的運營成本依然是重壓在教培機構身上。
生源,是教培機構的命脈。本來生源就不穩定,還不斷減少,再遭遇退費,教培機構得不到外界支持,就更容易直接彈盡糧絕,山窮水盡,之前的堅持都付諸東流。
1、多地政府出臺政策幫扶教培機構
培訓機構舉步維艱,教育部等多地政府也都出臺政策,幫扶教培機構,比如:
海南:「免租免稅貼息」
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民辦幼兒園和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幫扶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將通過加大穩崗支持、降低運營成本、減輕稅費負擔等方式,支持民辦幼兒園和校外教育培訓機構渡難關。
四川成都:「一市一證」、「放管服」
近日,成都市教育局發布了《關於優化文化教育類培訓機構審批服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出除了將縮短審批時限、消除違規準入外,還為校外培訓機構跨區增設教學點制定了審批流程。從「一區(縣)一證」到探索「一市一證」,成都市走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一步,深受校外培訓行業的歡迎。
前一段時間,教育部也頒發了《中小學學生校外培訓機構合同範本》......
這些種種措施,不僅能幫扶教培機構,也能讓家長的權益得到保護!
2、理解體諒教培機構短期內經營困難和長期的發展需求
正如這次退費案所說,希望家長能夠在這個困難階段,多體諒理解教培機構退費難的問題。
有多少教培機構因為資金鍊斷裂而倒閉?教培機構渡過難關,才能給孩子提供更有力的發展空間,讓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機會。
2020上半年
不少教培機構在逆境中苦苦堅持!
2020下半年
我們正期待著新的突破!
加油,教培人!
我們新組建了一個教培行業的交流群
和全國各地的教培人抱團突破啦!
▼入群好福利
入群即可領取2.5G招生資料包
內含銷售、招生方案、招生物料
......
部分截圖如下
↓↓↓
私信報暗號:1,或添加:u100521